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人之危吧 关注:21贴子:1,488

急吧放映室: 光影印象 之 香港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座城市,因电影而永垂不朽。


IP属地:江西1楼2013-09-08 09:38回复
    香港,一座在过去被遗忘的角落,却在近百年里悄然耸立。
    你或许只记得六朝古都的大气磅礴,或许只记得河图洛书的中原心脏,或许只记得整个泱泱中华的幅员辽阔。
    在一百年前,谁都不会对这个角落瞥去一丝丝的散漫目光,但,这座城市,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时候,将世界的目光对焦,更让你侧目的,是电影。
    刻上时代痕迹的电影。
    注定了他,会因电影而永载史册。


    IP属地:江西2楼2013-09-08 09:38
    回复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在法国巴黎公映了《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世界上最早的影片。这一天,被世界各国电影界公认为「电影时代的开始」。1896年初,路易.卢米埃尔的助手来了香港放映这些影片,而电影就是这样传入香港。自他离开后,香港电影直至1898年才再有活动。
      从1896年到1903年,香港放映过一些很短的纪录片,每次放映十套以上。直至1903年10月5日,香港才有整部故事片公映。有关报导是这样的:现在中环街市对面,即同记办馆面前,准十五晚开演“成套戏本”(即整部电影)。这部电影是法国导演下.齐卡当年的一部名片《基督的受难》。
      1907年,香港有不少电影院纷纷开办,而且公映的次数和数量都较以往为多,因此被视为香港电影事业的第一个高峰年代。
      1909年完成的《偷烧鸭》,是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在香港拍摄的一部默片谐剧。该片的导演梁少坡同为该片的主角,故事讲述一个小偷(由梁少坡饰演)想偷烧鸭,却被**捉住了。剧情十分简单,但不乏诙谐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偷烧鸭》虽在香港摄制,却并非香港电影公司的作品。该片出品人布拉斯基后来结束了他在上海的电影事业,回美国路经香港时,和黎民伟合作制作了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并因而催生了香港电影事业,而黎民伟更被誉为“香港电影之父”。这部电影的出现,象征香港电影史启蒙期的终结,萌芽期正式开始。


