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云岭吧 关注:343贴子:1,947
  • 2回复贴,共1

心随百姓一起奔小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只要你到过益林镇王楼村,这里4000多村民,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一提起他们村书记朱育庆,都会翘起大拇指:“我们生活这么好,多亏了朱书记啊!”
回归乡里顺民意
区划调整时,原淮海村、墩左村和王楼村三村合并组建成王楼村,人均收入不足4000多元,赤字的穷村,社会治安混乱,干部人心涣散。2006年3月村支部换届时,全村找不出支部书记的候选人,最后,村里和镇党委都想到一个人,在县建筑公司驻无锡办事处经理的朱育庆。在家办企业的朱育庆妻子得知这一消息后,极力劝阻他,不怀好意的一些人风言风语:“王楼村这么差,他朱育庆就是有再大的本事也逞不了这个能”。然而,受党教育多年的朱育庆没有被困难所吓倒,他毅然放弃优越的工作条件和优厚的薪水,回村开始了他创业的历程。
一回到村里,他便扎进农户,走访调查,掌握思想动态。他发现人多地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一家一户的零散种植形不成规模效应。他思考着在全镇率先进行土地流转,集体实行反租倒包将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向种田大户集中,以形成连片种植规模效应的格局。群众对他的做法不理解,少数党员干部说他是瞎胡闹。他在统一班子人员思想的基础上,带领村委会一班人分别走访群众,去做群众的思想工作。经过他耐心的做群众思想工作,伴随着劳动力的合理转移,终于获得村民的赞同。全村又建成了300多亩连片大棚蔬菜,建立了3万羽禽场,建立了王楼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培植以粮食交易为主的农民经纪人队伍125人,建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2个,带动350户群众家家致富。靠种田发家致富的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001年的3500元提高到2012年13000元。
千方百计带民富
农业结构调整获得成功,给他带来了极大的鼓舞,但要带民富必须发展工业。
2006年11月,在摸准了市场行情的基础上,朱育庆利用闲置的厂房,由自己出大股,3名村干部出小股,创办了兴扬气体公司。2006年底,他又投资100多万元,合股创办了玻璃工艺品厂。一些群众学到了玻璃工艺品加工技术,回家也搞起了玻璃工艺品加工。仅这一年,全村从事玻璃灯工户有300多家,还成立了全县第一家王楼玻璃工艺品协会,王楼村成为全镇有名的玻璃之村。目前,全村玻璃工艺品年销售超亿元,仅此一项,农民增收1500元。
外务工经商人员看到村里党员干部带头创业,纷纷携技、携资返乡,“凤还巢”带来了全民创业潮,全村企业发展形成了多轮驱动的强劲势头。近两年来,仅在镇全民创业园内兴建6幢厂房,总投资额300多万元,先后有5个多项目落户。朱育庆还充分利用区域优势,建设王楼粮食综合批发市场,大力发展服务业。2012年全村从事三产的劳动力就达到1300多人。从事务工、办企业的二产人员就达到1800人,农民人均纯收入16500元,分别较2005年增长10倍和15倍。
兴办实事便民利
随着二、三产业的迅速崛起,王楼村不断反哺社会事业的发展。近两年来,村里先后实施健康、关爱、通达、安居、康乐等五大工程。投资20多万元,建成了高标准的卫生所。对全村60岁以上的老党员每年给予100元生活补助,70岁以上的党员给予200元生活补助,对11户的贫困户每年给予300至500元的生活补助,并安排困难户上岗就业。投资100多万元实施道路硬质化,新铺设1500米水泥路面。按照“建筑风格别墅化、配套设施功能化、居住环境生态化、休闲娱乐园林化”的总体要要求,投资1000多万元建设王楼中心村,已建成两层小康楼86套,建筑面积18000平方米。配全了电教设备、文化体育活动器材,浇筑了篮球场地,并购置了300余册图书(光盘),每年拿出4000余元征订党报党刊,丰富了群众文化娱乐生活,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全村形成了遵纪守法、关心集体、勤劳致富、祟向文明的良好社会风气。
(余焕超 吴汉林 张洪文)


1楼2013-08-03 14:47回复
    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在全村形成了遵纪守法、关心集体、勤劳致富、祟向文明的良好社会风气。


    2楼2013-08-03 14:48
    回复
      在全村形成了遵纪守法、关心集体、勤劳致富、祟向文明的良好社会风气。


      3楼2013-08-03 14: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