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宋朝吧 关注:48贴子:711
  • 11回复贴,共1

金代武举与武学教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兰婷1,王梅2 (1.长春大学萨满文化研究中心,长春130022;2.吉林省粮食研究所.长春130020)
摘要:金代承袭唐宋,于金熙宗皇统年问开设武举”,并逐渐制度化,形成了固定的考试程序、考试内 容、取录名额,授官制度等。金代武举的设立,促进了民间武学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女真殛其他各族人民的身 体素质,对于培养和选拔军事人才,促进军事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强化君权.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是金代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麓词:金代;武举;武学 教育


1楼2013-12-25 18:29回复
    我国科举制度分为文举和武举。武举是专为 选拔武官而设的科目,始设立于唐武则天统治时 期的长安二年(702)。由于长期以来受“重文轻武”思想的影响,武举作为科举制度的组成部分, 不为人们重视。但它却是科举制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军事史、教育史、武术史及武学的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女真族建立的金政权,措袭和发展了唐、宋时期的科举旧制,既设文举,又设武举,并在直接承袭宋代武举制度的基础上,逐渐 形成了较完善的金代武举制度。金代武举的设立,促进了民间武学教育的发展,提高了女真及其 他各族人民的身体素质,选拔了大量的军事人才, 保证了国家安定,对后世元、清等政权的武举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金代科举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2楼2013-12-25 18:30
    回复
      一、金以前武举之嬗变
      武举始设于公元702年,即唐武则天统治时 期的长安二年,这年正月十七日唐中央政府颁布敕令:“天下诸州宜教武艺,每年施明经、进士贡举例送”武举由此正式设立。唐代武举每年举行一次,实行一级考试制度。
      唐代官方不设武学学 校,所以考生来源仅“乡贡”一途,称“乡贡武举”, 包括勋官、品子及普通平民。每年冬季,各地应试 考生“皆怀牒自列于州县”,经初试合格,便“如明 经、进士之法,行乡饮酒礼”,送尚书省进行省试。
      武举的主考官起初由兵部员外郎(从六品上)一人担任,后来由于其地位较低,改由兵部侍郎(正四品下)担任。考试内容有长垛、马射、步射、平射、 筒射、马枪、翘关、负重、身材之选。
      其录取标准如下: 武举,其试用有七:
      一射长垛,人中院为上, 人次院为次上,人外院为次。
      二骑射,发而并中为上,或中或不中为次上,总不中为次。
      三马枪,三板四板为上,二板为次上.一板及不中为次。
      四步射射草人,中者为次上,虽中而不法,虽法 而不中者为次。
      五材貌,以身长六尺已上者为上,已下为次。
      六言语,有神采堪统领者为次上,无者为次。
      七举重,谓翘关,率以五次为上第。


      3楼2013-12-25 18:32
      回复
        从唐武举的录取标准可以看出,唐代武举以 考核战斗技能和身体素质为主,忽视兵法的研习, 致使选拔出来的帅才较少。但唐代武举在一定程 度上为唐政权选拔了一批军事人才。唐代首设武举,开启了军事人才选拔的新局面。 五代时期虽战乱频繁,科举取士并没有中断, 但却不设武举。
        宋初太祖时期,确立以文官治国的方针,故不设武举。但由于北方少数民族对中原长期构成军事威胁,因此开设武举,选拔军事人才势在必行。宋仁宗天圣七年(1029),颁布第 一个《武举条例》。天圣八年(1030),亲试武举十二人,先阅其骑射,而后试之。垭”这是宋代武举正式开科的标志。
        自此,宋代武举随进士诸科开设, 但在英宗之前,武举开科不定,直到英宗时,才正 式确立三年一贡举的制度,至宋末度宗成淳年间不曾改变。 宋代武举与文举一样为三级考试制度,即解试、省试和殿试。不过,武举在解试前,还有一道比试,也叫“引试”。
        具体的考试内容和程序如下:
        比试:比试是解试之前的资格试,有时又称为“引试”。比试,在京师由兵部主持,在边远地区则由帅司主持。其课业分为武艺与程文两项。总额 一般限制在二百人左右,边远地区因兵事需要无一定限制。
        解试:由行在兵部主持,发解人数一般在七十人左右,课业和比试一样仍分弓马武艺和程文试。 其中程文一项或课以兵法《七书》,或试以谋略策 问,其试题分量与省试相仿,根据应举人艺优于策 或策优于艺的特点,发解又分为绝伦与平等两项。
        省试:即兵部试。考试内容分弓马武艺和程文策问。
        武艺分弓步射、弓马射、弩踏、抡使器械刀枪等课目,其中又以步、马射为主。
        程文包括策问与墨义。
        策问,以时务边防或经史中涉及兵机 者为问题,限七百字成文。初问策仅一道.并别为 一场试,哲宗绍兴四年(1097)试策两道。
        墨义.即 讲释《韬》、《略》、《孙》、《吴》、《司马》诸兵书大义。 神宗熙宁八年(1075),因《六韬》不全,规定限于 《孙》、《吴》出义题,义题凡十道,并分两场试,以参照取长,兼杜舞弊,其取录标准,基本上是重策轻艺。


