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中读到的为数不多的几首描写儿童题材的诗句,清新纯朴,憨厚可爱,非常喜欢。人大了,就会向往能成为一个孩子,从童话动漫武侠儿歌中都可以暂时得达成现实,而唐诗中的这些儿童诗,无疑又为我提供了一片栖息地。
首先想到的是小学课本读过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画面感强,有孩子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美好的环境衬托,有客体陪衬,也有孩子的心理刻画。读完让人神往,想学诗中小主人公那样,坐在清溪边学钓鱼。可惜,回不去的不止是时光,清溪何在,路人何在,心境何在!
于鹄的巴女谣。 巴女骑牛唱《竹枝》, 藕丝菱叶傍江时。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跟小儿垂钓相似,环境动作心理描写都很出色,都省略了一些对话情节,抓住最能表现孩子神韵心理的细节来构思。
贺知章的回乡偶遇沾了点边。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诗主要描写对象是主人公作者自己,儿童只是陪衬,然而由于描写得出色,也可以拿来充数。表面来说,后两句写出了孩子的热情好奇纯朴,从构思来看,跟小儿垂钓和巴女谣如出一辙,选取最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
崔道融的溪居即事。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前两句是造境,渲染气氛。写儿童的依然是后两句。跟回乡偶遇相似,都表现了儿童的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疑和急,就像前面三首诗中的遥,怕,不愁,记得,笑问,用字都极为精到。人物怎么写活,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韦庄的与小女其实是这写这个网上看到的,在读韦庄的代表作里,没有读到。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我放在最后说,不止是最后读到的,其实有压轴的意思。跟上面几首不同,这首写得最细腻,因为写得是自己的女儿,深挚的父爱贯彻其中,读来也最亲切感人。I
首先想到的是小学课本读过的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画面感强,有孩子的外貌动作描写,也有美好的环境衬托,有客体陪衬,也有孩子的心理刻画。读完让人神往,想学诗中小主人公那样,坐在清溪边学钓鱼。可惜,回不去的不止是时光,清溪何在,路人何在,心境何在!
于鹄的巴女谣。 巴女骑牛唱《竹枝》, 藕丝菱叶傍江时。不愁日暮还家错,记得芭蕉出槿篱。跟小儿垂钓相似,环境动作心理描写都很出色,都省略了一些对话情节,抓住最能表现孩子神韵心理的细节来构思。
贺知章的回乡偶遇沾了点边。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首诗主要描写对象是主人公作者自己,儿童只是陪衬,然而由于描写得出色,也可以拿来充数。表面来说,后两句写出了孩子的热情好奇纯朴,从构思来看,跟小儿垂钓和巴女谣如出一辙,选取最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语言来刻画人物形象。
崔道融的溪居即事。篱外谁家不系船, 春风吹入钓鱼湾。小童疑是有村客, 急向柴门去却关。前两句是造境,渲染气氛。写儿童的依然是后两句。跟回乡偶遇相似,都表现了儿童的热情淳朴、天真可爱。疑和急,就像前面三首诗中的遥,怕,不愁,记得,笑问,用字都极为精到。人物怎么写活,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韦庄的与小女其实是这写这个网上看到的,在读韦庄的代表作里,没有读到。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一夜娇啼缘底事,为嫌衣少缕金华。我放在最后说,不止是最后读到的,其实有压轴的意思。跟上面几首不同,这首写得最细腻,因为写得是自己的女儿,深挚的父爱贯彻其中,读来也最亲切感人。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