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吧
关注: 91,471 贴子: 1,135,406

上善若水、道法自然

  • 目录:
  • 古典文学
  • 16
    天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水往低处流,是熵增。 人道是损不足而补有余,钱流向不缺钱的人,是熵减,那么人道的极致会不会造成水往高处流的反重力现象?古代修道的炼神还虚,炼虚合道,是不是暗示人道可以脱离物质性实现物理飞升?
    halo伯爵 11:54
  • 0
    有无以下说法: 道可道非 常道 前面是运动变化 后面是定性结论 即人是人非 常人 匈牙利数学家波利亚说过:类比是强大的引路人 数学同样是对自然运动做定性的摘出, 人可以通过定性去认识与改变,但是自然运动是一直发生的。 认识到自然运动就需要宏观的底层逻辑认识。 即是是摩斯密码,通过学习也可以了解它。 它无非就是另一种语言 实践/时间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而时间与实践都是一种对自然运动的认识,对运动所做的定性描述。 人们
  • 0
    各位同修道友好,因为19年高维通过我完成了一本修真悟道的经书,,当时我受了太多磨难,能量很低,,几乎身体只剩一口气,,我就一边正常生活,一边看书,,书里面能量很高,,刚开始整本根本看不下来(后来结缘的书友有些能量比较高,可以整本看完),我开始看到和我自己身心灵状况有感应的就会发困,,现在我才知道是高维帮我慢慢修复身体……开始我能量太低,身体状态太差,,没有明显感到体内发热的状况,,但是前两年基本我自
  • 10
    道德经其实是很简单的 难的是人的主观成见太强,何为道,道是阴阳两者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相互转换。 也就是说,要无分别心,达到身心均衡,用儒家的话来讲就是中庸之道。
  • 29
    真正的道家是随心所欲,随心而行,劳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 20
    既然这个世界所遵循的是自然法则。那么自然法则是不是等同于弱肉强食,适者生存? 如果动物们只都靠本能生活,那动物们为什么也能做到舍身救自己的孩子,或者舍身就人这样的义举? 既然动物也有感情,也懂得团体协作,那它与人的区别就是智商的高低吗? 人类所发展出来的道德法则是人类所特有的吗?
  • 0
    求求哪位好心人借我760元。没有人帮助的话,今天真的想去死了!为了760元的房租,今天不交,就要被房东赶出去了。可惜我那么多的书。如有人帮助,让我度过这个关卡。找到工作后一定归还,今后一定感恩戴德。一时有难,不代表一世有难。我也只是抱着一丝丝希望求助。已经快两天没吃东西了。我也是被朋友骗了才落得如此境地。真的太难了,我自小父亲去世,母亲再婚我就出身社会,我没有去偷,去抢,去当坏人,最终成了一个无足轻重的倒
  • 14
    要求:1,30岁以下。2,有本科学历。3,有唯物主义哲学基础。4,非佛教徒。
  • 56
    请吧友们诚实的回答这一问题。用一句话概括,不要展开。🙏🏻🙏🏻🙏🏻
    裕丰789 6-28
  • 1
    从前某地有一对非常悭贪的夫妇,家中有着很充足的财产,可是邻近的公众事情,他悭吝得不助一文。和他人交际,一谈到花钱的就不来了,有钱赚的,则争先恐后。这个夫妇的膝下,有一个女儿,视同儿子一般,其爱真如掌上明珠。虽是悭贪而吝啬的夫妇,但对女儿非常的溺爱。真是爱风有风,爱雨有雨,不论什么,都设法满足她的所愿,不让她感到生活有一点痛苦,就是这样娇生惯养着。世间上终是不如意的事居多,小女儿得病睡在床上了,为了
    可言 6-28
  • 1
    要平静,不管和什么相处,都要处世不惊。有时候人有委屈,有忿恨,有忌妒,这些都是你身体上产生出来的一种毒素,要把这些毒素好好地管控一下。你有时候心一松,毒素就开始侵蚀你的肌体;如果你用自己心中的正能量,它就不能进入你的身体。有时候你让这些忌妒、瞋恨、烦恼进入了你的内心之后,你会变一个人。所以要学会调伏自己的身心、自己的心情,修忍辱,一切都会过去,如同过眼云烟,如同沙滩上的脚印一样。当你走过沙滩的时候
    可言 6-28
  • 1
    处世之道本无奇,多交朋友少树敌。斤斤计较要不得,待人宽厚要积德。人到中年全看透,名闻利养过时候。修心念经越鸿沟,学fó誓把杂念丢。 半梦半醒半是仙,人间凡事如云烟。放生许愿禅心在,心中清净无灾害。 睡前原谅众生业,醒后重生菩萨谢。怨恨烦恼是包袱,随手就扔不在乎。 ——
    可言 6-28
  • 2
