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吧 关注:3,394,819贴子:88,004,655

【谋士的天空】浅谈我心目中的三国十大谋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献给1年前的三个杀菜鸟某某大人。

ps、此文乃几年前无意浏览,大为震精,故收藏保存至今。今日发表,仅因读了了不如众乐乐。


1楼2013-03-05 20:15回复
    第一部分 废话
    1.本人向来比较懒,最近忽然心血来潮想发帖谈谈我所了解的一些三国谋士,考虑到为了增加人气,决定用排行榜的形式发帖(似乎有排行的帖子人气总是旺一些).
    2.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废话,. 第二部分正文. 第三部分附记.
    正文中谋士的比较分析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谋士的战略分析能力(这个很容易理解吧).
    2)谋士的在面对僵局,困境或弱势时的应变能力.这里 应变包括两个层面:
    一是纯粹的应变能力,不管是靠阴谋诡计还是靠洞察对手心理.这方面的代表是贾诩。
    二是军事战术层面的应变能力,也就是战术素养,这方面的代表是荀攸,法正.
    3)谋士对“人”的认识和把握.也括两个层面:
    一是通过对别人外在的行为举止,谈吐修养来判断和剖析这个人的特质,对这个人下定论.这方面的代表是庞统
    二是运用到心理学层面,精确把握对方的心理活动和思维特点,从此人的内部直接分析掌控这个人的本质.这方面的代表是贾诩郭嘉.(这显然比上一个层面更高明)
    3.谋士的谋略水平本身是本文考虑的重点,至于谋士的人品和道德品质会有所涉及,但不作为加权进入排名,所以请不要有“他人品那么差,怎么可以称的上是一流谋士”这种抱怨.
    4.先排除几个人选.
    诸葛亮,陆逊,军政皆优,入相出将,国之栋梁,本身已经远远超越了谋士的范畴,不入排名.
    司马懿,周瑜,军事奇才,指挥调度,统筹军队,军事才是其主业,非谋士也,就算较起真来,两
    人虽善谋,但较之专业顶级谋士,恐落下风.不入排名.
    5.本人理工科出身,文笔甚差,请勿取笑;胸中墨水也尚浅,水平有限,不足之处请指正,请勿谩骂.


