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吧
关注: 1,590 贴子: 16,877

  • 目录:
  • 作家
  • 1
    侯马晋国遗址发现古文字的消息传到太原、北京,著名文物专家谢辰生和原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张颔一起来到现场,考察有朱书文字的石片标本,还带了一些标本回京,请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帮助鉴别。郭沫若在看过朱书标本后,写出《侯马盟书试探》一文,首次提出“侯马盟书”一词。后来著名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陈梦家先生发表《东周盟誓与出土载书》,认为侯马出土石简即是晋国的“载书”。
  • 2
    1937年郭沫若尚在日本时,亦曾作《驳说儒》(原题《借问胡适》),后收入《青铜时代》。
  • 0
    求照片,关于这篇论文中和何家村遗宝埋藏主人的内容,这篇文章发布在《文物》1972年第3期。
  • 8
    和被徒子徒孙们吹上天的陈大师比,郭大师的弟子寥寥无几。以至于现在学界没人出来给郭大师正名。然而郭大师的水平甩陈大师几条街是没问题的。所谓五百年一人的陈大师货真价实的历史名词发明家。 摘一段岛国对郭大师著作的评论: 对于郭沫若的《大系》,他指出,“就影响力而言,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值得大书特书”。然后用了一页篇幅介绍《大系》的成绩与方法,最后说“此书对学界的贡献不可限量”。 郭才子于彝器考释断代的奠
  • 0
    “天地”是富有中华文明特色的一对思想范畴,长期以来我们似对其过于“熟悉”,没有太多深究。实际上,它可以成为我们今天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的一个重要基点。郭沫若在《金文所无考》一文中指出,西周金文中有“天”没有“地”,天地观念是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发展起来的。
  • 2
    懂书法的朋友 帮我看看
  • 1
    1965年6月10日及11日,郭沫若先生撰写的《由王谢墓志的出土论到〈兰亭序〉的真伪》,在《光明日报》发表。郭老认为,“《兰亭序》是依托的,它既不是王羲之的原文,更不是王羲之的笔迹”。
  • 0
    毛泽东亲自批文追认邵飘萍为革命烈士 魏染胡同在宣武门外,南起骡马市大街,北至南柳巷,呈南北走向,长350米,宽5米。金代成巷,街道古朴,建筑典雅。明张爵《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宣北坊”记为“魏染胡同”,系以工匠出身的魏家染坊命名。明崇祯朝进士吴梅村、清康熙朝近臣查慎行及多位进士曾寓居胡同内。
  • 1
    舞台上的灯光渐渐亮起,梅兰芳出场了。冯绍库静静地站在舞台一侧,用他手中的相机,随时准备捕捉每一个稍纵即逝的瞬间。冯绍库是当时欧美同学会会员、欧美同学会企业家联谊会会员、中国科学院摄影师,也是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先生的专职摄影师。他深知这次拍摄意义非凡,演出当天始终保持着高度专注,力求捕捉到最真实、最生动的瞬间。
  • 0
    郭沫若: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人物,他的诗歌技巧高超,语言生动,结构紧凑,深厚的文化底蕴,使他成为中国文学的巨人。
  • 0
    我听说这句话是郭沫若先生写的,想请问一下是否属实,如果确有其事的话,能否提供一下出处?感谢解答!
