一念行者吧
关注: 123 贴子: 242

  • 目录:
  • 个人贴吧
  • 3
    好久了,谁知道啥原因。 系统维护中,博文仅作者可见。登陆后可查看本人文章。
    冰舟 2-4
  • 0
    一念行者2011 夜晚是闭着眼的生活, 白天是睁着眼的做梦, 不管念头告诉你什么,不管念头让你感觉如何, 反正你不是站着,就是坐着,就是躺着。 你注意到了吗? 即使念头向你说“我有多痛苦”, 可是你正好好地呼吸着, 吃饭、穿衣……依旧该干嘛干嘛。 当我们沉入不好的故事时, 念头是你头脑里飞来飞去的虚幻的苍蝇; 当我们沉入美好的故事时, 念头是你头脑里跑来跑去的虚幻的蝴蝶。 你注意到了吗? 那都是虚妄的! 让自己安静下来,
  • 1
    作者:一念行者 提问:老子的道德经里提到“知足”一词,你能谈谈知足和成道的关系吗? 一念行者的回应: 知“足”,是关于脚的道, 每天你的双脚支撑和支持着你从这儿到那儿, 从那儿到这里, 你认识过你的脚吗? 你注意过你的脚吗? 你了解脚之道吗? “知足”这两个字, 隐藏着一个脚的故事, 隐藏着一个关于脚的道。 脚有什么道呢? 脚有道,脚下也有道。 这需要一颗开放和觉知的心去了解。 我们的脚在人体的最下方, 它每天支撑着
  • 0
    一 任何人一生 都只做了三件实事 站着、坐着或躺着 其余的都是故事 二 它是完整的 它永远都是完整的 无论它是谁 三 如果我是一个痛苦的人 我不可能教导快乐 现在我快乐的生活 我没有可教导的人 四 你从外面向我走来 关于你的念头从里面向我走来 因为与它相遇 我与你相遇了 因为对它友好 我们友好起来 五 世界上不存在痛苦 倘若你发现了痛苦 那一定是你错了 去发现吧 六 让我害怕的 是我还没看清的事 即使我不知道我害怕的是什么 但我已经知道
  • 0
    作者:一念行者2020 我不相信爱情, 因为仔细地考察“爱情”的实质, 它只是一堆念头。 它受限于你, 并且具备“无常”、“苦”、“空”的特性。 从一个佛教徒的眼光看, 人们所说的爱情符合三法印, 爱情也被三法印印。 具体的看法如下: 一、爱情是无常的 因为念头和条件是时时变易的。 当有关爱情的念头存在,爱情存在; 当有关爱情的念头美好,爱情美好。 当你的爱人健康、美丽、有能力时,你爱她(或他), 可当这些条件变易或失去
  • 0
    讨论:一场头脑的游戏 作者:一念行者 人们常常喜欢讨论, 而讨论并非真的有益于我们。 讨论,实质上是一场头脑的游戏。 人们希望透过头脑相互碰撞, 启发自己向思想的某处深去, 并想受益于自己。 这个路子错了, 讨论并不一条好路子, 静下心来, 向自己的心要答案, 往往比透过外在的讨论更有利益。 我是一个不喜欢讨论的人, 如果我要讨论, 我只和一个人讨论, 那就是神——我的心。 透过静默的方式, 我接近心, 神在那里给我它的
  • 0
    作者:一念行者2019 问:生活中面对别人指使我,控制我,要求我,我该怎么做? 从没有人想指使、控制或要求另一个人,他们只是想摆平自己的心。他们的心理障碍让他们感到压抑、受限、不舒适,他们想推开它、移除它、改变它或改换它,他们针对的是自己的心理障碍。而正好,你在那里,他们把那心理障碍挂在你身上,你就代表他们的心理障碍。看起来他们是在针对你——要求你、控制你、指使你——而实际,他们只不过是在降伏其心,针对他
  • 14
    锤和钟:问题与回应…… (2017-08-01 21:05:47)转载▼ 标签: 杂谈 一念行者分类: 《你问我应》 A 问题 1.很多修行方法都是靠观想的,那么观想与道有什么关系? 2.禅宗记录有弟子悟道了,会说:“原来新我是故人”,这个故人是那个观想者吗? 3.证得无我之后,是不是无所谓生死了? B 回应 —— B1 —— 我们的想法,是障道的唯一因缘。想法造成了我们和道之间的隔阂。想法就像我们眼睛里的云翳,它不但障住了眼睛,还障住了眼睛所看见的事物。它不
