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王城吧 关注:1,002贴子:34,503
  • 12回复贴,共1

代王城的那些事-《赵桓子都代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河北1楼2013-09-02 09:08回复
    有关代都方位记载的早期文献首推《水经注》,所以考察桓子都代的具体方位仍然需要从分析《水经注》的相关资料入手。《水经注》卷一三《漯水》记支流祁夷水称:(巴蜀书社1985年影印王先谦校本,第255页。)
    漯水又东流,祁夷水注之。水出平舒县,东径平舒县之故城南泽中(中略)《魏土地记》曰:代城西九十里有平舒城,西南五里,代水所出,东北流,言代水非也。祁夷水又东北径兰亭南,又东北径石门关北,旧道出中山故关也。又东北流,水侧有故池。按《魏土地记》曰:代城西南三十里有代王鱼池,池西北有代王台,东去代城四十里。祁夷水又东北,得飞狐谷。(中略)《魏土地记》曰:代城南四十里有飞狐关,关水西北流径南舍亭西,又径句琐亭西,西北注祁夷水。祁夷水又东北流径代城西。卢植言:初筑此城,板干一夜自移于此。故代西南五十里大泽中营城自护,结苇为九门,于是就以为治城,圆匝而不方,周四十七里,开九门,更名其故城曰东城。赵灭代,汉封孝文帝为代王。梅福上事曰(中略)《魏土地记》曰:城内有二泉,一泉流出城西门,一泉流出城北门,二泉皆北注代水。祁夷水又东北,热水注之,水出绫罗泽,泽际有热水亭。其水东北流,注祁夷水。祁夷水又东北,谷水注之,水出昌平县故城南,又东北入祁夷水。祁夷水右会逆水,水导源将城东,西北流径将城北,在代城东北十五里,疑即东代矣,而尚传将城之名。卢植曰:此城方就而板干自移。应劭曰:城徙西南,去故代五十里,故名代曰东城。或传书倒错,情用疑焉,而无以辩之。逆水又西,注于祁夷之水,逆之为名,以西流故也。祁夷水东北径青牛渊(中略)祁夷水又北径一故城西,西去代城五十里,又疑是代之东城,而非所详也。又径昌平郡东,魏太和中置,西南去故城六十里。又北,连水入焉。(以下叙连水源流,称连水西径王莽城,当城,最后)又径故代东而西北流注祁夷水。祁夷水西有随山,山上有神庙,谓之女郎祠,方俗所祠也。祁夷水又北径乾故城东,而北流于漯水。
    注文所述祁夷水和支流的源流分合及沿河古迹多在今蔚县境内,其中注文所谓祁夷水亦称代水,即今壶流河,所谓逆水即今清水河,所谓连水即今定安河。注文有关上述河流的方位、流向的记载与今天诸河状况几乎无异,因此它为我们探讨注文古迹的方位问题提供了一个比较可靠的坐标。根据这个坐标,我们就可以确定有关代城、将城、东代(后曰东城)的方位,而这一点对我们研究赵桓子都代的地望问题尤为关键。