      IP属地:江西3楼2013-09-08 09:39
      回复
        香港电影在二次大战后迅速复兴,而在1949年以后渐趋蓬勃,不无原因。1949年后大批中国大陆的电影工作者因政治及经济理由纷纷南下,在香港设电影厂,跟本地影人合作拍摄国、粤语片,使香港成为南中国唯一的也是最大的电影中心。再加上五十年代中期,星、马电影势力过渡到香港,以及香港原有被美、日、欧电影文化所带来的冲击,遂令香港电影迈向成熟的雏型。
        六十年代是国、粤语片起飞的时期,其中由四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中更是粤语片的盛产期。这段黄金时期粤语片有以下几个主流:
        1.粤剧戏曲片
        据估计,在五十年代每年就有200部粤剧戏曲片问世,差不多每三部粤语片之中就有一部是粤剧片,而在1958年更达到了高峰,这一年的160部电影中,粤剧占了一半。
        「舞台式」的粤剧片基本上制作费不高,电影技巧也不特别考究,因为大部份都沿用粤剧舞台上的大老倌演出,只唱主要情节,其馀的排场做手都不严格。因此,这类戏曲大多被揶揄为「五日鲜」、「七日鲜」。当然其中也不乏制作认真,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不朽经典,如《帝女花》(1959)、《紫钗记》(1959)、《李后主》(1968)等。而戏曲片的演员亦有不少为人熟悉的名字,包括:任剑辉、白雪仙、新马师曾、薛觉先和林家声等等。
        至于粤剧戏曲片为何会在五十年代大受欢迎呢?这是因为战后粤剧发展蓬勃,进棚看戏成为上流社会的消费享受。至于一般市民只好听电台话剧或听粤曲,有见及此,电影公司便把大量经典粤剧拍成电影,让戏迷可以以低廉的戏票欣赏传统的粤剧戏曲。
        2/ 文艺片
        这时期的文艺片背景多为民国或当代,讲求戏剧结构,又或改编自中外文学、流行小说,或袭取荷里活通俗剧的故事模式。而提到这类环绕家庭伦理、男女之爱的文艺片,就不得不提粤语片电影公司中的佼佼者 : 联合电影有限公司「中联」。
        「中联」创建于1952年,共生产了44部电影,出品了不少粤语片中的经典,如李铁的《危楼春晓》(1953)、《天长地久》(1955)、楚原的《可怜天下父母心》(1960)等等,都是家传户晓的作品。
        「中联」的21位精英,有见于影艺界充斥着粗制滥造之歪风,遂以认真的拍摄态度、主题健康的电影信念为大前提,创办「中联」以抗衡媚俗投机而质素低劣的「七日鲜」货色。这批电影界精英包括导演李铁、吴回和十三位着名演员:吴楚帆、张瑛、张活游、白燕、黄曼梨、紫罗莲等等。
        「中联」电影每每针对香港社会种种问题,批判上流大亨的伪善丑恶,带有浓厚的教化意味,更大大提升了中国电影的美学层次。大概是因为过份执着于传统道德使命,「中联」渐渐跟时代脱节。到1967年,它也随着粤语片的息微而关闭,但其对香港电影的影响是绝不容忽视的。
        3/ 古装武侠片
        五十年代的古装武侠片大多以民间熟悉的侠义神怪故事为骨干,但武打场面并不讲求真实感,发展至后期(六十年代初、中期)日渐注重动作场面设计,大量加进了特技花款(如怪兽、怪人装扮和模型特技)、曹达华和于素秋就演了不少这类古装武侠片,如《如来神掌》系列。
        4/ 喜闹剧
        这类电影大多以诙谐搞笑的喜剧演员挂帅,桥段不外乎「大乡里出城」、「癞蛤蟆想食天鹅肉」之类的故事,如新马师曾、邓寄尘主演的「两傻」系列。
        以上各类型的粤语片虽然在电影美学角度上来说,艺术感略嫌粗糙,但论到能否带给观众共鸣,则可谓绰绰有馀,难怪这段时期,粤语片的产量可观,令粤剧片达至高峰期。
        事实上,从1967至1969年,粤语片的产量仍高于国语片,只是到了69至70年,情况才开始扭转。
        国语片由低沉转盛的转捩点,是五十年代中期「国际发行公司」与邵氏父子改组,分别成为「电影懋业公司」和「邵氏(兄弟)公司」。「邵氏」和「电懋」资本雄厚,野心勃勃,改组后锐意在香港电影业大展拳脚。它们不但全力推动国语片,还建立完善的发行网来开拓海市场。
        1957年邵逸夫掌舵「邵氏」,制作大量高质电影,首部成功的作品是李翰祥执导的《江山美人》、《不了情》,达到前所未有的以「十万」为单位的票房成绩。「邵氏」电影制作豪华瑰丽,粤语片中的「烂衫戏」可谓相形见绌,加上制作重质不重量,鲜有「七日鲜」的电影出现。
        国语片的热潮不独使国内兴起的黄梅调电影带到香港并使之流行起来,更创作了新派武侠片,包括改编自金庸及梁羽生的武侠作品:胡鹏导演的《射雕英雄传》(1959)。单在1963年,武侠片的产量已高达61部,而武侠片之中的代表作则是胡金铨的《龙门客栈》(1966)及张彻的《独臂刀》(1967)。狄龙和王羽这些武打明星的出现,亦可视为七十年代李小龙冒起的前奏。
        事实上,从五十年代起,国、粤语片的确并存,虽然两者存在竞争,但本质上是相容的。可是,随着国语片从1970年迅速发展,加上粤语片青黄不接,于70-71年间,国语片的产量多达116部,而粤语片只有22部;于71-72年间,国语片数量依然上升,反观粤语片却只剩一部,那是由邓丽君主演的《歌迷小姐》。之后的数年,国语片一直领导着香港电影市场。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六十年代末期,粤语片面对着国语片雄霸市场的威胁,但仍力求在戏种上有所突破,青春歌舞片顺势兴起,并造就了两位当时得令的年青人偶像-萧芳芳和陈宝珠,电影界追捧偶像的热潮可说是由她们而起。


