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普吧 关注:1,307贴子:12,968

【转】【连载】【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约亨·派普传记翻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2-01-09 22:10回复
    首先,我是有许可的

    现在注明出处:ht tp://h i.b aidu.c om/b yakuya2721/blog/item/a00792449e42392fcefca3de.h tml
    


    2楼2012-01-09 22:12
    回复
      Announcement
      考虑到译者自身英文水平等实际问题,翻译这本传记纯属找死行为。本着对传主异乎寻常的执着和兴趣,俺终于决定杀身成仁舍身取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于是乎,面对手边无原著无字典无参考文献,仅有手机拍摄的不清晰照片等诸多困难,小强的俺克服种种不利条件,字字血句句灰,一把鼻涕一把泪的完成了如下自掘坟墓的翻译作品。
      PS:由于译者本身的怪癖,尤其喜欢借地吐槽、以浇块垒。So,某些翻译用语往往比较夸张(括号内一般为译者加注),但基本可以保证尊重原文——


      3楼2012-01-09 22:12
      回复
        绪言
        我衷心希望这本如实记录了历史学家们尤为关注的,也是诸多关心史实真相的人所感兴趣的约亨·派普生平的个人传记能够再现德意志历史上的那段峥嵘岁月;同时我也希望通过此书促使德国的史学作品给予当年那些第三帝国的年轻人们以公正的评判。派普的人生经历和命运,以及他的成就,乃至战后那布满荆棘的坎坷历程正是所有至今仍为公众所非议的一个时代的年轻人遭遇的缩影。他们渴望为祖国为人民赢得荣誉,在国际上扬眉吐气,从而挣脱一战失利的枷锁,以及因此而强加在德国人头上的种种限制、压迫国家主权的条约——显然,这是每一个公民的权利。
        当派普还是一名在校生的时候(这位高中没毕业就跑去参军了,后来他老爹还为他没拿到大学预科文凭的事训了他一顿,因为他们家除了他以外每个人都有大学文凭^_^ PS:德国的教育普及真的很NB)就志愿加入了SS。二战爆发后,他那极具魅力的领导才能和军事天赋很快得到了应有的重视,从连长升任营长,并在28岁那年成为一名装甲团团长。他的指挥风格非常大胆,同时亦不乏可爱和人情味(Mr.Guhrs,您确定他那不是孩子气?)。最终,他的勇敢为他赢得了最高荣誉。于他,战争从不意味着博得荣耀和赏识的动机途径。他是骑士精神和英雄主义的活化石,拥有与生俱来且不容忽视的个人魅力。他清楚的意识到军旅生涯会给他以及那些以生命相托的士兵们带来可怕的精神与肉体的双重磨难。
        当然,派普从来都不是官方宣传的牺牲品。早在1943年德军节节败退之时,他就对身边关系亲近的同事表达过德国将输掉这场战争的观点。长年征战东线的人都知道,事到如今,惟有与敌人殊死相拼方能保证东线的全体军民不至于落入俄国人手中(暂时);一旦我军战败,广大的德国妇女将面临沦为苏联红军战利品的悲惨命运,这个后果大家心知肚明。
        


        4楼2012-01-09 22:13
        回复
          柏林的童年岁月:1918-1935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已近尾声。随着德意志帝国大厦将倾,官兵们陆续解甲归田,避免了一败涂地的命运。哈普曼·瓦尔德玛·派普(约亨的父亲大人)——一名普鲁士军官——卸去了军中职务,带领全家开始了在柏林安居的日子。然而,当波兰造反派在西里西亚煽风点火引发动乱和战争时,瓦尔德玛·派普——祖籍西里西亚——为了保卫家园而主动请战,并因此荣获一枚一级雄鹰勋章。


