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神论者吧 关注:34,711贴子:1,378,479

【连载】与一个开明基督徒的理性辩驳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百度
这是我与sunyangwudi在本吧“【吧务公开】无神论者吧吧规2月5日版正式启动~”一贴中的辩论。原帖本是吧主管理吧务的帖子,结果因为此番辩驳而歪楼,我应该向吧主道歉
现将原帖的辩驳部分转入此贴,一切语言未曾修改。欢迎sunyangwudi监督转载,也希望能在此帖中继续就关心的话题辩论
谨上,以下转载


IP属地:安徽1楼2012-05-13 22:11回复


    sunyangwudi
    先驱者7
    30楼引用 灭亡龙 (29楼)
    在1000年前,人类能飞上天、人类能发明出汽车,在科学上一样难以置信,人类不要可笑到用对自然有限的认识,否定无限的未知。惯性在证明、发现前就不是自然规律吗?造物主做的事情需要人类去证明才算数?
    无神论也是一种信仰,既然是信仰请不要拿科学当遮羞布。有人说信仰科学,其实信仰科学就是迷信当前的数据而已,过于迷信当前数据或导致科学寸步自封、停滞不前,无神论才是真正的反科学,因为科学的根本信仰是自然规律永恒不变,而这一观点恰巧是大多数宗教的重要观点,甚至包括佛教也认为“一切皆法”,只有唯物主义一直坚持自然规律是因物质产生的,这一观点与现在科学上主流观点大爆炸论是极其矛盾的。

    灭亡龙
    理想之人6
    31楼引用 sunyangwudi (30楼)
    但自然规律在不同的能量质量等级的表现是不同的,在不同的复杂度下的表现也是不同的。惯性定律在它出现的时候惊世骇俗,但最终发现它只适用于相对论框架下的一个小的能量质量等级。热力学第二定理曾为无序世界定下了混乱化的标针,但像生命这样的有序体系自发组织的现象却在逆流而动,并持续几十亿年的生物进化直到成就了人类自身——耗散结构和混沌理论告诉我们,热力学第二定律的个框架,没有考虑开放体系和非线性,所以它的结论不能直接适用于有序体系。自然规律没有变,变的只是人们对它的认识
    无神论者不讲绝对真理,不是因为真理不存在,而因为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是有限的,而规律却是无限延展和又无尽精妙的。如果说自然规律就是‘神’的话,每个无神论者都可成为信仰这个‘神’的泛神论者。但记住,自然规律之‘神’是没有人性的,它不会回应你的祷告,也不会惩罚你的‘罪孽’,也与那些古人类写的各种神话经文没有任何关系。它始终在自我运行着,不会因为人类的思想或行为去改变,也没有人类按自己的情感模式强加的愤怒或仁慈、嫉妒或博爱。随着人类的发展,所改变的,只是人类对于它的认识。它像是盖着无数层面纱,人类不断地揭开它的面纱,看到更为清晰的面容,但却永远不会有把面纱全部揭完的一天
    也正是伴随着科技的提高,人类认识自然的能力提高,自然规律的复杂性才一步步在人类面前展现,才出现了那么多想过去都不敢想的科学奇迹。我们知道我们认识的自然规律是不完善的,因为我们的能力还不够,所以我们要不断精进科技,精进我们的物质基础,去解析更加精妙的自然规律。
    无神论者相信的是未来,迷信现在的不是无神论者,而一神教徒正是迷信过去的一帮人
    古人认识世界的能力是有限的,所以他们解释自然的方法也就是简单的,认为一个神可以在七天之内创造这个世界,认为那个神从一开始就创造出所有的物种,认为人可以通过祷告和仪式和这个神沟通,让他怜悯我们,让我们过的更好。实际上,这只是人类童年的天真无知而已
    几千年前的古人这么想无可厚非,因为他们还没有探究自然地精妙手段。但在科技已经发展的今天,在人类解开自然面纱的力量已经精进的今天,却还有一群执迷于过去的人,去相信古人天真的梦呓,这不是很可悲吗?
    无神的信仰,信仰的是变化,信仰的是未来,信仰的是理性,信仰的是朝向无尽精密的、不断被认识的永远不能被彻底认识的自然规律。这信仰,不是你们一群抱定远古的几篇经书,死守着一个人类童年的天真幻想的宗教徒的信仰所能比拟的!
    