        IP属地:江西4楼2013-09-08 09:40
        回复
          黄金岁月
          七十年代是香港普及文化的重要转捩点,而香港电影也随着电视的普及化,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至香港人心态的转变而受到种种冲击,以致七十年代的香港电影是趋向多元化及地道化。
          承接六十年代中期的凌厉气势,「邵氏」在七十年代初期依然在香港电影业占着领导的地位,拥有「东南亚电影王国」的美誉,出品了大量国语武打片,大导演包括李翰祥、张彻及刘家良等等。他们都以熟悉的刀剑拳脚功夫片作依归,电影世界里都是强烈的阳刚味,其中张彻的电影更造就了偶像级武打明星,如王羽、狄龙、傅声等。1970年的《龙虎门》就是当年「邵氏」最卖座的功夫片之一。
          踏入71年,此类古装刀剑片的锋芒其实以较在六十年代逊色,原因大抵是一代武打明星李小龙的出现。
          李小龙配合着邹文怀的「嘉禾电影公司」的崛起,在七十年代初叱吒一时。从首部作品《唐山大兄》(1971)到之后两年间拍摄的《精武门》及《猛龙过江》令李小龙进运国际影坛,创造出香港电影事业的神话。
          1973年李小龙骤然暴瘁,令功夫片热潮未能延续。而随着本地文化的普及,香港观众对远离现实的功夫片渐渐失去兴趣,反而对反映当时社会状况,讽刺现实的电影加以青睐,这就解释了楚原的《七十二家房客》在1973年成为最卖座电影的原因。
          《七十二家房客》里的演员,如郑少秋、沈殿霞都是当时的电视艺员,而由于电视已成为当时的重要媒体,因此他们对观众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而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但为以后的新电影类型作了开端,更令粤语片得到重新。
          自此,很多电影都走地道市井的风格,演员的演绎亦带有嘻笑怒骂的味道。从电视跳到电影的许氏兄弟也因此而冒起,成为七十年代、以至八十年代香港电影的中硫底柱。
          由于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大家的主导阅读方式是电视模式,很多粤语片的题材或灵感都是来自电视内容,如《阿福正传》(1974)、《大乡里》(1974)、《新啼笑姻缘》(1975)。许冠文、许冠杰两兄弟也跳出了电视趣剧的框框,走上大银幕,以其独有的「笑话公式」拍摄了一系列非常卖座的喜剧 :《鬼马双星》(1974)、《半斤八两》(1976)、《卖身契》(1978)等等。这些电影不但令喜剧在香港电影史上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更促使了后来功夫喜剧的诞生。
          1978年袁和平执导《蛇形刁手》和《醉拳》奠定了功夫喜剧的地位,使其成为七十年代末最具代表性的电影类型。功夫喜剧离开电视感性,以密集的功夫设计及谐趣的杂耍风格吸引观众;可以说是揉合了传统功夫片及许氏兄弟式的喜剧精粹。演员方面,成龙,洪金宝等也摆脱了以往武打明星的英雄模式,改而以反叛贪玩的形象来亲近观众。
          除了以上提及的片种,提到七十年代的香港电影,不可不提的是大导演李翰祥从台湾返回香港东山再起,大拍风月绰头及骗术奇观电影。好像他在1971年拍下的《骗术奇谭》,不但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新的一页,也象徵着七十年代香港电影意识的转变-金钱至上、绰头化的风格抬头,这个影响一直延续到八十年代。不过,1979年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出现却为香港电影带来了富神采而短暂的变奏。
          1979年是香港电影的重要里程碑,那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开始。大批电视幕后工作者转投电影圈,他们包括徐克、许鞍华、章国明、谭家明、严浩、余允抗等等,他们本著对电影的热诚,及年青人特有的创意和社会触觉,拍出不少充满个人色彩的电影作品,为香港电影打开崭新的一页。
          最先掀起「新浪潮」的是1979年的三部作品:《疯劫》(许鞍华执导)、《蝶变》(徐克执导)、《点指兵兵》(章国明执导)。其后这批或在外国学习电影,或在电视台「少林寺」出身的年青导演继续拍摄了一部又一部风格化的电影,包括方育平的《父子情》(1981)、《半边人》(1982)、徐克的《第一类型危险》(1980)、谭家明的《烈火青春》(1982)等数十部作品,都很能表达这些导演对当时社会气象的感觉及情怀。