          6楼2012-01-09 22:15
          回复

            年幼的约亨不仅是一名童子军,同时还在大德意志青年团(Greater German Youth League)担任组长(小小芝麻官)。1933年春,童子军组织被并入希特勒青年团,少年派普转而调入德意志少年团继续担当领导角色。由于彼时的少年团还深受各个青年团组织理念的影响,因此,远足、露营、篝火晚会就成了他们生活的重心。与此同时,约亨的哥哥郝斯特进入希特勒青年团,并于1933年8月开始参加德国飞行俱乐部组办的滑翔机驾驶训练。郝斯特在青年团一直呆到1934年2月。
            约亨依旧保持着优等生的形象。他对历史、德语以及其他国家的语言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尽管并没有取得什么重大的成绩。但是,就读于歌德中学的这几年一举奠定了这个雅利安少年,这个金发碧眼的柏林小子良好的性格基础和人文素养,使他的一生受益匪浅。作为一名人道主义者,派普身上带有不可磨灭的古典主义教育的印记,能够轻松自如的引经据典,出口成章。这些都和他早年所受的熏陶密不可分。
            同他的许多同学一样,派普对戏剧非常着迷,还参加了主演古典舞台剧和音乐剧的席勒剧团的午后演出。此类活动随后被正式纳入学校的课程。丰富的戏剧演出经历使派普把众多艺术大师的原著作品掌握得滚瓜烂熟:包括席勒、歌德、莱辛、克莱斯特、莎士比亚、威登布鲁赫……等等等等。
            在一系列持续数周的短途旅行中,少年派普的足迹遍布瑞典、挪威、丹麦和奥地利等国。由于父母双方的家族成员都还健在,约亨便时常去布雷斯劳(Breslau)※注4看望他的祖母,直至1930年这位86岁高龄的老太太因为交通事故去世。1933年约亨拿到了自己的驾驶执照。接下来的整个7月,他都泡在由青少年健康发展联合公告发起的野外体育训练营中。


            9楼2012-01-09 22:16
            回复

              译者注:
              ※注1 库尔菲尔斯滕大道(Promenade Kurfürstendamm):著名的威廉皇帝纪念堂就坐落在此。人们把这条大街昵称为“库达姆”。绿树成行的街道通往西部,直达瀚蓝斯湖(HALENSEE)。19世纪80~90年代,沿西南方向盖起了很多富丽堂皇的住宅,并很快发展成重要的购物大道,周边遍布咖啡屋、剧场、戏院、及电影院。它的魅力在于集中体现了20世纪20年代那种繁荣而又充满活力的文化生活。二战以后,这里作为被分割的西部商业区,继续扮演着娱乐和商业中心的角色,成为50年代德国经济复苏奇迹的有力佐证。经过查洛特伯格(CHARLOTTENBURG)和威尔莫斯多夫(WIMERSDORF)区的库弗斯坦达姆持久的吸引力要归功于街边的特色风景,购物,办公,以及居住空间在这里依然保持着的协调与平衡。
              ※注2 威廉皇帝纪念堂(The Kaiser Wilhelm Memorial Church):位于德国首都柏林的一座教堂,由德意志帝国皇帝威廉二世下令建造,以纪念德意志帝国的首任皇帝威廉一世。教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损严重,战后保留了钟楼的残骸,并在周围建造了新教堂和钟楼、礼拜堂和前厅,旧建筑和新建筑的合二为一给人压迫感,作为警世战争的纪念。
              ※注3 SA是NSDAP最初的准军事部队,也叫纳粹突击队,成立于1921年慕尼黑的Hofbraehaus啤酒馆,最初是负责保卫纳粹党组织会议的部队,即是说SA是SS和NSKK的前身。
              ※注4 布雷斯劳(Breslau):Breslau是德国对Wroclaw的叫法,为波兰的旧都,也是波兰第二大城市(非指人口),位于波兰西南部的奥得河畔,1999年起成为下西里西亚省的省会。在其城市发展史上的大部分时期内,它一直是一个以多民族、多元文化为特色的城市,德意志、波兰、捷克、犹太等民族均扮演过重要角色。而德语曾长期是占有优势地位的语言,二战以前曾是德国重要的工商业与文化名城之一,城市规模居全德国第六位(人口达60多万,与2000年几乎相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领土调整和民族大迁徙中,该市是德国在战后失去的最大城市,原有的德国居民被迫西迁,同时迁来波兰东部割让给苏联领土上的大批波兰人,在人口构成上基本上成为一个纯粹的波兰城市。但由于保留下来的以及战后重建的大量普鲁士、奥地利乃至波希米亚风格的建筑,该市在波兰境内仍是一个颇为独特的城市。《坦克战》的作者冯·梅林津即出生在此。


