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问答吧
关注: 47 贴子: 794

  • 目录:
  • 佛教
  • 0
    阿难是佛陀的十大弟子之一。 有一天,阿难独自在花园里静坐,突然闻到园中的花,随着黄昏吹来的风,飘过来一阵一阵的花香。 平常有风吹着花香的时候,由于心绪波动,不一定能闻到花香。当心静下来的时候,又不一定有风吹来,所以也嗅不到花香。 那一个黄昏,阿难的心情特别的宁静,又是春天——花朵最香的时节;正好春风飒飒,缓缓吹送。在这么多原因的配合下,阿难闻到了有生以来最美妙的花香。 花香围绕着阿难,花香流过他的身心
  • 0
    老和尚带着小沙弥出门行脚,无论行走在广阔无边的丛林或翻山越岭,老和尚都逍遥地走在前面,小沙弥背着行李紧跟在后,一路上两人相互照应,彼此为伴。 小沙弥走着走着,心想:“难得人身,但短短几十年生命,却必须经历生老病死,受六道轮回之苦,真苦啊!不过,既然要修行,就要立志当菩萨救度众生;因此我不能懈怠,要赶快精进才行!” 想到这里,走在前面的老和尚突然停下脚步,面露笑容地回头对他说:“来,包袱让我来背,你走
  • 0
    修行假象:流於形式走过场,不得受用终堕落——摘自《子必依论》 (一)以不信因果诵经流为表面 不为了脱学佛法,不信佛说因果律 未懂修行真含义,修行诵经是徒劳 (二)无大悲而云利他流为表面世俗行善心不净,虽亦利他不了脱学佛大悲菩提愿,利乐有情真实行 (三)以吝啬而行布施流为表面我见自私吝啬施,所行不净非惜福破财消灾昧因果,表面布施愚痴人 (四)密人不守三昧耶流为表面三昧耶戒佛制定,密宗行人必守持若有触犯大悔改
  • 0
    修行人在日常生活的待人处世中,与朋友、同事、同参道友交往等各种环境中都会遇到魔障。然而最可怕的还不是魔障,而是自己被魔耍了一回,还无法发现自己上了魔的当。 在我们修行路上,每一次的进步与提升都会有他们的踪影,他们无时无刻不在跟随着我们。 比如:团体成员之间有矛盾,有人认为我是对的,我本事最大,我什么都会,谁都不如我;又比如:遇到事情不顺心,看别人不顺眼,说我不对这可不行,这是我的权力不可以侵犯,别人做的是错的,只
  • 0
    释迦佛时代,印度的波斯匿王,是位很虔诚的佛教徒,每次看到佛陀和诸大弟子都要磕头礼拜,大臣们看了颇有微词,经常劝谏他:“大王,您是一国的主宰,身份尊贵无比,为什么看到比丘就顶礼,难道大王的头那么低贱吗?” 波斯匿王听后不发一言,内心思量着如何让大臣了解贵贱的区别,于是用了一个办法:差人拿布包裹着一个猪头,到市场上叫卖,却特别嘱咐那位差人要在市场上说:“这是波斯匿王的头,特卖五十元。”结果市场上的人都
  • 0
    某女居士自从学佛以来凡事都谨小慎微,生怕自己哪里做错了,给别人带来烦恼,由于抱着这个心理负担,导致自己不但没有从学佛中得到别人说的舒乐反而越来越累,为此纠结不已。 她学佛后一言一行都是三思而后行,生怕行差踏错,似乎因为学佛导致自己的烦恼越来越多,就连走在路上都怕因踩到别人的影子,引起别人的不快。她就这样带着因纠结造成的疲累“精进”地修行着。 经别的师兄介绍,她找到一位禅师,向他诉说了自己的烦恼!禅师
  • 0
    “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扫地和点灯都是我们生活中最平凡的小事,但就是这简单的“恐伤”和“爱惜”两个动作却尽显玄奘法师的慈悲心。反思自己,作为佛弟子的我又做到了几分? 佛陀在《什么是生活佛法化》这盘法音里面,告诫我们要把修行落实到日常的生活之中。对照反思,感觉自己非常惭愧,就拿慈悲众生来讲吧,作为一个学佛修行人,我深知杀生的果报是一命还一命,但是一直以来我只是注意了不去主动杀生,却忽略了