          IP属地:江西5楼2013-09-08 09:40
          回复
            一、爱情篇

            爱情总是琐碎的,永远打理不清,就那样散落在心情里,在回忆中跌坐,象是某部电影,淌在流逝的岁月里,再分不清真与假,但你心里清楚,感觉是真实的。就电影里夜色下情人的影子,就象电影里男女的拥吻,就象电影里那声哭泣,就象你在电影院里猛一回头的一刹黑暗。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13-09-08 10:02
            回复
              《八两金》
              《八两金》,也叫《衣锦还乡》,是张婉婷“移民三部曲”的最后一部,片名的含义,用男主角洪金宝在影片开头的台词来说就是“男人身上要是没有八两金,还能叫男人吗?”。
              张婉婷这一次虽然想重点表现移民的思乡之情,并且试图通过将故事的背景放在八十年代正处发展中的内地,欲赋予影片一种深厚的历史沧桑感,但留给观众印象最深的其实还是爱情,尤其是结尾那一曲打动人心的《船歌》,配合男女主角告别的画面,令人心生感慨——有一种爱情叫做放手。
              镜头画面伴随着悠扬旋律所流露出的乡愁思绪和血浓于水的亲情时刻感染着观众的情绪,同时两位主人公之间剪不断理还乱并最终悲情收场的爱情故事同样令人唏嘘感叹。当演员穿行于如画美景中,镜头带来的感染力可以说使人忘却了时间的流动。
              《八两金》在叙述两个主角感情的时候,也早已穿过叙述的表层,来触及时代风潮下华人生活变迁的主题。粼粼波光悠悠船歌中浓浓的乡愁深深的眷恋,使得对水乡每一次诗意的描写都注定成为要生活在海外的游子要一遍遍重温的旧梦,而洪金宝在河边的徘徊与张艾嘉在船头的回望,则更突出了电影在去与留之间矛盾得无限惆怅的主题。
              如果要说不满,恐怕应该是当中渗透太多的对于当时大陆形势的误解和夸大,当然就影片中故事发生的年代而言,当中所提及的事情在大陆确实是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但就影片中的夸张而言尽管喜剧效果浓郁,可回味之下仍很不是滋味。这一点,可算是笔者观看本片最大的遗憾。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的主题曲《船歌》。这首由罗大佑谱曲创造的经典影视音乐,而当之从夕阳下金色的水面上荡漾飘起,梦境一般的水乡晚景成了最具诗意,也是最令大陆以外的华人刻骨铭心的一幕。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3-09-08 10:14
              回复
                《秋天的童话》