              10楼2012-01-09 22:17
              回复
                继续转载
                为了保持连贯性
                LS发言会被一一抽掉


                25楼2012-01-10 23:17
                回复
                  平时,约亨兄弟没少听父亲讲起当年在驻扎西南非洲的帝国护卫队及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服役的往事。那些激动人心的战斗情景往往使这些年轻气盛而又对政治一窍不通的男孩子们热血沸腾。约亨兄弟不仅早早与军事结下不解之缘,更进一步认识到所谓的魏玛共和国国防军只不过是在凡尔赛条约的残酷镇压下委曲求全的军事武装力量的阴影而已。这些内、外部因素参杂在一起,无疑激发了兄弟俩的从军热情,使他们立志要成为一名职业军人。少年心事当拿云。对参军以及当上军官的迫切渴望孕育了雄心勃勃的约亨;相比之下,他专制而强硬的父亲的从军生涯显然已入不了他的眼睛。更重要的是,约亨对普鲁士和德意志的历史很感兴趣。当时,几乎所有的年轻人都对那些历史题材的电影异常着迷。例如普鲁士最早拍摄的一部有声电影《The Last Company》,影片讲述了一支普鲁士连队为了保卫一座工厂英勇抗击拿破仑军队不惜牺牲生命的故事。在阿道夫·希特勒尚未闯入这些年轻人的生活以前,正是类似的爱国主义教育深深影响了青年人的精神世界。当然,尽快脱离襁褓自力更生也是促成约亨向往军队生活的原因之一。


                  26楼2012-01-10 23:17
                  回复

                    军方的心理专家于1935年4月1日对派普进行了心理测试,并给出了下列评语——当然,这个评语是不对外公开的:
                    该测试者聪明伶俐,意志坚强;但却有意将自己与他人隔离开来,从而陷入怀疑和偏见。很难说这种表现是天性使然,抑或仅仅是青春期情绪波动造成的不良反应。该生能进行有的放矢、条理分明的思考,且思路清晰;能迅速抓住问题的本质,并作出逻辑推理。不过,你必须时不时的给予鼓励,刺激他的积极性,否则他很容易开小差,不合作,以及失去干劲。该生尤擅藏巧,不惯于显山露水。但有时也会显出狡猾的一面(比如尽量婉转而巧妙地企图使人们留意到他‘良好的社会关系’);其余时候则显得深思熟虑,谨言慎行或是自由散漫,漫不经心。他的判断目前还不够成熟,有偏差,很轻率,尤其是对他人。
                    平时,他会倾向于吹毛求疵,且态度消极,无法坦率而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感情。这可能跟他的敏感以及自我中心的意识有关。为了掩饰内心的羞怯,他像刺猬一样给自己披上粗暴和嘲讽的保护色。倘若他生性如此,那么他极有可能成为一个自以为是,难以相处的下属,一个缺乏同情,冷嘲热讽的同事,乃至一个傲慢自大的上司。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个性的成熟,加上正确的引导,这些缺点是可以被纠正的。
                    在实践测试中,该生深谋远虑,远见卓识,但稍欠组织能力,也缺乏对实践的必要性和目的性的重视。一旦遇到阻碍或不顺,势必会影响他的发挥;总的来说,表现还不够稳定。
                    该生拥有坚强的意志和勃勃的野心,并一再用强烈而冲动的方式固执的重申自己的理想,甘愿倾其所有去完成任务而不在乎自身安危与否。
                    最后,军方的心理专家仅仅给了派普一个勉强合格的评语。
                    令人费解的是,这些心理专家为何要对派普这样涉世不深的年轻人采用如此严格的检测标准?说到底,他还只是个20岁出头的小鬼,想要他超越年龄,从躁动的青春期一下子转向稳定的成熟期乃至完成性格的蜕变是不可能的。
                    事后,派普向他的同学Huttig透露说,测试结束时,考官曾问他如果不能加入光荣的第9步兵团会当如何。派普没有退缩,他表示,无论是国防军或SS-VT都早已和他的命运紧紧连在了一起。不仅是派普,所有的候选军官学院的毕业生都必须参加并通过军方的心理测试,才能被推荐就读军校。不过,日后你可能会发现,所谓的候选军官学院的心理测试评语和军校给出的评语有多大的不同。


