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吧 关注:8,027贴子:161,504
  • 4回复贴,共1

《玄武门》作者老克对李渊、李建成、李世民等人的精彩评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转自天涯社区『煮酒论史』版“评《玄武门》——兼与《大唐风云录》比较”,《玄武门》作者《玄武门》作者老克和nonono11就小说《玄武门》和历史上的玄武门之变有不少精彩的聊天讨论。转贴如下:
作者:史蠹
接下来谈一谈李世民的问题,在这之前先简略的说一下李建成。之所以对这个角色只简略的说一说,是因为这个角色在动笔之前就已经被设定好了,大家只要把“陇西公”“皇太子”“储君”“监国”“平略山东”等等这些名词联系起来就不难得出这个皇太子的一个基本轮廓了,呵呵,当然,这里要去除一些干扰性名词,例如秽乱后宫软弱无能等等。应该说,我描写的这个李建成,是一个中规中矩的李建成,或者说是一个中规中矩的开国皇太子。一个王朝的开国皇太子应该是个什么样子,本书中的李建成就是个什么样子。


1楼2013-10-27 13:18回复
    老克 说:
    哈哈,这一点我觉得我们的观点绝对一致。三国演义当中,罗贯中用了一个偷换属性的手法,让所有他笔下的人物,在诸葛亮面前自动降低智商
    nononono 说:
    呵呵,正是正是,深有体会
    老克 说:
    所以他所写得最强的角色反而是曹操,因为他从不去做降低曹操对手智商的事情,大概因为曹操是反面角色吧
    nononono 说:
    是的,很同意,再次握手
    老克 说:
    哈哈。所以归根到底,如果李建成很弱,只能说明李渊和李世民都很一般,那么,我还有什么好写得
    老克 说:
    其实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之前始终处于上风,和他拥有一个相对比较完善的文臣班底是分不开的,在这一点上,我认为甚至连李世民手下的文臣班底都不可比。李世民能够最后获得胜利,是因为“武将”而非文臣
    nononono 说:
    那个是魏征还未入东宫之前做的吧
    老克 说:
    是啊,可是房杜有这样的功绩么?
    nononono 说:
    他们作为秦王府的僚属,没有这样的机会吧
    老克 说:
    史书上写房玄龄在几年的解放战争中的作用是什么?
    nononono 说:
    呵呵,给李世民写写奏章,帮李世民收罗人才,史书是这么说的
    老克 说:
    这个大家都知道,主要是李世民派他去向李渊汇报工作,李渊觉得汇报得很好,就像亲眼看到了一样。房玄龄留名青史,是因为他在贞观年间秉持唐政达二十年之久
    nononono 说:
    还有收罗人才啦。说人家都顾着抢金银财宝,只有他们注意收罗人才、山川图谱
    老克 说:
    哦,说到这个,我想细细分析一下。天策府的人才济济,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分析出来的话,无非三方面原因:1、政策性因素;2、组织性因素;3、人的因素。所谓政策性因素,是李世民优待知识分子。所谓组织性因素,是李世民领导一个可以自己封官任职的天策府,而弘文馆恰恰就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笼络人才的机构,来了就能当官,而且国家承认。再说人的因素,天策府中的人才,都是冲着谁来的??
    nononono 说:
    李世民
    老克 说:
