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钵式塔,也称藏式塔、宝瓶塔、喇嘛塔,多分布在藏传佛教(喇嘛教)传播的地区,其外形保留了印度窣堵波的原始形制。塔的下部是一个高大的基座,上面是圆形或圆柱形的塔身,塔身有些朴素无华,另一些设有眼光门。之上为须弥座承托的一圈圈向上收缩的细高的塔颈,即为相轮;相轮多为十三层,因此俗称“十三天”,也有少至五层或多至二十二层的,相轮顶部有的还设有华盖。塔身一般刷成白色,代表佛教的纯洁,显得素雅庄重。
藏传佛教虽然历史悠久,但金代之前一直在汉族地区成不了气候,直到元代由于统治者的支持才确定了主导地位,到清代亦成为国教,盛极一时,目前发现的藏传佛塔基本上都是元、明、清这三个朝代的。分部地区多集中在辽宁、内蒙古、北京、西藏、青海、甘肃等地,即藏传佛教的活跃地区。
除了佛塔之外,元代以后的僧尼墓塔也多采用覆钵式。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南方的一些文峰塔也采用了覆钵式造型,如湖北钟祥文峰塔。
妙应寺白塔,塔院寺塔大白塔和北海白塔可作为元、明、清三个时代汉族地区藏式塔的代表作,可看出明显的不同年代的造型区别,主要在于相轮上:元代塔的相轮下粗上细,锥度明显,显得粗犷雄伟;明代塔相轮通体很粗,锥度不明显;清代塔相轮通体较细,锥度不明显,显得清秀挺拔。
现存的(标准)覆钵式塔:
元代:妙应寺白塔(北京)
阿育王塔(山西代县)
胜象宝塔(湖北武昌)
一百零八塔(宁夏青铜峡)
明代:塔院寺大白塔(山西台怀)
白居寺塔(西藏江孜)
塔尔寺塔(青海湟中)
文峰塔(湖北钟祥)
青莲寺塔(山西晋城)
清代:北海白塔(北京)
莲性寺塔(江苏扬州)
延寿寺塔(辽宁沈阳)
席力图召塔(内蒙古呼和浩特)
藏传佛教虽然历史悠久,但金代之前一直在汉族地区成不了气候,直到元代由于统治者的支持才确定了主导地位,到清代亦成为国教,盛极一时,目前发现的藏传佛塔基本上都是元、明、清这三个朝代的。分部地区多集中在辽宁、内蒙古、北京、西藏、青海、甘肃等地,即藏传佛教的活跃地区。
除了佛塔之外,元代以后的僧尼墓塔也多采用覆钵式。值得一提的是,我国南方的一些文峰塔也采用了覆钵式造型,如湖北钟祥文峰塔。
妙应寺白塔,塔院寺塔大白塔和北海白塔可作为元、明、清三个时代汉族地区藏式塔的代表作,可看出明显的不同年代的造型区别,主要在于相轮上:元代塔的相轮下粗上细,锥度明显,显得粗犷雄伟;明代塔相轮通体很粗,锥度不明显;清代塔相轮通体较细,锥度不明显,显得清秀挺拔。
现存的(标准)覆钵式塔:
元代:妙应寺白塔(北京)
阿育王塔(山西代县)
胜象宝塔(湖北武昌)
一百零八塔(宁夏青铜峡)
明代:塔院寺大白塔(山西台怀)
白居寺塔(西藏江孜)
塔尔寺塔(青海湟中)
文峰塔(湖北钟祥)
青莲寺塔(山西晋城)
清代:北海白塔(北京)
莲性寺塔(江苏扬州)
延寿寺塔(辽宁沈阳)
席力图召塔(内蒙古呼和浩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