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缘系新白】 且看《新白娘子传奇》的多宗教并存现象之存在。
《新白娘子传奇》一剧,堪视为一部“宗教和谐”的典范之作。其中儒释道三教并存并生,共同为剧中人物所信仰膜拜,体现了中华文明中“宗教和谐”的精髓。以下先引用本人先前写的一篇文字作为本文开篇——
记得政治课本中说,宗教是上层建筑。由于白蛇故事一向是民间流传,从它的内容中我们应该可以看出宗教文化在市民阶层中的位置。那么我们不妨尝试从《白蛇传》的流变中来看看中国民间宗教信仰主流的变化。
唐朝是李姓,于是托以道教的创始人老子(李耳)的子孙自居。因此唐朝便以道教为国教。但是由于唐王朝开放的政策,所以许多宗教在那个时期都得到了可观的发展:比如佛教的本土化分支“禅宗”形成;伊斯兰教,天主教东传入中国。经过唐王朝几百年的发展,到了宋朝的时候它们都已经发展的十分成熟。
在《清平山堂话本》中,白蛇的故事完全是道教的内容。收服三妖的“奚真人”乃是“出家在龙虎山学道”的道士。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宋朝的佛教已经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但道教在宋朝时期的市民阶层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可能与宋朝地理位置偏南,而佛教的主流在北方有关系。并且唐朝的遗风一定程度上尤存于民间。
到了明朝,白蛇的故事却一下子变成了“佛法无边”的体现。“雷峰塔”和“法海禅师”这两个意象的出现就体现了这一点。虽然白蛇和青鱼(《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仍然是道家弟子(“千年修炼,免你一死……”),但二者最终仍然没有逃脱佛法的镇压。佛大于道的观念此时已经深入市民阶层的思想。这大概和明朝程朱理学的发展有关。理学虽然本质是儒学,但却受到禅宗的深刻影响(如“顿悟”,“心性”)。儒学和佛教的结合表明佛教在明朝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士大夫阶层奉行追逐对市民阶层的影响重大。
此后的白蛇故事,如几部“雷峰塔传奇”,都延续的明朝白蛇故事中佛大于道的特点。白蛇最后奉“佛旨”出塔升入天界更是弃道归佛。道教的衰落由此可见一斑。值得一提的是梨园本(旧抄本)“雷峰塔传奇”,增加了白蛇之子考中状元,雷峰塔祭奠母亲的情节,首次将儒教中的“孝悌”的观念引入白蛇故事,使之出现了“儒释道”三教并存的局面,并对方成培本的“雷峰塔传奇”中三教在对立中并存的结构产生影响。明清时期儒教的精神控制达到封建社会的顶峰,其在市民阶层中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大。虽然市民阶层在平时的精神生活中仍然以佛教来构成精神寄托,但如果要升官致富的到好的结局(考中状元光宗耀祖),还是要精研儒教获取仕途的前程。不过我个人认为后来在各种地方戏曲中白娘子被小青所救的情节似乎是佛教和道教中和的结果,大家各显其能吧。应该也是时代变化,市民阶层中宗教已经渐渐淡化的体现。
不过《新白》应该是这种中和的顶峰了。试分解一下剧情就可以看出来。娘子的师傅是黎山老母,本人也是修炼千年,再加上平素施展的各种法术,都表明她出身道教。而她又参拜观音,发愿“皈依三宝弃红尘”,分明像个虔诚的佛教徒。其他的部分就更加有趣了。紫薇星、文曲星都是道教的神道,却总是从佛祖那里来。娘子和许仙既供奉观音,又供奉赵公明(武财神),还供奉吕洞宾。许仙的姐姐把关帝和观音放在一面墙上供奉。至于忠孝节义则是儒家的奉行之道,被许仙父子和其他那些人表现得淋漓尽致!大概“新白”所表现出的宗教观点正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的体现:只要对我无害的我什么都相信,各种宗教的精华都吸取,无所谓哪个教强于哪个教,或者根本就不信教。现代的华人社会的确是有着宽泛的宗教信仰的,这大概就是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精神体现吧。