                    30楼2012-01-10 23:24
                    回复
                      布伦瑞克(Braunschweig)的军校生涯:1935年4月24日-1936年3月30日
                      1935年4月24日,派普开始了自己的军校生活。军校建在布伦瑞克的党卫队广场(Platz der SS)上的沃尔夫公爵城堡,由保罗·豪塞尔(Paul Hausser)担任校长。豪塞尔本是前国防军少将,退伍后加入了纳粹冲锋队。长刀之夜中他大难不死,继而改换门庭皈依了党卫队。
                      卡尔·塞特勒(Karl Sattler),派普当年的室友之一,1945年晋升为SS少校并荣获骑士十字勋章。他形容派普是一个安静内敛,很好相处的人,作为同伴非常可靠。
                      有趣的是,塞特勒的回忆似乎在某些方面印证了军方于35年4月1日对派普进行的心理测试得出的结论(大概是指很少有人能走进某派的内心)。例如,塞特勒曾提到同期受训的赫伯特·库尔曼(孽缘之二),此人亦与派普相识。按照塞特勒的说法,库尔曼和派普仅仅是点头之交而已。两人曾于1943年再次相遇,但彼时已是另一番情景。1935年7月1日,派普成为SS初级候补士官(SS-Junker)。
                      约亨的二哥赫斯特比弟弟年长三岁。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1935年6月17日,赫斯特成了SS-VT下辖的“日耳曼尼亚团”12连中的一员(驻地在Wolterdingen,靠近某派的学校)。值得一提的是,比之已经是候补军官的弟弟约亨,赫斯特自封了一个同样的头衔。事实上,这个头衔从未被官方承认过(派哥乃好搞笑)。
                      1935年7月25日,本该前往柏林-威尔莫斯多夫第九军区※注1报道的约亨因故缺席。对此,军校方面给出的解释是“该生目前正在本校学习,暂时无法去军区报道”※注2。
                      前文中提到的派普在于特博格的指导员保罗·阿尔伯特·卡施此时也在布伦瑞克军校就读。他说:“虽然我们(卡施和某派)被分在不同组,但彼此经常见面叙旧。之后,我们的从军之路便不尽相同:他来往于各个参谋部之间(脸蛋问题?一看就是白领,不像打仗滴XD),后来进入警卫旗队师;而我,先是骷髅师,接着又去维京师做斯坦纳的副官(斯叔和豪爸一样,都是老希从国防军挖来的大佬),最后在SS第3装甲军扎根(第三军由“维京”师和“北欧”师合并而成)。尽管身在不同的部队,但我一直满含期待的关注他的成长。我们拥有相似的思维和作风。当然,实际上他的军衔比我还高一级呢。”
                      接下来,经过理论与实践的中阶考试,派普于1935年9月9日取得了中级候补军官(SS-Standartenjunker)资格。
                      1936年1月31日,当所有考核全部通过之后,派普拿到了由军校校长保罗·豪塞尔签发的毕业文凭(据说某派是240多个学员中第16个拿到文凭的),并获得了“相当不错”的评语(豪爸乃太敷衍了XD)。派普的任课教师SS上尉罗赫穆勒则写道:“无论表现或资质,该生在实训及课堂上均很优秀。他勤奋好学,判断准确,对自己和他人同样严格,是天生的战士,具有超越年龄的、全面的成熟。此外还富有良好的品质、责任感和牺牲精神,是合适的军官候选人。”
                      现在再让我们来对比一下上文的那篇心理测试评语和罗赫穆勒上尉给出的评语。经过短短数月的深入观察,原本“稍欠成熟”的派普竟被认为已具有“超越年龄的、全面的成熟”,这一结果委实令人吃惊。
                      1936年3月,派普荣获一枚SA铜质体育竞赛奖章。同年的2月10日至3月30日,派普在达豪训练营参加了排长培训,作为军校的最后一项课程。这里聚集了来自布伦瑞克和巴特-特尔茨(Bad Tolz)※注3两所军校的优秀毕业生,负责授课的是警卫旗队师的SS中校尤尔根·瓦格纳。
                      当然,排长课程对派普来说同样游刃有余,不存在任何问题(某派:切,也不看看是谁XD)。1936年2月25日,从前的中级候补军官派普终于成为SS高级候补军官(SS-Standartenoberjunker),并随后返回家乡柏林。至此,派普的警卫旗队师生涯即将正式拉开序幕。


