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没有爱情丶谁...吧 关注:521贴子:22,287
  • 12回复贴,共1

《张国荣的电影世界》 转载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死亡阴影背后
  今年香港国际电影节的焦点演员为刘德华,其中更策划了一次演技分析座谈会;想不到生荣不及死哀,同日同时另一边厢的张国荣艺术生命研讨会来势汹汹,而且组织严谨,看来以后每年四月也得留给哥哥,免得争锋硬碰有所损伤。为何这样说?你看《张国荣的电影世界》开宗明义毫不含糊表明以三册陆续推出,甫出版即成为「YesAsia」上的热门畅销作,就知道哥哥无远弗届的魅力。



1楼2012-04-17 06:10回复
     八十年代青春代言人
    透过《张国荣的电影世界1》去重温由《红楼春上春》(84)到《纵横四海》(91)为止的首阶段哥哥影史,我更加确信自己的观察:张国荣在香港的影视媒体上始终稳占一重要位置,正好在於他本质性上与其他当红男星(刘德华、梁朝伟、刘青云及吴镇宇)有关键性差异。以上众人都属草根化的明星(以至到后来的周星驰),反而张国荣由始至终均处於精英的位置,能以一曲《AmericanPie》出道,坦白说於当年的娱乐圈中肯定为异数中的异数。回看张国荣的出道作,不难发现他是八十年代的青春代言人,书中对《喝采》、《失业生》、《柠檬可乐》、《冲击‧21》、《烈火青春》、《鼓手》及《第一次》等幕前幕后的阐释,都足以确立以上印象。有趣的是,张国荣从来旺邪不利正,以上众作中最乏观众缘的,就是《鼓手》中正面上进的青年形象。其馀的他不是以富家子弟身分来凌辱同窗,就是大胆演绎以性来挑战观众的眼光,构成八十年代的青春美学方向。
    


    2楼2012-04-17 06:11
    回复
      当黄伟文为何韵诗填出《你是八十年代》,终於把当年流行文化精粹披露重光:你是潮流和营养/为世上带出偏锋新方向/你让邪门和矛盾/全变成了时尚。面对过去数年由罗文至张国荣及梅艳芳的封圣现象,大家不得不承认当中的功利心态——把一切还原至演艺上的专业实在太小觑流行偶像的影响力。就如把「红白篮」简化为朴实勤奋的香港精神,恰好是对实际上方便迁徙的走难源由毫不尊重。我们爱张国荣,又怎会仅因为他的演技?尤其把视线放回早期的电影中,极其量只能如魏绍恩点出他在《喝采》的锋芒初露,却总不成高喊张已琢磨成器。
      


      3楼2012-04-17 06:11
      回复
        所以看《张国荣的电影世界1》,最大的得是好教我们去直面过去的自己---透过重省张国荣的作品,去想一想为何会在八十年代恋上他,也由是带出那个年代的趣味来。在经济高飞鱼翅捞饭的另一面,我们其实均背负锺情的阴影---反抗、拒绝大论述、相信自己、依恋邪气、执持多元价值才是社会出路。
        


        4楼2012-04-17 06:14
        回复
          大家真金白银拿出来支持张国荣代表的阴影价值,在05年看《张国荣的电影世界1》更教人唏嘘不已---因为张国荣已被封圣,