  • 0
    AI助力“甲骨文回归”、AI助力“读”懂千年甲骨文。日前在安阳召开的第六届全国甲骨文整理与研究暨数字甲骨共创计划发布仪式上,“甲骨与数字化”成为热门话题。为帮助实现“甲骨文数字化回乡之愿”,应邀而来的多家博物馆馆长介绍了馆藏甲骨的收藏研究情况。
  • 0
    他首次确认甲骨来自殷墟 1899年甲骨文被发现之后,有字甲骨成为炙手可热的“抢手货”。古董商人为了垄断财源,对甲骨的来源秘而不宣,被逼急了又谎称出自河南汤阴、卫辉等地。直到1908年,罗振玉首先访知甲骨出土于河南安阳的小屯村一带,于是他派遣自己的亲属去安阳求购,又亲自前往安阳实地考察。在《洹洛访古游记》中,他记载了殷墟的地形、甲骨出土情况,考订其他出土物并绘制简图,使该游记成为第一部实地考察安阳殷墟的著作。
  • 1
    坦坦荡荡,大大方方;巍巍峨峨,正正堂堂……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时,诗人郭沫若曾这样赞美首都建设的巨大变化。虽然只在北京工作生活了一年多,穆萨对北京的印象却与郭沫若有些不谋而合。
  • 0
    2022年11月16日是郭沫若先生诞辰130周年纪念日。回望他的学术生涯,郭沫若留下了大量成果:38卷《郭沫若全集》包括文学编20卷、史学编8卷、考古编10卷。1926年3月南下广州后,郭沫若的兴趣不再是文学创作,但为何仍然留下了大量文学作品?考察一下他的经历与文学创作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其中主要原因是他善于积累情感、生活和知识。
  • 0
    浑的大渡河又称沫水,温婉的青衣江又称若水,两江流经的灵秀之地——四川乐山沙湾镇孕育了郭沫若。“沫若”是他在1919年发表新诗时使用的笔名,该名即取自故乡的这两条河。郭沫若在文学艺术、历史考古、思想文化、科学教育、社会活动等领域都有开拓之功。1939年,毛泽东在为郭沫若父亲郭朝沛先生题写的挽联中,评价郭沫若为“文坛宗匠”。
  • 1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东京都日中友好协会和中日交流论坛共同主办的郭沫若致坂田昌一手迹捐献仪式在东京举行。中日友好团体、华侨华人、媒体等各界代表约50人参加。
  • 1
    “历史学家郭沫若”“教育家王伯群”“戏剧家田汉”等耳熟能详的名人名字出现在展厅中,展现了由大夏大学教师团队创造出的浓厚学术氛围和深厚文化底蕴。
  • 1
    晚清以来,对白话的持续讨论,带动各种社会新思潮的汹涌奔流。1918年1月起,《新青年》改为全用白话。受此影响,白话刊物逐渐增多,不仅有1919年刊行的北大《新潮》月刊,连略显保守的《东方杂志》与《小说月报》也开始发表白话文学作品。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民国日报·觉悟》、北京《晨报副镌》以及《京报副刊》更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四大副刊”,影响巨大。这些刊物为新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公共空间,使得不同的新旧观
  • 1
    周秦之际天命观具有鬼神之天命、规律之天命和心性之天命等多重内涵。西周时期天命观是一种以鬼神之天命为核心内涵同时侧重于国家治理层面的天命观
  • 157
    我对郭老的评价比较中立,虽说他干了些事,对考古文物怎么怎么样,但是他的功绩不可磨灭,他对甲骨文,金文的研究是巨大的,而且我也很喜欢他的文学风采。这么说吧,我对他的评价是功过相抵
  • 0
    谈到文学写作中的细节问题,一般会先联想到小说、戏剧等叙事性文类。在谈论诗歌写作问题时,也往往更多地聚焦于意象、语言、形式、节奏等一些关键词。事实上,细节问题同样是诗歌写作艺术需要面对和处理的一个重要课题。深入当下正在进行的现代汉诗写作现场,多向度考察细节的存在类型、表现形式和美学价值,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 1
    大才子郭沫若,在他71岁那年,也来到山海关的孟姜女庙游览。就在同游人迷惑之时,他已经解开了这副千古奇联的读法了,不愧是一代文豪。
  • 0
    按:这是我多年前写的一个帖子,今日转发至此,一是为了备存,二是为了和大家分享。谢谢。 我最近翻阅新出版的十册装《夏鼐日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8月),内有不少斩获。夏鼐,字作铭,著名考古学家,毕业于清华大学历史系,后公费留学英国伦敦大学并获博士学位。回国后在中央研究院史语所工作,曾任史语所代理所长一职。1949年建国后,夏鼐转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1982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
  • 1