  • 0
    [cp]觉知和享受你的湛然性 “既然人生来都要死,那活着的意义是什么?” 当你的头脑生出这个问题,你应该回到问题的源头,而不是去回答这个问题。 就像,当你向一只狗抛出一样东西,不管那东西是什么,狗都会去追那东西,而不去管顾抛东西的人。但当你向一只狮子抛出一样东西,不管那东西是什么,狮子都会扑向你。修行人应当像狮子,而不应像一只小狗一样。 不管你的头脑抛出什么问题,像狮子一样,扑向那个抛出者,而不是那个抛出的
  • 0
    对我而言,“亲爱的”三个字是一个表示你自己内在状态的词,是一种表示你与事物关系的词。它表示的并非仅是同类异性个体。 当你面对一样事物,体会一下你是否与它感觉“亲”,你是否感觉你有爱流向它,如果是这样,那就是你“亲爱的”,也许它是一只猫,一条狗,一块石头或一朵花,那都有可能是你亲爱的。 能这样称呼这类事物的人,他已从人、男人或女人的身份认同中解放出来——他不持有任何身份,但他可以“是”任何身份,“做”
  • 0
    此山彼山像不同, 此体彼体有何异。 体虽不异相有别, 依然摇动有心者。 [/cp]
  • 0
    Q:我觉知的时候用力或放松的去感知“知”后面的“知”,但感来感去还是前面的“知”啊。是否只能被动的保持前面的“知”,等待那“啪”的一下了?第二,有一个想法,在保持觉知的同时另外生起一个去了解、去解构觉知的念头,然后不断的去触碰觉知,然后等待那“啪”的一下,这样行不行呢? 努力的分辨, 小心的求证, 用功了再用功, 只是在意识心里打转。 来, 毋须努力的寻找、思辨, 放松了再放松,自然了再自然, 向五识境界里看
  • 0
    就这么一颗心, 作慈用即是慈心, 作悲用即是悲心, 作喜用即是喜心, 作舍用即是舍心。 重点关注这颗心, 而非它作用的内容。 关注它作用的内容而非这颗心也行, 只是你极可能丧本受轮—— 丧失本性,遭受轮回。 在心的内容里辨析、寻找出路没有尽头, 那就像到大海里寻沙数沙一样徒自疲劳。 保持对心本身的了知, 莫要, 莫要迷进它千变万化、包罗万象的作用内容里。 心的作用产生心的内容, 心的内容只是心的作用, 对主体——心,保
  • 0
    Q:几天安静,几小时疯狂,明明知道疯狂的结果是两败俱伤,静下来后,又后悔没能在狂风暴雨中静观其变,又随着暴风雨在大海上癫狂,恨自己,以至于更加的不爱自己这付模样。很久很久以前我就讨厌自己,一点都爱不自己,有点作贱自己,我也曾问过自己为什么,寻找过背后的信念和念头,但沒有发现。您曾讲先爱自己就会爱众生,我试过了就是爱不起来。另外麻烦您再谈谈别人是自己的镜子话题。 向里看,你会发现生命是一个空屋,一个华
  • 1
    修行归来,做个老实人 (2017-05-16 11:27:14)转载▼ 问:我坚持了十年的空身修行,在修行次第上要达到的空身、空心、空性、空法,我已经完成了第一步,接下来该如何走?我有些茫然。您能否给我一个方向?或者方法,我臆测的是应该禅定、实证空性,然后回到见山还是山的境界中来。 修行就像心出了一趟远门,现在,如果你回来了,那就好好生活。该工作时工作,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该干嘛时干嘛。没那么多多余的事。若能老老实实的生
  • 22