    2楼2013-03-05 20:18
    收起回复
      第九名 郭嘉字奉孝—————天生奇才,兵行险招

      提起郭嘉,恐怕现在熟悉三国的人都耳熟能详了。郭嘉恐怕是三国最具人气的谋士,同时也是争议最大的谋士。一方面,由于以《品三国》为代表的所谓“正史运动”使很多人都认识了这个才华横溢却英年早逝的优秀谋士。而另一方面,由于众多嘉迷对于其他谋士缺乏了解而造成了对郭嘉的过分吹捧,使得现在的郭嘉也面临着被神话成另一个演义中的诸葛亮的尴尬境地。个别并不真正了解郭嘉的嘉迷甚至为郭嘉套上了“三国第一谋士”“杰出的军事家”的称号,这些郭嘉承受不起的高帽子遭到了很多所谓“嘉黑”的驳斥和嘲笑,在下也曾经被嘉迷称做是“嘉黑”的其中一员,尽管我一直认为我只是在还原郭嘉的真实地位。
      众所周知,郭嘉的谋略以险著称,郭嘉的谋略在所有谋士中是最玩心跳的。
      1.曹操东征吕布受挫欲退兵,郭嘉与荀攸却劝曹操强攻,果然击败吕布。
      2.曹操欲与袁绍决战,听闻孙策欲背后偷袭,众人皆惧,唯独郭嘉谈笑间料定孙策“必死於匹夫之手”,劝曹操不必担心,后来孙策果然被许贡门客刺死。
      3.曹操欲打刘备,又恐袁绍背后偷袭,腹背受敌。郭嘉却料定袁绍“迟而多疑,来必不速。备新起,众心未附,急击之必败。此存亡之机,不可失也”。后来果然如郭嘉所料,等曹操把刘备的老婆和兄弟(关羽)都擒来了,袁绍才刚想着慢吞吞的进兵。
      4.征乌桓又是郭嘉力排众议料定刘表是个废物,必不敢背后偷袭,果断劝曹操放弃辎重,千里偷袭,攻敌不备,后来在张辽和田畴的奋死拼杀下,曹操得以险胜。(个人认为这条计策并不是一条完美的计策,兵贵神速固然正确,但知己知彼却是兵家常识,郭嘉在知己却不知彼的情况下实在过于弄险,差点断送了曹操的性命,不到万不得已并不可取。)
      除了弄险,郭嘉的另一大优势就是他和曹操的关系,郭嘉为人不拘小节,行为放纵,“不治行检”,多次遭到陈群的非议,但曹操却不以为意,除了曹操知人善用的因素,更重要的是曹操和郭嘉是一类人,都不是君子而是真小人,曹操和郭嘉的性情相投使得郭嘉在为曹操谋划时更加如鱼得水;别人不好开口的,郭嘉敢于说;别人说了曹操不信的,郭嘉出面就能使曹操吃下定心丸。能取得老板最大程度的信任,这实际上也是一种本事,郭嘉正是利用这种信任来引导曹操每次都做出最正确的决策。这方面的代表谋略有:
      5.曹操久攻二袁未果,军心具疲,郭嘉站出来帮犹豫不决的曹操下了决心,先征刘表,静待二袁内讧,撤军为上,曹操于是“听话的”撤了兵。
      6.官渡前,以孔融为首的投降派叫嚣袁绍强大不可战胜,而以荀彧郭嘉以及后来的贾诩为代表的主战派则判断袁绍不过是外强中干,郭嘉此时提出“十胜十败”,大大增强了曹操的信心。
      从以上几个郭嘉的代表谋略我们可以分析出郭式谋略的几个特点:
      1.郭嘉确实敢于弄险,善于弄险,而郭嘉弄险的基础是郭嘉思维敏锐,眼光犀利,判断力优异,对于对手的心理特点把握的精确到位,并借此对局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精确的把握。换作在考场上,郭嘉做选择题肯定是最拿手的,他总能摸透出题人的意图,选择对的答案。
      2.郭嘉最大程度的利用和曹操性情相投的优势确立了曹操对自己的信任,进而把这种信任利用到为曹操谋划或谏言的过程中,使曹操乖乖的听自己的话。这是郭嘉独有的优势,是荀彧贾诩刘晔等其他谋士所不具备的。
      3.无论是征吕布,还是打刘备抑或是“十胜十败”,郭嘉的谋略大多是基于小范围的战略层面,而很少深入到战术层面上去,换句话说,郭嘉擅长对局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分析“该不该打”,而具体“怎么打”“从哪打”,郭嘉就很难插得上话了,这也暴露出郭嘉在战术上的应变能力不足,这在官渡之战的过程中郭嘉的这一缺点彰显无遗,官渡之战前期,曹操面临巨大困境,而郭嘉此时却如失踪一般,相比之下,荀攸,贾诩甚至是刘晔等人却面临困境献计献策,大放光芒。总结一下就是郭嘉“先手”的能力很强,但缺乏“见招拆招”的本事。
      4.由于第3点的分析我们知道郭嘉应变能力欠缺,这也导致了郭嘉众多谋略中鲜有“救曹操于困境中”的谋略,再者郭嘉的战略层面的分析又只是小范围的局势判断,这在荀彧大而兼及天下,小则细致入微的的战略分析能力面前又显视野不够开阔,这两个缺点使得郭嘉的谋略在重要性上比其他几个曹营谋士稍逊一筹,这也被很多“嘉黑”(包括我)落下了郭嘉“锦上添花有余”的话柄。
      总体而言郭嘉思维敏锐,善于洞察对手心理活动,分析判断问题的能力一流,善出险招,计策的精彩度是所有谋士中最高的,同时他又善于利用曹操对自己的信任来“掌控”曹操,引导曹操做出正确的决策。缺点是战术层面的应变能力和军事行动力不足,这也注定了郭嘉不是一个以军事著称的谋士。而天生奇才的郭奉孝在207年早逝,年仅38,郭嘉的夭折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发挥和我对他的排名,但某些嘉迷所宣扬的有郭嘉在,曹操便可破周瑜,灭刘备,避免赤壁之败,统一中国,这未免就YY过头了。
      战略分析能力: ★★★☆
      应变(战术)能力:★★
      “识人”能力: ★★★★☆
      谋略精彩度: ★★★★★
      RP指数: ★★★
      史评:臣策未决, 嘉辄成之。平定天下,谋功为高。不幸短命,事业未终。追思嘉勋,实不可忘。(曹操)
      嘉深通有算略,达于事情。(陈寿)
      (嘉)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于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陈寿)