    说到笼络人才和收集山川图谱,我们很自然就要拿房玄龄和另外一个人作比较,呵呵,汉萧何。在收集图谱一事上,刘邦进咸阳,萧何别的事一概不管,冲进丞相府和御史府抢走了全部山川图谱。而后刘邦被封汉中,大家都以为那是蛮荒之地,刘邦本人也灰心丧气。只有萧何通过掌握的这些资料,鼓励刘邦说:那里不但不荒凉,而且还是全天下最富庶的地方,而且更加难得的是,没有被战火荼毒。说到招揽人才,李世民是声望一路狂飚人气居高不下,而刘邦呢,恰恰相反,人才全不愿意在他麾下待着,于是,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呵呵,比较一下就会知道,在李世民的手下负责招揽人才,是一件很困难的工作么?
    nononono 说:
    这个……
    老克 说:
    呵呵,还有一个问题,我们不妨分析一下。就是李密降唐的时候,李世绩所占领的地盘,以及手下的武装力量。那块地方,是在王世充的东面,窦建德的南面。当时李的军队,是瓦岗军残余的主力部队。李几乎是一归唐立即就受到了重用,这是为什么?
    nononono 说:
    因为他的地盘很重要
    老克 说:
    对,而且不是一般的重要。李世绩归唐这一事件,直接影响了天下定鼎之战。而这一事件的直接促成者,恰恰就是魏征,也就是说在归附太子之前,魏征已经开始在影响天下大势的走向了
    nononono 说:
    呵呵,不能这么说吧。魏征比房杜更强?
    老克 说:
    我们来看这样几个问题。在玄武门之变前,房杜比较精彩的表现有哪些?房杜开始出现在历史上,恰恰是从玄武门事变才真正开始的。他们在武德年间的事迹,远不如秦叔宝尉迟恭程咬金等人那么明显
    nononono 说:
    那是因为他们是文人啦,那时李世民主要是打仗。所谓秦程二人其实也不明显,主要还是尉迟敬德
    老克 说:
    而在武德七年杨文干事件当中,天策府方面在史书上留名的恰恰是在贞观年事迹平平的杜淹
    nononono 说:
    呵呵。说起来,这个杜淹是有点奇怪的。好吧,你先说李建成的,后面我再向你请教杜淹的事
    老克 说:
    反观李建成方面,李纲、王(王圭)、魏征、韦挺四大金刚都在武德年间就已经名震朝野
    nononono 说:
    这个,李纲我同意,其余三人……我好像不觉得,其实是他们后来在贞观时的表现而出名的
    老克 说:
    呵呵,你的说法也有道理。另外三人,王韦是因杨文干案首次亮相于历史长河之中,而魏征,嘿嘿,则是乱世豪杰一流人物
    nononono 说:
    王韦等人在杨文干案的地位,跟杜淹一样,只记载了他们受罚,谁都不晓得是什么缘故。魏征不也就献了条叫李建成去打刘黑闼的计?再没有其它了
    老克 说:
    错了。魏征首次亮相,应该是说服李世绩降唐,这对唐室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功绩呢
    nononono 说:
    那个是魏征还未入东宫之前做的吧
    老克 说:
    是啊,可是房杜有这样的功绩么?
    nononono 说:
    他们作为秦王府的僚属,没有这样的机会吧
    老克 说:
    史书上写房玄龄在几年的解放战争中的作用是什么?
    nononono 说:
    呵呵,给李世民写写奏章,帮李世民收罗人才,史书是这么说的
    老克 说:
    这个大家都知道,主要是李世民派他去向李渊汇报工作,李渊觉得汇报得很好,就像亲眼看到了一样。房玄龄留名青史,是因为他在贞观年间秉持唐政达二十年之久
    nononono 说:
    还有收罗人才啦。说人家都顾着抢金银财宝,只有他们注意收罗人才、山川图谱
    老克 说:
    哦,说到这个,我想细细分析一下。天策府的人才济济,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分析出来的话,无非三方面原因:1、政策性因素;2、组织性因素;3、人的因素。所谓政策性因素,是李世民优待知识分子。所谓组织性因素,是李世民领导一个可以自己封官任职的天策府,而弘文馆恰恰就是一个非常明确的笼络人才的机构,来了就能当官,而且国家承认。再说人的因素,天策府中的人才,都是冲着谁来的??
    nononono 说:
    李世民


