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惑玖寰妖吧 关注:750贴子:85,144

喵喵,喵喵,同志们请帮忙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你们说偶应不应该去向小三要名称使用费的说.......

------------------------------------------------

20进10,最感人的竟然不是你的歌,而是前面的VCR。这一刻,我终于明白,你在追寻什么,我们又在追寻什么。每个芝麻的镜里都有一个尚小三。只是,我们没有勇气去跨出,梦想是前方美丽的岛,我们却只能站在坚实的大地上,揣测海有多深。既然如此,我们宁愿做你的浮桥,承载你坚定的脚步。  
  还有妖,你的精神是一种致命的毒,不仅在这里,在天涯。我们无一不被你传染并感染。本是个专业潜水员的我,浮出水面。   
  
   
 作者: lqzlj  2006-7-24 11:58   回复此发言     




1楼2007-06-03 02:40回复
    谁找谁要名称使用费?因为浮桥吗?应该可以要吧,是不是太不厚道了?


    2楼2007-06-03 05:50
    回复
      浮桥 pontoon bridge ,用船或浮箱代替桥墩,浮在水面的桥梁。浮桥可用于人行、公路、铁路。结构简单,架拆方便,但维修费用高。平时可用以应急救灾或作为临时性交通设施。战时可以保障军队迅速通过江河。浮桥的结构形式有两种:①传统形式。在船或浮箱上架梁,梁上铺桥面。②舟、梁结合形式。舟(箱)体、梁、桥面板结合成一体,船只首尾相连成纵列式,或舟(箱)体紧密排列成带式。上、下游设置缆索锚碇,以保持桥轴线的稳定。桥两端设栈桥或跳板,以与岸边接通。为适应水位涨落,两岸还应设置升降栈桥或升降码头。


      删除|3楼2007-06-03 08:47
      回复
        我家浮桥的由来

        在我家塔下弄口的钱清河上,原先有一座浮桥,这是一座三孔石梁桥,每孔桥面用六块长长条石平铺而成,桥面两边的栏杆是长条石凳,路人可以在此小憩;盛夏是外人们可以在此坐卧乘凉。南桥堍的东侧有一爿剃头店。西侧有一爿茶店;北桥堍的东侧是水果店,西侧隔一个大河埠是泰康酱园,北桥脚口的西斜对面是一天禄堂药店。每天上午集市,这里好不热闹。


        删除|4楼2007-06-03 08:49
        回复
          传说在建造石浮桥时,通海的鲶鱼滩里有一条鲶鱼精,它经常顺潮而上,游到钱清浮桥处,用尾巴掀翻桥墩,桥屡建屡垮。有一位巧匠想了个办法,用碎碗片填入河底,那鲶鱼精再游上来掀桥墩时,碎碗片将其尾巴划破出血,疼得鲶鱼精不敢再来了,石桥就建造好了。这传说虽没有科学依据,但也反映了当时造桥的艰难。
          为什么石桥会被称作浮桥呢?说来还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


          删除|5楼2007-06-03 08:49
          回复
            现在钱清镇上最繁华的中心区是钱清江(古亦称西小江)和浙东运河的交汇处。据史料记载,自北宋以来,浙东交通运输以水运为主,钱清是当时水运交通枢纽之一。
            钱清堰在萧山、山阴二县交界处,北宋所建者称钱清旧堰,实际是在西小江(钱清江)南北两岸各建一堰。南宋时商旅拥挤,遇潮汛西上,客货船只常堵塞不通。


            删除|6楼2007-06-03 08:50
            回复
              清代康熙十八年(1679年),黄宗羲作《余姚至省下路程沿革记》,写到宋代过钱清江甚艰险,“运河半贯其中,高于江(西小江)水丈余,故南北皆筑堰,上水别设浮桥渡行旅。大舟例剥载,小舟则拖堰而过。”
               
               南宋淳熙十六年(1189年)迁葬高宗会稽宝山(攒宫),过江时,“梓棺船欲渡,待其潮水平漫,开闸,水势奔注,久之稍定。两岸以索牵制,始放御舟。将达南闸,大升舆继之,御舟受触,幸而工能事,得入闸口。舆舟不能入,横截南岸。册宝又往,江流湍急,舟人力不能加,直冲其腰。继而灵主亦来,复冲册宝,势尤可畏。运使赵不流顿足垂涕,几欲赴水。”


              删除|7楼2007-06-03 08:52
              回复
                可想而知,当时的钱清江(西小江)水深江宽,流急浪大,能与钱塘江和曹娥江比险,江上无法建造固定式桥梁,只好建造随水升降的浮桥。后代在钱清河上建起的石“浮桥”之名,就是由此而来的。
                元代至正十八年(1358年)张士诚将吕珍镇绍兴,在钱清江上筑城,跨江南北,于东西两头作栅为浮城于江上,以通舟船,谓之钱清水城,以控扼运河及钱清水道,防御明兵。可见,元代时钱清江还是江阔波汹的水上要塞。至今钱清还有“浮廊下”的地名。


                删除|8楼2007-06-03 08:53
                回复
                  明代成化中期(1475年左右),钱清江(西小江)上游的浦阳江改道由闻堰入钱塘江,三江口筑闸,潮水亦不能至钱清江,江与运河相混,无复险阻,有江之名无江之实,钱清江缩成了一条河。钱清堰废,原先的新旧坝不复存在。至明代弘治七年(1494年)、坝旁浮桥改建为三孔石梁桥。钱清水城填土后建起了房屋和街巷。坝上造起了石拱坝桥。至今钱清还有“江沿下”的地名。


                  删除|9楼2007-06-03 08:54
                  回复
                    因水利和水运事业发展的需要,1971年绍兴县革命委员会拨款易地在钱清河南岸潘家祠堂西侧与北岸兰秀弄堂口架起了一座钢筋混凝土拱桥后,就把那座三孔石梁浮桥拆除了。石拱坝桥也相继拆除,先后二次改建了钢筋混凝土桥


                    删除|10楼2007-06-03 08:54
                    回复
                      现在,我要从回忆中转过身来,说一下尚雯婕与浮桥的渊源。

                      照片中的浮桥,就是尚小三在江苏兴化老家一学校里游玩时发现的一景,至今留在她的记忆中。当时是1995年8月。

                      在此贴上,算是对楼主开贴的一种回答


                      删除|11楼2007-06-03 09:02
                      回复
                        兴化城里的桥,确实是值得留恋


                        删除|12楼2007-06-03 09:04
                        回复
                          四四。最近比较忙。过几天我们再塞饭哈


                          13楼2007-06-03 09:05
                          回复
                            锅底洼的兴化,到处都是水,而且是隔河千里远。如果没有船,没有桥,真是寸步难行。桥,是陆地上凝固的船;船,是水中游动的桥。有了它们才能畅行无阻


                            删除|14楼2007-06-03 09:05
                            回复
                              在明代欧阳东风编的《兴化县志》第三卷中,对兴化城的市河桥的名称和桥址都作了详细的记载。解放前,兴化城里有桥达到80多座。仅是金东门,从东门外的龙舌津到城中市河的桥就有20多座。它们是:菜桥、上真庙桥、丰乐桥、唐子桥、吉家桥、中桥、浮桥、古板桥、东岳庙桥、长安桥、八字桥、和合桥、方兴桥、龙珠桥、徐家桥、万寿宫桥、麒麟桥、兴隆桥、小尖桥等。


                              删除|15楼2007-06-03 09: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