      3楼2013-03-05 20:21
      收起回复
        第八名 程昱字仲德——————宁折不弯,刚健多谋

        程昱性格刚戾,甚至因此“与人多迕”,这注定了他的谋略处处彰显出一种阳刚的魄力和外放的张力。如果说郭嘉的谋略特点是“险”,那程昱的特点就是“刚”。
        1.早在黄巾时期,程昱就显示出非凡的胆识和谋略,他一眼就看穿王度的心理活动,分析出王度的弱点,亲自率吏民杀败王度,设计破黄巾保全家乡东阿县。
        2.精确的为刘岱分析出公孙瓒和袁绍的实力对比,预言公孙瓒必败于袁绍。劝阻刘岱投靠公孙瓒,但同时程昱也看出刘岱是个废物,数次被招而不应,直到遇到曹操。
        3.程昱最辉煌的时刻在194年,曹操东征徐州,张邈陈宫叛乱,迎吕布入兖,四周郡县响应,曹操老家起火,面临无处安身的处境,曹操势力危在旦夕。程昱奔波于东阿,兖州与范县之间,设伏兵杀泛嶷,占仓亭津阻陈宫,协薛悌守兖州,最终和荀彧一起成功为曹操守住最后的根据地。曹操事后,拉着程昱的手说:“若非程卿之力,吾无所归矣。”
        4.曹操战吕布受挫,处境困难,欲投靠袁绍被程昱及时劝阻。
        5.看出刘备乃世之枭雄,劝曹操杀刘备未被采纳
        6.程昱七百兵守鄄城,面临袁绍十万大军毫不畏惧,料定袁绍见其兵寡反而不敢进兵,谢绝曹操的援兵。后袁绍果不敢来犯。(有点空城计的感觉)
        7.曹操征荆州,刘备投孙权,众人皆认为孙权会杀刘备,唯程昱分析出孙权不杀刘备反而会援助刘备,与之结盟,共同抗曹。
        8.摸清曹操心理,力排众议劝曹丕不杀河间叛乱降者,后果然得到曹操赞赏。
        陈寿在《三国志》中把程昱郭嘉合传,两人传记挨在一起,以“程郭”并称,而程郭不但谋略水平相当,在曹操谋士团的地位相当,就连两人的谋略特点也有一定的相似性,和郭嘉一样,程昱同样擅长把握对手的心理特点,会“识人”,程式谋略也同郭式谋略一样,张力十足,不过相比郭嘉的“险”,程式谋略用“刚”形容更为恰当,更难能可贵的是程昱在多次谋略中表现出其他谋士难得的“独当一面”的素质,不管是保三城还是守鄄城,在主公不在的情况下,独自面对逆境,程昱的谋略和胆魄彰显的淋漓尽致,一句话,程式谋略都很man。
        然而程昱的谋士生涯中在战略方面的表现却乏善可陈,无太多亮点,这是程昱的不足之处。另外,据《魏晋世语》记载“曹操乏食,昱略其本县,供三日粮,颇杂以人脯,由是失朝望,故位不至公。”意思是程昱曾劝曹操食人肉,这是程昱的污点,最终没能封上“公”,反倒是让贾诩后来居上封了太尉。
        战略分析能力: ★★
        应变(战术)能力:★★★★☆
        “识人”能力: ★★★★
        谋略精彩度: ★★★☆
        RP指数: ★★★
        史评:程昱之胆,过于贲、育。(曹操)
        (昱)才策谋略,世之奇士,虽清治德业,殊于荀攸,而筹画所料,是其伦也。(陈寿)


        4楼2013-03-05 20:23
        收起回复
          消失的第十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5楼2013-03-05 20:24
          回复
            第六名 庞统字士元——————才高量雅,天妒英才