    在以礼为最上的环境,会淡泊人们之间的忠信的建立 呆在这种环境的人,因送礼,对方不受就异眼相看,送出的礼没有得到回应就有所纷争 而后追加了个前识者,就是片面看问题限制其发展的人。这种会造就其界限,即发展受制于规则,长时间的受制会造成愚钝,这当然不是他们的错,但是这种愚会被缔造这种思想的人所控制,容易促成其邪教性集体性组织,这种组织性群体相较于个体是过于强大的,是危害其生的,也是最可悲的存活。 按《墨子》
  • 38
    第一章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天地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胃。玄之又玄,众眇之门。 徼:边界。玄:玄,玄奥也,太极之阴阳之炁也,返复也。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道,可为单一之道:一树以籽,初生、生发、壮、砍伐、制器、毁坏、灰烬,重归大地,复以轮回,此一道也;一草以籽,初生、生发、开花、被锄、
  • 15
    一:认知决定行为。 二:你的认知决定你的结果。 三:别人的认知决定你的结果。 四:你的利益来自于别人的认知。 五:主动性认知的知识,及普及。 六:被动的知识普及与构造。 七:利益所在必有所争。 八:利益所在未有所争, 是因为阴阳两者都不认为那是利益, 是因为你与他,他与他,都没有认知。 九:天地阴阳五形,无不在争。 孤阴不长,孤阳不生。孤形不长,孤形不生。 十:世界本是先天利益体。切莫独来独往。 因为金子需要火来
    大二笨 6-28
  • 2
    为什么看不懂呢?谁能理解我的想法。#德道经#
  • 44
    明明花的都是自己的钱,节约也是节约自己的钱,浪费也是浪费自己的钱
  • 5
    这句话大多数人的理解都是除去杂念,能没有毛病吗?
    裕丰789 6-27
  • 104
    帛书老子道德经解释原创: 初一 浮生闲话 6月6日 老子道德经是先秦哲学的总括,是阅读先秦其他门类哲学的基础。写了大半年解释《帛书老子》道德经的文字,好不容易写完,准备在这些平台上把写的东西发出来。目的就是为了让更多人能够看懂这些先秦的典籍,《帛书老子》道德经发完后会接着发《论语》以及先秦其他门类学派的哲学书籍的解释。 前段时间看《白鹿原》电视剧里面那个朱先生说:书生无用,不能赚钱,国破家亡的时候又杀不了
    eachfree 6-27
  • 7
    道德经的道指的是万象根源(象帝)之先的混成之物,它有“有名”和“无名”的一体特性,是万物生成的发端。它有原始的长久特性,而由其产生的非原始物体则丧失了该特性,道在自然演化中起到了一个决定性的作用(跟西方上帝的主宰不一样,上帝是终极本体,但道之前依然由无极存在,这也是中华文化和西方文化在基础架构上最大的不同),而道生化的万物是次要的。这样的架构产生的思想方法论在《道德经》修身和治国两方面都得到了运用
  • 41
    人法地 地法天 天法道 道法自然 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人的生存规律依据地域《比如南方种水稻北方种小麦草原养牛羊》,地域的规律依据经纬度《??》,天气,气候,大气层是道《???》自然而然的运行。
    halo伯爵 6-27
  • 41
    能否把无为理解成,不计回报的付出?
  • 18
    无为无不为,至少有三种解读
    halo伯爵 6-27
  • 23
    既然大道至简,世间复杂万事万物都是由简单演化而来的,那我们可不可用一颗简单纯朴的心来应对复杂的万千世界?
  • 24
    “道”在每个人眼里是不同的吗?
  • 25
    大:强盛的,庞大的,团体的等等。大道,强盛的个人或者庞大的团体运作的规律经验和道理。
  • 12
    回复别人的帖子,结果莫名其妙的没有了,但是说得有点早。 大同世界的前提,是没有任何一个宗教的产生。若立新教,终究是劫。
    李弃云 6-26
  • 58
    如果想要得到就要先放下,那么放下之后再得到还有什么意义
  • 69
    有人说:无之所以生有,是因为他这个无是主观上的无,其实是有的,比如宇宙大爆炸之前,看似无,其实有,只不过他主观意识看不到而已,其实是有。 但按他这种说法,也就是万物根本上是“有”,而非“无”,对吗?
  • 0
    假设有大法力以地为炉,以天为盖。请君入瓮,瓮中道会被炉遮住么或者改变么。
  • 28
    感觉自己的内心无处安放,我想哭。有道友指点一二吗
  • 2