《新白娘子传奇》一剧,堪视为一部“宗教和谐”的典范之作。其中儒释道三教并存并生,共同为剧中人物所信仰膜拜,体现了中华文明中“宗教和谐”的精髓。以下先引用本人先前写的一篇文字作为本文开篇——
记得政治课本中说,宗教是上层建筑。由于白蛇故事一向是民间流传,从它的内容中我们应该可以看出宗教文化在市民阶层中的位置。那么我们不妨尝试从《白蛇传》的流变中来看看中国民间宗教信仰主流的变化。
唐朝是李姓,于是托以道教的创始人老子(李耳)的子孙自居。因此唐朝便以道教为国教。但是由于唐王朝开放的政策,所以许多宗教在那个时期都得到了可观的发展:比如佛教的本土化分支“禅宗”形成;伊斯兰教,天主教东传入中国。经过唐王朝几百年的发展,到了宋朝的时候它们都已经发展的十分成熟。
在《清平山堂话本》中,白蛇的故事完全是道教的内容。收服三妖的“奚真人”乃是“出家在龙虎山学道”的道士。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虽然宋朝的佛教已经进入了比较成熟的阶段,但道教在宋朝时期的市民阶层中仍然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这可能与宋朝地理位置偏南,而佛教的主流在北方有关系。并且唐朝的遗风一定程度上尤存于民间。
到了明朝,白蛇的故事却一下子变成了“佛法无边”的体现。“雷峰塔”和“法海禅师”这两个意象的出现就体现了这一点。虽然白蛇和青鱼(《白娘子永镇雷峰塔》)仍然是道家弟子(“千年修炼,免你一死……”),但二者最终仍然没有逃脱佛法的镇压。佛大于道的观念此时已经深入市民阶层的思想。这大概和明朝程朱理学的发展有关。理学虽然本质是儒学,但却受到禅宗的深刻影响(如“顿悟”,“心性”)。儒学和佛教的结合表明佛教在明朝已经发展到了新的高度,士大夫阶层奉行追逐对市民阶层的影响重大。
此后的白蛇故事,如几部“雷峰塔传奇”,都延续的明朝白蛇故事中佛大于道的特点。白蛇最后奉“佛旨”出塔升入天界更是弃道归佛。道教的衰落由此可见一斑。值得一提的是梨园本(旧抄本)“雷峰塔传奇”,增加了白蛇之子考中状元,雷峰塔祭奠母亲的情节,首次将儒教中的“孝悌”的观念引入白蛇故事,使之出现了“儒释道”三教并存的局面,并对方成培本的“雷峰塔传奇”中三教在对立中并存的结构产生影响。明清时期儒教的精神控制达到封建社会的顶峰,其在市民阶层中的影响力也逐渐增大。虽然市民阶层在平时的精神生活中仍然以佛教来构成精神寄托,但如果要升官致富的到好的结局(考中状元光宗耀祖),还是要精研儒教获取仕途的前程。不过我个人认为后来在各种地方戏曲中白娘子被小青所救的情节似乎是佛教和道教中和的结果,大家各显其能吧。应该也是时代变化,市民阶层中宗教已经渐渐淡化的体现。
不过《新白》应该是这种中和的顶峰了。试分解一下剧情就可以看出来。娘子的师傅是黎山老母,本人也是修炼千年,再加上平素施展的各种法术,都表明她出身道教。而她又参拜观音,发愿“皈依三宝弃红尘”,分明像个虔诚的佛教徒。其他的部分就更加有趣了。紫薇星、文曲星都是道教的神道,却总是从佛祖那里来。娘子和许仙既供奉观音,又供奉赵公明(武财神),还供奉吕洞宾。许仙的姐姐把关帝和观音放在一面墙上供奉。至于忠孝节义则是儒家的奉行之道,被许仙父子和其他那些人表现得淋漓尽致!大概“新白”所表现出的宗教观点正是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的体现:只要对我无害的我什么都相信,各种宗教的精华都吸取,无所谓哪个教强于哪个教,或者根本就不信教。现代的华人社会的确是有着宽泛的宗教信仰的,这大概就是中华文明海纳百川的精神体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