    这美好的世界,我知道它的源头 (2017-05-14 04:24:34)转载▼ 标签: 一念行者分类: 《修行路上的长歌》 静静地坐在窗前, 等待念头出现, 我像等待一株长春藤慢慢爬上屋檐, 盛开出一朵花, 在藤蔓的顶端。 / 那朵花像一只眼, 优雅从容的看着这个世界, 和着春光一起烂漫。 / 窗外寂静的小区, 像一座美丽的校园, 一棵棵站在草坪里的小树, 像一位位七八岁的孩童, 充满天真可爱和少年童颜。 / 微风轻轻的摇动它们, 那枝叶儿静静的颤, 偶尔穿
  • 2
    自性五台山 (2017-06-17 20:56:43) 转载 ▼ 分类: 《修行路上的故事》 人们说,文殊菩萨住在五台山,我也住在五台山。 我的五台山是,南台是受,西台是想,东台是行,北台是识,中台是色。色、受、想、行、识即是我的五台山,我日日住在里面。不,并非我住在它们的里面,是它们日日住在我的里面。 文殊菩萨是那颗识心,当我们了知,人人里面都有文殊菩萨,人人都住在五台山。外在的五台山只是一个象征,内在的五台山才是实情。佛经里文殊菩
  • 1
    清净法眼,你得到和受用了吗? (2017-03-28 20:41:43)转载▼ 标签:一念行者 佛学 杂谈 故事 分类: 《你问我
  • 9
    自性见,世人的根本幻 (2017-08-03 21:14:47)转载▼ 标签: 杂谈 一念行者分类: 《修行路上的故事》 轮回,是头脑在时间里演绎的一场故事。假如时间是个幻象呢?假如时间也是头脑演绎的故事之一呢? 因果,轮回,假如你不能超越它们,不能看到它们也是头脑的创造,你就不能不受它们的限制、制约和作用。 要超越头脑对因果、轮回的认同、迷惑或影响,不彻底明心,不真正见道,不足以达成这点。 死了之后会发生什么?有没有来生?存在不存在轮
    觉念 1-27
  • 11
    成为行动派,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2017-07-01 21:34:17) 转载 ▼ 标签: 杂谈 一念行者 分类: 《修行路上的故事》 大凡心理痛苦的人,多不是行动派;行动派,鲜有心理痛苦的。 行动派很少淤积心理能量,他们的心理能量都一路撒在了行动的路上,沿路开花。因为没有积攒能够发蠹的心理能量,又能沿路看到自己开出的花朵,所以行动派一般都是乐天派、快乐派。 非行动派的人,想多做少,想创造过多的心里能量,但因为那些心理能量没有及时随行动丢
    觉念 1-23
  • 1
    修无所求修,行无所求行 (2017-08-05 10:23:34) 转载 ▼ 标签: 一念行者 杂谈 分类: 《修行路上的故事》 只要你还有路可走, 就永远也到不了家; 脚步停下的时刻, 心灵之家就显现了。 只要你还有所求, 你就有漏; 无求的时候, 你自然就圆满了。 这样的修行,那样的修行, 都比不上无求最为第一。 不求凡心自歇,不求菩提自现, 怎一个“不求”得了。 世上事,无求最难, 求则是易; 你能于此生此世无要无求吗? 若能如此,是到家人,是无事者
    觉念 1-23
  • 3
    求佛知见,度灭于癌 (2017-06-25 11:56:45) 转载 ▼ 标签: 杂谈 一念行者 分类: 《修行路上的故事》 如果你得了癌症,癌症并不针对你而来。癌症并不是冲着你。它来,只是单纯的来。癌症只是单纯的身体现象、意识现象,它是纯洁的。是人们恐惧的心和想生不想死的信念,创造了它的复杂,创造了它的魔鬼面孔。 如果你没有害怕,如果你没有想执着于活着的想法,癌症有什么问题?癌症并不可恶,可恶的是那些围绕着它的想生不想死的、可怕的、自
    觉念 1-23
  • 1
