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视研吧 关注:410贴子:12,832

废稿再利用....谈谈美国漫画.....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写的文章没有收录进社刊..一方面是我觉得写得太烂,一方面是有点长做进去估计在社刊的排版之下也没人看得完...而且工程浩大。(再说发上贴吧我还能偏点经验呢
写的烂是体现在东抄西抄缺乏原创性,而且结构也一塌糊涂..大概是写作目标不明确的缘故吧orz....大体上是把我看过的一些书还有一些帖子的内容转述之后杂糅在一起,有些地方结合了我自己的理解稍微连贯了一下....再加了点口胡= =....毕竟这种题材的文章能取的材很少...有什么好的内容都是大段大段的摘用或者转述...大家看的时候就当做涨涨知识吧= =


1楼2013-01-01 13:24回复
    似乎要审核=。=


    2楼2013-01-01 13:26
    回复
      X


      IP属地:澳大利亚3楼2013-01-01 13:28
      回复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Normal0披风之谜 ——浅谈美国漫画的特点
        大多数捧起本刊的读者大概不会过多的对美国漫画有了解,甚至产生兴趣。不少人对美漫的了解大概就停留在超级英雄电影里那群穿着花俏紧身衣的美国兄贵。不过今年美国漫画改编电影着实势头凶猛。《复仇者联盟》频频打破票房纪录,叫好叫座;《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虽然反响不如预期但是首映之时发生的枪击事件又使本片在一时之间成为全球媒体争相报道的热门话题。在当下,哪怕从未看过一本美国漫画,也不得不在媒体的狂轰乱炸下对蝙蝠侠、钢铁侠等舶来英雄耳熟能详。
        正因如此,作为一个喜欢看美国漫画的肥宅,笔者认为乘着妇联东风如今正是介绍普及美漫的大好时机。不过首先,笔者并不满足于单纯的介绍历史,毕竟百度百科和维基上的资料也够详实了,“正义联盟吧”里面也有为数不少的入门贴和资源帖。考虑到本刊的受众大多对日本漫画兴趣浓厚且具有一定的知识,而且笔者对日本漫画也颇有心得,以美漫日漫对比举例的方式介绍美国漫画无疑是个不错的选择。另一方面,为了让纷繁复杂的内容有点条理,我决定将内容分为基础篇和进阶篇两个部分,并且采用更加明晰的Q&A的方式写作。本人能力有限,不知好歹的挑战这种复杂的题目,谬误之处还望海涵,若大家能赏脸在阅读本文、增长见识之余对美漫产生兴趣,那我想必会头顶青天狂喜乱舞,甚善。 基础篇
        Q1.美国漫画是如何创作的?为何同一本漫画能连载超过七十年,而且前后风格变化巨大?
        那么首先,我得从美国漫画与众不同的版权制度说起。美国属于英美法系的国家,按照法律,将漫画创作产生的权利归类为“版权”,强调其商业意义;而日本为代表的大陆法系国家,会将漫画产生的权利归类为“作者权”,强调的作品为作者人格的体现。后者较为看重对作者的精神权利的保护,至于前者,则对此不太重视,作品一旦卖给公司,权利就基本上转让给公司了,如同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
        我要费力强调无聊的法律,因为这造就了美国漫画的创作模式:集体创作、无固定作者、连载时间超长。超人缘何能连载八十余年不曾间断?靠的正是数十年间创作阵容多次改变的集体的力量。在美国,除了极少数独立作品和部分作者拥有版权的的作品,大部分作品的所有权都在漫画公司那里,创作者像美剧一样分工明确而且流动性大,分为线稿、上色、剧本等若干职位,而且在数十年之间更换了不计其数执笔人,这造成了美国漫同一部画风格并不延续的特点。而日本漫画正如大家所知,一部作品基本上是属于个人的作品,这不仅体现在创作上,还体现在所有权上。因此peach-pit可以在和幻冬社闹翻之后带着他们的《蔷薇少女》前往集英社连载,所以羽海野千花会在《蜂蜜与四叶草》连载的宝岛社杂志停刊后带着作品换至集英社旗下的杂志连载。


