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王越吧 关注:21贴子:260
  • 29回复贴,共1

红脸还是白脸--大明名将王越的沉浮人生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书 名: 被遗忘的盛世
作 者:张嵚
出版社: 九州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09年08月
ISBN: 9787510801457
开本: 16开
定价: 29.80 元


IP属地:福建1楼2013-11-15 11:15回复
    三、红脸还是白脸--大明名将王越的沉浮人生
    要说达延可汗的对手,首推王越。连老婆都死在他手里,说名将,那是相当的不过分。
    就在明朝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熬夜批阅奏章的朱佑樘,从堆积如山的奏章里翻出一封喊冤信,信里控诉了他在成化朝末年遭受到的迫害,以及曾经立下的赫赫战功,还有如今艰辛的流放生活,强烈要求立即平反,并表忠心说,我身体好,还能为国家工作很多年……
    朱佑樘很重视,立刻召来他最信任的两位大臣,兵部尚书马文升和吏部尚书王恕,出乎他意料的是,两位平时非常团结的爱卿,竟然在这个问题上发生了严重的对立:王恕坚决主张此人不可再有,不但不能用,还要再踹上一脚,让他彻底不能翻身;马文升却委婉的表示,他还是有才干的,国家正缺人,不如让他戴罪立功?
    在听完两位老臣讲述了这个人的所有故事后,朱佑樘思虑良久,终于决定:同意他的平反要求,赐官职右都御史(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但这是名义上的,让他回乡归养,安享晚年。至于重新启用……等需要的时候再说吧。


    IP属地:福建2楼2013-11-15 11:27
    收起回复
      成化三年(公元1467年),机会来了。
      河套地区的蒙古问题越来越严重,多支蒙古部落在此聚集,时常南下骚扰,成了他们南侵的大本营。长此以往,边境烽火连天,永无宁日。
      这个问题,即使是懒散了一辈子的成化皇帝朱见深也不能坐视了,打七精神开了几次会。此时李贤已经去世了,京城里的阁老们经过一致商议:打!
      所谓打,就是要发动军队,打一次大仗,彻底剿灭河套地区所有的蒙古部落,一劳永逸地解决河套问题。计划很激动人心,很严密,当然,也很不靠谱。
      蒙古人的战斗力是什么档次?明军当时的战斗力是什么档次?皇帝不清楚,纸上谈兵的大臣也不清楚,但是王越清楚。
      不过清楚也没用。不靠谱的计划是皇帝订的,你敢说半个不字?不但不能说不,还要坚决执行。
      于是,王越被任命为赞理军务(参谋长),与总兵朱永一起,承担起这个重任。
      很快王越就发现,朱永是草包。
      草包干的草包事很多,最突出的一件就是,有一次两人带千人巡逻,突然遇到蒙古人的小股骑兵,身边的士兵当场跑掉大半,身为统帅的朱永吓得惊慌失措,想立刻拔马逃命。关键时刻,还是王越喝止了他,命令剩余的士兵列阵,和蒙古人对峙。对峙到黄昏时刻,蒙古人怀疑有埋伏,全军撤走,这才安然回来。
      见了敌人就吓破胆的军队,见了敌人吓破胆的统帅,这就是大明的兵,这就是大明的将。靠这些人来收复河套?孙武再世也办不到。


      IP属地:福建5楼2013-11-15 11:41
      回复
        可王越却继续迎来麻烦。
        首先是继续弹劾,谣传说王越这一仗抢了多少金银财宝,说王越“杀良冒功,屠戮无辜,尸横千里,惨不忍视”,“杀人如草芥,用钱如泥沙,虚耗天下国力已成个人之功”……一场大捷,四面树敌。
        明宪宗的态度也很微妙,先是加太子少保,象征性的赏赐了一下,然后又封为三边总制,这是一个掌握延绥、甘肃、宁夏三地军政大权的实权职位,可不久之后又派威宁伯蒋婉接任,命王越“提督军务”。虽然兵权依然在手,可味道毕竟不对了。王越聪明,知道这是功高震主,连忙上书请求交出兵权,回都察院任职。明宪宗果然龙颜大悦,立刻允准,并赏赐王越正一品禄。一场灾祸,总算躲过去了。
        可以后怎么办?树敌这么多,而今又没了兵权,回京的日子,怕是更不好过。现在最重要的,还是要在高层找到一个支持者。
        这时候,有个老部下却给王越牵了条线:找他,一定行。
        这个老部下叫韦英,是从前王越军中的百户(连长),后来调任到御马监(宫廷卫队)任千户(团长),而他给王越介绍的人,正是他的直系长官,大内宫廷御马监总管--太监汪直。
        他确实有权,是当时明朝宦官中最受明宪宗恩宠的人,也是当时几位宦官里最有权势的人之一。攀附上他,就可以呼风唤雨。
        但是怎么攀附呢?王越穷,送礼,那是倾家荡产也送不起。让人家当你后台,凭什么?
        可攀附汪直,未必要用钱。王越很快找到了办法--尊重。
        汪直是战俘出身,多年来受尽了歧视,即便如今权倾朝野。不但许多文官瞧不起他,连宫里的一些太监也瞧不起他。可王越不然,见到汪直,每次都毕恭毕敬,极尽讨好赞美之词,满腹的经论,全用来唱赞歌。甚至在无人处遇到汪直,还会毫不犹豫的对其行跪拜礼,这礼貌,一来二去,把汪公公乐得脸上开花。
        果然,不久后,成化十三年(公元1477年),王越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兼左尚书,浴血奋战十年没能得到的职位,在一个太监的帮助下得到了。
        得到的结果,是另一场酣畅淋漓的胜仗,成化十六年(公元1480年)的大捷。王越率兵,汪直监军,从大同出发,杀至兴宁海(内蒙古绥宁县),大破鞑靼军主力,鞑靼可汗只身以逃,北部边陲的蒙古游牧骑兵遭到致命打击。战后论功行赏,爵封咸宁伯,成为明朝仅有的三位因军功封爵的文臣之一。另一位边臣余子俊在王越打下的地盘上修筑起边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现存于内蒙古地区的,佑护了无数边关百姓的明长城。
        这是他在成化朝最光辉灿烂的一场胜利--踏破贺兰山。
        可光辉灿烂了以后就是灾祸。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汪直失宠被贬。王越受株连,贬官安陆。
        攀附过权阉,打过胜仗,有本事,没名声,这就是王越,清廉的王越,才能卓越的王越,身背骂声的王越。
        他的才能、苦心、决心,朱佑樘都知道。可知道也没用,这人不好用,谁用谁挨骂,只好这样,用得着的时候再用吧。


        IP属地:福建7楼2013-11-15 11:46
        收起回复
          作者我还认识,哈哈哈


          IP属地:辽宁9楼2014-06-12 16:0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