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汉服吧 关注:332贴子:3,019
  • 8回复贴,共1

【转载】汉服三论----今复衣冠 所为何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祭天


1楼2013-01-11 07:27回复

    破朝代论

    汉服运动为华夏文明复兴于当代之手段,既是手段,分类时当取其功能属性,以用为先。在研究复原过程中对与参考的文物资料可区分朝代,但实践使用过程中不宜人为强调朝代,而当先首先以功能分之为;
    法服

    礼服

    便服
    法服者 亦可称大礼服 包括玄端 深衣 公服 等多见诸经典的高规格款式

    用於重大传统礼仪场合 如祭丧冠昏
    复兴法服之功能在恢复华夏礼乐文化 为汉服运动之重心

    礼服者 亦可称小礼服 包括历朝经典正装款式

    用於一般社交礼仪场合 如观礼 聚会 节日
    复兴礼服之功能在恢复华夏风貌习俗 为汉服运动之亮点

    便服者 亦可称常服 包括裋褐直裰等古人日常劳作款式
    用於习承传统文武技艺的场所 如武道 茶艺 等 也可在郊游时穿著
    便服在现代社会独特使用价值不若前两者,既无必要也无可能大规模复兴,其只能作为汉服运动的补充。

    汉服在功能分类之下,乃有款式分类,而无必要再论朝代。
    如今汉服界有此怪现状,见不同朝代之服饰会同一地,则群聚而笑之,曰穿越混搭云云。此之谓“汉服朝代论”。
    汉服运动为华夏文明复兴于当代之手段,既是当代,那麼复兴的主体为当代。同袍需时刻自醒,吾二十一世纪汉人也,非古人也。当代人穿当代服,汉服之本质为当代服也,非古装也。

    汉服者,取之古法,用之当代。其复原之参考原型或为某朝某代之服,然其投入现代汉服运动后,即为现代汉人所穿之现代民族服礼仪服 文化服,故无必要以“朝代”区分之,更无必要追求所谓“朝代统一”。
    究“汉服朝代论”之本源,是彼人无当代汉服意识,而以吾汉服运动所穿之服为古服,潜意识之中把汉服运动当成了一场穿越到某朝某代之复古秀。既是秀,则追求“不穿帮”,俨然以己为戏子伶人也。此等汉服复兴,终将沦为小资圈之孤芳自赏,而于民族无益,天下无益。

    先有古服意识,再出朝代论,而彼之汉服复兴终成复古表演。
    余不才,拾溪山先生之牙慧,提出“汉服按功能分类”“当代汉服意识”以破“汉服朝代论”,欲为汉服运动正人心,定权衡。
    望广大同袍慎思之 明察之。
    


    3楼2013-01-11 07:28
    回复
      破唯实物论
      汉服复兴为华夏文明复兴于当代之手段,华夏礼乐文化之经典在周,万世之礼制皆应宗周。
      复原衣物和实践礼仪时当以周制为准绳,后世法服与制度可作参考,但不可拘泥,对於其中与文献不合之处必加以损益。切忌盲目照抄某朝某代礼制,盲目复制某朝某代文物。礼制在宗周,而后世之文物制度却未必宗周,盲目照搬岂非缘木求鱼?如此冠服,穿之徒为复古秀耳。
      先王法服,有当世文物则从文物,无当世文物则从当世文献,当世文献不足征,则取法后世之文物。先当世,再后世,理所固然,是以当世之文献重於后世之文物也。

      或曰“无实物则不知其内部结构,复原安可为?”
      此言若论全据画像陶俑复原之服饰(如齐胸等)尚可,于法服而论,则大缪也。
      三礼洋洋千万言,其中载法服之处甚多,虽简明而扼要,细节不清,而大体明也,非其所言有外形而无结构。

      大体既知,则法服可复,今之法服既可上征于文献,行华夏礼乐则无愧于祖宗,虽有瑕疵,可待后世补之。
      无实物则不复法服,此迂腐荒唐言也。
      


      4楼2013-01-11 07:28
      回复

        破承明论

        承明论者,以为汉服自明亡,复之当继明起,明无之物皆不取也。
        观余序文,则此论之浅陋一览无遗。
        为汉服而复汉服,则置华夏复兴与何地?
        吾族三千年之华夏文明,岂明一代可承之?
        更勿论明前蒙百年胡尘,后经世风糜烂,吾辈安可全盘承之?