        5楼2013-01-01 13:58
        回复
          美国漫画公司对作者的压榨和欺凌确实比较过分,漫画家基本上相当于公司的打工仔,漫画卖的再好也只能获得不算太多的稿费,这与靠版税发大财的日本明星漫画家非常不同。甚至乎超人的创造者西格尔和舒斯特的名字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没有被印在超人漫画的封面,他们老了、画不动了DC公司开除,换新人画,后来他们连养老金都险些拿不到,只得与公司对薄公堂。这种在漫画萌芽时期就诞生的恶性行为成为了惯性行为,美国漫画家创作了作品和人物若不将作品卖给公司,将难以出版,日后若是打官司想拿回版权,因为法律对公司的保护,又难以获胜,现实就是这么残酷。
          Q2.美国漫画公司那么苛刻,难道没有体制外的作者吗?
          反抗者也是有的,曾经画过蜘蛛侠的天才漫画家托得麦法兰,在抱怨自己作为作者连一件免费的蜘蛛侠T恤都拿不到之后带着几个同事成立了让作者拥有漫画版权的image,创作出了《再生侠》;创作过《蝙蝠侠黑骑士归来》和《蝙蝠侠第一年》的弗兰克米勒离开公司之后以个人名义完成了《斯巴达300勇士》和《罪恶之城》;阿兰摩尔帮DC公司画了《守望者》之后个人出版了《V字仇杀队》。然而以上行为仅仅属于极少数超精英漫画家,上述作品也都是改编成过电影的历史名作,大多数漫画家依然得将自己的青春卖给大老板,资本主义罪恶的剥削本质暴露无遗(咦?)。
          Q3.听你这样描述感觉美国漫画界很黑暗呢,那么日本的情况是如何的
          也只能说句呵呵~了。我们在看到日本漫画界尊重作者权利的同时不能忽略他们缺乏保障的现实。若木民喜在35岁创作出《只有神知道的世界》之前作为失败漫画家的银行存款为1万日元,相当于人民币700多块,和这个月的笔者差不多。同样潦倒的漫画家在日本还多的难以计数,在美国因为大家都是帮公司打工,所以生活总是有保证的。


          6楼2013-01-01 13:58
          回复
            强调漫画的个人创作性是日本战后漫画能大力发展的前提。二战后日本哪两个文化领域发展最快?答案是文学和漫画。相比电影和音乐等物,两者都是一个人一支笔就能创作的,客观条件要求的创作行为,在经济破败的50年代,拥有发展的先天优势。于是乎,文学领域诞生了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松本清张等巨匠,而漫画领域诞生了手冢治虫、藤子f不二雄、永井豪等大师。
            日本漫画画面简单、由个人创作,本来是手冢治虫这个漫画教父考虑到日本的客观条件而推行的,不曾想十年之后漫画就成了日本最重要的出版物之一,市场需求极大、漫画家工作量大增,手冢自己的助手都达到了十人之多。于是乎日本漫画界的又一个问题出现了:对漫画的“个人”性过于偏袒。
            当下日本漫画家,除了少数富坚义博这种(有漫画家老婆的)怪人不太喜欢请助手,大抵拥有数量不小的助手阵容。少数人像尾田荣一郎,让助手画画背景了事;不少人气作家像青山刚昌,每周大多数时间都在忙着开会讨论“别针的第九十九种用法”等剧情发展,作画几乎都交给助手,因此当下日本漫画的创作也常常被称作“准集体创作”总体上来看助手大多工作辛苦而收入极低漫画上不会印他们的名字,至多在单行本最后的感谢名单之中出现他们的身影。
            另一方面,日本漫画采取编辑和漫画家一对一搭档的制度,编辑不仅负责审稿,还要照顾漫画家衣食住行、联络助手甚至和漫画家商讨剧情,他们尽管往往在故事的诞生之中起了极大作用,可一直是幕后人物,整个业界除了浦泽直树会把他的编辑好基友长崎尚志以监修为名义印在漫画封面,似乎都对编辑缺乏尊重。美国漫画创作过程的每一个工作者都会被列在每期漫画前面的staff表中,按分工严谨列好,而日本漫画,在保证主要作者的权益和名誉的同时,牺牲另外不少创作者,他们的待遇比起美国漫画创作们,又要惨得多,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绝对优越的体系。
            可是正因为创作体系和条件的不同,让美日漫画的味道完全不同。前文提到过了,日本漫画诞生于战后。由于创作条件艰苦,为了多快好省的建设漫画事业,漫画家不得已采用了黑白画面并作为传统延续了下来;而美国爸爸的漫画由于有公司做后盾资金充足,画面自然可以做成彩色的。这不是个例,商品本来就是在客观条件的束缚下曲折发展的,在美国人身上也一样。绿巨人是绿色的,这个似乎天经地义,其实他在第一期的时候是灰色的,但是由于当时印刷分色技术不好,实际印出来效果和正常肤色差不多,显得平平无奇,于是第二期就改成了绿色,hulk也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绿”巨人;为什么美国超级英雄都是紧身衣、内裤外穿?一方面由于30年代截稿时间太短很多科班出身的漫画家觉得化成紧身衣比较好描绘人物动态,另一方面同样由于印刷技术不行、成品粗糙,唯有才有色彩鲜明的独**装才能凸显人物,于是乎超级英雄穿怪服传统便延续了下来。