    IP属地:河北3楼2013-09-02 09:13
    回复
      代城、将城、东代城的方位既明,下一步还需要探讨三城建筑年代的早晚问题。就《水经注》的记载而言,大体可以这样判定:将城和东代城相对较早,代城相对较晚。注文引卢植语称代城:“初筑此城,板干一夜自移于此,故代西南五十里大泽中,营城自护,结苇为九门,于是就以为治城”,并说因此而“更名其故城曰东城”。所谓板干自移原系神话,干宝《搜神记》亦有云:“代城始筑,立板干,一旦亡西南板四十五于泽中自立,结苇为外门,因就营筑焉,故其城周围三十五丈为九门,故城处呼之为东城”。此事本身固然荒诞不经,但由此可见代城的修筑是东代城之后,所以东代城又被称为“故代”。将城与东代城孰先孰后虽无法辨明,但郦道元既疑将城或即东代城,亦说明将城的修筑时间早于代城,将城和东代城早于代城似无可置疑。
      代城修筑的绝对年代是何时?尹耕《两镇三关志》认为代城是赵襄子所并之代,亦即认为代城是春秋时期代国之都,至迟始筑于春秋时期。(据《蔚州志》卷5《地理志·古迹》代县故城条所引《两镇三关志》内容。)但顾炎武《元下郡国利病书》不同意此说,提出另外的意见。他说:(见《四部丛刊三编》本《天下郡国利病书》第17册5叶a面。)
      蔚州东二十里许有故墟焉,俗呼代王城,周回二十五里,九门遗址俱在,金波发源其 北,夹城东南流(“东南流”应为“东北流”,《潜邱札记》引此文即作“东北流”,),即《搜神记》所谓始筑城时,亡西南板于泽中自立者也。长老曰:盖昔有代王者居是城,与燕约相救,置传鼓为信。胡大入,传鼓,燕救不至,代王出奔,国为墟。又曰:废城南数里小山即鼓台也。余寻之,果然,今仍名擂鼓埚,其言有证矣。而竟不知代王者何人也。(以下顾氏经过考辨,认为立都代王城的代王是汉初的代王刘喜,略)且王喜(即代王刘喜)之封也,与卢绾同时,草昧之际,披荆棘,立城邑,日不暇给,燕、代与国,土壤接近,则相为救也必矣。燕救不至,王喜出奔,长老听传,信而有征也。
      引文中的“长老曰”内容是蔚县当地民间传说。顾氏从民间传说入手,结合史籍加以考证,认为传说中的代王喜是汉初的代王刘喜,亦即认为代王城始建于汉初代王刘喜,这一点很有见地。考古工作者曾于20世纪70年代对代王城遗址进行考察,《文物春秋》1997年3期所刊蔚县博物馆《代王城址调查报告》,均认为它是汉代遗址,证实了顾炎武的判断。(1995年12月新版《蔚县志》第二十四编第五章所录“古遗址一览表”(574-577页)登记有与代王城遗址有关的古遗址6处,其年代分别是:代王城西南遗址为“汉代、战国”;代王城遗址为“西周、战国”;代王城西遗址为“西周”;代王城东遗址为“战国、汉代”;大水门遗址为“夏代”;大德庄遗址为“西周至战国”。若据此材料判断,代王城遗址年代似乎更早,但这里有两个问题:一是此表有些表述尚欠严密的科学性,使用“夏代”一语便是例证;二是年代的判断依据是暴露的遗物。代王城完全有可能是在先秦遗址上建筑而成,发现有关先秦文化的遗物并不奇怪,这并不影响代王城整体上作为汉代遗址的存在,因此我们仍依河北省文保单位设立的保护标志所认定的汉代遗址作为代王城的始筑年代。)