            庞统和诸葛亮并称“卧龙凤雏”。三国演义中司马徽说:“卧龙凤雏,两人得一可安天下。”虽然正史中并没有这个说法,但也说明庞统之才足以和孔明相媲美,正史中庞统的一生短暂而精彩,死时年仅35岁,比郭嘉还早逝,这似乎再次证明了“天妒英才”这个成语,让人唏嘘不已。
            1.早年的庞统只是周瑜手下的一名普通的功曹,但此时的庞统已经显露出惊为天人的识人能力,品评名士,纵论天下。一次聚会,,陆绩、顾劭、全琮等江东名士齐聚,庞统“驽马驽牛”之论恰如其分,一针见血。
            2.庞统后投刘备,但不受重用,在鲁肃和诸葛亮的极力推荐下,刘备才认识到庞统之大才,任命其为军师中郎将,职位和诸葛亮一样。得到重要的庞统于是倾力为刘备画谋,他对刘备指出益州之地对于刘备制霸天下的重要性,极力劝刘备舍弃所谓的同宗之情,谋取益州刘璋,刘备采纳其计,带庞统入蜀,留关羽诸葛亮留守荆州。隆中对终于又迈进了第二步。
            3.刘璋以为刘备来蜀助其抗汉中张鲁,于刘备会于涪城,庞统献计劝刘备当机立断杀刘璋,不动一兵一卒便可取益州。刘备的“仁义病”又犯了,没采纳庞统之计。
            4.212年,庞统献著名的葭萌关上中下三条秘计
            “阴选精兵,昼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欲还救之,并使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
            刘备纳其中计,斩杨怀高沛,一路势如破竹,直取成都。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庞统为刘备取益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庞统的人生也在此走到了尽头,在攻打雒城时,庞统不幸中流矢而亡(纯粹是意外,并非演义中说的中张任之计,死于落凤坡,这纯粹是演义在贬低庞统)。综观庞统一生,与其他谋士相比,庞统算是寡产,出的计谋并不多,主要原因是庞统的早夭,限制了他的发挥,从某种程度上说,他比郭嘉更不幸,郭嘉38岁去世之前至少一直是曹操的主力谋士之一,深得曹操信任。而庞统35岁去世前,仕途一直不顺,在东吴得不到重用,后投靠刘备依然得不到重用,好不容易在鲁肃和诸葛亮的推荐下,刘备认识到了庞统的大才,重用庞统,而此时距离庞统的大限已经不远了。当然庞统没有让人失望,从入蜀前第一次受到重用到去世不到5年的时间里,庞统用自己的表现让历史记住了自己,也让自己跻身与顶级谋士之列。庞统的夭折,是对刘备集团一次沉重的打击。刘备从此少了一位“论帝王之秘策,揽倚伏之要最”的一流谋士,
            战略分析能力: ★★★☆
            应变(战术)能力:★★★★☆
            “识人”能力: ★★★★
            谋略精彩度: ★★★★
            RP指数: ★★★★
            史评:(统)当南州士之冠冕.(司马徽)
            庞士元非百里才也,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耳。(鲁肃)
            庞统雅好人流,经学思谋,于时荆、楚谓之高俊。/统其荀彧之仲叔。(陈寿