  • 0
    某日清晨,师父带着小徒弟礼佛!小徒弟不愿意礼佛! 师父问:你怎么不给佛菩萨顶礼? 小徒弟说:昨天我读了一本佛书,说众生就是佛,既然是佛,我就不用给佛像顶礼了? 师父问:如果弥勒菩萨见到你,祂应该给你顶礼吗? 小徒弟(吓得脸都黑了):我怎么敢接受弥勒菩萨顶礼呢? 师父说:你都是佛了,而弥勒菩萨还要等五十多亿年才能成佛,当然祂要给你“顶礼”了? 小徒弟赶快下跪:弟子忏悔!弥勒菩萨还没有成佛呢?我们众生怎敢称是
  • 0
    谈到“福报”二字似乎大家都知道,但大都停留在世间法的认知上,诸如身体好、健康长寿、有钱有名有地位,总之就叫幸福平安,不错,这是小而言之的福报,可是,大而言之成就解脱的最高福报却不为人知或忽略。一个真正聪慧的人都会从小入手,得到大福报,这才是人生追求的目的。 每个人都想拥有福报,甚至为此奔波忙碌一生但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是不知道如何累积福报,那什么行为才能快速增长福报呢?其实,在所有积累福报的方法中
  • 0
    早晨的阳光透过茂密的树叶,洒得祗园精舍一地的碎碎圆圆。一早出去次第化缘的弟子们,踏着庄严的步履,鱼贯地回到精舍,为宁静的祗园带来一阵小小的声响。弟子们身上的袈裟,迎着晨曦,交映出一圈金黄的灿烂。 弟子们洗完钵、洗好脚,井然有序地进入讲堂,摄心正念,准备聆听佛陀的教示。放眼望去, 佛陀早已结跏趺坐,慈目垂视着弟子们,声音祥和、低沉,充满慈悲。 “弟子们! 你们每天忙忙碌碌托钵乞食, 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佛
  • 0
    东本大师是位圣者,证境证量很深,但因个子矮小遭到别人的歧视。当然这对于他来说没有挂碍。 有一次在藏地举办一个大法会,由祂主法,有些活佛对他很不服气,认为其个子矮小,形象一般,哪有资格和他们平台讲法。 于是这些活佛就故意恶作剧刁难祂,给祂做了一个一丈五尺高的凳子,又搭一个一丈三尺高的讲台,上边摆着用梯子送上去的法器,让祂升座。 东本大师一看便知究竟,为了教化大家,免造黑业,便洒脱地说:“多谢各位对我的观
  • 0
    我们经常都想消灾祈福,还有过年过节的时候,都要到庙子去烧香来膜拜,祈求佛菩萨能够保佑我们。它到底有没有用呢? 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懂得因果的道理,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结恶果,根源就在于我们要行善断恶。你平常如果不做好事,又不是个好人,你临时抱佛脚,想的:「哎呀!佛菩萨是不是来保佑我一下呀?」这是迷信,没有用!佛菩萨是多么的慈悲善良啊!佛菩萨对所有有情的众生,都是平等加持的。 我们也知道,在《妙法莲华经
  • 0
    有个弟子去见他的师父。师父问他:“你最近怎么样?”他说:“我的心总是非常沉重。”然后徒弟就开始诉苦,讲他不欢喜什么、什么事不舒服,半小时过去了,师父一言不发,始终安静地听着。 等到他快讲完的时候,师父说:“可以了,不要再说了,我先出去一趟,等我回来,我们再继续说。”然后拿了一张白纸,让他托着跪在佛像前。其实这位师父没有别的事,而是去休息了。 于是徒弟老老实实托着一张薄薄的白纸跪在佛前。十分钟过去了,
  • 0
    有一段时间,弟子感到活得甚是烦恼。师父把弟子带到一片空旷地带,问:“你抬头看看,看到了什么?” “天空。”弟子答。 “天空够大吧,”师父说,“但我可以用一只手掌遮住整个天空。” 弟子无法理解。 只见师父用一只手掌盖住了弟子的双眼,问:“你现在看见天空了吗?” 继而,师父把话题一转,说:“生活中,一些小痛苦,小烦恼,小挫折,也像这只手掌,看上去虽然很小,但如果放不下,总是拉近来看,放在眼前,搁在心头,就会
