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之道吧
关注: 59 贴子: 1,100

  • 目录:
  • 其他宗教
  • 0
    经核实吧主mhh001 未通过普通吧主考核。违反《百度贴吧吧主制度》第八章规定http://tieba.baidu.com/tb/system.html#cnt08 ,无法在建设 佛之道吧 内容上、言论导向上发挥应有的模范带头作用。故撤销其吧主管理权限。百度贴吧管理组
  • 2
    主讲:孙正德老师 (编注:语音中“吕传胜”,后來改名為“吕真观”。) 接上面的帖 接下来说,因为我为了避免,为了避免说大家在揣测,或者说自己想说到底出了什么事情,是不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不是你们家里面的事情,你们自己家里面好像不平不和而已?不是。为了避免多余的揣测,所以不得已要公开信件内容。所以今天大家拿到的这份讲义里面,有导师回复给吕传胜的信件内容。那这个信件内容要跟大家讲说,弟子写信给导师以
  • 0
    哪有什么一心三藏? 佛在《楞严经》第四卷说,原文如下: 而如来藏.本妙圆心.非心非空.非地非水.非风非火.非眼非耳.鼻舌身意.非色非声.香味触法.非眼识界.如是乃至.非意识界.非明无明.明无明尽.如是乃至.非老非死.非老死尽.非苦非集.非灭非道.非智非得.非檀那.非尸罗.非毗梨耶.非羼提.非禅那.非般剌若.非波罗密多.如是乃至.非怛闼阿竭.非阿罗诃.三耶三菩.非大涅槃.非常非乐.非我非净。以是俱非.世出世故。 即如来藏.元明心妙.即心即空.即地即水.
  • 0
    “人间佛教”把佛教引入岐途 “人间佛教”是对太虚法师人生佛教的篡改和歪曲,太虚法师的人生佛教是强调缘起的人生,是立足世间,修出世间。“人间佛教”却是执着善事,修世间,完全背离了佛教的根本宗旨。佛教信仰的纯洁性与究竟佛法的实践性在“人间佛教”法义的传播中面目全非,渐渐衰败进入岐途。此“人间佛教”就是台湾印顺导师,星云大师,证严上人等所倡导的。我们必须揭开倡导“人间佛教”的这些所谓的“导师”,“大师”
    雪山智者 11-28
  • 2
    我们之所以活得累,往往是因为放不下面子来做人。虚荣心无限膨胀,蒙蔽了真实的自我,分不清什么是需要和欲望,把别人的眼光当做行为的最高标准,把别人的恭维当做人生的最高奖赏,完全迷失在世俗的迷宫中。把面子拿下来揣在衣兜里,素面朝天,你会发现原来生活真的没那么沉重。
  • 0
    请看佛教公认之附佛外道名单108个,敬请转载,功德无量!雪山智者博客http://blog.sina.com.cn/xueshanzhizhe
  • 1
    有多少人 好不容易碰一个善知识 却因为一些毁谤而对善知识起了疑心 从而失之交臂,毁谤僧宝者断人慧命害人害己 实在是可怜 请大家为其回向 既能救毁谤者亦能救听信毁谤的人 从而对善知识信心坚定。 请大家给毁谤僧宝的人念佛回向 希望他们能 业尽情空 径登极乐 南无阿弥佗佛! 希望大家在平时念佛为众生回向时 特别为毁谤僧宝的人回向 阿弥陀佛
  • 0
    若不见性,说得十二部经教,尽是魔说 若欲觅佛,须是见性,见性即是佛。若不见性,念佛诵经持斋持戒亦无益处。念佛得因果,诵经得聪明,持戒得生天,布施得福报,觅佛终不得也。若自己不明了,须参善知识,了却生死根本。若不见性,即不名善知识。若不如此,纵说得十二部经,亦不免生死轮回,三界受苦,无出期时。昔有善星比丘,诵得十二部经,犹自不免轮回,缘为不见性。善星既如此,今时人讲得三五本经论以为佛法者,愚人也。 若不
  • 2
    什么是真正的佛弟子? 真正的佛弟子,不是佛教书籍法物的收藏家,不是各大寺庙名胜古迹的旅行家,不是执着积德行善的世俗慈善家,不是佛教史、经论、造像的研究者,不是诗琴书画的迷恋者,不是建寺造像的建筑家,不是素食小资主义者,不是宣扬“世界末日”的预言家,不是神神叨叨盲目崇拜的迷信者,不是避世的隐居者,不是外道的灵修者,不是有口无心念佛诵经的盲从者,不是鹦鹉学舌数他人珍宝的传教士,不是占寺为王贩卖佛法而敛