                像是童话里的故事,很淡,很轻,淡的就好像深秋午后金光下的私语,轻的就好像剪刀般轻柔的春风中飘飘洒洒的花絮。
                张婉婷的格调,温婉中带着雅致,雅致里藏掖着欲语还休。
                我们仿佛都有着温软午后阳光下的清茶相随,带着淡淡的心静,看着来往的人群,抿上一口,卷在舌后,细细地流入咽喉,品着残留舌尖的淡淡茶叶清香,笑眯上一会儿睡眼。
                这部电影正是这样的感觉,平平淡淡,真真切切。
                你听不到海誓与山盟,也见不着悲惋与殷切。她留在你眼眸中的,只是模模糊糊的身影,如影随形的悄悄渗入你的内心,在平淡中见证的炽烈的真情。
                有爱情,就有承诺。船头的承诺,却怎么看怎么像孩子的执拗与天真。
                三大规条和五大目标.
                三大规条是“戒赌、戒酒、戒烟”;五大目标是“学海无涯,唯勤是岸;拿完绿卡要拿金卡;穿鞋要穿袜;英文要讲文法;想做就去做,船头爱茶煲。”
                好素朴的愿望,他在镜子上的涂涂写写,真像一个又认真又总是心生忐忑的孩子,因为心中有爱、有期待,便希望自己变得足够好。而十三妹的话语是“你还记得船头尺吗?我想他喜欢我了,跟他在一起,我觉得一点拘束都没有,可是有一种男人,你很喜欢和他在一起,可是要你嫁给他,你又不会。我们是两个世界的人,他已经三十几岁了,这次看来是他的初恋。……你知道,恋爱一次,元气大伤。”恋爱一次,元气大伤。被爱情狠狠伤过的十三妹,恢复过来后正视过往和现实时,也依旧含着几丝淡淡的忧伤,就像秋天万里无云的天空,有时也会成为永恒的悲伤。
                楼上的十三妹与楼下的船头尺之间那些生活化的琐碎点滴,因了异域他乡的背景,两个人的相互惦念,便显得格外温馨;比如临别之际的一路追逐和像“麦琪的礼物”一样的手表与表链的彼此交错,也许,只因这样的错过,便要未来许一个补偿;于是,有了结局处像梦境像童话一样的乍然重逢,既不是无限悲伤的,因为历尽了世事沧桑便“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然后“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也不是欢喜到无所适从的,因为有了“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的煎熬,所以便“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这里的重逢也是云淡风轻,一如既往。
                秋天的童话,是秋天的淡然与美好,在秋风乍起、落叶飘零之际,也许所有的故事都可以化作眉梢眼角处的浅浅一笑,一切,都像秋天一样,云淡风轻。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1楼2013-09-08 14:56
                回复
                  《甜蜜蜜》
                  细节铸就了伟大的经典。
                  黎小军南下初到香港穿着破旧的棉袄,提着两个蛇皮塑料袋,操着一口与周围环境不协调的普通话。他对电梯,取款机甚至是麦当劳的无知,使他像一个婴儿一样,需要重新学会立足,而学费便是卖命的干活。 在个体融入社会的过程中,他认识了李翘,一个最终让他学会广东话,懂得在生之艰难的社会中活出一片天地的女子。
                  每个男人生命中都有白玫瑰与红玫瑰一般的女子一样。一个女人生命中也必然有两种男人,就像李翘有黎小军和阿豹。 黎小军之于她而言,是理想主义爱情,而阿豹是实用主义的爱情。黎小军给了李翘最初的心动与异性的关心,是初恋情人的角色。阿豹则使李翘人生展开,使她蜕变成一个八面玲珑的女人。 然而陈可辛将这两段爱情都打碎了,原来实用的感情并不低人一等,理想主义的纯洁,在面对前者也没有多少道德优势。
                  在黎小军新婚的那天晚上,躺在床上,搂着小婷说,刚来香港的时候,一切都很新鲜,如果那个时候你在我身边,那就好了。 黑暗中,闭着眼睛的小婷甜甜的笑了。可惜她不在,可惜不是她!可惜她错过了三年,错过了年夜饭,错过了躲雨,错过了邓丽君,错过了经济的跌宕,错过了温暖对方...
                  只是,人是会变的,而女人终究都是太过感性。有人说是因为豹哥的理解,还有豹哥对李翘的爱,李翘因了感动而选择浪迹天涯... 从来都没有怪过李翘跟着豹哥走了那么久,因为看得到她对黎小军说“友谊万岁”时勉强牵起的嘴角里的无奈, 看得到她说“我来香港不是为了你”时满眼倔强的无奈与错过, 看得到她收到黎小军“再见”消息时努力按捺的鼻音和前襟上的朵朵暗花,看得到在婚礼上面对新人的故作沉稳的微笑, 看得到宴会上单独面对黎小军时吃完了整盘水果的紧张与尴尬, 看得到十年后美国街头相遇她的意外她的惊喜…
                  李翘不是黎小军,她有太多的理想,太多的包袱,她不够简单。她没有办法单纯的面对自己面对感情,她没有办法像黎小军一样说了不爱就义无反顾的转头离开。在黎小军离开时,豹哥走进她的生活,当黎小军回来了,豹哥却不能这样离开。几年的相濡以沫,几年的相互依靠,几年里留下的深深痕迹,不能云淡风轻的说过就过。有时候,亲人般的感情比爱情更沉重吧? 所以当后来豹哥背上那个米老鼠对着我们的时候,当李翘哭的不能自已的时候,我的心也被狠狠的揪了起来,拉扯着,生疼。那暗淡了光泽的米老鼠,那失去了霸气的纹身,那没有了温度的身体。那个总是逗我们笑的米老鼠,却让我们哭的最多。
                  他一开始就知道,他一开始就想过放手,只是因为他的豁达让她有了太多的不舍,太多的抱歉。也因为他的豁达,以后的路,他们才能走的踏实,走的长久。
                  黎小军与李翘在事隔多年后相遇,曾是多么坚定的带着理想去生活,可岁月将人们变的面目全非,生活完全背离了当时的初衷。一切纯洁的、美好的梦想,都消磨在物欲与现实之中...
                  《甜蜜蜜》,其实很苦。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3楼2013-09-08 15:21
                  收起回复
                    二、动作篇