  • 0
    有一次,佛陀在祇园精舍为诸比丘说法的时候,有一个叫梵志的人(出家外道)匆匆忙忙地跑到佛前,愁眉苦脸地顶礼佛陀。说道: “佛陀!我不幸遭遇到人生最烦恼的两件事,想请佛陀给我解决,以减少忧愁! “梵志!是什么事使你这样悲伤?相信我,我当为你解除!” “佛陀!第一件是我最心爱的女儿,今年才十五岁,长得美丽聪明,非常令人喜爱。但在前天忽然得了重病死去了。还有一件是我田里所种的麦子,正成熟待割的时候,突然被野火烧光了。我
  • 0
    我曾经在一个寺庙里,看见一位出家人在给善信们做完皈依后,有信众就问出家人:“皈依后要守五戒,五戒里面有不杀生这条戒律,我们若在逢年过节或是遇到家人过生日,家人要杀生怎么办呢?” 这位出家人信口回答说:“皈依实际是方便皈依,在杀生的时候就念佛嘛,念了就对了。”他还补充说,他为了寺庙里的事情,求人办事请人吃饭,他自己都点过活鱼的。 大家知道,戒律是佛陀依众生因缘而制定,“佛陀在世依佛陀为师,佛陀涅槃依戒
  • 2
    释迦牟尼佛住在祗树给孤独园的时候,有一位婆罗门,有个十四五岁的女儿,生得端正、聪明,又有口才,在一国之中,可说无人可及。但她突然身染重病,不久就死了。 父母非常疼爱这个独生女,甚于自己的生命,凡有任何忧愁,见到女儿,心中的忧愁苦恼当下就消散了。面对女儿突然死亡,父亲心中的悲痛难以言喻,每天伤心啼哭,不觉竟然疯了,整日到处乱走。 有天来到佛陀所住的地方,一见到佛陀,当下神智清醒,并向佛陀顶礼。悲伤的父
  • 0
    修行假象:流於形式走过场,不得受用终堕落——摘自《子必依论》 (一)以不信因果诵经流为表面不为了脱学佛法,不信佛说因果律 未懂修行真含义,修行诵经是徒劳 (二)无大悲而云利他流为表面 世俗行善心不净,虽亦利他不了脱 学佛大悲菩提愿,利乐有情真实行 (三)以吝啬而行布施流为表面 我见自私吝啬施,所行不净非惜福 破财消灾昧因果,表面布施愚痴人 (四)密人不守三昧耶流为表面 三昧耶戒佛制定,密宗行人必守持 若有触犯大
  • 0
    这幅对联出自晚清名臣李鸿章之手,一幅对联道尽了他返璞归真后深感知足常乐的心态。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哪一个不是在纠结烦恼中流离颠簸一生?然而所有的烦恼都离不开十二个字:放不下,想不开,看不透,忘不了。 前几天,看了一篇文章,作者“夏虫意难平”用几个特殊时间点描绘了整个人生每个阶段所谓最重要的事,读后感同身受。 3岁那年,我紧握手中的棒棒糖,坚定的认为那最重要…… 18岁那年,我日夜苦读,求神拜佛,只为一张大学
  • 0
    在《楞严经》里有五十阴魔的讲法,但你知道它“长得”什么样吗?南 无 当 代 住 世 佛 陀曾经讲了一个公案,很清晰地让我们有所了解。 那是上个世纪,在四川大邑县有一个画家雷老师,他是跟一个法师学佛的,有一天他在用功时,突然来境界了,一个“大花脸”式的人物,手持钢鞭。 此人对他说,你已经成就了,明天起你就会耍鞭子,这个鞭子可以带着你周游列国……没想到,这个雷老师竟然听进去了。 结果是别人喊他怎么打,他就怎么打,
  • 0
    今天,再三给同学们讲清楚,千万做到不要执着,不执着就是虽然有一切冷暖寒暑、刺激、骂你、诽谤、赞赏等等,那么你们都应该视而不存分别,心里面如如不动,这就叫不执着,不存分别,至少同学们应该做到无所谓,先来一个无所谓,再来慢慢证到不执着。 本来经书上不应该这样讲的,但是我要告诉你们,这是个方法,先无所谓,大量一点嘛,执着啥嘛,一切都不要执着它,最后逐步逐步地就对了,就能进入境界。
  • 0