    sky猫小莉 10-23
  • 0
    拨乱返正,为智慧正名,为佛教正名 学佛修行的目的是证得智慧,成佛度众生,此乃佛教的宗旨。但现今绝大多数人不清楚智慧两字的实际意义,以为智慧就是世间的聪明才智,是意识心的产物,曲解和歪曲了智慧的真实本意。教外人士情有可原,佛弟子则误己误人,以盲引盲,败坏佛教。 何谓智慧?智慧为梵语般若的意译,即智观有,慧照空,空有不二。也就是要同时观照有和空,达到空有不二。观照的有,不是世俗的实有,而是妙有;观照的空
  • 2
    一个年轻的戏子跟着师傅学艺,并到处演出,也参与演了很多角色,有时演学生、商人、农夫、乞丐,有时演文人、官差、帝王、将相,由于演得入戏,经常沉浸在角色中不能自拔,在演戏过程时常随着角色的人生起伏而悲欢,为道具的使用而争抢,为和自己有关角色的人生而牵挂担忧。为此他生活的痛苦不堪。 师傅告诉他第一个忠告:“要看得破,放得下,不要跟人抢道具。” 从此他便能理智对待自己所演的角色,并时时提醒自己在演戏,这只是
  • 176
    愿十方诸佛菩萨,天龙护法加被此道场, 令有缘人皈依三宝,业障消除,修行圣道,广度众生 南无阿弥陀佛
  • 1
    什么是真正的佛弟子? 真正的佛弟子,不是佛教书籍法物的收藏家,不是各大寺庙名胜古迹的旅行家,不是执着积德行善的世俗慈善家,不是佛教史、经论、造像的研究者,不是诗琴书画的迷恋者,不是建寺造像的建筑家,不是素食小资主义者,不是宣扬“世界末日”的预言家,不是神神叨叨盲目崇拜的迷信者,不是避世的隐居者,不是外道的灵修者,不是有口无心念佛诵经的盲从者,不是鹦鹉学舌数他人珍宝的传教士,不是占寺为王贩卖佛法而敛
  • 1
    回光之法,原通行住坐卧,只要自得机窍。吾前开示云,“虚室生白”,光非白耶?但有一说,初未见光时,此为效验。若见为光,而有意著之,即落意识,非性光也。子不管他有光无光,只要无念生念。何谓无念?千休千处得;何谓生念?一念一生持。此念乃正念,与平日念不同。今心为念,念者,现在心也,此心即光即药。凡人视物,任眼一照去,不及分别,此为性光。如镜之无心而照也,如水之无心而鉴也。少顷,即为“识光”,以其分别也。
  • 1
    mhh001 2015-04
    吾因度世丹衷热,不惜婆心并饶舌。 世尊亦为大因缘,直指生死真可惜。 老君也患有吾身,传示谷神人不识。 吾今略说寻真路,黄中通理载大易。 正位居体是玄关,子午中间堪定息。 光回祖窍万神安,药产川源一气出。 透幕变化有金光,一轮红曰常赫赫。 世人错认坎离精,搬运心肾成间隔。 如何人道合天心,天若符兮道自合。 放下万缘毫不起,此是先天真无极。 太虚穆穆朕兆捐,性命关头忘意识。 意识忘后见本真,水清珠现玄难测。 无始烦障
  • 0
    mhh001 2015-04
    周天非以气作主,以心到为妙诀。若毕竟如何周天,是助长也。无心而守,无意而行。仰观乎天,三百六十五度,刻刻变迁,而斗枢终古不移。吾心亦犹是也。心即斗枢,气即群星。吾身之气,四肢百骸,原是贯通。不要十分着力,于此锻炼识神,断除妄见,然后药生。药非有形之物,此性光也。而即先天之真气,然必于大定后方见,并无采法,言采者大谬矣。见之既久,心地光明。自然心空漏尽,解脱尘海。若今日龙虎,明日水火,终成妄想。吾昔
    mhh001 4-29
  • 0
    凡漏泄精神,动而交物者,皆离也。凡收转神识,静而中涵者,皆坎也。七窍之外走者为离,七窍之内返者为坎。一阴主于逐色随声,一阳主于返闻收见。坎离即阴阳,阴阳即性命,性命即身心,身心即神气。一自敛息,精神不为境缘流转,即是真交。而沉默趺坐时,又无论矣。
    mhh001 4-29
  • 0
    《心印经》云:“回风混合,百日功灵。”总之立基百日,方有真光。如子辈尚是目光,非神火也,非性光也,非慧智炬烛也。回之百日,则精气自足,真阳自生,水中自有真火。以此持行,自然交媾,自然结胎,吾方在不识不知之天,而婴儿已成矣。若略作意见,便是外道。 百日立基,非百日也。一日立基,非一日也。一息立基,非呼吸之谓也。息者,自心也,自心为息。元神也,元气也,元精也。升降离合,悉从心起。有无虚实,咸在念中。一
