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灰残烛动离情吧 关注:124贴子:885
  • 1回复贴,共1

一些杂谈,关于《流光》关于《陌路》关于瓶邪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仿佛是一种强迫症,无论是《陌路》还是《流光》,里面都有专门的两个章节以小哥为视角而叙述,《陌路》是第一人称,《流光》是第三人称。
不知大家是否能感到《流光》和《陌路》里小哥的相同和不同。
在写《陌路》之前,我没有长篇小说的写作经历,甚至高中毕业后许多年都不再写小说。我试图极力去描写小哥与吴邪之间的牵绊,那种似淡实深的感情。我在写作中也一直告诉自己,他们两人之间绝不是简单的爱情,而应该是背负着同样的秘密,可以生死相交,可以一诺一生,却无法定义清楚的感情。
我太想表达这种感情的“深”,可终究是经验不足,在文中只能以他们内心世界情感的起伏,以许多戏剧化而棱角的分明的剧情去铺述,仿佛不够痛苦,不够轰烈,便不足以述其深。
于是便有了《陌路》里曾被批评过太过文艺的小哥的视角(尽管最终文本已修葺不少)。
我就带着不知也不畏的轻狂写下了《陌路》这么个故事。它绝不完美,并且很多瑕疵,但是它带着最初的“真”。
写到《流光》时,已然不同。《流光》有一种压抑的情绪藏于字里行间,吴邪是“压抑着而粉饰太平,呈现出他的没心没肺”,小哥是“压抑着而不自觉,并不觉苦闷压抑”。
在《流光》里,他们因各自的原因都经过了许多事,所以造成了他们的“压抑”,而之所以两者表现不同,则是因为吴邪是在极短的时间内经历过太多,于是这些本不属于他这个年龄该有的洞彻强加在了这个年轻人身上,造成了他内外的一种反差,造成了他的“看似冷漠实则良善”。而小哥却是走过了漫长的岁月,看过了漫长的岁月里繁多的人情冷暖,世事无常。一个人如果要活得没有太多痛苦,则必定也没有太多快乐,因为人生在世,快乐和痛苦总是相辅相成。远行的人,必然只能当一个旁观者。
许多人为张起灵心疼,而我只能说,张起灵这样的人,必然不会为自己心疼。不是因为他不懂得自爱,而是他的人生观中,并没有爱这个词。他不爱自己,所以他不自恋也不自虐,他只是活着。
我曾说过,张起灵绝对不是一个好人,至少不是一个通常意义上的好人。他是一个旁观者,而对于一个旁观者来说,这世上本就没有绝对的好与坏。
在写《流光》里的春夏秋冬(小哥视角)章时,费了许多心思,揣摩了许许多多遍。一来我想将之前情节中小哥的思想活动都交代清楚,二来也想描述清楚吴邪对小哥来说“特别”的缘由,而三来就是纠结于想用尽量少的小哥的“所思所想”去阐述上两项。
容我感叹一句,这是个技术活啊!
就像我对小哥的理解——一个远行人,一个旁观者。而一个远行人一个旁观者注定是个心无旁骛,不会多思多想之人。因为多思多想的人必然会导致脚步变得犹疑而缓慢,甚至停滞。
一个这样淡漠清冷的人该如何去描写他的内心世界呢?真的很难下手,因为他的心根本就很空。还是那句话,装的东西太多了,背包便重了,自然也走不动了。
于是我让小哥在春夏秋冬里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有小城市市井而生活自给自足的中年夫妻,有年轻张扬的大学生,有像吴邪那样得人缘的年轻人,有像云彩那样善意的女子,也有抱持着信仰匍匐于神山的藏人,也有在萧瑟寂寥的海边小镇孤愤叛逆,却无知无畏想要改变命运的少年,当然,还有医院里那个已到生命尽头,却还不懂得死亡为何物的乖巧孩子。
小插曲是,医院的小女孩想着,为什么如此美丽的泡桐花,香味却是苦苦的呢?
为什么,因为这就是人生。
小女孩手中的那本绘本《住在隔壁的兔子先生》,想必大家已没有印象,那是在《流光》伊始不久,那个失去了丈夫孩子的吴邪的学姐,所绘制的绘本。
有着长长耳朵的兔子先生说“因为泡桐花啊,代表的是永恒的守候。”
失去孩子的学姐的守候,却并不能挽留住小女孩的生命。
因为,这就是人生。
以上这些人,不及世人之万千,他们只是被随性的安排在人生中与小哥相遇了。他们没有一个人是吴邪,而他们每个人都有那么一丁点指向了吴邪,或者,其实是指向了小哥那已沉寂许久的心。