                      31楼2012-01-13 21:53
                      回复

                        ※注1:即警卫旗队师报到处。
                        ※注2:布伦瑞克离某派他哥在的那地方挺近,但到柏林还有一段距离。某派要想从军校跑去柏林的军区报道估计得塌掉不少课程,所以学校不同意放人。
                        ※注3:当时SS一共有两所军校,某派去的是布伦瑞克的那所。没记错的话,温舍去的应该是巴特-特尔茨的那所。
                        …………………………………………………………………………………………………………………………
                        PS:不幸的俺最近一直感冒,so,写得不好的地方请见谅Orz......
                        再PS:突然想抱怨一下南京的天气,完全适应不能Orz......昨天还零上20多度热的要死人,今天一下就变成零下多少度根本措手不及!就算我是温度计也经不起这么折腾啊Kuso!这种忽冷忽热的神经天算什么啊,气!还南方呢,南方个球凸


                        32楼2012-01-13 21:53
                        回复
                          警卫旗队师的岁月:1936年4月1日-1938年7月4日
                          军校的课程终于圆满结束,约亨被批准入伍。他收拾行囊离开了柏林的家,准备踏上新的征途。1936年4月20日,约亨晋升为SS少尉(SS-Untersturmfuhrer)。就这样,他穿着平民的服装住进了柏林的前普鲁士军官学校。这所具有优良传统的学府此时已成了警卫旗队师的营房。事实上,就在这一年的4月1日,派普已正式调任旗队师11连3排的排长。3排的勤务员卡尔·赫兰德回忆说:“当派普一身蓝色常服的平民打扮走进房来的时候,我们无法相信这么小的孩子居然跑来当兵。可想而知,当他自我介绍说自己是我们的新排长时,我们有多么惊讶。” 派普的新家11连以“月光连”的雅号闻名整个旗队师。据说该连的连长有喜欢深夜练兵的恶趣味,而11连的刺刀结又恰好和月光一样都是黄色的。整个11连同9连、10连一起驻扎在Hermann Goring大厦中那些由红砖砌成的营房里。其中2排、3排以及连队勤务员的房间全部设在二楼。11连隶属于3营,连长是33岁的SS上尉Carl Marks(就是夜里面不睡觉爬起来折腾人的那个变态)。SS少尉Fritz Zechmeister指挥1排,同级的Karl-Heinz Schwohn指挥2排。而在派普接管3排之前,担任这一职务的是SS军士长(SS-Hauptscharfuhrer,高于上士,低于少尉)Erich Wendt,和马克斯一样都是前国防军成员,后来作为片区指挥和步操教官留在了SS。派普入选的由SS二级上将塞普·迪特里希领导的警卫旗队师已创立3年之久,俨然就是德意志帝国的卫戍部队。21岁的派普显然为能够在这支精英团队中指挥而颇感自豪,何况还是在他的家乡,柏林。 1936年7月2日,旗队师的四名文艺兵在一次事故中丧生。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1营及3营随团部一起陪同亲临吊唁的希特勒参加了相关的纪念活动。这也是派普成为排长以来的第一个正式任务。那么,排里的官兵又是如何看待这位新排长的呢?Wilhelm Schroder回忆说:第一次见到派普的时候,我们一群人正在楼道上擦武器。当他走上楼梯,所有人的眼睛都盯着他瞧——一张生面孔。他从我们面前走了过去,然后我们就在心里犯嘀咕:他看上去就像希特勒青年团的。他实在太年轻了。我冲着他的背影说:“明明就是个小鬼。” “举个例子。当我们列队组成方阵从营房出发走到街上时故意在地上拖着步子发出噪音干扰他。于是他大声喊道:‘把脚抬高’,可是,全排的人仿佛得到了统一的指令似的继续拖着步子走。他无助的站在那儿不知所措。他还从没领教过这等待遇呢。” 然而,派普没有让这样的情况再次发生。他充分的行使权威,并迅速赢得了全排人的尊重和信任。他始终与属下保持良好的关系,既是大伙儿的长官又是他们的同伴。每逢结束了当天的任务,他总会去找战士们谈心,耐心聆听各人的顾虑和烦恼。在兵营里,派普拥有自己的单间。他的“卧室”就在士兵宿舍的楼上。这些预备军官的房间通常都是门对门的紧挨着。年轻的指挥官们将这块地盘戏称为“奥林匹克村”。不过,只要条件允许,派普还是会溜回家里睡。为了方便起见,他弄来一辆比利时产的FN摩托车,闲置不用时就停在营房的地下室里。当11连的其他官兵在柏林这座国际化的大都会里流连蹁跹、纵情声乐之时,派普却常常置身其外。很快,他那不喜欢泡吧的名声在连队里几乎尽人皆知。一般人都热衷于去cafe跳舞狂欢,而派普则更喜欢参加由11连的预备军官们组织的社交聚会。在那里,参与者可以携自己的女伴或妻子一起出双入对。