    过去有一个人求问得道高人说:“我身体一直很不好,我到处求神问卜,但是却毫无帮助,请您指示我到底要不要信神呢?” 高人听了就亲切的问他:“请你看前面那一个村落的农民,假使在春天时,他们不去耕田播种,而只是天天在神的前面祈求赐给他们丰收,您想到了秋天,神会赐给他们丰收吗?” “我想不会的。”“你答得好,现在再问你,如果一个农夫在春天很努力的去耕耘、播种、灌溉、施肥、除草,但他并没求神赐给丰收,你想他在秋天
  • 0
    优秀之人,往往具备特别的品质,如常自省、能自律、懂自愈,这个也可以让普通人逐步成长为优秀者。 自省,优秀者能坦然面对自身缺点,时刻反省言行。借由自省,我们可及时纠正错误,逐步提升自我。正如南无当代住世佛陀教导,要做好一日三审,审查自己是否有纯善、慈悲、利益大众的心和行。 自律,为迈向成功之助力。囔囔减肥者众,然贾玲为拍摄《热辣滚烫》,一年时间,减重一百斤,靠自律成功塑造完美身材。因为优秀者深知自律之
  • 0
    为什么目犍连被外道用乱石活活砸死,佛陀不救他呢? 为什么外道杀害一个无辜女人,来陷害僧团,佛陀不救她呢? 为什么佛陀父亲死亡,佛陀不帮父亲延长寿命呢?
  • 0
    刚强虽有力,但刚易折,强也难久,一味强硬便会处处碰壁,以柔克刚更显韧性威力。 一. 柔和说话是一种修养 面对对方做错一些事情,我们大声斥骂,虽然可令对方暂时“听话”,但内心也是反触很大,责骂嘲讽种下伤害的祸根。这时,我们应该有共情心站在对方角度来理解对方,温言细语如春风化雨,更能让他认同,因此处处体谅,说话柔软也是一种修行。 二. 柔软是一种境界 收起无谓的棱角,拔掉身上多余的刺,忍他人不能忍方显本事,当放
  • 0
    成就事业的关键就是专注力,这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能让我们成就自我。 高度专注,事半功倍。当我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一件事情中时,我们能够更快速地掌握知识和技能,从而取得更好的成果。比如我们思考问题时,就专注事情的本质,不被杂染牵引。 专注一事,事事成功。通过聚焦于一个目标,我们可以深入研究、不断精进,成为该领域的专家。例如,华为专注于通讯技术的设计和创新,使华为成为了全球品牌。 持久专注,成就自我。它需要耐
  • 0
    “佛说无为最,忍辱第一道”,南无释迦佛陀在未成佛之前,有一世为常不轻菩萨而践行忍辱。 祂为了断除我执,不管见到任何人都看做是自己的父母和恩人,都觉得比自己崇高,祂决定见人就顶礼。 有一天遇到一个王孙公子,祂就上前给他顶礼,结果这个人就觉得祂讨厌,一脚踢过去就把祂的牙齿踢掉,当时就流出血来。常不轻菩萨发现势头不好,马上转身就跑,但心中没有任何瞋恨,跑到很远,发现礼没有顶好,又再跪下重新给他顶礼。 释迦佛陀就是这样多劫在
  • 0
    春节期间舞舞龙狮、逛逛庙会是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在寺庙里烧香、拜佛、拜观世音菩萨,许一些心愿,祈一些祝福也未尝不可,与封建迷信是两回事,但越来越离谱的天价香让佛门净地成了炫耀、攀比、奢侈、浪费的载体,让神圣的佛像成了见证世俗、容纳世俗的工具。 天价头柱香流行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佛真的就因为天价而保佑这些香客们吗?为一柱香付出几万、十万、几十万的价格,就是心诚的表现吗?并不一定是!不管是上供还是下施
  • 0