    IP属地:安徽3楼2012-05-13 22:15
    回复


      灭亡龙
      理想之人6
      35楼引用 sunyangwudi (33楼)
      还有你最后一句‘现代科学应该更注重一些实用科学技术,探索史前世界固然能增加知识,但这对实际几乎是无用的’,我半同意半反对
      探索无序世界极大极小的理论确实已经接近人类的测力极限了,确实有点脱离了实用的基础。正如同耗散结构的创始人普里高津的观点,人类的确应该讲注意力更多地放在有序体系的研究上,放在对我们身处的有序世界的研究上。这样才能不断揭开确社会、道德乃至信仰本身的起源和发展规律,进而明确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指引社会发展的走向。这样才能让人类认识到,我们生活在不断的变化中,而我们自身也是变化的一部分
      但从另一个角度讲,如果没有那些溯及远古,探寻宇宙和生命起源的理论,又怎能戳穿宗教的神话谎言,又怎会有无神论信仰的理论基石?所以这也是完全必要的。正如宗教会热衷于神学考古以证明自己的信仰一样,无神论也不会放弃对世界深处规律的科学探究。
      更何况,求知欲本身就是人类的荣耀之一,就有像道金斯这样的科学,为了对科学的信仰去‘解析彩虹’。我说无神论是一种信仰,则那些不畏世俗偏见的压迫,为探寻世界之理而鞠躬尽瘁的科学工作者,就是无神论的‘神官’
      


      IP属地:安徽5楼2012-05-13 22:17
      回复


        灭亡龙
        理想之人6
        38楼引用 sunyangwudi (36楼)
        平心而论,马义当初使用阶级GEMING理论的时候,传播方式与一神教极为相似,那是信仰体系建立初期扩大影响的最快方式,也正是如此才能建立无神信仰的根据地。但这是不能长久的,这种愚昧的传播方式是与无神论内核自相矛盾的
        但共义的功业还是不可忽视的,毕竟建立了第一个无神论的根据地,成为无神信仰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你们对于马义的认识就停留在阶级GEMING之上?你们听说过后面还有邓吗?你们基督徒一见到马义就失去理智,也可以看到一个成了体系的无神论信仰对你们的冲击作用。世俗主义的小打小闹你们是不怕的,马义才能真正成为你们的对手。
        无神论的信仰从来不是停滞不前的,也不会一直笼罩在每个人的光环之下,马义不过是它现在的最开始的名字而已。不管它在将来还是不是被称作马义,击败你们的终将是这样一个无神内核的信仰体系。
        


        IP属地:安徽7楼2012-05-13 22:19
        回复
          以上是截至今日此次辩论的全部内容
          欢迎sunyangwudi监督转载情况,或在此帖中继续辩论
          @sunyangwudi
          