            7楼2013-01-01 13:58
            回复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Normal0
              Q4.说了这么多我还是整不明白美国漫画的世界观设定,《复仇者》把那么多超级英雄堆一块不觉得乱吗?
              现在终于可以提到文章开头所讲的“Universe”的概念了,正因为美漫的版权属于公司,于是很自然的,漫画与漫画之间共用世界观便理所当然了,这就是“Universe”。美国最大的两个漫画公司,一个叫marvel,旗下拥有蜘蛛侠、钢铁侠、浩克、美国队长、X战警等英雄;另一个叫DC,旗下有超人、蝙蝠侠、绿灯侠、神奇女侠等超级英雄。而其中marvel的英雄们都处在一个世界中,DC旗下的英雄们当然也是一个世界的人。这个设定可以保证同一公司出版的漫画在一定范围内的整体连续性,例如超人的宿敌卢瑟在超人的漫画里于2000年成为了美国总统,那么对同属DC公司的蝙蝠侠来说卢瑟同样是总统,尽管对于marvel的英雄们来说,2000年的总统还是小布什。
              美漫和日漫比起来最大的优势是就是底蕴,这种底蕴在同一个世界观的创作条件下更是体现的淋漓尽致。尽管集体制作带来了风格不统一的问题,一篇30页的漫画,可能前15页是一个画面风格,后十五页由于更换了画师画面风格就变了,甚至人物还会出现前后性格不一致的问题,但是经由无数创作者心血构筑而成的、处于同一个Universe的故事拥有无与伦比的广度:蜘蛛侠曾经加入过神奇四侠,惩罚者崇拜美国队长,浩克和金刚狼有过节,绿灯侠和闪电侠是好基友,蝙蝠侠总是随身带着氪石防止超人叛变.类似的联动(即cross over在几乎每周的漫画里都会出现,因此《复仇者联盟》并不是为了捞钱而趁势将英雄们集结在一起的,很多人黑雷神和复仇者的世界观并不搭调,殊不知在漫画里怪力乱神的神话元素还多得很呢,光是神话人物就还有阿瑞斯海格力斯等若干。只是妇联有幸成了第一部真正展现美漫世界观的作品罢了。