        4楼2013-12-25 18:32
        回复
          殿试:北宋仁宗天圣八年(1075),亲试武举十 二人,是宋武举殿试之始。
          因武举比、解、省试皆无月日规定,其殿试开场时间也随之变化无常,但 一般在三,四月或八、九月举行。殿试虽也有阅视弓马武艺一项,但以策问为主。殿试初设时尚有黜落,至仁宗嘉佑二年(1056),凡经殿试者均免黜落“。
          宋武举在唐的基础上,开始向制度化、程序化方向发展,对金、明等朝武举的产生和完备影响很大。宋代在重视武举的同时,也重视武学教育。 仁宗庆历二年(1042)十二月。置武学教授。第二年五月,正式在开封武成王庙设立武学,以太常丞阮逸为教授。教授兵法等艺业。到徽宗崇宁初年,诸州皆设武学。这是中国教育史上官方设置 专门培养武学人才学校的开始,对同时期的金朝及后世的元、明、清等王朝的武学教育产生深刻影响。


          5楼2013-12-25 18:33
          回复
            二、金代武举
            金太祖、太宗以武力灭辽和北宋,取得中国北方,到熙宗时,金朝在北方的统治已经趋于稳定。 为了笼络广大练武之人,金借鉴唐宋武举制度,于皇统年间(1141—1149),熙宗曾下令开设“武举”, 对所有的女真人、汉人以及其他各族练武之士,都 一律按武艺高低加以考核,按成绩高低量才录用。 自此,武举一直坚持进行,章宗泰和年问武举制度化,直到哀宗天兴三年(1234)金朝灭亡。


            6楼2013-12-25 18:33
            回复
              1.金代武举考试程序及考试内容
              金代武举制度比较严密,录取也相对公正。 其武举考试程序和考试内容规模化学习北宋,具体如下:
              武举每隔三年举行一次。分为府试、省试、殿 试三级考试。府试的时间规定为三年一间隔的第 二年八月二十日,共分六处进行:河北东路、河北西路、中都路在大兴府(今北京),临潢、会宁、东京等路在大定府(今内容昭乌达盟宁城西大名城), 西京路、河东南路、河东北路在大同府(今山西大 同),大名路、山东东路、山东西路在东平(今山东 东平),南京等路在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京兆、解 延、庆原、熙秦等路在河中府(今山西运城蒲州镇)。
              省试的时间规定为第三年的正月二十日。 诸路应试之人齐集于中都(今北京)。由吏部统一 进行考试。殿试的时问规定为省试的三个月后进行,即三月二十日进行,皇帝亲自到场面试。  


              7楼2013-12-25 18:33
              回复
                金代武举试武艺、兵法和解律等内容。其中, 武艺试步射、马射和刺板;兵法试《孙子》、《吴子》等兵书。每级考试都分为上中下三等:
                上等:能挽一石力弓,以重七钱竹箭,射一百五十步外之立靶,十箭之内,府试要求中一箭,省试要求中两箭,殿试要求中三箭。又远射二百二十步以外的垛子(墙上向外或向上突出的部分), 三箭之内应有一箭到达。以上为步射。
                再试马射,即在一百五十步内,每隔五十步设两只高五寸,长八寸的卧鹿,应试者在骑马疾驰时,要能以七斗力弓,引凿头铁箭(箭镞长六、七寸,形如凿), 府试允许在马上射击目标——卧鹿四次,省试允许在马上射三次,殿试允许在马上射两次,要求能射中两箭。
                然后试以枪刺板,即应试者骑马驰突而入,在一百五十步内,连续驰刺每隔三十步就设置的高三尺的左右两个木制假人头部上安放着的四块(每个术人头上两块)五寸见方的木板,府试允许驰突三次,省试允许驰突两次,殿试则只允许驰突一次,必须做到出枪各刺中左右两个木人头上的一块木板。
                第四项考试是问一条朝廷制定的法令,能熟练答出。第五项考试内容是问《孙子》、 《吴子》书中的兵法十条,能说出五条。