                    一招一式,一板一眼。或明快,或重滞,或潇洒,或狼狈。香港电影扬名世界的重要符号与标签,永远深刻在记忆深处的一拳一腿,酣畅淋漓与笑料百出的并重,凸显着香港娱乐文化的中心思想,也永恒地挂在我们弯弯翘起的嘴角和微闭含笑的眉梢。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0楼2013-09-08 16:34
                    回复
                      《快餐车》
                      成龙众多的作品中,我最爱的便是这一部。
                      不可否认会有很多朋友指责我的品位,但仍旧无法动摇它在我心中的无可取代。
                      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成龙式动作喜剧片,剧情庸俗情节单调,就剧本来讲,凡善可呈。但若论及动作,相信能出其右者,屈指可数。
                      成龙毕竟没有正经严肃地学过武,充其量只是个杂耍武生,无怪乎许多香港影评人对之嗤之以鼻。但这并不影响他动作设计的天马行空。
                      他可以借助一切你能想象的道具,甚至是随处可见的桌椅,在插科打诨中惊爆在镜头之下,动作流畅连贯,没有招式的痕迹,像是一切都只是在进行着一场可有可无的游戏,沉浸其中却无法自拔。伴随着港式的喜剧元素,撑起了一部有一部的票房。
                      成龙最害怕的,除了师傅于占元之外,便是师兄元龙,也就是洪金宝。但在成龙事业上给予帮助最大的,也正是这位严厉的大师兄。
                      从《奇谋妙计五福星》开始,提携着成龙一步一步在香港动作影坛站稳自己的脚跟。过了这个系列之后,也就在《快餐车》中再次合作,当然,眼尖的朋友都会发现还有一位身影,就是元彪。
                      《五福星》系列中,是三人合作的第一次,到《快餐车》三人再次聚首,而最近的一次,便是《飞龙猛将》。三人的撞击,增添了妙趣横生的细节,曲折了故事的梗概,当然,最重要的,便是动作的合计。
                      洪金宝身躯庞大却灵活异常,招式也大多诙谐,元彪身形较瘦,招式痕迹明显,成龙多自然随意,无物不用。在此部电影中,也正是三剑客的合击,才赢得了电影最后的成功。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4楼2013-09-09 07:45
                      回复
                        《精武英雄》
                        陈嘉上除了《逃学威龙》和《爆裂刑警》之外,最让人耳熟能详记忆深刻的,恐怕也只有这一部电影了。
                        在《精武门》之后,横空出世了各种各样版本的“精武”系列,但唯一值得一提的,便也只有这一部了。
                        这是一部中西结合的电影,在传统中国拳术的基础上,糅合了西方的拳击,速度力量的训练,可谓是中西合璧,也是本片最大的突破与创新。
                        就陈真本人而言,便已经充满了矛盾性,一方面民族存亡,日本本就是中国最大的仇敌,而师傅霍元甲却执意送之前往日本学艺,为的便是“以夷制夷”。而在霍元甲被日本人害死之后,陈真回到故土,多多少少都发现自己已经显得格格不入,无论是身着的中山西装,还是带回来的训练方法,亦或者,还有霍廷恩与之身份相较的尴尬,都是陈嘉上另辟蹊径的戏剧矛盾点。加之与日本女人的爱情,短短几条新的线索与矛盾,便使得陈真个人形象更加的丰满。
                        《精武英雄》可以说是李连杰武打片中打的最酣畅淋漓的作品,94年的李连杰也正当壮年,在与袁和平的合作下,摒除功夫中的花拳绣腿力求展示武术中的刚猛、力量,拳拳到肉。
                        招式的刻意重着,增加动作的厚度感,使之在荧幕与镜头上更加的简单明快,丝毫找寻不到拖泥带水之感。
                        作为动作篇的《精武英雄》,已经将动作发挥到了极致,如我前文所述,若还有电影在动作设计上能超越《快餐车》,那便是这部,所不同的是,一刚一柔,本片的“刚”也正是动作设计史上难以逾越的高峰。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5楼2013-09-09 07:53
                        回复

