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示入眠疗法是根据中医卫气循行经络脏腑昼夜各二十五度主宰寤寐的理论,主要以存想、意守等自我暗示及按摩等方法诱导入睡,用以治疗失眠症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 睡眠在人体的生理活动中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如何使睡眠更合乎生理活动的节拍,并使生命之树长青繁茂,一直为人们所关注。所谓“华山处士如容见,不觅仙方觅睡方”,便反映了人们这一美好的愿望。早在春秋时期,孔子就提出了“寝不尸“(指睡眠时不得采取仰卧状如挺尸的睡姿)、“寝不语”等睡眠卫生习惯。《黄帝内经》对睡眠的机理有所阐述,创立了卫气循行经络脏腑昼夜各二十五度以主宰寤寐的学说,并用以解释失眠病理和指导临床治疗。嗣后,唐代著名医学家、养生家孙思邈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治疗失眠症非药物疗法的基本原则——“凡眠,先卧心,后卧眼”,强调自我敛摄心神、诱导入静对于安然入睡有积极的心理治疗效应。他还据其切身体验,指出“屈膝侧卧”、“右胠胁着地坐脚”的“狮子眠”睡势,不仅有助于熟睡,并且还有“益人气力”的作用(《千金要方》)。后世医家、养生家据此法则,结合存想、意守、按摩等方法,编制了许多兼具安眠和养生作用的睡诀、睡功。如宋代苏轼、元代李冶、清代曹庭栋和陆以湉等人都深知其理,他们介绍的一些“速睡法”、“摩涌泉法”、“操纵法”等,对治疗失眠症有一定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