          IP属地:安徽11楼2012-05-13 23:02
          回复
            昨天一天没上贴吧,今天辩论就要收官了


            IP属地:安徽16楼2012-05-15 08:07
            回复
              关于都灵裹尸布,已经无数次被证明是赝品。正是碳14测定决定其是14世纪的。神学考古者费尽周折也不过找到些捕风捉影的‘证据’来挺他们自闭循环中神圣
              以下转载相关常识
              都灵裹尸布百科名片 都灵裹尸布据说,耶稣在十字架上被钉死之后、复活之前,尸体就是用它包裹、下葬的。它并非唯一如此声称的圣物,世界各地大约有40条声称与耶稣尸体有过零距离接触的裹尸布。都灵裹尸布之所以出名,在于据称在它上面印有耶稣身体的轮廓,至今许多人相信它是真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这块裹尸布刚刚面世的时候,却被教会认为是赝品。它是在14世纪的时候首次出现在法国一座叫里雷的小镇。但是不论是历史的记载、常理的推断还是科学的检验,都表明“裹尸布”是中世纪的赝品。但是对迷信的人们来说,再确凿的证据也无法动摇他们的信念。
              目录
              基本含义
              科学研究状况
              圣经中细麻布的质疑
              新的证据
              不同的声音:坚信裹尸布为真品展开编辑本段基本含义  都灵裹尸布,又名都灵尸衣。   最新科学实验证实,“裹尸布”[1]可能出自耶稣那个时代———— “都灵裹尸布”困扰着科学界,很多科学家试图解开个中谜团。编辑本段科学研究状况
              微化学法取样分析  1988年,英国牛津、瑞士苏黎世和美国亚利桑那州图森市的3家著名实验室得出结论,都灵裹尸布不过是中世纪骗人的东西,因为它出现的时间大约介于公元1260到1390年之间,并非耶稣的裹尸布。  但是,最近的科学实验推翻了上述结论。在使用“微化学法”重新对裹尸布进行了取样分析后,当代人又有了惊人发现:在1988年的实验中,三家实验室的化验样品只不过是“都灵裹尸布”的一块补丁,而新的鉴定认为,主体部分要比这块补丁早得多。  用于证明“都灵裹尸布”不是“耶稣裹尸布”的著名实验结论最近又被推翻。举世知名实验室化验分析  1988年,“裹尸布”的一小部分被剪下做化验,包括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英国牛津大学考古学研究所及瑞士苏黎世联邦科技学院三个举世知名实验室的结果都指出,裹尸布只有约六七百年历史,属于中世纪的艺术品,大约出现在公元1260到1390年间,并非耶稣的裹尸布,误差不多于100年,显微镜下的结果则是1355年。  然而,有关“裹尸布”的争论并没有因此终结,最近,有科学家指出,上述三家实验室在采用“碳-14断定法”时出现较大误差———问题不是出自断定法本身,而是在于裹尸布,裹尸布上的细菌及真菌———那些有接近百年历史的细菌及真菌所制造出来的单糖和多糖使断定法低估了裹尸布的历史。最新研究化验分析  最新研究认为,1988年三大实验室的化验样品只是“都灵裹尸布”的一块补丁,当时的科学家浑然不觉。  “似乎是不可能的事发生了,研究人员在1988年从裹尸布取化验样品的地方刚好是块重新织上去的补丁,但这块补丁制作得非常仔细,使用的纱线染过后,和裹尸布其他部分的纱线几乎完全一样,颜色非常接近。”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的化学家雷蒙德·罗杰斯表示。罗杰斯现已退休,他是美国科学家都灵裹尸布研究计划小组的前成员,这个小组曾于1978年对裹尸布进行过研究。  此间,有学者分析,研究人员在裹尸布上发现补丁并没有什么奇怪的,因为它自1357年首次现身法国以来,多次遭遇火灾,但依然保存下来,其中一次火灾发生在1532年的一座教堂里,裹尸布遭到严重损坏,修女们对被火烧出来的洞进行了缝补,将裹尸布缝到了一块亚麻布上,主要是防止它进一步破损。  研究人员的“放射性碳样本”与“都灵裹尸布”主体部分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化学特性,主体部分有更久远的历史。  罗杰斯在他的研究中,对在“都灵裹尸布”找到的放射性碳样本以及其他地方取下的样本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作为都灵裹尸布研究计划的一部分,我在1978年从裹尸布的各个区域收集了32个脐带样本,包括从一些补丁和亚麻布上取的样本,我还找到了用于放射性碳鉴定的可靠样本。” 罗杰斯指出,这个放射性碳样本和裹尸布主要部分上取的样本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化学特性。他解释说:“放射性碳样本被染料染过,有棉花的成分,而裹尸布的主要部分则是由纯亚麻织成。补丁部分之所以被染,可能是为了和年代更早的裹尸布的黑色相匹配。给样本染色使用的技术最早出现在意大利,也就是出现在1291年马穆鲁克土耳其人攻下十字军最后一个堡垒的前后。这样推算,放射性碳样本存在的时间不会超过1290年,这个时间符合1988年通过碳-14鉴定的结果。但是,这块布事实上有更久远的历史。” 研究人员鉴定放射性碳样本使用的是微化学检测法,这种方法只需要一点点样本就可以了,质量经常少于1毫克或1毫升。重大疑问  微化学检测实验最终显示,在放射性碳样本和漂白亚麻布里含有香兰素,但是,都灵裹尸布里并没有这种物质。
              