    有一老人听说出家修行能够离苦得乐、解脱自在,于是欢喜地前往精舍,希望皈依于佛陀座下。老人到了精舍,才知道佛陀早已出门行化,他心想:虽然世尊不在,但听说舍利弗尊者的智慧第一,我何不求他让我出家呢?” 舍利弗也在默默观察此人的善根是否具足,经过仔细推寻,发现这个人于此生乃至过去百千劫,竟然没有具足的善根福德。 当比丘们听说连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都婉拒他时,便说:“连舍利弗尊者都不度化你,肯定你有什么重大的
  • 0
    鼎益丰暴雷如同一声惊雷,让很多作着发财梦的人瞬间从欲望的高峰跌倒绝望的谷底,而他们并不是最惨的,而这类人才应该是最警醒的! 也就是跟着某些被包装出来的大师学佛拜忏的那部分人才,因为这些大师的洗脑能力以及团队的运作能力足够让那些“虔诚”的佛弟子五体投地,搭上了自己的慧命,却还认为是遇到了高人。其实,鼎益丰的庞氏骗局模式一眼就会看穿,那是打着传统文化的幌子,利用“老子”的道,借用“孙子”的术来洗脑,把
  • 0
    轻度自闭症的儿子最近终于又让我看到进步了 讲话真的越来越自然了,和表妹互动也自然多了,有来有往,没干预,真的没干预!对于因果关系的理解也越来越清晰,之前是鹦鹉学舌也学不会怎样回答的那种。 今天为了逃避去上体能课,找了好几个借口。一是说自己感冒还没好,不能去上课了,二是说自己太冷了不能去上课,三是直接说自己太懒了,不想去上课。真是哭笑不得。以前你问他,你还胡说八道吗,他说不胡了。 你还浪费粮食吗,他答不
    菩提玉叶 12-29
  • 0
    每天问自己!!! 我问你,你是佛教徒吗? 我问你,你学佛吗? 我问你,你学佛的什么? 我问你,你学佛的行为了吗? 我问你,你学佛的思想了吗? 我问你,你学佛的语言了吗? 我问你,你修行了吗? 我问你,你每天闻听了法音吗? 我问你,你按照法理里面说的法去实行了吗? 我问你,你对佛菩萨说过假话吗? 我问你,你骗过众生吗? 我问你,你为了骗色骗财,编造了什么样的假话?做过吗? 我问你, 你冒称过圣德、冒称过圣者吗?就算你
    香凝雨露 12-22
  • 0
    到寺院的大殿礼佛,在我右边拜佛的是一位中年妇人,很虔诚地在那里顶礼。 我也专心地拜着佛,突然听到右边传来噼啪两声巨响,回过神来,发现右边的妇人正打着小孩儿的耳光,由于用力极猛,连静寂的佛殿都回响着嗡嗡之声,我看见孩子的左右脸颊浮起十个鲜红的指印。 「你没看见妈妈在拜佛吗? 你这个死孩子,要吃雪糕不会等一下吗?不吃会死吗? 气死我! 气死我了!」那妈妈涨红着脸,几乎发抖地说。 拜佛的母亲的反应大出我的意料之外,
    香凝雨露 12-17
  • 0
    【三毒】:贪、瞋、痴。 【三学】:戒、定、慧。 四 谛 【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 三 界 【三界】:欲界、色界、无色界。 六 道 【六道】: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 【六根】: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 六 尘 【六尘】:色尘、声尘、香尘、味尘、触尘、法尘。 【天龙八部】:天众、龙众、夜叉、乾达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 世间 八法 【世间八法】:利、衰、毁、誉、称、
    香凝雨露 12-14
  • 0
    一位禅师在旅途中,碰到一个不喜欢他的人。 连续好几天,那人用尽各种方法污蔑他。 最后,禅师转身问那人:「若有人送你一份礼物,但你拒绝接受,那么这份礼物属于谁呢?」 那人回答:「属于原本送礼的那个人。」 禅师笑着说:「没错。若我不接受你的谩骂,那你就是在骂自己。」 懂得因果的人,他们懂得辱骂别人是要偿还因果的,但遇到事情照常还是要骂人,要羞辱人,还美其名说:「我就是憋不下那口气,我只是出一出怨气!」又懂得