            7楼2013-03-05 20:26
            收起回复
              第五名 法正字孝直——————奇谋画策,我行我素

              法正是一个充满争议的谋士,喜欢和不喜欢他的人都很多,争议的焦点无非是法正的个人品德,不喜欢他的人认为法正是个地地道道的小人和奸诈之徒,他到处得罪人,睚眦必报,斤斤计较,最可恶的是身为刘璋下属,却吃里扒外,和刘备勾搭,暗害主公;喜欢他的人认为法正多谋善断,真性情,不虚伪,敢爱敢恨,况且弱肉强食的乱世之中根本无需过于讲究什么迂腐的道德观。法正的品行仁者见仁,但是法正的谋略相信没有人会不佩服,这是一个擅长军事的战术奇才,陈寿曾把法正比作蜀国的“程郭”,依我之见,把法正比作蜀国之“荀攸”更恰当。
              1.法正在刘璋手下不受重用,但也料定刘璋难成大器,于是和张松一起策划引刘备入蜀,准备成就一番事业,刘备看到法正张松对自己“眉来眼去”,当然欣喜若狂,于是双方勾搭上了。(汗,怎么那么像嫖客和妓女的感觉)
              2.刘备入蜀,内有庞统,外有法正,里应外合,一路顺利。在围困雒城时受阻,刘璋极力抵抗,在这节骨眼上,法正写信给刘璋,分析形势,晓之以情,动之以理,扰乱其心智,劝刘璋投降,果然不多久,刘璋在粮草军队充足的情况下失去了斗争,投降刘备。
              3.刘备讨厌许靖,而法正却劝刘备重用许靖,理由是利用天下人皆知刘备讨厌许靖却能重用之,来为刘备获得一个知人善用,广纳贤才的好名声,吸引贤才来投。刘备从其言。
              4.平定巴蜀后,法正敏锐的发现汉中对于制霸天下的重要性,对刘备诉说了夺取汉中的意义:汉中退可以作为蜀中门户,巩固益州安全,立国安邦,进可以蚕食雍州、凉州,甚至以图长安洛阳。于是刘备力排众议,采纳法正之计攻打汉中。
              5.法正作为随军的总参谋长,为刘备策划了整个汉中之战的过程,刘备在法正的谋划下,步步为营,进展顺利,特别是定军山一役,法正,黄权设计大破夏侯渊军,并斩其首级,彻底奠定了汉中之战的胜利,将曹军驱逐出汉中。(刘备后来进一步以汉中为跳板收服 了西凉马超,达到了法正当年的战略目的的。)
              正是在法正的倾力协助下,蜀汉政权的版图达到了鼎盛时期,拥有了荆州,益州和汉中之地。而法正的谋略和能力也得到了刘备,诸葛亮甚至曹操的赞叹,刘备也愈加信任这个难得的智囊,其宠信程度甚至超过了诸葛亮,难怪法正死后,刘备伐吴,诸葛亮曾叹曰:“法孝直若在,必能制止主上东行,不致夷陵之败。”与庞统郭嘉类似,法正也是个早死的主,死的时候仅仅45岁,虽算不上夭折,但也是壮年之时。法正之死对于蜀汉是继庞统死后又一次沉重的打击,刘备再次失去了一个才华横溢的顶级谋士,法正死后,蜀汉似乎也开始走下坡路了,丢荆州,败夷陵,反南蛮,这一切的担子,都压到诸葛亮一个人肩头上了。
              战略分析能力: ★★★★
              应变(战术)能力:★★★★☆
              “识人”能力: ★★
              谋略精彩度: ★★★★☆
              RP指数: ★★
              史评:法正著见成败,有奇画策算,然不以德素称也。儗之魏臣,统其荀彧之仲叔,正其程、郭之俦俪邪?(陈寿)
              吾收奸雄略尽,独不得法正邪?(曹操)
              正务眩惑之术,违贵尚之风,譬之郭隗,非其伦矣。(孙盛)


