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诗词吧 关注:1,088贴子:4,187
  • 11回复贴,共1

汉语同学应该具备的习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其一,多读书的习惯。只要有闲暇就愿意读读书的人,能够因为阅读本身而产生愉悦感的人,在一生中所获取的知识、体会过的著作必然是相当可观的,要比那些只为了查资料、写文章而阅读的人多出数十倍、上百倍。只有那些真心喜欢读书的人,才能当得起“毕竟是书生”的评语——这正是文科生最大的荣耀之一。
其二,感兴趣的习惯。一个找不到任何个人兴趣的人,常常难以执着地从事任何一种研究,因为兴趣能够克制单纯的功利心,兴趣就是学问之母。兴趣又可以粗粗地分为两类:文化类型的兴趣能够陶冶情操,增进对中西文化传统的感性体悟;而现实类型的兴趣能够拓宽知识面,帮助我们认识身处的世界。昔人有云“功夫在诗外”——学术上的问题意识与直觉悟性更多的是来自于专业知识之外的兴趣。
其三,想问题的习惯。大千世界的奥秘无处不在,人类社会的运行奇妙万分。我们身处的世界时时刻刻都在散发出刺激性、挑战性的无穷魅力,都在向其中的理性存在者提出层出不穷的问题,而在千奇百怪、数以亿计的问题之中,人类能够妥善解答的始终不过是沧海一粟。试想,一个对于世间最奇妙、身边最实际的大小问题都懒得费心的人,如何愿意为那些来自枯燥书本的无用问题而开动脑筋呢?
其四,不盲从的习惯。全人类99.99%的知识,都是占总人口0.01%的原创者创造的。古往今来,惯于独立地发现问题、查找证据、思索答案的人从来不过是万里挑一。然而,正是这万里挑一,支配着知识的增长、技能的进步和社会的改变;而99.99%的人,对于书本所谓、媒体所言、领导所令都缺乏自觉自主的思考习惯,甘愿充当领导喜闻乐见的“群众”。可见,真正不再“人云亦云”的学者,必须是万里挑一的宝贵人才,绝不是工程师或会计师之类可以量产的专家。不难看到,一个强迫勒索全体国民之盲从的国家,必须是心虚地排斥思想精英的国家,必须是制度性地贬抑文科教育的国家,也只能是空谈创新能力的山寨国家。
其五,爱表达的习惯。学“问”学“问”,从来都是靠交流切磋而进步的。无论知识再渊博,思考多精妙,如果不能非常有逻辑地表达出来,别人就无法领会,更无法商榷。“听说读写”,不止是学外语的基本要求。说到底,人文学科(Humanities)之所思所想,无非就是人与人之间那点事儿(Humanity)。“听说读写”的技艺,或者说有逻辑、有规范、有文采的表达能力,必须就是文科生借以安身立命的基本能力。


1楼2013-02-28 16:43回复
    看完了……受益匪浅,顶顶


    来自手机贴吧4楼2013-05-27 09:59
    回复
      恩,说到底还是要培养读书的兴趣,有了读书的兴趣,就会经常读书,自然会养成多读书的习惯,而书读多了,自己就会不自觉的思考书中的问题,而你想的问题多了,不理解了,就会有选择的自己选择一些书来读,就不会盲从别人了,而你读的书多了,肚子里的墨水也就多了,能够和别人交谈的也就多了,表达能力也就上去了,当然,你得有几个能与你交谈的朋友,有一个这样的朋友圈才行吧!


      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3-06-02 18:5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