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吧 关注:62,759贴子:329,788
  • 16回复贴,共1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怎么理解?


1楼2014-02-11 11:24回复
    【原文】8.9、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孔子说:对于民,可以让他自由地选择(仁),而不可以告诉他(那里有仁)。
    前三段(4-6)主要是个体成仁,也就是信仰与修身;这三段(7-9)则是谈群体成仁的方法,算是谈为政与信仰的关系吧。
    所谓群体成仁,其实就是孔子在《里仁》中“朝闻道,夕死可矣”的道。在《里仁》中,我已经详细地描述过“理想国”,这里则是讲述达到“理想国”的方法。
    第一段士是“士志于道”的士,志于道就要有两个条件:弘和毅。弘是度量大,理想国中,民的权力是很大的,士如果没有度量,他怎么可能受得了民的批评;毅是性格坚强,理想国的到达有许多先决条件,士要积极创造这些条件。
    再说下君子,君子其实有两种身份:在士面前,他是民;在民眼中,他是士。如同村长,他看起来是个官,其实是个民——是个得到民拥戴的民(如果是通过村选举的话)。
    第二段中,诗代表自由奔放的思想,这对于君子国来说很重要。其理由不言而喻,在此不做展开。
    立于礼就是说信仰要合乎规则。如果信仰不能解释规则,那无非两种可能:1、规则不对,2、信仰有偏。前者要格、后者要改。
    再说下四个字:知、好、乐、艺。
    作为动词,譬如唱歌。知就是知道唱歌这回事;好是爱唱歌、可能喜欢也可能擅长;乐便是歌手了,其唱的歌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按现代的三段法,知是初级、好是中级、乐则是高级了。这三个针对的都是歌。如果针对于我来说,我只要会唱歌、只要达级了就可以称为艺。
    非动词时,智是知的结果;好(三声)是好(四声)的过程;乐便是终极了。而艺呢,则是一种比较——大家都不会而我会(大家知道少我知道多)的东西:可能我只(多)知道一点、也可能我学得不错、甚至我成为大师,以上三种,均可称为艺。
    在《八佾》中,我们说过:礼(规则)是用来约束信仰的、乐(榜样)是用来引导信仰的。而对于信仰者来说,则更要站在约束信仰的规则之上,走在引导信仰的榜样之前。
    总观第二段,是在进入道之前,社会必然发生的一种过程。
    第三段的民,他包括君子也包括小人。只能让他们基于自己的利害而自由选择,而不能由某人为他们指出一条康庄大道。理想国对于民的要求较高,如果告诉他们怎么走,那君子就很难“无适无莫”;那“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的各怀己志也就变成了统一思想。这样一来,民对“士”的“议”也就变成了空中楼阁。
    以上三段是道的前提、是仁的过程,也是在当今世界中我们所追求的方向。


    IP属地:江苏2楼2014-02-11 11:30
    收起回复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民在自利,难知大道


      3楼2014-02-11 12:05
      收起回复
        如果没有句读,我们会不会又有新的解释?这会不会和孔子的本子相去甚远?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2-11 12:23
        收起回复
          可惜,历来统治者都不是这样解释的!他们认为,愚民是最好的!事情不能告诉老百姓,要不然老百姓就造反!就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2-11 12:23
          回复

            永远要有“说不”的自由


            IP属地:江苏6楼2014-02-11 14:50
            收起回复
              就是有些东西百姓没必要知道,只需让他们去做就行。其实这句话意思没错。当然有些人把句读变了………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2-11 21:03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