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国有朙吧 关注:4,297贴子:46,557

【授权转载】首博:“回望大明”展(一)————乐浪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 巴拉巴拉


IP属地:天津1楼2011-10-19 17:15回复
    共14件,全部出自万历帝棺内西端,绝大多数置于北侧,少数在南侧。从形制上看,有云头形、三菱形、心字形、长条形、长方形、椭圆形。从工艺上看,全为花丝镶嵌,或嵌宝石或嵌珍珠。梁庄王墓出土有6套18件,其中一套残。


    IP属地:天津2楼2011-10-19 17:16
    回复


      


      IP属地:天津3楼2011-10-19 17:21
      回复
        鎏金嵌珠宝方胜形带扣(三菱形金带饰W181)
        背面两端有灵芝花形饰圆钮两个。底部由三菱形、灵芝花、“卮杯”形组成的花丝金托,其上正中嵌猫眼石一块,两端及四周嵌红宝石四块、绿宝石二块、珍珠四颗。据《天水冰山录》,孙机先生认为当为“金厢玉叠方胜宝石绦环”。


        IP属地:天津4楼2011-10-19 17:22
        回复


          鎏金松鹤长方形带扣(长条形金带饰W37)
          背面两端有花丝制作的灵芝纹方形钮两个。底以窗格形纹为地,中心嵌一“寿”字,上部两侧嵌松竹;下部嵌梅花、灵芝和仙鹤。四壁镶串枝灵芝形。正面中间一行嵌宝石五块,中间一块为祖母绿,左右两边各为方形红宝石一块和长方形蓝宝石一块,两侧焊制流云纹并嵌珍珠十二颗。


          IP属地:天津5楼2011-10-19 20:19
          回复

            此展说明牌多欠妥,此亦一例。犀毗,或师比,《汉书》颜注为“胡带之钩”,孙机先生以之与当时中原通用的带钩和革带有别。


            IP属地:天津6楼2011-10-19 20:21
            回复


              碧玉嵌宝石龙首带钩(W187)
              碧玉制。钩雕作龙首形,背部为一圆形钮,上刻一灵芝纹。龙额嵌珍珠一颗;腹部嵌红、蓝宝石各二块,黄宝石一块。
              绦环和绦钩的流行肇始于宋。绦环是绦带所系之环,其材料有金、铜、铁、玉、玛瑙等。《老乞大》记绦环如下:“系腰也按四季。春里系金绦环;夏里系玉绦环,最低的是菜玉,最高的是羊脂玉;秋里系减金钩子,寻常的不用,都是玲珑花样的;冬里系金厢宝石闹装,又系有综眼的乌犀系腰。”《朴通事谚解·上》舍人打扮“刺通袖膝襕罗贴里上,珊瑚钩子系腰。”其下注云“钩子,用金、银、铜、铁、玉、角等物,刻成龟、龙、狮、虎之头,系之于绦之一端,人若带之,则又以绦之一端屈曲为环,纳于钩兽头之空以为固,使不解落,如绦环之制然。”
              绦带上的带钩称绦钩,其环称绦环。《元史·伯颜传》“伯颜之取宋而还也,诏百官郊迎以劳之。平章阿合马先百官半舍道谒,伯颜解所服玉钩绦遗之。且曰:‘宋宝玉固多,吾实无所取,勿以此为薄也。’”伯颜从南宋获取之玉钩绦应即一套玉绦钩和绦环,此即一钩一环的格式,后将钩、环互相套接,括结装置隐于背后,统称绦环,此即明代常见的绦环。

              


              IP属地:天津7楼2011-10-19 20:24
              回复
                腰系绦钩的明宪宗(左)和腰系绦环的明宣宗(中、右)


                IP属地:天津8楼2011-10-19 20:25
                回复
                  定陵出土玉革带,共10条,出土时玉饰件都完好无损,带鞓多已腐朽残断。梁庄王墓出土有7条,分素面玉带、青白玉镂空云龙纹带两种。据《天水冰山录》载,查抄严嵩家时,玉带达200多条;查抄朱宁家时,玉带达2500余条。

                  白玉革带

                  辅弼

                  鱼尾

                  雀舌
                  白玉革带W88,带用红色素缎中间夹皮革一层制成。带版为白玉,其中两块一端为圆弧状的长方形玉带版,在圆弧的一端套有鎏金银包头,其上各嵌红宝石二块、蓝宝石一块。
                  革带上所饰玉板儿,有其专名。《朴通事谚解·上》以金带为题的一段对话说得真切:“那三台板儿做得好,南斗六星板儿做得忒圆了些,左辅右弼板儿和两个束儿欠端正些。后面北斗七星板儿做的好,那雀舌儿牢壮便好。”明人方以智《通雅》卷三七辟“鞶带”条载:“今时革带,前合口曰三台,左右各排三圆桃。排方左右曰鱼尾,有辅弼二小方。后七枚,前大小十三枚。”由明入清的叶梦珠在其《阅世编》卷八“冠服”条亦载明朝革带之制云:“腰带用革为质,外裹青绫,上缀犀玉、花青、金银不等,正面方片一两,傍有小辅二条,左右又各列三圆片,此带之前面也。向后各有插尾,见于袖后,后面连缀七方片以足之,带宽而圆,束不著腰,圆领两胁,各有细钮贯带于巾而悬之,取其严重整饬而已。”