              IP属地:安徽18楼2012-05-15 09:05
              回复
                  木质素是植物纤维例如亚麻等的一种化学化合物,木质素经过热分解生成香兰素。随着时间的推移,香兰素在布料里的含量会越来越少,最后完全消失。科学家最先是在中世纪的亚麻制品里发现香兰素的,但是,更加古老的物品,例如“死海卷轴”的包装纸等里并不含有这种物质。扑朔迷离的都灵裹尸布 在意大利西北部的城市都灵,从公元16世纪起就有一件镇市之宝保存在约翰大教堂附属的小礼拜堂里,世代承受着基督教虔诚者的顶礼膜拜和欢喜赞叹,被认为是不可思议的奇迹和基督教珍贵的圣物,这就是著名的“都灵裹尸布”,又称作“耶稣的裹尸布”。编辑本段圣经中细麻布的质疑  难道是《圣经》上所说的“细麻布”? 据圣经新约上记载:耶稣在十字架上被钉死后,门徒逃的逃、散的散,剩下一干妇女在那里哀哀哭泣,尸体无人收殓。幸好“有一个人名叫约瑟,是个议士,为人善良公义……这人去见彼拉多,求耶稣的身体。就取下来用细麻布裹好,安放在石头凿成的坟墓里。”不久,耶稣从死中复活,墓穴洞开,人已经不见了踪影,他的门徒彼得听闻此事,连忙“跑到坟墓前,低头往里看,见细麻布独在一处,就回去了,心里希奇所成的事。” 公元1355年这件所谓的“旷世圣物”浮出水面 对于这块细麻布的下落,《圣经》经文没有再作交待,直到1355年,法国小城Lirey突然被朝圣者的杂沓脚步和喧嚣所充满,人们争先恐后地意欲一睹一件旷世圣物———“耶稣的裹尸布”。这正是它一千多年以来第一次有史可稽的浮出水面。  “都灵裹尸布”长4.2米,宽1米,为亚麻质地,稍微隔开一定距离,就可以清晰地在上面看到一个人的正面与背面的影像(两个头碰头的人形,如图)。
                影像身高1.8米,长发垂肩,双手交叉放置于腹部,在头部、手部、肋部与脚部有清晰的红色血渍状色块,正与圣经上所记载的耶稣钉死时的状态相同。  “兵丁用荆棘编作冠冕,戴在他头上……” “于是兵丁……来到耶稣那里,见他已经死了……惟有一个兵拿枪扎他的肋旁,随即有血和水流出来。” 碳放射年代鉴定认为这块布是伪造的 经过梵蒂冈教庭的批准,三家独立的科研机构:英国牛津大学、美国亚利桑那大学和瑞士联邦技术研究所分别对裹尸布采样进行了碳放射年代鉴定,各自得出的结果完全一致:这块布不是耶稣时代的织物,而是中世纪约1260~1390年之间的产品,正与前文所述裹尸布的第一次现世的时间相吻合。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既然布是到中世纪才做出来的东西,当然就绝无可能包裹过耶稣的圣体,上面的形象也肯定不会是公元29年就已经“升天”的耶稣基督。综观化学成分和年代鉴定这两大证据,以及其他旁证、否证,笼罩着“都灵裹尸布”的谜团和阴影至此已经基本驱散,当时科学家认为,这确实是不折不扣的中世纪赝品。质疑是达·芬奇伪造的研究结论
                  据英国《每日邮报》7月1日报道,“都灵裹尸布”是备受科学家关注的谜团,相传这块裹尸布曾包裹过耶稣的尸体,一直被基督徒视为圣物。最近,美国专家莉莉安·希瓦茨通过电脑对都灵裹尸布上的脸像进行研究后,得出惊人结论:“都灵裹尸布”其实是达·芬奇伪造出来的。和达·芬奇自画像吻合  相传耶稣死后三日“复活”过来,剩下曾经包裹他尸体的裹尸布,这块裹尸布一直被基督徒视为圣物。然而科学家一直怀疑它的真实性,认为它可能是后人伪造的赝品。在此之前,科学家已经对都灵裹尸布进行了多次研究,并在裹尸布正面发现了一个由布面污渍凸显出的人体轮廓影像,这个人体轮廓可以隐约看出一个人脸的肖像。  最近,美国纽约视觉艺术学院艺术顾问莉莉安·希瓦茨通过计算机对“都灵裹尸布”上的头像进行研究后,得出了惊人结论:“都灵裹尸布”其实是达·芬奇伪造出来的,“裹尸布”上的头像其实就是达·芬奇本人的肖像!靠原始照相科技炮制  希瓦茨的发现已被拍成纪录片《揭秘达·芬奇裹尸布》,该纪录片由英国第五频道电视台在7月1日播出。根据希瓦茨的理论,达·芬奇在第一台照相机问世前300多年,就通过一种原始科技将自己头像“烤印”在了“都灵裹尸布”上。  希瓦茨称,达·芬奇在伪造“都灵裹尸布”时,使用了自己的脸部雕塑和一个被称做“暗箱”的原始照相设备,他将亚麻布挂在一个木框架上,摆进了漆黑“暗室”里,接着达·芬奇在亚麻布上涂上了一层感光物质,使它变得就像照相机胶卷一样可以感光。  在这间暗室的墙壁上留有一个小洞,孔中装有一个水晶透镜,达·芬奇将自己的头像雕塑摆在“暗室”外的一张高凳上,当阳光穿过墙上的透镜时,达·芬奇的头像雕塑将会被投射到“暗室”内的亚麻布上,并于几天时间后在这块被涂上感光物质的布料上留下永久的影像。引发科学争议  希瓦茨的“达·芬奇伪造论”在科学界引发了激烈的争议,如果“都灵裹尸布”真是达·芬奇通过原始照相科技所伪造,那么他也将成为历史上最大的“艺术伪造者”。


