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吧 关注:62,757贴子:329,788

论语误释之“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论语》: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集注》:弟子之弟,上声。则弟之弟,去声。谨者,行之有常也。信者,言之有实也。泛,广也。众,谓众人。亲,近也。仁,谓仁者。余力,犹言暇日。以,用也。文,谓诗书六艺之文。程子曰:“为弟子之职,力有余则学文,不修其职而先文,非为己之学也。”尹氏曰:“德行,本也。文艺,末也。穷其本末,知所先后,可以入德矣。”洪氏曰:“未有余力而学文,则文灭其质;有余力而不学文,则质胜而野。”愚谓力行而不学文,则无以考圣贤之成法,识事理之当然,而所行或出于私意,非但失之于野而已。
【译文】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1楼2012-07-20 16:14回复
    《论语集注》释“文,谓诗书六艺之文”?那么孔子弟子都是在“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之后,孔子才开始教他们诗书六艺的?这是真的么?


    2楼2012-07-20 16:18
    收起回复
      为思想者鼓掌!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2-07-20 22:06
      回复
        我到觉得这样的问题想多了,也不太好。
        这句话讲孝、弟、信、爱、仁是本,这些不需要通过学文而获得,文是末。可以认为是人之本性即当如此。换句话说就是讲孝、弟、信、爱、仁对人非常重要,读书者首先明白这个道理,持此态度,方不至於迷惘。所以孔子说,只要懂了这些道理,虽然没学过,我也认为他已经是有学问的。
        在此基础上再做讨论,到是可以。不过个人到无力纠结於这种问题。你说他是先懂得孝、弟、信、爱、仁然后才能学文,还是可以边学文,边了解这些道理,这个我觉得意义不大。至於文,於此我赞同集注的意见,换成现在的话,就是读书上学的意思。文者,饰也,底子打好,学文才有益。


        IP属地:广东4楼2012-07-20 23:35
        收起回复
          不多想怎么能通呢?此节不单与”有教无类”冲突,也与客观史事相悖,其中必有特定之语境,况且此”弟子”显非彼”弟子”,指的理应是某一特殊人群。
          前人说读古文得多长一只眼,我觉得楼主就是个有眼人,请说说自己的见解。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2-07-21 09:40
          回复
            从本吧其他话题中摘录的译文有:
            1)如果这样做到了就会产生超乎寻常的慧力,这种慧力就表现在学业的华彩锦绣上。
            2)说做好上面的事后你还有劲的话。再学文。
            3)必须先把做人的根基扎实了,再去学习就不会浑浑噩噩,迷失自己。
            这些译文的共同点都是:先...后...
            难道孔子三千弟子,都已经做到前面的要求了,然后孔子才教他们诗书六艺的?这个入学门槛太高了吧?何况从论语中看孔子对其弟子的评价,好像也很少有做到的吧?有的也只是做到其中几条而已。
            所以,几千年来我们可能都误读误释了。


            6楼2012-07-21 10:35
            收起回复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学而第一)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什么意思?
              即:如果前面讲的你都做到了,就表明实际上你已经学了。
              这表达的是:我们所学的也就是前面的内容。
              这句与本题的内容相似。


              7楼2012-07-21 11:03
              收起回复
                忠信是本,是基础。文是末。忠信是内容,文是形式。“有所先后,则近道矣”,才能过到文质彬彬,否则容易文质不一。


                8楼2012-07-23 16:32
                收起回复
                  小议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所以孔学就其方法论及认识论的架构中
                  位於其金字塔顶端的必然是德行
                  因此仁是核心,
                  其次是孝悌忠信等仁心外显之德(学文相较下当然是更次一层了)
                  这部份是有为者亦若是的范围
                  也就是只要是愿意都可以(也应该)达到的部份
                  (因我欲仁斯仁至矣)
                  有余力表示至少是中人以上了
                  这时候就该有能力顾及好仁不好学其弊也愚的问题
                  也就是可以开始走上希贤希圣的道路了
                  其所言学文,或可谓泛指今日所称之各类专业技能
                  说穿了,即俗语所谓先做人,在做事
                  至於说有教无类的问题
                  其实并不违背
                  因为即便是未尝无诲,也需学人肯受教
                  不然何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之语?
                  


                  9楼2012-07-24 06:24
                  收起回复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白话】孔子说:“弟子,进家规范以孝顺,出外规范以敬重。谨慎而守信,表现出友爱的态度于众人而身体力行于正确的事情。有余力,规范以,学文化。”
                    注:‘则’是大事,不可忽视。怎么去强调,都不会过分。


                    10楼2012-09-12 06:50
                    收起回复
                      也来挖一下。《[url]http://论语集注[/url]》释“文,谓诗书六艺之文”?那么孔子弟子都是在“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之后,孔子才开始教他们诗书六艺的?这是真的么?
                      ——————————————————————————————————————
                      君子之道,谁先传焉?谁后传焉?哪里有那么多的先后。


                      IP属地:江苏12楼2014-10-22 15:59
                      回复
                        樓主知道那個洪氏曰里的洪氏是誰嗎


                        IP属地:河北14楼2016-09-25 20:59
                        回复
                          先有情后有义。有情有义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6-09-25 22:16
                          收起回复
                            儒家认为教育之秩序是先做人后做事,孝悌,诚信,仁爱是人的本色,在人(仁)的基础上学习经教才能有受用,得真谛。


                            IP属地:内蒙古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9-27 10: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