              8楼2013-03-05 20:28
              收起回复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3-03-05 20:30
                回复
                  第四名 鲁肃字子敬——————高瞻远瞩,气势磅礴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拨开演义的外衣,而用一副审视正史的眼睛再去看三国时,人们发现原来在演义里被诸葛亮当傻子一样耍的团团转的老实人鲁子敬也是个有胆有谋的大才,鲁肃和周瑜,吕蒙,陆逊并称“江东四英”,思虑深远,见解独到,高瞻远瞩,胆识俱佳,大局观甚强,是江东四英中最接近谋士的一个,也是东吴集团第一战略家。
                  1,鲁肃早年仕于淮南袁术手下,但鲁肃敏锐的发现袁术难成大器,便居家迁徙弃袁术而去,袁术派兵来追,鲁肃轻松设计化解,后投靠江东孙策。
                  2,在周瑜引荐下,鲁肃见江东新主孙权,提出了著名的《榻上策》,鲁肃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料定汉室不可兴,建议孙权立足江东与刘表、曹操鼎足之势,再兼并黄祖,进伐刘表,以长江天险据守,以图天下二分,再图中原,成就帝业。一番豪言说的年轻的孙权心潮澎湃,点燃了他的帝王之梦,为江东确立了立国之策。(只不过后来鲁肃遇到了诸葛亮这个对手,《隆中对》干扰了《榻上策》的实施,但这无碍《榻上策》的高明。)
                  3,赤壁前夕,曹军降至,又是鲁肃只身探夏口,高瞻远瞩,慧眼识英,带诸葛亮回江东引荐于孙权,果断促成孙刘联盟,联合抗击最大的敌人曹操。可以说,孙刘联盟的缔结,鲁肃居功至伟,为赤壁击败曹操创造了最佳的先决条件。
                  4,鲁肃回到江东,以张昭为首的绝大部分官员将领主张投降曹操,唯鲁肃料孙刘联盟可胜曹操,力排众议,极力劝阻孙权投降,并建议召回周瑜,共图破曹大计,鲁子敬此次表现大气沉稳,卓尔不凡,魄力尽显。
                  5,赤壁之后,刘备要荆州,孙权不予,孙刘联盟面临破裂的危险,鲁肃从大局观出发,力排众议,建议孙权借荆州于刘备(其实说不上是借,荆州本是刘表之地,只能说是孙权将荆州让与刘备更恰当),这一条计策在很多三国迷都不能理解,甚至认为是鲁肃之失,其实不然,相反,鲁肃此计着眼极为深远,让荆州于刘备固然于东吴不利,但失去刘备这个盟友,联盟破裂,兵戎相见,最大的受惠者是东吴当时最大也是最危险的敌人曹操,让荆州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如若不让,则有可能曹操卷土重来,各个击破,江东不保。再者,让刘备在荆州这个是非贫瘠之地为东吴做缓冲带来抗击曹操也未尝没有好处。很多人都目光短浅,只看到了荆州之失而忽视了大局,这就是鲁子敬的高明之处。曹操听到孙权让与荆州于刘备时的表现——“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
                  6,关羽守荆州数次挑衅东吴,吴蜀摩擦不断,鲁肃继任大都督,以吴蜀联盟大局为重,数度忍让,不与关羽一般见识,后蜀占益州,孙权讨要荆州,两军对峙,鲁肃约见关羽单刀赴会,面对关羽,鲁肃毫不畏惧,慷慨陈词,尽显魄力,斥责关羽,关羽无言以对,两家商定平分荆州,鲁肃讨荆州取得了一定进展。(小说里单刀赴会一段把关羽说的英明神武,鲁肃唯唯诺诺,其实搞反了,鲁肃此次再次展现了他非凡的胆识和气魄。)
                  鲁肃作为江东最杰出的战略家,46岁就早早去世了,这是东吴集团的巨大损失。在宏观的战略方面,蜀有孔明,魏有文若,吴则当仁不让首推子敬。相比其他人,鲁肃的谋略气势磅礴,十分大气,总能站在最高的制高点上,清晰的分析出天下走势,依此制定立国之策;看清当下局势,分析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做出最恰当的取舍,这些都是周瑜吕蒙所不能比的。也许鲁肃不如法正,郭嘉等人善奇谋,但鲁肃之谋对于政权本身却是重于泰山,对于国家的贡献也超过了一般的谋士。另外鲁肃无论是初次见孙权,独力会刘备,只身赴关羽,都表现的,果断善谋,胆识超人,显示出过人的应变能力。豪杰鲁肃,让人肃然起敬。
                  战略分析能力: ★★★★★
                  应变(战术)能力:★★★☆
                  “识人”能力: ★★
                  谋略精彩度: ★★★★
                  RP指数: ★★★★☆
                  史评:鲁肃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实奇才也。(陈寿)
                  肃为人方严,寡于玩饰,内外节俭,不务俗好。治军整顿,禁令必行,虽在军陈,手不释卷。又善谈论,能属文辞,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周瑜之后,肃为之冠。(裴松之)
                  今卿廓开大计,正与孤同,此天以卿赐我也。(孙权)


                  10楼2013-03-05 20:30
                  收起回复
                    顶~觉得第一名是徐庶——默默地进来送经验,然后默默地离开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3-03-05 20:31
                    收起回复
                      好多字不看


                      IP属地:福建12楼2013-03-05 20:31
                      收起回复
                        第三名 荀攸字公达—————运筹帷幄,奇计百出