                IP属地:安徽19楼2012-05-15 09:05
                回复
                    《揭秘达·芬奇裹尸布》纪录片却宣称,达·芬奇当年很可能是受人委托,炮制出这块“都灵裹尸布”的,以便用它来取代一块更早版本的被怀疑是赝品的“都灵裹尸布”。那块更早版本的“都灵裹尸布”曾于1453年被当时强大的萨沃家族买了下来,没想到后来却失踪了50年时间。[2]编辑本段新的证据再次质疑为耶稣“都灵裹尸布  2009年圣诞节前,考古学家在耶路撒冷老城附近的希嫩山谷一个山洞墓室中发现一具古尸。圣城发现古墓并不稀罕,然而这次发现却令人兴趣倍增, 因为碳14检测和洞中其他文物表明,古尸裹尸布的年代为2000年前的耶稣时代。专家根据新发现的裹尸布特征再次质疑著名的耶稣“都灵裹尸布”的真实性。  希嫩山谷被古犹太人称为“地狱”、“死亡谷”,《圣经》称其为“流血地”。腓尼基人曾在此用幼童祭献火神摩洛,古犹太人赎罪日在此把“替罪羊”赶下山崖祭献上帝。山谷崖壁有许多罗马时期的坟墓,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奥尔布赖特研究所考古学家在其中一个密封山洞发现的一具男子古尸的DNA检测显示,此人生前患麻风病,死于肺结核,这可能是墓穴被密封的原因,也因而使古尸历经2000年却保存完好。  发现古墓的考古学家吉布森教授说,这是在耶路撒冷首次发现耶稣时代的裹尸布。它用简单的双向十字平纹编织,分为两块,分别包裹身体和头部。古代文献和同时代的裹尸布都证明了当时的这种织法。此外,它还证实了当时的丧葬习惯,裹尸布分别包裹身体和头部,万一墓主苏醒,能吹动遮布呼救。吉布森教授说,这种情况当时因医疗落后经常发生,古希伯莱文献多次提到安葬后复活的案例。按当时习俗,死者安葬3天后,家属要去墓室探查是否确实死亡。这可能就是《圣经》记录耶稣受难3天后复活故事的源头。  吉布森强调,“都灵裹尸布”是斜纹单块麻布,这种斜纹织法在耶稣时代1000年后才有。无论是公元一世纪当地丧葬习惯,还是织物特点,都表明“都灵裹尸布”是中世纪的物品。圣经故事中,耶稣受难后,门徒约瑟买通士兵取回尸体,用干净细麻布裹后安葬,用磐石封墓。3天后,信徒却发现耶稣尸体失踪,只剩下裹尸麻布。  《圣经》中提到,裹尸布保存在耶路撒冷,直到中世纪才引人注目。据说,1096年十字军东征攻占耶路撒冷时,把一块裹尸布带回东罗马首都君士坦丁堡。裹尸布后来被圣殿骑士后裔收藏,1578年转入都灵大教堂,每50年展示一次。形态吻合  这块长方形麻布布满污迹和焦痕,依稀可见男子正面和背面影像,身高1.8米,偏瘦,手臂长,高鼻,蓄长胡,留着当时被禁止的垂肩长发,双手交叉置腹部,全身有100多处鞭打伤痕,肋骨受伤,手腕处有钉穿伤痕和血迹,前额有刺伤和血迹。轮廓与中世纪法国哥特绘画极其吻合。  面对种种质疑,都灵大主教同意科学检测耶稣裹尸布。1986年,英、美、瑞士3家著名碳14实验室分别测定裹尸布,结论是1260至1380年的可能性为95%,不早于1200年的可能性为100%。1988年10月13日,红衣主教在都灵大教堂宣布裹尸布为中世纪伪造。科学化验
                  但此后有不少人仍试图证明其真实性。1999年夏,以色列学者从裹尸布中发现耶路撒冷附近才有的花粉,证明其年代早于8世纪。还有的质疑16世纪的大火、微生物污染影响碳测定结果,实际年头应该更早。部分科学家发现布上的伤痕和血迹极符合耶稣受难场景,远远超出伪造年代水准。用微化学法发现,1986年化验的裹尸布是一块补丁,新鉴定认为,其主体部分的时间要早得多。宗教界反响  尽管天主教不承认“都灵裹尸布”,但人们至今仍然就其真实性争论不休。舆论认为,即使这块著名的裹尸布是伪造品,它也依然会受到世人的关注。
                  