                          33楼2012-01-18 16:53
                          收起回复
                            Heinrich Heiermann这样形容他们的排长:他的外表本来就使人印象深刻。即便如此,他的身上依然强烈的散发出某种与众不同的魅力。要我说的话,他长得很漂亮。他本人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可生活中的他却非常传统,是个沉静的、脚踏实地的谦谦君子。他不仅是一位上司,更是大家的榜样和伙伴。举两个例子。我们出外进行实地训练,训练场上挖了一个足足几十米深的沙坑用来测试大家的胆量和勇气。我们必须一个个的跳下去接受考验,而每次派普总是带头身先士卒。偶尔他还带我们一起去游泳。见我对这项运动十分苦手,他便像父亲一样耐心的教我(爱兵如子的某派XD),尽管收效甚微。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天赋异禀而又绝顶聪明的人,他的职业生涯很好的证明了这一点。随着了解日益加深,我们总算见识到什么叫能者多劳——他似乎有永远干不完的活。甚至早在开战前只要上面一下达指令或委派公干,派普就不得不出面替Marks分担,以便帮连长排忧解难。那段时间,连长Marks简直忙得焦头烂额。由于举止、个性、个人素质以及职业素养样样出类拔萃,外表稚嫩的派普在极短的时间内迅速成长为受人爱戴和尊敬的指挥官。当时,军官团的军事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十分严重,不仅是旗队师,整个党卫队特别机动部队(SS-Verfugungstruppe)都存在这个问题。派普意识到自己在智力和才能上鹤立鸡群的优势,但他从不在连长和众排长之间炫耀显摆,也从不妄自尊大。再者,他比这些人都年轻的多。即使不像对方那么有经验,依然不失为一位出色而谨慎的指挥官。1936年7月9日至23日间,三营组织下属的连一级和排一级的官兵开展训练。派普时常把他的队伍拉去Tetlow或Heinersdorf进行野外实训。体育运动自然也是少不了的。他和他的部下常常跑去Tetlow运河附近的户外游泳池游泳。可怜的Ulrich Frohlke在一次嬉闹中被另一个从三米板上一跃而下的战友砸中了后背,而不得不休养了很长一段时间。等到兵营内的新泳池圆满竣工,往后的游泳训练就转移到这儿来了。1936年8月1日,第11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在柏林举行。11连全程都在负责防卫工事,还有少数人被分配去做帝国体育部长的勤务兵。接下来,作为才能测试的一部分,派普接受了一项新任务:写一篇关于成吉思汗的论文(西方人对成吉思汗很执着Orz)。在这篇文章中,派普详细描述了这位蒙古人的领袖是如何发迹、崛起、称雄,并最终建立了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拥有自创的法律和政权体制的帝国。文章一气呵成之后,派普将手稿交给连队办事员SS中士卡尔·赫兰德,请他用打字机打出来。有幸拜读过原稿的赫兰德回忆说:“约亨·派普具有鲜明的个性,渊博的知识,还有了不起的指挥才能。他是个涵养很深的人。” 9月8日到9月14日,旗队师参加了纽伦堡(Nuremberg)的纳粹庆典活动。所有于1935/36年从候补军官学院毕业的SS军官纷纷云集在霍亨索伦堡(Hohenzollernburg)——当然也包括派普——接受希特勒的接见。在这场令与会者倍感荣耀的盛典上,派普等青年军官获得了象征荣誉的匕首。随3排共同训练期间,派普还不忘专心提高自己身为预备军官的职业素能。此时,11连属下的一个排由SS上士Ahbaβ带领前往加米施-帕滕基兴(Garmisch-Partenkirchen)参加1936年的冬季奥运会。1937年初,为了将来能够胜任军官之职,派普进修了相关课程。授课人Gerhard Julius回忆说:“当时的派普只有21岁,却具有与生俱来的、与年龄无关的领袖气质,这一点从他的举手投足间不断的突显出来。作为一名年轻的士兵,他人性化的指挥风格和教导才能,以及少时所受的多才多艺的高等教育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然,最令我难忘的还是他对军事方面的精通。”