              8楼2013-01-01 14:07
              回复

                Q5.你刚才说的都是美国超级英雄漫画啊,你的题目里明明是美国漫画的!!
                写到这我的偷换概念也该停止了,可能已经有人注意到我前文关于美漫日漫内容对比的叙述中一直将美国漫画=美国超级英雄漫画了,实际上这个等号其实应该是约等于号,那么为什么美国漫画中超级英雄漫画占了如此之大的份额?当下的美国漫画除了超级英雄漫画还有什么?接下来就让我为大家做个解答吧。
                美国漫画在上个世界30年代发展起来的时候实际上一开始是面向成年读者的,这与当时漫画连载的媒介——报纸面向的读者群有关,当时的漫画题材多样,而且从角色安排、叙事结构和表现手法上都同现代漫画有着很大的差异。直到专门的漫画杂志诞生之后上面才开始出现面向儿童的漫画,超人为首的超级英雄漫画正是那时候横空出世的,美国人那时候才开始认可漫画作为儿童读物的市场潜力。
                时间推移至50年代,彼时漫画界欣欣向荣。那时候不仅儿童看的超级英雄漫画广受欢迎,,人称超级英雄漫画的黄金时代;成人漫画在情节和技艺上也已经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尤其是《恐怖大师》被公认为经典。看起来美国漫画似乎正在大踏步的前进。不凑巧,这时候一个恶徒出现了。
                多年之后长期担任蝙蝠侠主编的丹尼奥尼尔在采访时被问道:如果你在哥谭市的一条暗巷里被打劫,你会呼叫些什么引起蝙蝠侠的注意?
                他这样回答道:“弗雷德里克 魏特汉。”
                魏特汉就是一位险些摧毁整个漫画产业,甚至多年来阴魂不散的一个人物。
                1953年,美国青少年犯罪率呈上升趋势。人们忧心忡忡但又不知如何下手,这时候心理叫兽魏叔写了本书叫《诱惑无辜》,书里面他抛出了臭名昭著的论调:漫画是一切的罪魁祸首。
                既视感很强是不是?这个事件和九十年代我们天朝大国发生的“电子海洛因”事件和这些年的“网瘾“论调如出一撤,前者彻底破坏了起步阶段的中国街机业和电子游戏业,后者断了千百网吧老板的活路。类似的舆论打压可是说是新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经历的,不是天朝特色,所以大家就别黑party爸爸了,爸爸让吾等**呼吸还不收税,多么仁慈多么伟大简直一级棒啊!
                魏特汉指责犯罪漫画题材的暴力性和真实感以及对犯罪细节的描述,全然不顾这些漫画的受众是成年人,他认为:漫画就是给小孩看的(又是满满的既视感)。他指责犯罪漫画对儿童的不良影响虽然狭隘但是也不完全是错的,但是他对犯罪漫画的定义就很能体现他的水平:“无论设定是都市、西部、科幻、丛林冒险还是超人,无论是恐怖还是超自然”。——换句话说,几乎包括一切。


                9楼2013-01-01 14:07
                回复
                  日本动画业相较漫画业在发展当中遇到的社会舆论压力就多得多。80年代末日本发生了臭名昭著的宫崎勤事件,一个奸杀多名幼女的罪犯的家里被搜出不少H动画,媒体趁机拼命炒作动画的负面影响,和魏克汉事件一样重创了日本动画界:如日中天的OVA动画基本被毁得一干二净;大批动画师转投H游戏界后来催生了90年代GALGAME的大发展;御宅族的形象被抹黑并在今日还余波未尽。所幸这事儿对漫画业影响不大,实际上漫画业在这之后依然稳中有升并且在95年左右到达了巅峰。而动画业在95年随着EVA的推出才有所好转,并随着庵野秀明、几原邦彦、佐藤龙雄等生在泡沫经济时代的“60后”监督的成熟而进入了短期的繁荣。
                  美国漫画在压迫中度过了60年代,到了70年代社会环境终于有所好转,超级英雄漫画里率先开始出现现实的内容。先是蜘蛛侠里面讲述了一个反映吸毒问题的故事,然后是绿灯侠和绿箭那次非常经典的美国之旅:在这段剧情两个英雄游历美国,发现了很多英雄们难以处理的社会问题,包括绿箭的养子染上毒瘾,女权主义,环境污染,原住民权利等等,黑人老汉质问绿灯侠过往的故事里从不关心黑人的情节更是备受赞誉。
                  80年代末美国漫画终于在内涵上又大踏步的发展了一段,先是英国人阿兰摩尔编剧的《守望者》用深邃的思想斩获了雨果奖。这表面上仍是个超级英雄漫画,可是却运用了“反乌托邦”的思想。故事里面的英雄们不再是救世主,而是冷酷的统治者。他们拥有强大的力量,但绝对的权力是否必然导致绝对的腐败?他们是世界的守望者——可是又有谁能够守望他们?(原文是‘But who watches the watchmen?’是漫画的核心思想,漫画家取自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然后是横空出世的《蝙蝠侠黑骑士归来》。弗兰克米勒这位大师在故事里勾勒了一个数十年后衰老的蝙蝠侠独自作战却被当局政府视作罪犯,最后不得不和法律和正义的化身的超人决战的未来。这个故事的黑暗基调彻底改变了美国超级英雄漫画,后面米勒进一步创作了《蝙蝠侠第一年》,重新用更写实的笔调定义了蝙蝠侠的起源,猫女是个妓女、戈登警长是个与下属偷情的不完美的好人、哈维邓特(后来的双面人)彼时正为了哥谭市的正义拼命奔波着.....