    回到内观,出离疑网 (2017-08-06 10:53:05) 转载 ▼ 标签: 杂谈 一念行者 分类: 《修行路上的故事》 从某种意义上说, 修行是一种内观之道。 行使内观, 即为修行。 内观就是正念, 长期稳定的内观就是正定。 内观产生的见解就是正见, 从内观基础上的思考就是正思维。 依内观而起的语言、行为、目标和努力就是正语、正业、正命和正精进。 如果一个人修行中有很多疑问,不管什么样的疑问, 他定被自己思想糊弄了,他没有开展内观——他没真正
    觉念 1-23
  • 3
    一朵白云 (2017-07-28 21:43:48)转载▼ 标签: 一念行者 诗歌分类: 《修行路上的长歌》 一朵白云, 它很轻, 它把自己交给了风。 / 从不过谋划的生活, 但它呆在每一个片刻中。 没有家,没有办公室, 但是它的家和办公室 就是整个天空。 / 没有未来, 它呆在片刻中; 没有计划, 它跟随不确定。 / 有一种人, 他活的很美, 他活在飘之中。 / 没有恐惧, 也没有担心, 他尽在风中流中。 / 有一种人, 它的灵魂像白云一样美, 像白云一样轻, 像白云一
    觉念 1-23
  • 3
    内在的国:你个人的世界 (2017-02-25 14:17:48)转载▼ 标签: 一念行者 佛学 杂谈分类: 《修行路上的故事》 自然的意思是,让事物做它自己。如果它不变,和它在一起,如果它变,跟随那个变。 不要把自己的意愿强加在自然之上,如果你试图强加上去,注意到自己的强迫,观察自己的强迫。 强迫的意思是,对现状不满意,试图改变那正在是的。强迫的另一个名字是执着。强烈的执着即是强迫,强迫即是强烈的执着。 强迫和执着,此二者,异语而同义
    觉念 1-23
  • 4
    太有帮助了
    觉念 1-23
  • 3
    生命的故事流过你,一场穿堂风 (2017-04-19 20:50:19)转载▼ 标签: 一念行者 杂谈分类: 《修行路上的长歌》 心吹起自己地上的沙,迷乱了它的眼; 心被它自己刮起的风带走, 心令它自己喜悦或令它自己忧伤, 一切都是心自己自愉自乐,自作自伤, 其中无人也无物。 ✦ 若你能偶然进入心那茫荡的世界, 强劲的风在吹,但没人被吹伤, 沙尘在飞扬,但没有任何人的眼睛被迷, 那个看似混乱的世界没人治理, 但千百年来它安然无恙。 ✦ 心的世界里没
    觉念 1-23
  • 2
    什么才是成为真正的自己? (2017-08-08 12:19:08)转载▼ 标签: 杂谈 一念行者分类: 《修行路上的故事》 人们常说成为真正的自己,但什么才是真正的自己? 这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 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自己,那么,他怎么才能成为真正的自己呢。譬如你要在人群中寻找一个人,若你不认识他,连他的照片也没有,你怎么找到他呢? 成为真正的自己,什么才是真正的自己?这个问题值得好好的寻思。 佛陀也曾经寻思过这个问题。从身体
    yiifburj 9-23
  • 0
    觉知和禅定,出世间智慧和解脱 (2017-07-30 14:08:42)转载▼ 标签: 杂谈 一念行者分类: 《修行路上的故事》 问:觉知有没有目的,如果有,那么觉知的目的是什么? 1 对诸佛、就最真实情况而言,行为是没有目的的。行为就是行为。目的是加在行为上的另外一个故事。 因此,就“觉知”这一行为而言,觉知也是没有目的的。觉知就是觉知。有关觉知的目的,是加在觉知上的另一个故事。 来体会这点,仔细地体会这点。 2 至于练习觉知能引起什么缘起
  • 0
