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笔行楷吧 关注:335贴子:237
  • 6回复贴,共1

王羲之个人简介及书法欣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王羲之(303-361,一作321-379),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原籍琅琊人(今属山东临沂),居会稽山阴(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他出身于两晋的名门望族。王羲之十二岁时经父亲传授笔法论,“语以大纲,即有所悟”。他小时候就从当时著名的女书法家卫夫人学习书法。以后他渡江北游名山,博采众长,草书师法张芝,正书得力于钟繇。观摩学习“兼撮众法,备成一家”,达到了“贵越群品,古今莫二”的高度。


1楼2013-01-18 13:09回复
    释文:初月十二日山阴羲之报近欲遣此书济行无人不辨遣信昨至此且得去月十六日书
    虽远为慰过嘱卿佳不吾诸患殊劣殊劣方陟道忧悴力不具羲之报。
    此帖为《万岁通天帖》第二帖,草书,藏辽宁博物馆。王羲之父名“正”,为避父讳,“正月”书为“初月”。
    此帖是王羲之留存至今最好的书帖之一。和王羲之其他草书比较,具有古意,可能是较早的作品。此帖用笔、结字和章法都有很多特点。如其中倒数第二行之“道忧怀”,末行之“报”字,一点一画均非直过,而是具有丰富的变化。如“忧”字的首笔和末笔,“怀”字的左侧竖画,“报”字的最后一笔,笔画或短或长,或藏锋或露锋,都呈曲势,非一带而过,中间充满了微妙的变化。翁方纲所谓“中过”,包世臣所谓“善用曲”,“古人雄厚恣肆令人断不可企及者,则在画之中截”等等,于此帖皆可领略一二。用笔以中锋为主,有些字如“山”字、“报”字使用侧锋也十分明显。结字大小不一,或长或短,或平正或倚斜,皆随字形和性情而定,行字不求垂直匀称,行距不求密疏划一,这就决定了此帖的错落跌宕、变幻莫测的整个面貌。这种情况同当时人们追求自然潇洒的社会风气有关。唐代以后追求精整规范,这样的字就很难出现了。


    4楼2013-01-18 13:13
    回复
      王羲之 丧乱帖
      此帖为行草墨迹(响拓本)白麻纸,纵28.7厘米,横63厘米,藏日本皇宫。
      此帖早在唐时就传入日本,或谓鉴真和尚东渡时带去。《丧乱帖》八行,同《二谢帖》五行、《得示帖》四行共摹于一纸。上有梁徐僧权、姚怀珍签押和日本恒武天王延历(782~805)年号三郎。此三帖内容均为书简,摹填精良。《丧乱帖》反映了丧乱时期痛苦不安的情绪,因无意于书,故书法越见自然。用笔结字与《兰亭序》比较,略带古意,有些专家推断此种体式的字应更近王羲之书法的本来面貌,所以成为研究王羲之书风的重要材料。


      5楼2013-01-20 19:36
      回复
        王羲之 十七帖
        译文:十七日先书郗司马未去 即日得足下书为慰先书以 具示复数字
        吾前东粗足作佳观吾 为逸民之怀久矣足下何以 等(方)复及此似梦中语耶


        6楼2013-01-20 19:37
        回复
          译文:无缘言面为叹书何能悉 龙保等平安也谢之甚迟见 卿舅可耳至为简隔
          也今往丝布单衣财一端 示致意


          7楼2013-01-20 19:37
          回复
            译文:不有验者乃是要药 朱处仁今所在往得其 书信遂不取答今因足下答
            其书可令必达 足下今年政七十耶知体气 常佳此大庆也想复愚加


            8楼2013-01-20 19:38
            回复


              9楼2015-07-10 17:4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