    3楼2013-10-27 13:24
    回复
      nononono 说:
      其实你认为这件事发生过吗?我不是说李世民是否中毒,而是说是否真有过这么一件表面事件发生过。也就是说,李世民到东宫夜宴,半途不适离开
      老克 说:
      呵呵,应该是有的,我觉得李渊那句话——秦王不善喝酒,不要再拉他去——应该是有明确记载的
      nononono 说:
      但李世民怎么会在这个时候去东宫夜宴?其实呢,我觉得这么详细的一件事,按理说不可能完全出于虚构,但道理上又似乎说不通。李建成当然不会这样去毒杀李世民,而在这个争权夺利的关键时刻,似乎李世民固然不会如此轻身犯险,而李建成也不会如此自招其祸地请李世民来。
      老克 说:
      呵呵,所以在文学描写上这一段要“取巧”
      nononono 说:
      我知道你在小说中的安排很巧妙,我说的是真实历史。反倒是骑马那一段,虽然只有通鉴有记载,再无其它史书的旁证,但从事件的内容来看,尤其是李世民的反应和言论,很符合他的性格特征,倒是显得比较可信
      老克 说:
      首先,东宫鸩酒一案,史书上记载的并不算详细,因为只有“经过”,却没有“前因”和“后果”
      nononono 说:
      骑马事件也是如此啊,我是就事件的内容本身来看
      老克 说:
      其次,东宫鸩酒一案的重要证人李建成,已经不可能张嘴了。而李神通和作为东宫重臣的魏征,也没有张过嘴。这个故事之所以让人觉得很详细,是因为有李神通这样一个“中性人物”存在其间。而这反过来证明了,李神通在斗争中所处的位置,一定离李世民非常之近。鸩酒案是真,李神通是给李世民救过驾的,是李世民比较放心的宗室。鸩酒案是假,就更不得了了,这个谎是李世民和李神通一起撒的,关系就更近了。可惜,《太宗文皇帝起居注》我们看不到了。如果看到原文,即便是改过的,我们也应该能看出点司马光看不到的东西
      nononono 说:
      对了,司马光写“通鉴”的时候,还是能看到“起居注”的吧
      老克 说:
      应该可以
      nononono 说:
      起居注给改过是没错,但我做初唐史考证得来的经验是,它不可能大规模地“伪造”事件。
      老克 说:
      是的,它只能“隐匿”事件
      nononono 说:
      对。它可能改了一些细节,但没有的事而写成有,不可能的,尤其是有确凿的人名出现的,至少事件的存在性是不会假的。具体的细节会有问题。例如这个事件,表面事件应该是有的,问题只在于是李建成投毒,还是李世民自己扮成中毒
      老克 说:
      嗯,小李得找个写小说的来做起居舍人和起居郎。呵呵,如果是建成投毒,就得有足够的“前因”,反之亦然。否则都不合理。就像如果没有禁卫军包围秦王府这个假设的前提,我的推测就完全是杜撰,实际上,这一段也确实是杜撰
      nononono 说:
      写小说也不行,小说往往都有BUG,就是因为它们本来就不是事实。不要以为编故事是件简单的事,要编得完全滴水不漏就很难。还要真真假假混在一起,真与假能水乳交融,前后有呼应,根本不可能。“魏征秘史”里提供了一个可能性,既不是李建成投毒,也不是李世民装成中毒,而是刚好确实有点食物中毒,李世民把它“夸大”成李建成投毒,这跟杨文干事件有点类似
      老克 说:
      这个有点意思。
      nononono 说:
      但还是我那个问题,为什么在那个关头,李世民会去赴宴,李建成会去招饮
      老克 说:我在编情节的时候把因果关系反过来了,李世民是为了“中毒”才去“赴宴”,哈哈,这是小说,不是事实
      nononono 说:
      你那个虚构的情节太多,为了“自圆其说”,要额外地虚构很多事。而“魏征秘史”这个解释,却无需虚构新的情节,所以比较有可能接近真实
      老克 说:
      可是却存在一个更加不可思议的漏洞,食物中毒,说起来容易。要知道,这是太子请秦王吃饭
      nononono 说:
      当然,说食物中毒是比较夸张,这是笼统的说法。其实是可能当日李世民本来就身体有些不适,肠胃比较脆弱,吃的东西如果有点生冷或什么的,于是闹肚子了,乘机就说是中毒
      老克 说:
      闹肚子上吐下泻,不至于吐血啊,吐血这个情节,在这个解释当中有么?
      nononono 说:
      吐血这个,就有可能是事后加上去的了。你试想一下,如果李世民真的吐血,无论是李建成做的手脚,还是李世民做的手脚,李渊怎么能不查个清楚
      老克 说:
      嗯,这么说确实有道理
      nononono 说:
      象你的小说里那李渊,对这事件的处理表现得不太合理。之前那么紧张,对李世民那么紧张,后来就不了了之了。李世民去向他哭诉的时候,显示他认为李建成没有问题,只是一场误会。但误会到吐血的地步,谁信啊?李渊怎会如此不精明?既然相信李建成没有问题,那问题就是李世民了
      老克 说:
      李世民哭哭啼啼:大哥要毒死我,李渊郁闷:拉个肚子也来告状,于是话外有因:他不能喝酒,以后少拉他去喝酒,给你自己找麻烦……
      nononono 说:
      对,我觉得是这样的,吐血有可能是事后加上去的。这样事件本身是真的,但是把“症状”夸大了,这很符合史书修改的笔法
      老克 说:
      小李后来跟史官说:“他们要毒死老子,老子吐了1000CC血……”
      nononono 说:
      是啊。那个吐血量也明显夸张,吐那么多血,不死人才怪了
      老克 说:
      呵呵,确实合理
      nononono 说:
      不过,呵呵,这个不能作严格的考证,因为仍然只是逻辑推断,没有事实证据


      9楼2013-10-27 14:08
      回复
        玄武门?没看过


        IP属地:山东12楼2013-10-30 22:4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