    mhh001 4-29
  • 0
    回光循循然行去,不要废弃正业。古人云:“事来要应过,物来要识破。”子以正念治事,即光不为物转,光即自回。此时时无相之回光也,尚可行之。而况有真正着相回光乎。 日用间,能刻刻随事返照,不着一毫人我相,便是随地回光,此第一妙用。清晨能遣尽诸缘,静坐一、二时最妙。凡应事接物,只用返照法,便无一刻间断。如此行之,三月两月,天上诸真,必来印证矣。
    mhh001 4-29
  • 0
    证验亦多,不可以小根小器承当,必思度尽众生,不可以轻心慢心承当,必须请事斯语。静中绵绵无间,神情悦豫,如醉如浴,此为遍体阳和,金华乍吐也。既而万颧俱寂,皓月中天,觉大地俱是光明境界,此为心体开明,金华正放也。既而遍体充实,不畏风霜,人当之兴味索然者,我遇之精神更旺,黄金起屋,白玉为台;世间腐朽之物,我以真气呵之立生;红血为乳,七尺肉团,无非金宝,此则金华大凝也。第一段,是应《观无量寿经》云:“日落
    mhh001 4-29
  • 0
    诸子工夫,渐渐纯熟,然枯木岩前错落多,正要细细开示。此中消息,身到方知,吾今则可以言矣。吾宗与禅宗不同,有一步一步证验,请先言其差别处,然后再言证验。宗旨将行之际,予作方便,勿多用心,放教活泼泼地,令气和心适,然后入静。静时正要得机得窍,不可坐在无事中里,所谓无记空也。万缘放下之中,惺惺自若也。又不可以意兴承当,凡大认真,即易有此。非言不宜认真,但真消息,在若存若亡之间,以有意无意得之可也。惺惺不
    mhh001 4-29
  • 0
    宗旨只要纯心行去,不求验而验自至。大约初机病痛,昏沉散乱,二种尽之。却此有机窍,无过寄心于息,息者自心也。自心为息,心一动,而即有气,气本心之化也。吾人念至速,雾顷一妄念,即一呼吸应之。故内呼吸与外呼吸,如声响之相随,一日有几万息,即有几万妄念。神明漏尽,如木稿灰死矣。然则欲无念乎,不能无念也,欲无息乎,不能无息也。莫若即其病而为药,则心息相依是已。故回光兼之以调息,此法全用耳光。一是目光,一是耳
    mhh001 4-29
  • 0
    天地视人如蜉蝣,大道视天地亦泡影。惟元神真性,则超元全而上之。其精气则随天地而败坏矣。然有元神在,即无极也。生天生地皆由此矣。学人但能守护元神,则超生在阴阳之外,不在三界之中。此惟见性方可,所谓本来面目也。凡人投胎时,元神居方寸,而识神则居下心。下面血肉心,形如大桃,有肺以覆翼之,肝佐之,大小肠承之,假如一曰不食,心上便大不自在,至闻惊而跳,闻怒而闷,见死亡则悲,见美色则眩,头上天心何尝微微些动也
    mhh001 4-29
  • 0
    mhh001 2015-04
    自然曰道,道无名相, 一性而已,一元神而已,性命不可见寄之天光,天光不可见,寄之两目。古来仙真,口口相传,传一得一。自太上见化,东华递传某,以及南北两宗,全真可为极盛,盛者盛其徒众,衰者衰于心传,以至今曰,滥泛极矣!凌替极矣!极则返,故蒙净明许祖,垂慈普度,特立教外别传之旨,接引上根。闻者千劫难逢,受者一时法会。皆当仰体许祖苦心,必于人伦曰用间,立定脚跟,方可修真悟性。我今叨为度师,先以太乙金华宗
  • 0
    拨乱返正,为智慧正名,为佛教正名 学佛修行的目的是证得智慧,成佛度众生,此乃佛教的宗旨。但现今绝大多数人不清楚智慧两字的实际意义,以为智慧就
  • 0
    末学刚刚很荣幸的听到这样一条消息。若是能渡一人念佛信佛,日后他所做功德的七分之二归那位引导他念佛信佛的人所有。 末学还要补充一句,各位师兄休
  • 0
    提倡安徽弘愿寺的同修请注意看一下九华山仁德大和尚的声明 中国佛教协会: “本愿法门” 自称源于佛教净土宗,是日本净土真宗的一个支派,因其教规教
    雪山智者 16:25
  • 0
    什么是真正的佛弟子? 真正的佛弟子,不是佛教书籍法物的收藏家,不是各大寺庙名胜古迹的旅行家,不是执着积德行善的世俗慈善家,不是佛教史、经论、