    香凝雨露 12-12
  • 0
    来自江南农村的俞敏洪虽然考取北大,成为了著名的企业家,但他接地气的风格深受人们的欢迎,但也因为性格直率带来挫折,而他第一次巨大的挫折就是浑水公司的做空报告。 面对巨大压力,俞敏洪用他一生坚持的一个字“真”度过了难关,当时他求助于企业家好友支持,他们就问他到底有没有造假,俞敏洪说数据真实是他的底线。大家被他的真实感动,纷纷出手帮助,最后终于度过危机。 当教培行业因为政策原因导致他市值跌到低谷时,他再次
    香凝雨露 11-25
  • 0
    随缘是一种智慧,随顺机缘,不加勉强。随缘的人像镜子,相来则现,相去不留,毫不罣碍,如如不动。随缘并不是消极等待或放弃寻求,而是要用平常心去看待身边的事物,随顺当前的环境因缘,从善如流,以平静淡泊的心态面对一切。 「攀缘」是一种烦恼,心随境转,强加外求。「攀」的意思是攀附执着, 抓住不放。因为执着,妄生分别,认妄为真,因而做出贪瞋痴的行为。「攀缘」的人做事往往被外境所牵转,事未至而心欲求,事已去而心不
    香凝雨露 11-14
  • 0
    我曾经在一个寺庙里,看见一位出家人在给善信们做完皈依后,有信众就问出家人:”皈依后要守五戒,五戒里面有不杀生这条戒律,我们若在逢年过节或是遇到家人过生日,家人要杀生怎么办呢?” 这位出家人信口回答说:“皈依实际是方便皈依,在杀生的时候就念佛嘛,念了就对了。”他还补充说,他为了寺庙里的事情,求人办事请人吃饭,他自己都点过活鱼的。 大家知道,戒律是佛陀依众生因缘而制定,“佛陀在世依佛陀为师,佛陀涅盘依戒
    香凝雨露 11-10
  • 0
    三伏天,寺院里的草地枯黄了一大片,很难看。 小和尚看不过去,对师傅说:「师父,快撒点种子吧!」 师傅曰:「不着急,随时。」 种子到手了,师傅对小和尚说:「去种吧。」 不料,一阵风起,撒下去不少,也吹走不少。 小和尚着急地对师傅说:「师父,好多种子都被吹飞了。」 师傅说:「没关系,吹走的是空的,撒下去也发不了芽,随性。」 刚撒完种子,这时飞来几只小鸟,在土里一阵刨食。 小和尚急着对小鸟连轰带赶,然后向师父报告
  • 0
    多年前有个中国的学者。一天,他在某大会场向人们讲佛祖绝对不可能存在。当听众感觉他言之有理时,他便高声向佛祖挑战说:“佛祖 假如你果真有灵,请你下来,在这广大的群众面前把我杀死,我们便相信你是存在的了!”他故意静静地等候了几分钟,当然佛祖没有下来杀死他。他便左顾右盼地向听众说:“你们都看见了,佛祖根本不存在! 这时有一位妇人,头上裹着一条盘巾,站起来对他说:“先生,你的理论很高明,你是个饱学之士。我只
  • 0
    当年,苏轼被贬黄州,好友朱栽上登门拜访。等候许久,却不见苏轼出来,正要生气地拂袖离去,却见他匆匆而来,连声致歉,说自己正好在做日课,抄汉书。 朱栽上很是不解,感觉自己被忽悠了,便问苏轼“像您这种天纵奇才,还用每天做功课?”苏轼忙解释自己在抄汉书,都三遍了,还向对方介绍抄书之道。 苏轼见对方不信,便取出一册抄书给他。朱载上随便挑了一个字,苏轼立即背出其后数百字,无一差错。朱栽上惊叹不已,从此教育自己的
    香凝雨露 10-28
  • 0
    午后的禅堂,首座和尚正在打坐,一个小和尚却躺在禅凳上睡觉,还发出呼呼的鼾声。 这时,老方丈推门走入禅堂。小和尚听见声响,微微睁眼瞟了一下,翻个身继续睡。首座和尚则目不斜视,打坐用功。 “啪!”只见老和尚举起香板,重重打下去! 香板落在首座和尚的肩头。 首座和尚大为不解,忍不住问:“师父,我在打坐,他在睡觉,为何您不打他,却来打我?” 方丈不由分说,又是一大板子:“打的就是你!人家睡觉都在用功,你却坐在这