                  IP属地:安徽20楼2012-05-15 09:05
                  回复
                    更重要的是,即使都灵裹尸布是真的,也未必能证明所包裹的就是耶稣本人,公元1世纪死的人太多了,而这块裹尸布的来源根本不明确,它是在14世纪的时候首次出现在法国一座叫里雷的小镇。退一步讲,即使裹尸布可以证明耶稣是真实存在过的历史人物(这我应该为基督徒感到欣慰,让他们的宗教不会连宗教创始人都是虚构的),也对证明耶稣的神迹毫无帮助——一块裹尸布
                    的存在如何能证明其原来包裹的尸体复活了呢?
                    


                    IP属地:安徽21楼2012-05-15 09:18
                    回复
                      引用:1.你的这个问题,是因为你站在了人类主观的教导看的问题,你为什么不反问一下,人为什么会有情感,会有人格?《圣经》其实是在解释这个问题,因为造物主是有情感,有人格的,而人是照着他形象造的。计算机为什么会有计算和存储能力?我不解释给你一个思考空间
                      反驳1:
                      情感非人所独有,这一论断已经为动物行为学所佐证,是动物心理学研究的基础。哺乳动物
                      和鸟类的情感现象丰富多彩,人类喜怒哀乐爱恨情仇的各大情感范畴无所不有;爬行动物乃至更低级的动物也都有明显的情感现象
                      人类控制情感的脑区几乎是所有哺乳动物共有的,在爬行动物脑中就已存在,区别不过是发达程度而已。如下摘录一段神经科学文章
                      