1楼2012-12-21 22:35回复

    小哥的心再次跳动了,却并不急促激越,而是那样沉稳安然。就像他对吴邪的爱,一点也不轰轰烈烈,一点也不非生即死,一点也不。
    他只是继续走着,将吴邪淡入所有的日夜,不说,也不刻意想起,亦不会刻意逃避。
    胡兰成形容张爱玲有一句话,也许烂熟于各种文艺小说,但用在这样的小哥身上,恰是不过。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正因为小哥太懂得岁月,所以他对吴邪感情是那样慈悲,流荡在“时”与“空”之中,一点独占,一点妨碍,一点求,都没有。
    不是因为多伟大,而是他对吴邪的感情,并不需要这些。
    冬的最后,是以小哥选择死亡而作为终结。也许和吴邪一样,我们认为小哥选择的“死”是一种消极。但是,“生”就一定是积极,而“死”则必定是消极吗?
    人生在世,有太多东西不能被选择,比如“生”,你不能选择何时生,也不能选择何地生,更无法选择在怎样的家庭中生,而“死”,也是大多数人所不能选择的。
    生是自然,死也是自然,如果生不代表积极,死也并不代表消极,那么主动选择死亡为什么就一定是消极?
    比起《流光》最初,小哥为了“生”给自己找了一个理由(寻找记忆),而不断下斗,我觉得冬里因为释然而选择了“死”的小哥更让我慰藉。
    任何事物,都是因为有存在的期限才有意义,因为有意义,才也许有所谓的地久天长。
    所以地久天长并不是指的时间的无限。
    在《流光》的小哥视角的两章中,我试图去叙述为什么吴邪对于小哥来说会成为特别的存在。
    抛开《流光》,如果单说《盗墓笔记》里,吴邪为什么对于小哥来说会是特别的,不知你能否说清?
    是因为吴邪的阳光?良善?还是他偶尔流露的商人的狡黠?抑或是他们一起出生入死的经历?又或者是以上兼而有的?再或者是因为吴邪就是吴邪,没有什么为什么,一切都是注定?
    我认为,任何的感情,可以不去追溯“为什么”,但它一定会有“为什么”存在。
    张起灵走过许多的路,见过许多的人,也经历了太多的岁月。也许《流光》里吴邪因为自身的能力而有一些“与别不同”,但对于小哥来说,并不见得有多特别。
    至于吴邪的那些个性特质,小哥更是不可能会觉得有多特别。
    在小哥的视角篇里,有写吴邪其实并没有特别。
    而之所以吴邪会变成张起灵特别的一个存在,是因为在那样一个时间点,那样一个地点,那样一种心境下,两人遇见了。差了以上任何一点,两人大抵便会擦肩而过了。
    这样的结论可能会让很多宿命论的人不能接受,因为每个人都想要相信特别的那个人是注定的,不管时间,不管地点,不管心境,那个注定特别的人终究会特别,相爱的人注定会相爱。
    所谓的“命中注定”特指的是那个“人”。但其实,命中注定应该包含“天时、地利、人和”吧。时间、地点、心境、人物,这些全都加起来才能算上完整的注定,而不仅仅单指那个人。
    换种说法,《盗墓笔记》也好,《流光》也好,如果在那样的时间、地点、心境下,小哥遇上了一个有着吴邪所有特质的人,那么,那个并不是吴邪的人也会成为小哥的特别。
    只是,这世界上有完全一样的人吗?
    我无法说清小哥和吴邪之间是什么关系,你可以说是亲人,可以说是朋友,也可以说是恋人,或者以上皆不是,他们只是彼此一个很重要的人。
    重要的,不需要说出口;重要的,不需要形于外;重要的,生、死,对他们来说,都太浅。
    以上,随意杂谈。


    2楼2012-12-21 22: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