        承明之说不足论,徒贻笑于大方之家也。


        5楼2013-01-11 07:28
        回复
          行文至此,三论皆破,且引溪山先生之言为束;

          “我们要复兴的,仅仅是一件漂亮衣服么?不是,我们穿起这件衣服,是为了以此为起点,再造整个华夏。”
          徐子明
          壬辰年仲冬
          


          6楼2013-01-11 07:28
          回复
            一 “吾认为,实物最优,典籍次之,壁画陶俑再次之。吾等岂能舍之最优而不用,取最劣者所依”
            ==============================================================
            此言对错参半
            “实物最优,典籍次之” 若论及小礼服(如齐胸 袄裙之类)则然也 若以此论法服则大缪
            某类汉服复原所依靠之原则 取决于其功能目的 即“所为何事?”
            小礼服为日常礼仪正装 其功能在恢复华夏风貌习俗 故实物重而礼义轻也
            其形制应如何 裳几幅 袂几幅 礼乐经典所不论也 故而实物最优 典籍次之
            法服为用於重大传统礼仪场合 其功能在恢复华夏礼乐文化 故礼义重而实物轻也
            其形制应如何 礼乐经典多言在前 而后世实物则未必从文献 多加改纂。
            (如玄端 《仪礼》明言衣用玄色 而明出土之忠靖服用靛色 孰对孰错 一目了然)
            如此情形 从先世经典则从礼义 从后世文物则弃礼义 故先世经典重于后世文物也
            复法服者 欲恢复华夏礼乐文化也
            复华夏礼乐者 必取法先世礼乐经典
            取法先世礼乐经典者 则后世文物可为参考 而不能为准绳也


            7楼2013-01-11 07:32
            回复
              二 “论传承之缺失延续,当按时间最近则为优,越至后,则劣之。明与当朝最近,三百年,不续断代之朝,而续秦汉唐宋?是否和汝之所谓复古同意呢?此乃驳唯承明论。。”
              ============================================================================
              吾之序言于此问题已多有发宏
              汉服运动者 借汉服以复华夏文明也
              三千年之治乱循环 期间刀兵水火 天灾人祸
              我华夏文明者之散轶者 于历史长河之中遗憾甚多也 岂在明季清初之一时?
              论先秦 衣裳制常服 乡饮酒礼 射礼 士昏礼 明之不存也
              论秦汉 深衣制女装 相和踏歌 汉剑缳首 明之不存也
              论唐宋 朱子深衣 茶艺 瓷艺 明之不存也
              华夏文明发展史上如此遗憾 数不胜数 明代敢称集华夏文明之大成否?
              “时间最近则为优” 此言差之远矣
              吾以为 时间越近则复原越方便 而非其为优矣


              8楼2013-01-11 07:32
              回复
                如此复礼 所为何事----四论“明制冠礼”

                华夏复兴 衣冠先行
                着衣冠 行礼仪 为华夏礼乐文化复兴之大计
                冠者 礼之始也 而今汉服界之冠礼多参明制 是以明制去今未远 复其为易也
                然则同袍须谨记
                “明制冠礼”者 “冠礼”为目的 “明制"为手段
                吾辈之目的在复冠礼 而非复明制也
                如前“破朝代论”所言 吾当代人也 行当代礼也,如若事事皆要从明,非明制则不为,则又入复古表演之歧途也。
                试问事事从明者:
                服饰可以从明,而面料可从明乎?
                器具可以从明,而建筑可从明乎?
                仪轨可以从明,而人心可从明乎?
                所谓“明制冠礼” 其名本不正 其言也不顺。大明国祚已尽三百年,古今变迁,沧海桑田,“明制冠礼”早已为一历史名词也。
                吾辈今日行冠礼,立足当代,宗法以周,参详以明,所创之礼可称“现代明风冠礼”。
                在上,必宗周《礼记》《仪礼》之礼乐制度精神,无以宗周为准绳则不为礼。
                在下,可取历代之仪轨,其中明制去今未远,尤为详尽,故今多参明制也。
                吾辈之追求当为,借明制之仪轨,还周礼之魂魄,成当代之人伦。
                吾辈应思考,在冠礼中,如何才能更好地体现周礼本身之精神?如何在执行礼仪过程之中将此精神与当代人心切合?
                如此方可实现复礼乐于当代之目的,如此方可让当代行礼者在冠礼中真正获得生命之体认,如此才是复冠礼之本意也。
                若不行此道,变参详明制为惟明制是从,服饰必明,器具必明,仪轨必明,见非明制衣冠器具则曰“穿越”“露陷”云。吾闻之唯叹息,如此复礼,所为何事也?
                吾固知人心之难易也 言也尽于此 谆谆千言 皆为华夏礼乐复兴计 不忍见复礼成游戏也。
                附文:
                今后同袍欲行冠礼,吾倡四项具体组织之原则,浅陋,与诸君共享:
                论仪轨 可以明制冠礼为底本 绳之以周礼 加以损益 不照搬明制度
                论服饰 以规格得当为首要 风格协调为辅 不拘于明衣冠
                论器物 以周为宗 周礼不明言则取明制 明制不明言则取现代
                论建筑 有家庙则行于家庙 无家庙则行于庭院 无庭院则行于地方文庙等传统教育礼仪之场所 若此不可行 则不得已而寻园林名胜也。
                如此复礼 所为何事?非为追求观赏性,非为拍摄作宣传,非为作复古穿越游戏。
                复礼者,正人心,化风俗,兴文明也。


                9楼2013-01-11 07:33
                回复


                  10楼2013-01-12 12: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