      IP属地:河北6楼2013-09-02 09:15
      回复
        又,《文物春秋》1993年4期刊刘建华《张家口地区战国时期古城址调查发现与研究》17页认为代王城遗址属战国。25页所附《张家口地区战国时期城址一览表》也说“城址内暴露大量的战国时期的陶器残片,……城内北部发现了夏、商、西周时期的遗存,城外……封土堆现存63座”。但22页又说,“从代王城内暴露的大量汉代遗物和城外西部、南部大片汉代封土墓群看,秦汉时期是代王城繁荣鼎盛时期,东汉以后渐趋废弃”。看来代王城还是汉代建筑。)代王城始筑于汉初,这就排除了它作为先秦时期代国(包括方国、封国、王国在内)国都和郡治、县治的可能性,自然,赵桓子立都的代城也就不会是今代王城遗址。光绪《蔚州志》卷五《地理志》古迹代故城条和代县故城条认为将城和东代城都是汉代以前的“代治”,并且认为赵襄子所灭之代即其中的一个。笔者同意这个看法,并认为赵桓子立都的代城也只能是将城和东代城之中的一个。在这二城之中,我们更倾向于东代城。这同样可以从《水经注》所述祁夷水支流连水的内容中找到根据。注称:
        (连)水出雊暓县东,西北流,径雊暓县故城南,又西径广昌城南。《魏土地记》曰:代南二百里有广昌城,南通大岭,即实非也,《十三州记》曰:平舒城东九十里有广平城,疑是城也。寻其名状,忖理为非。西径王莽城南,又西,到剌山水注之,水出到剌山西,山甚层峻,未有升其巅者。《魏土地记》曰:代城东五十里有到剌山,山上有佳大黄也,其水北流径一故亭东,城北有石人,故世谓之石人城,西北注连水。连水又北径当城县故城西,高祖十二年,周勃定代,斩陈于当城,即此处也。应劭曰:当桓都山作城,故曰当城也,又径故代东而西北流注祁夷水。
        这段记载必有错简或讹误,例如所述连水西径广昌城南,郦道元根据《魏土地记》知广昌城是在代南二百里,因此判断“即实非也”。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注文所述的石人城是今涿鹿县境内的倒拉嘴村所在。据《河北省地图集·阳原县蔚县图》,蔚县东部邻县涿鹿县西南部今定安河上游南岸有倒拉咀(嘴)一村,据涿鹿县地名办公室编《涿鹿县地名资料汇编》第190页“倒拉嘴”条记载:“此村南倒拉山,又地处山嘴,明初建村,取名倒拉嘴,沿用至今”。(1983年12月排印本)倒拉山显系到剌山的转写。从地图看,倒拉嘴村位于定安河南岸,村东也有一条河,自东南而西北注入定安河,这显然就是“西北注连水”的到剌水。地图上还可见到倒拉嘴村北数里处有一“石人洼”村,石人洼村应与注文所记石人有关,这可以证实倒拉嘴即石人城所在。那么由此可以断定,流径倒拉嘴之北的这条河流确是古连水。注文称“连水又北径当城县故城西”,这说明连水在经过当城时呈自南而北的流向,还说明当城位于连水右岸或曰东岸。从今定安河的流向看,倒拉嘴以下至蔚县西太平村一段,都是自东(偏北)而西(南),自西太平至南吉家庄数里之间才折而为自东(偏南)而西(偏北)的流向。至南吉家庄,定安河又折而南流(南吉家庄至古守营约1公里左右),至古守营又折而自东南而西北注入壶流河(这段距离约10多公里)。从严格意义上说,定安河中下游没有呈自南而北流向的河段,所以连水“北径当城县故城西”只能从西太平——南吉家庄河段或古守营--定安河与壶流河交汇处河段求得。西太平——南吉家庄河段只有3公里长,且流向大体呈自东(偏南)而西(偏北)的流向,而古守营--两河交汇处河段只有10多公里长,且完全是呈自东南而西北的流向,因此注文所述的流向和城址很可能是在这一河段之内。在这一河段的右岸,靠近河流的村庄今有吉家庄、永安疃、定安县三村,当城县故址自然应该就在这三村或附近一带。(其中定安县村的可能性或许稍大一些,据《蔚县地名资料汇编》第161页“定安县村”条,此处为辽金元时定安州县治所。当时在此置定安州、县,或许因借以前的当城旧址。据《史记·赵世家》,赵桓子都代一年而卒,死后国人认为桓子之立非襄子本意,乃共杀其子而复迎立赵献侯,说明桓子死后赵氏内部发生一次政变,桓子之都有可能从此废弃(起码不再作为赵都)而留下桓都城之名。)
        当城的大体方位确定之后,对我们认识东代城即赵桓子都代的所在地很有帮助。注文引应劭语称当城县一名起意于“当桓都山作城”。又,《汉书》卷二八下《地理志下》代郡当城县条有颜师古注语称:“阚骃云当桓都城,故曰当城”。应劭认为当城县是因为当桓都山而得名,阚骃认为是当桓都城而得名。一作桓都山,一作桓都城。应劭是著名学者,但并不擅长地理,阚骃是著名地理学者,以所著《十三州志》闻名于世,则阚骃所言桓都城似更为可信。当城是因为“当桓都城”而得名,所谓“当”者,原意是“对着”、“向着”,又有相等、相当、对偶、匹敌等意,看来它是因为面对桓都城而得名。而东代城位于定安河左岸,恰好与当城隔河相对。桓都城为何称为“桓都”,是否即因桓子曾经立都于此而得名呢?(据《史记·赵世家》,赵桓子都代一年而卒,死后国人认为桓子之立非襄子本意,乃共杀其子而复迎立赵献侯,说明桓子死后赵氏内部发生一次政变,桓子之都有可能从此废弃(起码不再作为赵都)而留下桓都城之名。)总之,将城和东代城都有可能是赵桓子立都于代的所在,而东代城的可能性更大。(刘建华文所附《张家口地区战国时期城址一览表》记蔚县陈家湾村东有战国汉代城址,称陈家湾遗址,长方形、遗迹遗物有泥质灰陶片,26页。此处位于定安河、清水河之间,与北大坪和 等都有一定的距离,疑非将城或东代城。)(原载《河北学刊》1999年第1期,因篇幅关系曾有删节,收入本书时已恢复被删部分。作者孙继民)


        IP属地:河北7楼2013-09-02 09:16
        回复
          楼主辛苦了,读了一半了。读眼酸,写更眼酸。谢谢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3-09-02 11:02
          回复
            文化浅薄看完也不通。辛苦啦,你才是代吧的金鹰。(英)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3-09-04 00:13
            收起回复
              左下午读完,读后深感你学识深厚,知识渊博。真该谢谢你给我们带来这许多宝贵的东西。


              10楼2013-09-04 08:08
              收起回复
                个人觉得彦杰就是一本活的百科全书啊,实在佩服。


                IP属地:北京11楼2013-09-06 11:27
                收起回复
                  看到自己的家乡渊源,感触极深,谢谢楼主啦!


                  12楼2016-10-20 18: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