    竺可桢与李约瑟在1943年相识之后,维持了终生的友谊。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工作持续地受到竺可桢的鼓励与支持,而竺可桢也从李约瑟的研究中不断获取养分。甚至可以说,李约瑟的中国科技史写作直接改变了竺可桢后半生的学术兴趣,而这又间接地影响了新中国的科学史研究。
  • 1
    这张照片是北伐的时候在韶关火车站留下来的,郭沫若穿着军装挺帅气的一个形象。”近日,郭沫若之女郭庶英在接受中新网记者专访时,展示了一张父亲在北伐战争期间的珍贵照片。她告诉记者,自己的父亲不仅是一个文化人,也是一个军人、一个革命者。
  • 1
    1923年10月13日,胡适日记记道:沫若邀吃晚饭,有田汉、成仿吾、何公敢、志摩、楼□□(据《胡适日记全编》第4卷标注为楼石庵),共七人。沫若劝酒甚殷勤,我因为他们和我和解之后这是第一次杯酒相见,故勉强破戒,喝酒不少,几乎醉了。是夜沫若、志摩、田汉都醉了,我说我从前要评《女神》,曾取《女神》读了五日。沫若大喜,竟抱住我,和我接吻。(《胡适日记全编》第4卷,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第1版,第72页)
  • 0
  • 0
    不过令人没想到的是,就在即将动身的时候,郭沫若身体出现问题,直至1928年1月4日才恢复。不过这时候,苏联没去成,欧洲也去不了
  • 1
    泰山上也遗留了不少的石阙、石碑等,其上的题字向人们诉说着穿越千百年的才情,在众多石碑题字中,位列泰山七十二景之一的“虫二”石刻是最令人们一头雾水的作品。简单而遒劲的二字,再无多余信息,究竟代表了什么呢?寄蜉蝣于天地的渺小?虫鸣鸟语的宁谧?
  • 1
    郭沫若在书法艺术上的探索与实践历时七十余年,以“回锋转向,逆入平出”为学书执笔八字要诀。其书体既重师承,又多创新,展现了大胆的创造精神和鲜活的时代特色,被世人誉为“郭体”。郭沫若以行草见长,笔力爽劲洒脱,运转变通,韵味无穷;其楷书作品虽然留存不多,却尤见功力,气贯笔端,形神兼备,其书法成就与文学成就一样为世所重。郭沫若在书法艺术方面的造诣,在现代书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 0
    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颁奖大会暨全国主要史学研究与教学机构联席会议近日在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高翔宣布获奖名单。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甄占民主持会议。
  • 0
    12月20日,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颁奖大会暨全国主要史学研究与教学机构联席会议2023年会在京召开。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评奖委员会主任高翔宣布获奖名单并讲话。
    蓝军之鹰 12-28
  • 1
    12月20日,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颁奖大会暨全国主要史学研究与教学机构联席会议2023年会在北京召开。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中国历史研究院院长、党委书记,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评奖委员会主任高翔宣布获奖名单并讲话。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评奖委员会副主任甄占民主持会议。
    蓝军之鹰 12-28
  • 1
    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上,来自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的“草龙腾飞”压轴亮相开幕式,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来宾驻足欣赏。据悉,沐川县第二实验小学编写了一套一至五年级的“草龙”校本教材,聘请传承人陈焕彬担任草龙社团辅导老师,帮助学生掌握草龙专项运动技能和艺术特长。该校还成立了草龙队和打鼓队,经常在重大群众文化活动中进行表演,展现当地青少年自强不息、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
    蓝军之鹰 12-15
  • 0
    “这段楼梯可不一般,每一级台阶上都有纯手工镶嵌的防滑牛皮,既能防滑,又能降噪,至今,已有90多年的历史。”11月19日下午,“讲好中国新型政党制度故事”网络主题采访活动走进辽宁宾馆,餐饮部经理高见向媒体记者团介绍了这段见证无数历史时刻的楼梯。
  • 0