                      IP属地:安徽23楼2012-05-15 23:14
                      回复
                        一段特殊的感情经历正是皮层和皮层下结构的交互作用,以及外周受体的反馈。情绪信息简单来说可以被定义成两个部分,一个为唤醒(Arousal),代表一个人的兴奋程度,另一个为效价(Valence),代表一个人的积极程度。不同的情绪状态可以通过这两个部分的不同程度的叠加来表现。
                        1、下丘脑(Hypothalamus)
                        1932年,Stephen Ranson在被麻醉的实验动物身上通过脑功能区定位的试验方法发现下丘脑在情绪的调节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世纪40年代,Walter Hess用电刺激猫的外侧下丘脑,结果猫表现出很多恐惧和愤怒的情绪表征,例如耳朵贴着脑袋、露出牙齿恐吓、瞳孔变成细线、尾巴竖起、全身的猫直立等等。下丘脑的部分损毁技术也显示出它对于情绪的影响:内侧下丘脑损伤的猫会变得很温顺,不易动怒;外侧下丘脑损伤的猫非常兴奋且极具进攻性。
                        2、边缘系统(Limbic System)
                        边缘系统这个词由美国生理学家Paul Maclean建议推广。根据Maclean的研究,边缘系统的进化使动物体验和表达情绪,将它们从脑干支配的刻板行为中解放出来。
                        1878年,法国的Paul Broca提出了边缘叶(The limbic lobe)的概念:由包括海马在内的围绕胼胝体的皮层组成。它包括扣带回(Cingulate gyrus)、下丘脑(Hypothalamus)、杏仁核(Amygdala)、海马(Hippocampus)、基底前脑(Basal forebrain)。

                        支持边缘系统为表达情绪的系统的证据有很多,例如,有时,某一皮层区域损伤会造成很大的情绪变化,而知觉和智力却基本不变。扣带回附近的肿瘤与某种情绪的紊乱有关,如恐惧、烦躁和抑郁。由扣带皮层的投射而激发的其他新皮层的活动带有“情绪色彩”。
                        1937年,James Papez提出Papez环(Papez circuit):情绪的表达由下丘脑控制,扣带皮层投射到海马,海马再通过被称为穹隆的轴突投射到下丘脑。下丘脑的作用通过丘脑前部核团的中继到达皮层。

                        Papez相信情绪的体验由扣带皮层的活动和其他皮层区域间接活动所决定。在Papez环中,下丘脑控制了情绪的行为表达。皮层和下丘脑之间的通讯是双向的,这意味着Papez环兼容J-L和C-B的情绪学说。
                        Klüver-Bucy综合症是Heinrich Klüver和Paul Bucy在1939年通过对一组恒河猴进行实验发现的,它又被称作又称颞叶切除后行为变态综合征。实验中切除恒河猴两侧颞叶(包括20、21、22区,海马回,杏仁核)后,经3周~2年出现此特殊表现。主要的症状有如下5种:1、精神性失明;2、口识倾向 (Oral tendency);3、过度变态:不能控制的检查东西的强迫症,对周围和触碰到的每样东西着迷,有将其放入嘴中的冲动;4、变异性行为:对性的兴趣极显著的升高,包括同性性行为;5、情绪变化:恐惧的减少——通常和恐惧有关的发声和面部表情的明显减少。颞叶切除导致正常的情绪体验和表达的严重减少。
                        在人类见于切除双侧癫痫病灶、脑炎后,Alzherimer氏病及Pick氏病、脑挫伤、脑动脉硬化等,与边缘系统的损伤有关。 双侧颞叶切除术后立即出现症状。对人物的认识丧失,包括不认识最亲近的人,无恐惧与愤怒反应,自残型性欲过盛,同性恋倾向,食欲过盛,思维变化过速(对每一对象或事件均作出动作反应),记忆力显著减退。
                        在这两种经典的理论中,Papez认为海马是控制情绪的最主要部分。然而这个假说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事实所推翻。事实证明,杏仁核才是这一情绪体系的关键部位。
                        3、杏仁核(Amygdala)

                        