                        荀攸的做人信条就是两个字——低调,他的计策也因此显得内敛实用,但不失精彩。自从196年被荀彧举荐给曹操后,荀攸凭借其出色稳定的发挥稳坐曹操战术上的首席军师,作为也就是“谋主”。作为中军师的十八年间,荀攸深知曹操雄才大略,善于用人但同时又很忌才,所以虽然荀攸计谋百出,屡建奇功,却从不自傲,反而行事低调,大智若愚,心思缜密,小心行事,特别是目睹叔叔荀彧的悲惨遭遇后更加小心翼翼的周旋于险恶的政治漩涡之间,最终得以善终(反面教材见许攸)。曹操称赞他“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
                        1,十三岁便识出罪犯,后因反董卓入狱,狱中谈笑风生,泰然自若,料定董卓必败,自己终会获救出狱,后果然如此。(反面教材见何颙)
                        2,198年,荀攸劝阻曹操征张绣,料定张绣必联合刘表抗曹,“不如缓军以待之,可诱而致也;若急之,其势必相救。”曹操不听,果如攸言,败走。设奇兵复战,大破之。
                        3,曹操东征吕布受挫,欲退兵,荀攸劝阻,料吕布士气消沉,陈宫谋而迟缓,建议曹操一鼓作气拿下吕布,并随后献计水淹下邳,扫平吕布。
                        4,官渡之战,荀攸大放异彩。为救白马之围,荀攸献计声东击西,迂回作战,诱使袁绍分兵,大破袁军,斩大将颜良;后遇袁绍追兵,荀攸建议以辎重诱敌,果断出击,再败袁军,烧毁袁军粮草辎重,诛大将文丑。
                        5,献计派徐晃奇袭袁军粮草,烧其辎重,大大加强了曹军的士气,动摇了对方军心。
                        6,许攸来降,众人皆疑,唯荀攸贾诩慧眼识出许攸的真降,劝曹操重用许攸,奇袭乌巢,放出假消息,再次诱使袁绍分兵,使其暴露大本营,官渡之战迎来转折点。后来张合高缆来降,又是荀攸劝众将勿疑,重用之。最终靠着荀攸的精彩发挥,曹操官渡完胜袁绍。
                        7,203年,荀攸料定刘表是个废物,不足为惧,力排众议,劝曹操先平二袁,后灭刘表,后曹操破袁尚斩袁谭,顺利统一北方。
                        荀攸一生号称为曹操献计十二奇策,死前托付于钟繇整理,可惜钟繇未能完成,使得我们无法看到荀攸奇谋的全貌了,但仅流传下来的这七大奇计也足以让荀攸跻身于最顶尖的谋士之列,荀攸战术战略皆优,对局势的把握相当到位,荀攸最大的优点在于他深通兵法,应变能力超强,战术上的奇谋不断,帮助曹操在战场上攻城拔寨,出奇制胜,荀攸是三国最出色的战术大师,军事能力在三国谋士中无人出其右,不愧是曹操的谋主。在做人方面,荀攸也没有明显弱点,懂得进退,
                        大智若愚,曹操曾诫曹丕说:“荀公达,人之师表也,汝当尽礼敬之。”荀攸卧病,曹丕问疾,竟像对待父亲一样独拜床下。
                        战略分析能力: ★★★☆
                        应变(战术)能力:★★★★★
                        “识人”能力: ★★
                        谋略精彩度: ★★★★★
                        RP指数: ★★★★☆
                        史评:(攸)庶乎算无遗策,经达权变,其良、平之亚欤!(陈寿)
                        外愚内智,外怯内勇,外弱内强,不伐善,无施劳,智可及,愚不可及,虽颜子、宁武不能过也。(曹操)
                        公达,非常人也,吾得与之计事,天下当何忧哉!(曹操)


                        13楼2013-03-05 20:33
                        收起回复
                          第一名果断我曹大老板。老板v5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13-03-05 20:36
                          收起回复
                            没田丰么


                            IP属地:北京来自手机贴吧18楼2013-03-05 20:37
                            收起回复
                              荀彧在战略上为曹操五出奇计,大至宏观战略气势磅礴,思路清晰;小至微观战略细致入微,考虑周全,荀彧实在是战略的奇才。然而,荀彧在战略上的杰出往往掩盖住了他在战术上的才华,也许荀彧在战术上表现的机会不多,但几次战术上的精彩表现说明荀彧不仅仅善战略,实在是个战略战术的全才。
                              战术方面:
                              6,陈宫张邈趁曹操东征叛乱,暗中迎接吕布进城,大部分官员和郡县都响应叛乱,荀彧兵少无将,形势危机,但他先是识破陈宫之计,再急招夏侯敦入城,又不顾个人安危只身出城说服郭贡退兵,启用程昱,与程昱一起定计守住了兖州三城。荀彧此次的表现用“惊艳”形容毫不为过,谋略,胆识和魄力彰显无遗,应变能力让人叹为观止。
                              7,官渡决战之时,双方陷入僵局,曹操兵寡粮尽,欲退兵,荀彧从许都千里迢迢写信劝阻曹操退兵,建议曹操以少量兵力在官渡扼制住袁绍的咽喉,打持久战,日久必生变,“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曹操听从荀彧之计,后果然许攸来投,奇袭乌巢,战局逆转。
                              8,曹操扫二袁,平乌桓,统一北方,欲南征,问计于荀彧。荀彧献计“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曹操采纳其计,表面大造声势从宛城进军,暗中设奇兵另取道直逼荆州,兵不血刃迫使刘琮投降,一次经典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19楼2013-03-05 20:3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