                  11楼2013-01-01 14:07
                  回复
                    进阶篇
                    美日漫画由创作体系这一“客观条件”产生的差异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显而易见。内容差异前文已经谈过了,现在本部分就让我们比较复杂的形式上说起吧。形式上归纳起来,就是美国漫画作画比较拟实化,日本漫画作画比较符号化。美国漫画分镜看重“镜”,日本漫画分镜看重“分”。
                    美国漫画由于集体创作,时间充裕环境相对宽松,于是乎作者有充分时间钻研画工,提高拟实性。不少美漫的作画精细度都要远高于日本漫画,以面部为例,作者不惜精力的描绘面部肌肉使得人物的脸相当相当写实精准线条硬朗。在背景和人物动态的描绘也是不遗余力,每一个动作的透视都画得一丝不苟,背景的每一个细节都一板一眼。虽然美漫中也不乏《阿克汉姆疯人院》这样画面抽象色彩奇特充满符号的作品,但整体上确实走着追求画面精细与拟实性的路子。我曾经在某篇美国文章上看到作者将日本漫画描述为“粗糙的”,虽然这个观点我一会就会驳倒,但是我可以理解他贬低日本漫画的缘由:美国漫画确实在“画”这一方面优于日本漫画。
                    然而“画”不如美国漫画就代表日本漫画粗糙、表现力低了?战后客观条件使日本漫画家无法画出更精美的彩图、使他们只能用比较简单的黑白线条描绘画面,这反而催生了他们丰富系统的漫画语言。简单举几个例子你们就明白这看起来很玄的“漫画语言”是啥了:生气时的十字青筋,灵感来时的一个灯泡,无语的时候的满头黑线,蛋疼的时候头后的那滴汗。现在大家看漫画可能像呼吸一样自然,可这是从小看漫画积累起来的、与漫画家们好不容易建立的默契。努力回想一下,我仍能感受到儿时看哆啦a梦的时候看到作者在圆球上画两个弧线的费解以及努力思索之后明白那是表现圆球滚动时的豁然开朗的满足感。当然这是日漫借鉴与欧美动画和讽刺漫画的成果,但是鬼子在借鉴之后总能发扬光大,产生自己独特的风格。
                    总的来说,美国漫画的画技优于日本漫画,特别在单个画面上的艺术性可以说完胜日本漫画,但是相较日本漫画有表情较为僵硬的缺点,表现技巧的丰富性也有欠缺,两者风格不同,但是无分优劣。
                    或许有人会说,美国爸爸的画工鬼子再加油也只能提鞋,但鬼子发展出来的技巧什么的,爸爸直接拿来用不就行了么?实际上没有那么简单。我小时候看排球也总想,中国队只能靠防守战术对抗欧米爆弹身材,一旦古巴练起快球还打个屁啊。但一个成熟的体系去拿别人体系一两个小技巧不难,去拿人家的精髓部分,就不是说来就来的了。古巴就是不善打快球,符号放到拟实度高的漫画里就是格格不入。这说细了是读者看形象化程度高的画面时对于抽象图案的一种自发的审美上的排斥。用倒是无所谓,但看着就是,于是愈加被排斥。日的风格分化自然也就愈演愈烈。
                    这点也能解释为什么美日漫画分镜上的差异如此之大而互相借鉴寥寥:老美依然侧重技术,以“镜”为先;鬼子依然侧重技巧,着力于“分”。我个人不太想扯分镜,水太深我自己都没形成完全系统的概念,例子也不好举,请大家跟随尽量讲的简单的我的描述,稍微了解一下这个漫画魔力最大的源泉吧。
                    分镜简而言之分为两部分,“镜”就是单个画格的画面,包括单个画面的构图与视角,而“分”将单个画格串起来的逻辑,可能是动作上的逻辑也可能是情节上的逻辑,一组画面通过某种逻辑联系起来就叫“分镜”。
                    那么美漫的分镜有什么特点呢?这里配图说明