                        IP属地:安徽24楼2012-05-15 23:14
                        回复

                          在Klüver-Bucy综合症中,恐惧的减少正是由于杏仁核被切除所引起的。而在Papez所认为与情绪有关的一些中心结构,例如海马、**体以及丘脑前核群,被发现事实上与情绪的关系并不大,而是与记忆储存的认知模式有关。

                          损毁和刺激杏仁核的实验结果都有力的证明了其关键作用。动物双侧杏仁核切除导致恐惧显著减少,并能影响攻击和记忆。双侧杏仁核切除的大鼠会接近一只安静的猫,咬它的耳朵。野山猫双侧杏仁核切除后会像家猫一样温驯。恐惧缺失被认为是杏仁核的基底外侧核损毁的结果。
                          S.M., 30岁妇女,由于Urbach-Wiethe病致双侧杏仁核损毁。智力正常,特别擅长从照片中识别别人,但很难认识照片中的某种情绪。她可以正常描述高兴、悲伤和厌恶,但很少描述生气时的气愤情绪,最不正常的是,她不会描述害怕时的恐惧情绪。关于她的研究论文显示,她能够很快的画出惊恐的脸,但当要求她画恐惧的脸时,她只能通过画一个人全身的颤抖来表现这种情感。在2005年Narure上发表的文章详细的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实验发现,S. M. 之所以无法准确的判断恐惧的表情和情绪,正是因为她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到被观察的脸的双眼上,对她目光扫视的实验记录显示她总是盯着被观察脸的鼻尖,而无法集中到眼睛部分。当被叮嘱一定要看着被观察脸的眼睛之后,她识别恐惧情绪的能力就恢复正常了。
                          有一种假说可以很好的诠释这种现象。
                          杏仁核看来是通过两条相关的途径来协调情绪和注意之间的关系。
                          首先,杏仁核的信号促进情绪的诱导过程(至少是恐惧情绪的诱导),注意的过程是指在忽略了某些平常视觉图像后在高级皮层区域产生的有选择的图像。“情绪有助于排除不相关的刺激以使注意力集中到某一点”。

                          其次,一些更有争议的研究结果认为,杏仁核还可以在不与高级视皮层区进行联系的情况下独立工作。杏仁核可以通过一个古老而粗略的视觉通路来发现威胁信息。视觉信息通过这个直接通路到达杏仁核的速度要比通过进化上更高级的通路快,因为后者首先要把视觉图像送到大脑皮层进行处理。虽然这仅仅是数十毫秒差别,但对于一个神经元来说,这已经是一个巨大的领先优势了,特别是对于在危险情况下的反应速度来说。

                          皮层下的视觉信号通路可能更擅长传送更能唤醒杏仁核的低频图像(上图左)而非高频图像(上图右)。核磁共振结果表明,具有精细细节的图像使梭形脸部区(fusiform face area,FFA)以及其他皮层区产生很大的反应。但杏仁核却对这种图像视而不见,即使这个图像具有情绪化的表情。然而,模糊的恐惧脸部图像却使杏仁核产生强烈反应。
                          杏仁核的传入来源广泛,包括新皮层的所有叶、海马回和扣带回。所有感觉系统的信息都传入杏仁核,特别是基底外侧核。每一个感觉系统都有不同方式的杏仁核投射,在杏仁核中相互联系,使不同的感觉系统信息在杏仁核中得到整合。
                          情绪性记忆并不是直接储存在杏仁核里,而是存储在和杏仁核相连接的扣带回和海马旁回皮层中。
                          杏仁核不仅仅与恐惧情绪有关,也可能涉及到喜悦等情绪的加工中。大脑成像技术也揭示,当恐惧感增强时,大脑左杏仁核活动增强,而当幸福感增加时,左杏仁和活动减弱。杏仁核,尤其是整合输入感觉信息的基底核复合体,与关联地点信息和获得的奖励有关。
                          对杏仁核的刺激会造成警惕和注意的增加。刺激猫杏仁核的外侧部造成恐惧和暴力攻击的增加。电刺激人类杏仁核导致焦虑和恐惧
                          


                          IP属地:安徽25楼2012-05-15 23: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