  • 0
    解决修行、生活事业的迷惑、困难,助你修行精进、多得福报 解决修行、生活事业的迷惑、困难,助你修行精进、多得福报 因缘传承佛道修炼、传统医学,修
  • 0
    回头既往生之处,所谓回头是岸,顺识而行,终不知安身立命之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繁华之处,既往死之地。 逆行,既往生之行,
    mhh001 7-9
  • 1
    莲宗八祖 ■■佛经不可不读 莲池大师《竹窗随笔》学诚法师白话 予少时见前贤辟佛,主先入之言,作矮人之视①,罔觉也。偶于戒坛经肆②,请数卷经读之,始大惊曰:“不读如是书,几虚度一生矣!”今人乃有自少而壮而老而死不一过目者,可谓面宝山而不入者也。又一类,虽读之,不过采其辞,致以资谈柄、助笔势,自少而壮而老而死不一究其理者,可谓入宝山而不取者也。又一类,虽讨论,虽讲演,亦不过训字销文、争新竞高,自少而壮而老
  • 1
    忘礼而义,忘义而仁,忘仁而道,这是逆行,修道之人皆从之, 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这是顺行,世间之人皆从之。 天地无仁无义,故能秉道而行,
  • 0
    mhh001 2013-07
    无私心,以大众心为心谓之君子,慎独可成君子,非谓君子需慎独,何也,无慎可慎,举手投足即秉乎于道,乃真君子。润万物于无形,孕惊雷于无声,不起不
    mhh001 7-23
  • 1
    转自:密意吧,作者: @loveHDuff 中国人,数千年受中华文明熏陶,学得好的,书生是温润明朗、淑女是知书达理。道理通达,念头舒畅,自然心安而理得,做事就坦然,无所顾忌,不会像一些人受环境光色、内心贪欲影响,而瞻前顾后,顾此失彼,患得患失,反复无常、随波逐流,而是自有一股坦坦荡荡的气势,孟子谓其善养浩然之气,养的就是这种坦荡的气势。养至大成,其气至大至刚,充塞天地。到这种境界,明明德而直与天地沟通,境界浩大,
    mhh001 7-3
  • 14
    转自密意吧,作者:@ @loveHDuff 魏伯阳《叁同契》,因魏君先贤个人机缘,承接上古“大易”、“黄老”、“炉火”叁家之学,汇通糅合,而自成一派。 《叁同契》既承上古修道之遗风,又开后世丹道之先河,诚为承前启后之作。此书譬喻颇多,理深趣奥,加上作者为免“传其非人”,而言有所藏、意有所隐,故后世无论是内丹修道者,还是外丹修炼者,无论是清修,还是双修流派,皆能从其中寻得丹诀,各取所需。 本人亦是如此,着重研习义理,溯
    mhh001 7-3
  • 0
    用自身努力解决困难,不唯神,不唯物。佛与道也没什么不同,修身修心。其中相同很多。我一直觉得佛与道的结合才是真正的大道。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路”,口中念佛不一定心中有佛,心若向善则佛长在。所以,教人念佛不如教人向善。
  • 0
    拈花一笑心自静 只需拈花一笑,万千心事尽在其中。往事的脚步轻了,悄悄地走过岁月。一笑于休闲处,坐看时光着地成灰。生活仍是一片宁静。禅在心中,
    智慧123 1-30
  • 0
    西晋沙门法炬·译 佛告阿难:“有人事佛以后便富贵;有人事佛以后衰丧不利者。” 阿难问佛:“云何俱事佛,衰、利不同?何故得尔?” 佛语阿难:“有
    智慧123 1-29
  • 0
    慧律法师 学佛的过程中,往往必须经历重覆的挣扎;重覆的创伤、挫折;重覆的忧郁感;重覆的产生一种莫名其妙的失落感、无力感。然后,才慢慢地体悟出
    智慧123 1-28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金刚行者

目录: 其他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