    “常念众善,己念亦善”。你经常想到别人的善良,你的念头一定很善良。你的嘴巴里经常说人家不好的人,你说你的意念会好吗?因为你脑子里都是讲(想)的都是别人的不好,难道你脑子里装的不就是不好的东西吗? “常念众恶,己念必恶”。你一个人脑子里整天想着别人的恶的地方,别人的不好,你自己的念头必定是恶的,佛经上讲的。所以经常思善,这个人会行善。“常思行善,己必有善”,自己必定心里边有善良。 ……广场讲座 第7集
  • 23
    大家都来讲讲
  • 1
    本人高三毕业,对经学与国学比较感兴趣,高中已经读过了论语与孟子,感觉高考后功利教育稍缓,道家思想能更好的面对挫折调整心态启迪人生,所以想读一下道德经,有没有什么版本是有注释(类似于杨伯峻),有文白对照的(类似于中华书局的史记),谢谢
  • 16
    道家:先天五太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这里的一是先天五太中的太始《宇宙的第一阶段》还是地二阶段。
  • 19
    学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chencmy704 6-25
  • 0
    你成就了别人的好为人师别人成就了你的高层认知。#00后创业
  • 16
    人生的终极追求,不同的人可能并不一样。但是人生的幸福美满,应该是每个人的终极追求。
    裕丰789 6-25
  • 2
    水,善礼万物,谓之得。 旧礼重改,非利也。 不过,这些话说得时候就可能存在错误,还是旧的道理,又被不知道的我拿出来继续说一遍。
    李弃云 6-24
  • 12
    【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 ,天下希及之。 第四十三章 [原文] 天下之至柔,驰骋①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②,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③及之。
  • 2
    潜龙勿用。 贫穷的我等恐怕都是潜龙在渊,没有飞龙在天的风光。 那么什么叫潜龙勿用呢? 是低调,是躺平,是无所作为吗? 并不是,这一卦第一句可是君子以自强不息呢。 人不该停止努力。 但我等贫穷之士,本就努力呃,贫穷之所以贫穷,也不是因为我等不够努力啊。 单纯的勤劳,不足以富裕,如果勤劳能致富,那么那些4点就起来扫街,晚上还在捡瓶子的老大爷岂不是能成为世界首富。 是否能摆脱贫穷,不在够不够努力,关键在潜龙勿用这个
  • 11
    【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人之所恶(wù), 唯孤寡不穀(谷gǔ),而王公以为称(chēng)。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jiào),我 亦教之。强梁者不得其死,吾将以为教父。 第四十二章 [原文] 道生一①,一生二②,二生三③,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④,冲气以为和⑤。人之所恶,唯孤、寡、不谷⑥,而王公以为称。故物或损之而益,或益之而损。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 1
    这次事件说明了名的重要性,也说明了无名的重要性。另外,人性险恶,人在高处必然往下掉。你不掉也有人拉你掉。对于各种质疑,只要保持常,一切如常,该干嘛干嘛,就达到了无名。以无名中和出名后带来的各种弊端,才是道的境界。
  • 2
    这本书不适合普通人看,如果你有能力能当一个管理者,那你可以放弃欲望,这样才能成长,起到一个衬托作用,如果你是一个普通人你没有天赋,你就不能放弃欲望 ,因为你放弃欲望了有可能成为一个老实人,别人运筹帷幄,别人是真正有能力之人,且有能力者胆子都大,做事果断,换种方式,你作为一个普通人你无欲无求然后装出一副不怕死的样子,但是又有谁不怕死,到最后搞到半路身体出问题,就好像喝了百草枯又给你救到一半,结果结局
百度小说人气榜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更多定制特权

吧主申请名人堂,解锁更多会员特权

  • 本吧专属印记
  • 定制名片背景
  • 名人自动顶贴
  • 定制头像边框
收起特权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本吧信息 查看详情>>

小吧:小吧主共9

会员: 道友

目录: 古典文学

友情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