          5楼2012-04-17 06:15
          回复
            而过去依存在他身上的阴影价值已不融于今天的主流意识中,


            6楼2012-04-17 06:15
            回复
              何不大家都乐於作一共谋,


              7楼2012-04-17 06:16
              回复
                尤其在后懂建华时空中。


                8楼2012-04-17 06:17
                回复
                  叛逆青年vs天王巨星
                  80年代初是哥哥音乐上的第一个高峰,掀起了一股偶像旋风,带起真正本土的叛逆青年文化。哥哥的叛逆不羁可说是青少年反叛形象的指标,是大众文化及社会潮流中正派、正经、正规、乖巧形象以外的另类形象。80年代张国荣与谭咏麟分庭抗礼,雄霸香港流行乐坛。两派歌迷势不两立,互相辱骂,撕碎对方偶像的照片,甚至动手打成一团,但拥戴哥哥的歌迷总给人一种不理智及野蛮的印象,这可能与张国荣作为青少年反叛文化的先锋有关。     哥哥从《Monica》和《少女心事》的时尚和沉郁,到《无心睡眠》、《不羁的风》等的冲动和活力,配合他新颖台风和俊朗外表,散发出一种轻佻感,塑造了一个叛逆不羁的青少年形象。他这种形象及他的歌曲内容曾被批评为意识不良,例如《第一次》被批评为对青少年意识造成不良影响的作品。然而细心观察,哥哥的歌迷并没有显得格外反叛。似乎每个时代,媒介都需要寻找一些年轻人的标记作为成人文化攻击的对象,作为时代的牺牲品。     也许媒介真的有失忆症,现在推崇哥哥的媒介正是当年把哥哥视为不良青年形象的「黑手」,他们忘记了当年怎样代社会、家长、文化发言,把哥哥的文化形象打成负面报道。相反现今的哥哥已变成一颗天王巨星,媒体对哥哥的文化形象来了个180度转变,集中于正面报道,以前哥哥与年轻人的一些反叛、负面的印象也渐渐淡化。可能是因为80年代成长的一代比以往更大方,没有翻旧帐、控诉当年的家长文化。或者,媒体本身的机制就是一个快速「进出」的社会场所,人手交替频繁,当年指责叛逆哥哥、叛逆文化的人已各自四散,媒介行业的结构可能已把这种文化失忆症正常化处理。     雌雄同体我 果敢「出柜」      1997年哥哥复出后,戏内的阴柔妩媚造型反映其性向,从《霸王别姬》、《金枝玉叶》到《春光乍泄》,由恐同意识到完全开放的同性爱恋故事。戏外,哥哥以一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向唐先生表明心,公开恋情,确立了他的同志身分,正式「出柜」。歌曲方面,《我》表达哥哥的同志心声,光明磊落地活下去。MV方面,《大热》反映哥哥泯灭两性界线、寻找原初前文化的两性本质。舞台上,《热‧情演唱会》的哥哥把两性的衣饰符码集于一身,成为雌雄同体的完美化身。他大胆地以「第三性」的身分出现于舞台与荧幕,冲破牢固的两性二元对立的框框,开创了香港流行文化中的多元性别(polygender)的先河,此乃哥哥对香港流行文化的最大贡献,使其地位无人能取代。然而,香港的大众传媒少有正面报道,在他生前大肆抨击,在他死后刻意隐没,在在显示出香港传媒的保守与陈腐。
                  


                  12楼2012-04-17 06:19
                  回复
                     自我创造 风继续吹     哥哥仙游,留给我们很多不同的集体记忆,不仅有大量有形的硬件,例如他生前的音乐作品、电影作品及艺术成就,而且更有不少无形的软件,即其文化上的贡献。他对主流文化的冲击、碰撞和再诠释可说是丰富了现今的文化宝藏。     作为哥哥的歌迷、影迷和拥护者,能够延续哥哥的精神是我们的希望。要承继哥哥文化,首先要理解哥哥对文化、商业和传媒的看法。哥哥曾经说过「我就是这样的我」,他绝对没有以个人的力量试图直接介入并改变既有商业文化、主流文化和性别文化等。从舞台上选择涂口红,穿短裙、高跟鞋,留长发、胡子的哥哥,到银幕上逆弁而钗的他,以至他对性别的崭新诠释、青年叛逆文化的创造都在他自己的本分、艺术和生命内进行。哥哥的文化抗争全是所谓从属私处、本位性的行径,并不涉及公共领域和文化的对话,这与后现代不再提倡整体性的社会运动或文化**同出一辙。
                    


                    15楼2012-04-17 06:20
                    回复
                      在充满压制的政治、文化环境种种主流声音下,公共空间渐渐侵入私人空间,我们所能自主的文化产物相对减少。我们唯一可做的是学**哥的生活态度,清晰厘定自己的目标及方向,而非指望及依赖别人认同自己的生活态度及自我形象,持守一己的好恶、爱憎的选择及自我形象的展现。


                      16楼2012-04-17 06:21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2-04-17 08:02
                        回复


                          来自掌上百度18楼2012-04-17 08:2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