    香凝雨露 10-14
  • 0
    什么叫断我执?怎么样才是断我执?我有幸恭闻了佛陀法音《如何断我执》,真是受益匪浅! 通过恭闻佛陀法音,我认识到:我执是由贪嗔痴慢疑五毒结聚的因生发的果,是从自己的私欲利益出发,损伤他人及众生的利益,这些都是我执的表现。也就是说,从自己的私心杂念出发,把自己的愉快、高兴、快乐、幸福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上,这就是我执的表现。而凡是把自己的利益舍去,处处考虑众生的利益,处处为众生着想,把自己放在一边,这就是
    香凝雨露 10-13
  • 0
    到寺院的大殿礼佛,在我右边拜佛的是一位中年妇人,很虔诚地在那里顶礼。 我也专心地拜着佛,突然听到右边传来噼啪两声巨响,回过神来,发现右边的妇人正打着小孩儿的耳光,由于用力极猛,连静寂的佛殿都回响着嗡嗡之声,我看见孩子的左右脸颊浮起十个鲜红的指印。 「你没看见妈妈在拜佛吗? 你这个死孩子,要吃雪糕不会等一下吗?不吃会死吗? 气死我! 气死我了!」那妈妈涨红着脸,几乎发抖地说。 拜佛的母亲的反应大出我的意料之外,
    香凝雨露 10-10
  • 0
    “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修福不修慧,大象挂璎珞”,有许多人认为这句话就是指凡修证到大成就阿罗汉果位,就可以只修慧不修福了。其实这是非常错误的偏见。“修慧不修福,罗汉托空钵”的由来是这样的: 在久远的迦叶佛时,有两兄弟一起出家求道。兄长诵经、持戒、坐禅等非常勤苦;而弟弟则按世俗之见行善,广行布施。到释迦牟尼佛住世时,这两兄弟由于因缘不同,兄长投生在长者居士家中,出家学道,后来证得阿罗汉果,具有六神通
  • 0
    某寺庙,藏有一串佛陀用过的念珠。念珠的供奉之处只有老住持和七个弟子知道。 这七个弟子都很有悟性,老住持觉得将来把衣钵传给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光大佛法。不想那串念珠突然不见了。 老住持问七个弟子:“谁拿了念珠?只要放回原处,我不追究!”弟子们都摇头。 七天过去了,念珠依然不知去向。 老住持又说:“只要承认了,念珠就归谁。” 但又过去了七天,还是没人承认。 老住持很失望:“明天你们就下山吧。拿了念珠的人,
  • 0
    苏东坡自幼天资聪慧,勤学好问,经过几年的发奋学习,小小年纪就能出笔成章,博得众人的一致赞美,被称为“神童”,未来文坛的奇才。 他不禁飘然自傲起来,于是得意地大笔挥毫,写下一副对联:“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贴在门前。 有位白发老翁见此情景,便拿着一本书上门求教。小东坡满不在乎地接过书一看,竟然一个字都不认识。无奈之下只好如实告知不认识这些字。老翁哈哈一笑,故意激他:“你不是识遍天下字,读尽人间书吗?
  • 0
    莲花生大师云:甚多人将修法沦为表面。 这个意思就是说,很多修行人在修行的过程中,将修行流于形式,不从实际去做,而只是完成表面上的工作;乃至给人制造一种修行的假象,以极不严肃的态度对待修行,甚至是敷衍上师,敷衍诸佛菩萨的走过场式的“修行”! 当然,这种修行是不可能给他带来什么成就或好处的。恰恰相反,表面上的流于形式,只会让这些修行人走向堕落。那么这十种表面分别是什么样的呢? 一、以不信诵经为表面 二、无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会员: 会员

目录: 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