                    13楼2013-01-01 14:07
                    回复

                      这里的四格讲述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交谈推进射杀A→射杀B,每一格单独抽出来看都是一个很完整且独立的动作,这一来不同动作的表现在单格之内就结束了,而串起各自之间的逻辑,是情节。这里就体现出了美漫的分镜特色,在一个“镜”之内,用严谨精妙的构图完成了一个动作,而格与格之间并没有动作逻辑,其间发生的动作例如从交谈到推进之间的动作,需要读者自行想象。这其实是最简单的情节分镜,在日漫中也司空见惯,但是美漫的出色构图使得情节分镜的表现力相较日漫更大,这是美漫的长处,再让大家看看日漫的长处。


                      14楼2013-01-01 14:09
                      回复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02DocumentNotSpecified7.8Normal0
                        上图来自漫画《请叫我英雄》,作者在一幅跨页中同八个格子只描绘了一个动作,跳舞。这组漫画的精髓不在于每格中的人物体态,而在于格子与格子之间的衔接。作者通过一组画面表现一个动作,区别于情节分镜,这属于动作分镜,这组分镜的重点在于“分”——由动作逻辑联系各个“镜”,从而形成连贯而形象的动作,读者不需要进行太多想象就能将动作串起来。不过我个人跟军观看的经验在此做个推断大家看中不中,很多读者大概在看情节分镜的时候根本就不太会考虑将各个独立的动作串起来而是专注于剧情推进了,反倒看动作分镜的时候会费力去想象连贯动作,于是更难串接动作的情节分镜反而读起来轻松,而更简单动作分镜看起来却更耗脑力了。于是情节分镜顺利达成了将读者注意力集中在剧情上的目的,而动作分镜自然使读者的注意力集中在动作上了,这很好的体现了分镜的魔力:控制读者的阅读方式和注意力。美国漫画中自然也有动作分镜,但是并不像日本漫画这么常见,表现力度也没这么猛。
                        美漫和日漫分镜上的差异一方面体现在读者差异上,从民族性格上来说,美国人比起日本人性格明快,他们未必喜欢小鬼子零零散散的动作分割,更追求一幅画内靠构图达成的完整性高、简单直接的动作叙述。顺带一提日本漫画家贰瓶勉就靠着相当美式的爽快分镜在世界各国获得了相当高的评价。
                        另一方面日本漫画因为不是平行关系的集体创作而是以漫画家为核心的准集体创作因此在分镜上的自由度要大一些,可以尝试一些实验性的技巧。如果大家感兴趣还可以去看看法国等欧洲国家的漫画形式bande dessinée,完全的个人创作,那是怎样的分镜呢?那是艺术....
                        分镜上美漫日漫依然是各有千秋,我觉得因为个人阅读兴趣不同的会对两者的分镜产生偏好,但是你不能说侧重“镜”的美漫技术性就没日本强,也不能黑日本漫画“分”得太琐碎看着蠢,虽然这种战帖总能在论坛上见到而且大家都喜闻乐见就是了。
                        最后我再不厌其烦的强调一下刚才说过的东西,因为这个错误很常见:
                        一幅画不叫分镜,充其量叫镜。一组画才叫分镜。
                        画里,镜里的功夫在于构图,镜与镜的组合才叫做分镜。
                        大家以后讨论分镜时,可以注意自己有没有认识上的偏差。


                        15楼2013-01-01 14:10
                        回复
                          讲了一大堆我还是告诉你们一个分镜为什么好,每个人都可以看出一个分镜是不是好的,但是要弄清楚它好在哪里就非常难了,这点笔者自己也力有不逮。不过让你们看看好的分镜还是轻而易举的,在本页有安达充大师的一个短篇漫画,看了应该能让你们对分镜产生更多感触。





                          16楼2013-01-01 14:14
                          回复
                            好的这片内容杂糅的文章终于写完了,写着写着我又犯了容易掉书袋的问题,虽然努力补救,最终因为笔力不济还是有很多不足之处,应该没什么人能耐着性子看完吧。但哪怕有人能从本文只言片语中获得什么收获,那就是我无上的荣耀。


                            17楼2013-01-01 14:14
                            收起回复

                              美漫的分镜还真是简单粗暴……
                              看完安达充大师短片之后,除了小治愈之外,很好奇美漫是如何表达人物情感的。难道只是单拉一格出来描写表情辅以文字说明?


                              18楼2013-01-01 15:0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