    观呼吸 (2017-07-24 10:23:09)转载▼ 标签: 杂谈 一念行者分类: 《修行路上的故事》 泛泛地觉知没有力度。觉知须与一个相对固定的目标相联系,尤其在觉知练习的开始。 诸佛常常把他们的第一个觉知目标放在呼吸上,因为呼吸和人的情绪有关。当你愤怒,呼吸会变得短促粗重,当你过度担心,呼吸会变得浅抑不畅,你可能会伴随胸闷、头晕等身体感受。总之,呼吸和身体感受及情绪相关。 情绪能影响到呼吸,呼吸反过来也能影响到情绪。基于这个原
  • 0
    手上的活可以建立佛国,手可以引荐你见佛 (2017-07-21 10:52:28) 转载 ▼ 标签: 杂谈 一念行者 分类: 《修行路上的故事》 把注意力放在自身以外的任何地方,在意他人的看法,追求他人的认同,你的内心都将不得安宁。你唯有把心收回来,把注意力放在自身或自身正在做的事上,你才能体会到宁静。 人们问我,如何才能在工作或生活中保持宁静?这就是方法和途径。把注意力放在自身或自身正在做的事上,不祈求他人的赞赏或认同,不被他人的看法
  • 0
    造物主和迷失 (2017-07-18 22:05:35)转载▼ 标签: 杂谈 一念行者分类: 《修行路上的故事》 一个人在那里,它只是清净本然。你说,这是一个男人,于是它变成了男人;你说,这是一个女人,于是它变成了女人;你说,这是我的爱人,于是它变成了你的爱人。 面对着那个男人或女人,你对自己说了一个它是多么美好,多么优秀,多么迷人的故事,于是你爱上了它;然而,这和它有什么关系?你爱上的是你关于它的故事,而它依旧清净本然——它即非男
  • 1
    圣人 (2017-07-17 10:54:55)转载▼ 标签: 杂谈 一念行者分类: 《修行路上的故事》 请问,圣人表面上会骂人,打人,与人争执吗? 如果一个人骂人、打人或与人争执,是因为他之前内在里相信了”是什么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应该”、“什么不应该”等念头。他是念头的奴隶,不是圣人。圣人不相信任何念头是真的,不受念头打扰,不受念头影响。 我说,圣人是海洋般的,那取象于他内在的辽阔,内在的壮丽,那比喻他与整个宇宙相连的活
    lxz049 1-25
  • 0
    清净本然:牢固诸佛第一眼 (2017-07-13 09:47:57)转载▼ 标签: 杂谈 一念行者分类: 《修行路上的故事》 1 世上万物,都清净本然。修行者要时时处处,第一眼就看见它。 当你看到事物清净本然的自性,紧接着,你就能看到自心纷然的投射。 这就是:见性——明心。 2 当然,反过来也成立。 世人修行,被教导要观心,要明心。当你观察心,当你彻底明白了一切心的活动,接着,你也就看见了事物清净本然的自性。 这是:明心——见性。 3 修行之旅,要
  • 0
    诸佛的侍者:阿难——自我 (2017-07-10 10:36:48)转载▼ 标签: 杂谈 一念行者分类: 《修行路上的故事》 几乎所有的佛教徒都知道,佛陀的侍者是阿难。但阿难又是谁呢?鲜有人知道。 阿难是每个人的自我。人的自我,是困难的发起者,是困难的制造者,也是困难的承受者;有它存在,生活变得不容易,它是名副其实阿难。自我,是难中之首因,难中之最大,故名阿难。 自我,有一个别名,它叫难——阿难。它在每个人的内在。只是,你了解时它是侍
  • 0
    朝成佛,夕死可矣 (2017-07-09 12:35:48)转载▼ 标签: 杂谈 一念行者分类: 《修行路上的故事》 个体生命的内部,储蓄的是一些故事;除了那些故事,什么也没有。 故事并不是真实的,那只是头脑自己虚构,用来自我喂养的梦幻。如果你能了解这点,扎根在这个认知里,则不管什么样的故事,都不能真正打动你。你退出所有的故事之外,仿佛虚空神一般的存在。你看着自己内在的故事,仿佛天空之神看着自己内在的云蒸霞蔚一样。那里有所有的人间显
  • 0
