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墨点点愁吧 关注:77贴子:1,197
  • 0回复贴,共1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宝钗给我们的经验教训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这篇文章是在看完宝钗一个mv后写的,那一金一玉如此灿烂,在凡人眼中如此相衬,当那十六字被念出时,我终究不忍内心一痛,宝钗是温润如玉,高雅如金般的女子,她生来大气,她识大体,辩大局,“只留半抹素丽影,自散一缕冷香魂”这是我对她的认识,但是仅仅这一句拙诗是概括不了我对宝钗的喜爱,尊敬与惋惜。今天,我稍稍全面的写我心中的宝钗。
一、宝钗之爱
宝钗之爱对于我们而言是经验与教训都有的
或许,宝钗一心想入宫,她不屑于宝玉爱她与否,或许,宝钗是恬然淡雅,人前强作坚强,人后痛彻心扉,不论哪一种是真正的宝钗之思,这儿都无所谓
宝钗之爱是对我们又益处可学的,因为宝钗懂得去接纳一个男性,但是不失有原则。每个男性的忍耐程度是有限的,他被拒绝多次后,他毕竟会有受挫感,甚至他会寻求另外一些女性,这对于他们而言便是一种挫折,谁不希望恋人或是伴侣幸福呢?女孩子的娇羞需要有到了,但是女孩子有时候需要应有的适时接受。
但是,宝钗之爱也是有失败之处的。
宝钗在群芳宴抽得的是牡丹签,牡丹是花中王者,所以宝钗艳冠群芳,牡丹通常给我们感觉是雍容华贵,大气典雅,不愧是花中王者。所以宝钗对于“神瑛侍者”的宝玉也是用花王的身份在与他相处,这便造成了爱情的悲剧。
宝钗对宝玉的帮助是热心的,但是她用的方式是错误的。
宝钗虽热心,但她伤害了宝玉的自尊,最大的体现在那句“绿玉春犹卷”中,那时的宝钗好心提醒他,元妃不喜欢诗里出现玉字,你改掉罢。宝玉偏生不记得用什么典故来换字了。宝钗很热心的告诉他把“玉”字换成“蜡”字,可宝玉还是不记得(是不是平时不用功的结果?)那宝玉真是急了,满头大汗的样子,可是再急有什么用,不记得便是不记得了。于是乎,咱们宝姑娘就体现出她花王的王者之气:“你就这么点本事吗?这都不记得,将来考科举的时候,是不是连百家姓头一句‘赵钱孙李’也都能忘掉?唐钱(王字旁加羽字)咏芭蕉诗头一句‘冷烛无烟绿蜡干’,你都忘了不成?”
我觉得,从宝钗开始帮助宝玉,她都处于好心,也展示了她的博学多才,但是她的王者姿态实在让宝玉伤了自尊,依我看,当时的宝钗是不是这样说更适合(自作了一回宝钗,真是玷污了宝钗芳名)“我想了一句‘冷烛无烟绿蜡干’也不记得是谁的诗了,按这个来,是不是把玉改蜡便罢了?我也真是薄才,都不记得去了,宝兄弟,这是谁的诗来?”这样的话,一来,宝玉既能想起这是唐钱(王字旁加羽字)的诗,又能保全自尊。
宝钗对宝玉一向来是慈母般的教诲居多,这样的位置是错误的,宝玉的自尊心也因此受挫,当然,最后宝玉真心叫了宝钗一声老师,但是伴随着这声老师,是不是意味着宝钗与宝玉的心灵距离越来越远了呢?
二.宝钗之美
宝钗的美是无可置疑的,她在群芳宴抽得的花签是牡丹,牡丹是花中之王,“艳冠群芳”“群芳之冠”,但是我们细细读来宝钗不仅是一朵牡丹,还是一朵白牡丹,白的淡雅,白的素丽。
曹翁对宝钗的相貌描写并不多,第四回里写道“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就这几个字脂砚斋却有批“写宝钗如此便妙”她的第一次正面描写是在第七回:“只见薛宝钗穿着家常衣服,头上只散挽着髻儿,坐在炕里面,伏在小炕几上,同莺儿描着那花样子”这样的描写我觉得是红楼梦里很正常不过的描写,脂砚斋又批:“一幅《绣窗仕女图》,亏想的周到”这样想来宝钗真不是一般的美了,如此正常的描花样子的描写,也值得脂砚斋如此一批,竟赞为一幅图一般。这只不过是轻描淡写的一笔,真正的描画是在第八回,曹翁如此言道:“薛宝钗坐在炕上作针线,头上挽着漆黑油光的髻儿,蜜合色棉袄,玫瑰紫二色金银鼠比肩褂,葱黄绫棉裙,一色半新不旧,看去不觉奢华。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银盆,眼如水杏。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时,自云守拙”其实真正来写宝钗的容貌的文字也不多,给人大多只是有了一个淡淡的印象,想象居多,好似犹抱琵琶半遮面的那个佳丽。



1楼2012-07-31 08:2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