                8楼2013-12-25 18:34
                回复
                  中等:能挽八斗力弓,以重七钱竹箭,射一百五十步外之立靶。又远射二百一十步外的垛子。 试马射时,在一百五十步内,每隔五十步设两只高五寸、长八寸的卧鹿,应试者骑马疾驰时,能以六十斗力弓引凿头铁箭射中目标。问《孙子》、《吴子》书中的兵法十条,能说出四条。至于解律、刺板,其要求皆与上等相同。
                  下等:能挽七斗力弓,以重七钱竹箭,射一百五十步外之立靶。又远射二百零五步外的垛子。 五寸长八寸的卧鹿,应试者骑马疾驰时,能以五斗力弓引凿头铁箭射中目标。问《孙子》、《吴子》书中的兵法十条,能说出三条。对于解律、刺板,要求亦同上等。


                  9楼2013-12-25 18:35
                  回复
                    另外,还规定:
                    第一,殿试时,五项考试内容中有一项达不到下等的最低标准者,皆不予录取。五项内容合格者,按考试成绩分为上,中、下三甲。三甲皆赐“勒命章服”。其中, 上甲赐绯红色,中、下甲赐绿。
                    第二,府试、省试时,凡对于《孙子》、《吴子》不通者,其他考试成绩虽可列上等,但最后也只能定为中等。其他考试 成绩可列中等,则最后的成绩也只能定为下等。
                    第三,应试时,就试中等、下等合乎要求,愿再试上等、中等的,可任其再试。但就试上等不合要求, 不许再就试中等、下等。泰和元年(1201),改为不分先前就试的是哪一等第,再试时,哪一等第台乎要求,即按哪一等第予以取中。
                    从上述金代武举考试的内容、程序及录取可知,金设武举的目的是选拔文武双全,能领兵打仗 的军官。因此,金武举即重武艺.又重兵法,尤其注重实际应用。对于不切实际的兵法理论知识只 作一般了解.不作为考试内容。如承安四年 (1199),章宗对宰臣说:“朕尝观宋白所集《武经》, 具载攻守之法,亦多难行。……然《武经》所述虽 难遵行,然知之犹愈不知。


                    10楼2013-12-25 18:36
                    回复
                      3.金代武举的特点
                      金代武举虽然借鉴唐宋,但有其自身特点。
                      第一,金代武举文武兼试。金武举试骑马射箭等战斗技能和身体素质的武艺,同时又试《孙子》、《吴子》书中的兵法。既兼具唐代武举重武艺 选拔军事人才的功能,又兼有宋代武举重程文墨 义的兵法韬略。既重策又重艺,取唐宋武举之长。
                      第二,金代武举制度化。金代武举借鉴唐宋,且直接承袭宋代,并有所发展。形成了府试、省 试、殿试三级考试制度,有了具体的考试时间,固 定的考试程序、考试内容、取录名额、授官制度等, 较之宋代更加完备。
                      第三,金代参加武举者,不乏文化素质较高之人。金应武举者,有些弃文从武之人。他们往往 是文举多次不中,转而参加武举。这一方面提高 参加武举之人的文化素质,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中国古代“重文轻武”思想。如陈郡人李夷,累举词赋,不中改试经义,复不售。后将弃二科,以武举进身“〕。真定府学教授常仲明,其先人,宋初世 ……中武举。常君其父“自以不习儒业为愧。一 意课二子学““。
                      第四,金代武举中试者授官级别较低,这一方面是武举地位不及文举,人们轻视所致。另一方面也反映出,武举中试者虽会武艺、习兵书,但不历行阵,不知军旅,没有实际作战经验,故起初不受领兵将帅的重视,一般只能任低级军官。


                      12楼2013-12-25 18:37
                      回复
                        参考文蘸:
                        〔1〕王溥.唐会要:卷五九〔G〕.北京:中华书局,1986.
                        〔2〕李林辅.等.唐六典。卷五〔M〕.北京:中华书局, 1992.
                        〔3〕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四〔M〕.北京:中华书局, 1980.
                        〔4〕扬康荪.朱代武举述略口〕.中国史研究,1985,(3).
                        〔5〕脱脱.金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5.
                        〔6〕剂祁.归潜志:卷二〔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 1984.
                        〔7〕金文晟。卷一∞〔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5楼2013-12-25 18: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