    《中国通史简编》是范文澜先生的名著,写于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中国通史简编》从最初的底稿到以中国历史研究室为名发表于延安《中国文化》杂志上发表第一编的前几章,再到1941年上册的出版,再到后来历次的修订,既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一个缩影,也是当时思想史与学术史的反映
    蓝军之鹰 11-16
  • 1
    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评奖结果于今日公布,由社科文献出版的学术著作《中国抗日战争史(全8卷)》荣获优秀学术成果奖一等奖,《流言与真相:革命视野中的郭沫若》荣获优秀学术成果奖三等奖,《创榛辟莽:近代史研究所与史学发展》《抗战变局中的华东》《新西兰华侨华人史(全3卷)》与《中晚唐五代的河朔藩镇与社会流动》荣获优秀学术成果奖提名奖;由社科文献出版的学术集刊《城市史研究》与《海洋史研究》荣获优秀史学刊物奖提名奖
    蓝军之鹰 10-26
  • 1
    郭沫若先生在世时,以他的地位和名望,凡是他的书籍,印制都很讲究,印量也很大。现在,要在旧书店里寻找郭著,得来全不费工夫。我一直是这样想的:要了解一个文化巨人,必须先静下来、坐下来读他的书,把他置于他生活的那个时代,知人论世,对他的言语、著作表示同情的理解;万不可人云亦云,以轻视他人表示自己的高明。
  • 0
    新中国成立后,吴晗和郭沫若同在北京任职,过往甚密。吴晗常去郭老家作客,郭老一看到吴晗来总是很高兴,两人开怀畅谈,大多是谈学术界的问题。在学术观点上,郭老和吴晗有一致也有分歧。他们一起探求,一起争议,一起磋商,求同存异。其中有关武则天的研究和探求是比较突出的,他们互相请教,互相尊重,互相支持。
  • 4
    郭沫若的考古梦想 郭沫若是中国现代文学、历史学和考古学的杰出代表,他从小就对历史和考古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一度想挖掘秦始皇陵和武则天的乾陵。因为他认为这两座陵墓中必然藏有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秘密和宝物,如果能够发掘出来,就能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做出巨大的贡献。
    搜罗6 9-18
  • 0
    46年前,郭沫若为《新华日报》一则通讯书写标题   本周二,新华日报报史馆收到几幅中国当代文化大家的书法原件,其中,由郭沫若书写的“胸中激浪 笔底波澜”尤为珍贵。据史料捐献者新华日报社原副总编辑赵绍龙介绍,这是时年86岁的郭沫若为1977年9月7日《新华日报》第四版刊发的一则通讯书写的标题。
  • 6
    黄帝陵位于陕西,是黄帝的陵寝。大家要看清楚,这个"黄帝"和封建时期的皇帝是有区别的。我们所说的黄帝是一个人物,他是古代部落首领,他统一了华夏部落,被称为“华夏始祖”,而黄帝陵就是黄帝的陵寝。这座黄帝陵是司马迁《史记》记载的唯一一座皇帝陵寝,距离今天已经有五千多年的历史,被称为“华夏第一陵”。黄帝陵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是古代皇帝祭祀的重要场所。包括近现代很多书法家都曾在这里留下自己的墨宝。就在大
    ZX82024509 11-1
  • 1
    “胸中激浪 笔底波澜”字字生辉 46年前,郭沫若为《新华日报》一则通讯书写标题 本周二,新华日报报史馆收到几幅中国当代文化大家的书法原件,其中,由郭沫若书写的“胸中激浪 笔底波澜”尤为珍贵。据史料捐献者新华日报社原副总编辑赵绍龙介绍,这是时年86岁的郭沫若为1977年9月7日《新华日报》第四版刊发的一则通讯书写的标题。
  • 1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网发布了郭沫若中国历史学奖评奖结果公示,共有39项作品获优秀学术成果奖,3项作品获优秀普及读物奖,20项作品获优秀史学刊物奖。其中,湖南人民出版社2020年出版的瞿林东先生主编《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成功入选优秀学术成果奖二等奖。
  • 0
    1978年6月12日,中国现代文学家、历史学家、新诗奠基人之一郭沫若,因病长期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终年86岁。 1892年11月16日,郭沫若出生于四川乐山沙湾的一个地主兼商人家庭,从小接受民主主义思想。
百度小说人气榜

  • 发贴红色标题
  • 显示红名
  • 签到六倍经验
更多定制特权

吧主申请名人堂,解锁更多会员特权

  • 本吧专属印记
  • 定制名片背景
  • 名人自动顶贴
  • 定制头像边框
收起特权

赠送补签卡1张,获得[经验书购买权]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