                  革带各部件图示


                  IP属地:天津9楼2011-10-19 20:30
                  回复
                    定陵出土首饰多达240余件,分别为:簪195件、钗5件、耳坠10件、耳勺3件、金环8件、金饰1件、围髻1件、抹额1件等。240余件首饰中金簪多达135件(其中万历帝56件,孝端后38件,孝靖后41件)。银簪39件,其中37件为银鎏金,全为孝靖后所有。首饰上共镶嵌各类宝石587颗(现存数),珍珠305颗(现存数,有的已碳化或脱落),其中光簪上就用宝石526颗、珍珠231颗。


                    银鎏金镶玉嵌宝蝶赶花顶簪(镶珠宝鎏金银簪 J126)
                    通长25厘米,重122.9克。顶簪簪首整个图案分作花、蝶两部布置在铺展于下的构架上。花部托起两枚白玉碾成的一大一小两重菊瓣,顶端又一个素托,里面用宝石嵌作花心。蝶部在下方装饰玉花和珠蕾,花枝间用片材卷作两个相叠的圆管,高高擎出一个蝶样轮廓的托座,上面一只掐丝填嵌做成的蝴蝶,螺丝须子的顶端各穿一颗珍珠。


                    IP属地:天津10楼2011-10-19 20:33
                    回复


                      嵌宝石白玉龟金簪
                      


                      IP属地:天津11楼2011-10-19 20:34
                      回复

                        头面,原指冠上的装饰,《朴通事谚解》曰一个官人要娘子,彩礼中有“金厢宝石头面”,注云:“以金为斗拱而纳石于其中,缀着于女冠之上以为饰也。”头面之一副,讲究者,依《天水冰山录》所记,总在十至十二三事左右,或多至二十余事或至少五事七事,而以前者为常。扬之水女史对所知明墓所出若干首饰作了综合考察,并指出,大致可以认为,一支挑心,一枚分心,鬓钗一对,各式小簪子即小插、啄针之类的“俏簪”三对,如此十件应即普通的头面一副。
                        头面的插戴本身也是一项专门的技艺,以至于当时富贵之家女子欲盛妆出行,需雇专司其业的“插带婆”代为从事。田艺蘅《留青日札》卷二一“绣花娘·插带婆·瞎先生”条曰:“插带婆者,富贵大家妇女赴人筵席,金玉珠翠首饰甚多,自不能簪妆,则专雇此辈。颜色间杂,四面均匀。一首之大,几如合抱。即一插带,顷刻费银二三钱。”


                        IP属地:天津12楼2011-10-19 20:36
                        回复

                          镶宝玉花金钗

                          白玉佛字嵌宝石金簪
                          


                          IP属地:天津13楼2011-10-19 20:37
                          回复
                            头面一副规模具见规模者,当数定陵所出两位皇后的簪钗。孝端后狄髻上插戴得很是齐整,依照题材与形制,可析作完整的两副:金镶玉嵌宝寿福禄首饰一副一十二件,金镶玉嵌宝蝶赶花首饰一副一十二件。孝靖后其中的“金镶玉嵌宝蝶赶花首饰”,包括银鎏金镶玉嵌宝蝶赶花挑心一,银鎏金镶玉嵌宝蝶赶花顶簪一,金累丝镶宝珠蝶赶花小插、金镶宝蝴蝶小插各一,银鎏金镶玉嵌宝蝶赶花小插一对,银鎏金镶玉嵌宝蝶赶花啄针一枚,如果本因成对者均成对,一副首饰也是一十二件。


                            IP属地:天津14楼2011-10-19 20:37
                            回复

                              金环镶宝玉兔耳坠

                              嵌紫晶兔金簪
                              关于首饰中的题材,大致可以说,宋元多选择清新活泼的自然景物,明代则更倾向于把花草禽鸟组织为各种祥瑞图案,而以纹样中各个物事的谐音构成吉祥之意,也是在明代才开始广泛流行。蜂蝶花卉为组合的图案,其设计构思大约得自五代两宋以来绘画中的花卉草虫写生小品,作为装饰纹样,它曾流行于宋代织绣。
                              


                              IP属地:天津15楼2011-10-19 20: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