                          《败家仔》
                          动作说实话,没什么好写的,所以我也就决定将这部电影作为最后一部动作类。
                          《败家仔》是元彪的成名作,在他未成名之前,是跟着师兄洪金宝开工,但多为龙套之角,如李小龙的《精武门》,《龙争虎斗》以及胡金铨的《忠烈图》等。八十年代左右他接拍了两部电影,让他一时间声名大噪,一部是79年的《杂家小子》,一部便是81年的《败家仔》。值得一提的是,这两部电影都是出自洪金宝之手。
                          有人说,咏春最好的电影除了李小龙的电影就是甄子丹的《叶问》,我却觉得,他估计是没有好好的接触这部电影。
                          随着李小龙在国际地位的飙升,功夫,成为了华人在世界上的一个重要标签,随之而来的便是以李小龙或者咏春为题材的电影开始了跟风与粗制滥造。但在这其中,也不乏有精品佳作,《败家仔》便是其中之一。
                          那时候的洪金宝正当壮年,元彪正当年少,林正英还未成为师傅,小胡子陈勋奇的脸上也尚未可刻下沧桑。这是一部风华正茂的作品。
                          咏春出自女人之手,而使之传承而名扬天下的,却是一个叫梁赞的人,本片正是围绕着这个当初“派通街”的人生经历来谱写“咏春”的传奇传承经历。而关于咏春的正面刻写,也使之成为“咏春科教片”。
                          在那个硬桥硬马的时代里,能在方寸之间将动作设计得如此一尘不染的,为数不多,梁赞在梁二涕与胖师伯的调教之下,所受的不只是业,更是为人处世的道理和准则,也便有了最后与陈勋奇的决斗。
                          说道此处也正好说说陈勋奇,此人可谓是电影全才,也是如今的影坛为数不多的样板,无论在演员,导演,编剧,动作设计,武术指导,电影配乐上,都是屈指可数的奇才。而我们所熟知的一些配乐,如《天地孤影任我行》《挚爱》《尘归尘土归土》等经典之作,皆出自其手。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6楼2013-09-09 07:57
                          回复

                            二、动作篇

                            武侠,像是自古以来便流淌于中国人的血液里,刀光剑影快意恩仇,纵马豪情英雄志,挥斥方遒斩情丝。侠骨柔情的江湖儿女,承载的不仅仅是想象力天马行空的奇幻无边,更是千百年来根植华人骨髓血液里的浪漫情怀。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慷慨悲歌壮怀激烈的武侠世界,是永远属于华人精神世界里的乌托邦。


                            IP属地:江西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8楼2013-09-09 08:24
                            回复
                              突然想到 梁朝伟,王菲的重庆森林


                              IP属地:河南来自手机贴吧29楼2013-09-09 22:3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