    时间:熟悉用没有时间的眼睛看事物 (2017-07-06 06:18:21)转载▼ 标签: 杂谈 一念行者 分类: 《修行路上的故事》 体会没有时间。活在没有时间认知里。 时间也是头脑的一种创造,你能看出这点吗?如果你能看出这点,超越它,体会没有时间。试着活在没有时间的认知里。 时间是头脑创造的一个东西,一个深刻的幻觉。基于对幻象的记忆和头脑无限的想象力,它创造了时间,它产生时间的概念和错觉。然而时间并不真的存在,时间对众生是个坚固的妄
  • 0
    止观:孤崖上的修行 (2017-07-05 07:44:30)转载▼ 标签: 杂谈 一念行者 分类: 《你问我应》 问:什么是止观的修行? 刷牙就只是刷牙,洗脸就只是洗脸,吃饭就只是吃饭,睡觉就只是睡觉,站着就只是站着,坐着就只是坐着……这就是止观的修行。 做什么就只是做什么,心不再从这件事上多踏出一步,这就是止;心对它本身这一行为的了了明知,就是观。 止与观的修行,你可以用一个简单的公式表示:“X就只是X”。为了通俗化,你可以选一个你经常
  • 0
    做这样的觉醒者 (2017-07-02 23:11:42) 转载 ▼ 标签: 杂谈 一念行者 分类: 《修行路上的故事》 不要被你认为的你是谁所催眠,更不要被别人认为的你是谁所催眠。 如果别人认为你是谁、你是什么,而感到高兴,为他高兴,感受他的高兴,和他一起高兴;如果别人认为你是谁、你是什么,而感到难过,同情他,理解他,关怀他和爱他。 关于你究竟是谁?你超越所有的身份。认同任何一种身份,不但是一种迷失,更是缩窄、缩小你的本性。 不要被你认为
  • 0
    第八识:去后来先作主公 (2017-06-28 16:38:32) 转载 ▼ 标签: 杂谈 一念行者 分类: 《你问我应》 问:您说,当生命死亡,没有什么东西从这里来去出入,那玄奘大师《八识规矩颂》里说第八识“去后来先作主公”是什么意思呢? 人的第八识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事物,它没有坚固的自体,众因缘假合而现有,所以无法出入和来去。 譬如一座山,沙石草木、虫鸟百兽等众法和合而有一座山生,若沙石归于沙石,草木归于草木,虫鸟归于虫鸟,百兽归于百
  • 0
    睁大眼睛观察那生 (2017-06-26 08:19:36) 转载 ▼ 标签: 杂谈 一念行者 分类: 《你问我应》 问:南怀瑾老师说,人刚死时不可以碰他的身体,因为阿赖耶识还没有完全离开,他还有感觉,起码要过一两天。那如果这时候就火化会怎么样?难道还会痛苦吗?网络上有些说,如果这时候火化,死者会痛苦生嗔恨而堕恶道,虽然我不太相信这种说法,但也无法判断其真假,所以还是感到很恐惧和忧虑。 当生命死亡,没有什么东西从这里来去出入,没有意念,
  • 0
    什么是法? (2017-06-21 21:19:47) 转载 ▼ 标签: 一念行者 杂谈 分类: 《你问我应》 什么是法? 法是心在道体上的开花,说到底,是心的幻化,心的作用。一切法都是心。心就是法,法就是心。心和法不二。 心和道体和合,而有法生。只有道,不会产生法;只有心,也不会生出法。二者和合,即有法生。 藉由心,道转化为法,事实上那个转并没有真转,道还是道,始终如一。藉由道,心化生为法,实际上那个化并没真化,心还是心,本质未变。一切生
  • 0
    如来者,无所从来,亦无所去 (2017-06-15 07:25:55) 转载 ▼ 标签: 一念行者 杂谈 分类: 《你问我应》 问:心(觉知、意识等)是万物固有的属性吗?即万物各有其心?各有其识吗?心从何来? 万物没有固定的属性,但心意识创造了它们这样那样的属性。万物属性的本质是意识分别,是分别意识。说到底,还是意识。一切事物的属性都是意识。意识在道体上开花,那开出的不同的花朵,就是森罗万象的事物。森罗万象的事物,只是意识在道体上开出的