                            34楼2012-01-18 16:53
                            回复
                              1938年3月,奥地利正式并入德国版图。派普随警卫旗队师一起进驻维也纳。奥地利人民如过节般欢欣鼓舞的反应给官兵们留下了深刻印象。3月31日,旗队师的三营同一营分立开来(当年的旗队师在规模上远远达不到‘师’的程度,充其量只有几个团的兵力)。这个意义非凡的重大历史事件的参与者们于1938年3月13日领取了纪念奖章。属于约亨的那一份则在1939年姗姗来迟。 1938年,约亨拿到了一级驾驶资格执照。这年初夏,由11连组成的一支分遣队奔赴上萨尔斯堡(Obersalzberg)——这里是希特勒的别墅总邸“鹰巢”(Kehlsteinhaus)的所在地——但派普并不在其中。从6月15日到21日这段时间里,派普正和三营的参谋部一道现身柯尼斯堡(Konigsberg)的地方庆典(估计是跟建造大型军舰有关的庆祝活动,因为二战时有一艘轻型巡洋舰就叫“柯尼斯堡号”),同行的还有团一级的分队,以及1连、3连、7连和9连的官兵们。他们乘坐战舰“坦宁堡号”(Tannenberg)从斯维慕德(Swinemunde)抵达柯尼斯堡,还顺道去一战时的东普鲁士战场观光游览了一番。在坦宁堡,营长特拉班德特向魏玛共和国第二任总统保罗·冯·兴登堡元帅(Reich President Generalfeldmarschall)的墓地敬献了花圈。 …………………………………………………………………………………………………………………………………… ※注:和小狼一样,Guhl亦是某派的宠儿之一。某派对他喜欢的人可谓不遗余力。Guhl、小狼,还有三营和一团的许多人都是某派一手培养出来的。Guhl只比某派小一岁,却被某派亲昵的称为“Babe”。结果看他们在意大利行军的时候,Guhl比他旁边的某派老不止十岁(笑)。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围绕在某派身边的那群人,从长官到下属,个个都是理想主义。由Guhl和小狼的例子不难看出,某派始终偏爱讷于言,敏于行的孩子,而且性子或多或少都和他一样带点凛然,带点高傲,甚至是固执。因为投降后受审地不同,Guhl和某派一直没能见面。直到1966年,两人才在老爹的葬礼上重逢。小狼就不说了,一段伤心往事。
                              


                              36楼2012-01-18 16: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