  • 0
    修行,从概念出发 (2017-06-13 18:19:48) 转载 ▼ 分类: 《你问我应》 问: 当说回到现实存在,回到当下,不要进入自己的故事,头脑的想象。但是现实存在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不也是一种故事,一种想象吗。见花是花,是回到现实存在,见花分美丑,是进入一种故事。但见花是花,这里的花也是一种故事啊。该如何对待这种现实的“故事”?回到现实难道只是进入一个最简“故事”。 现实存在——花只是花,鸟只是鸟,树只是树,人只是人,等等—
  • 0
    祈祷,充满觉知的祈祷 (2017-06-07 15:16:41) 转载 ▼ 标签: 一念行者 杂谈 分类: 《修行路上的故事》 祈祷的意义在于让你意识到那个祈祷者,意识到那个祈祷的行为,意识到祈祷的本质。 如果你祈祷,但你随着祈祷的内容走了,完全没有意识到在这里的这个祈祷者,那么,这是一种迷失,这是一种落坑,这不是祈祷,这是一种打妄想。 祈祷的要点在你完全的清醒,完全清醒地知道自己的心在给它自己讲故事,心在向它自己述说,心在看着心自身的活
  • 0
    无常是多么的美 (2017-06-05 22:07:28) 转载 ▼ 标签: 一念行者 杂谈 分类: 《修行路上的长歌》 无常像一匹永远有活力的骏马 生命骑上它四处周游—— 因为所有的可能性都存在, 所以存在的生命变得那么开阔…… 因为未知和不确定性, 生命变得如此活生生。 / 当一些人在流着泪念叨着无常之苦, 另一些人却觉得无常是那么的美。 因为无常存在―― 所以生命总是处在新的情况里, 因为生命总是处在新的情况里, 所以生命总是新生的…… / 凡夫讨厌
  • 0
    当你掉进陷阱,你能干什么? (2017-06-01 23:07:02) 转载 ▼ 一只兔子进入一座它从来没去过的森林,因为新鲜感和好奇心,它在森林里走走逛逛,瞅瞅看看,非常兴奋,像进入外星球的一个新世界一般。它走着走着,突然腿一疼,它掉进了一个很深的陷阱—— 它的腿被铁夹子夹住了,鲜血直流。陷阱很深,它根本跳不上来…… 陷阱是一个坑,它的目的是捉住你,困住你,乃至杀死你。假如你是那只兔子,被年老、癌症等夹子夹住了身体和自由,掉进了死
  • 0
    做一棵风中的树 (2017-05-30 15:48:17) 转载 ▼ 分类: 《修行路上的故事》 你在那里震动,总有一些和你频率相同的人来一起震动;开始一个人震动,后来许多人一起震动,那震动的声音将越来越大,最终,宇宙都能听见。 即使你不震动,你只是胡乱的摇晃,只要你不停地摇,最终也将有一些人加入你,和你一起摇晃……所谓一个人乱舞,最终将有一群人乱舞。这就是吸引力法则。 吸引力法则的要点是,你动起来,并且持续不停,直到有足够久的时间,
  • 0
    抱怨和祝福 (2017-05-28 22:22:11) 转载 ▼ 标签: 一念行者 杂谈 抱怨 祝福 分类: 《修行路上的故事》 把自己该做的事推到别人身上,暗中希望别人代自己做,当别人没那样做时,对他/她的抱怨就会生起。 怎样消除抱怨呢?凡事自己身体力行,不求于人,这样也就没有抱怨了。 抱怨是自己的心理薄弱处长出的杂草,是没有种好自己心地的结果。倘若我们看护好自己的心,种好自己的自留地,则那内在的园里将开满爱的花朵。 爱多了,关系矛盾就少了。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个人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