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沟墩人,楼主说的是对的,有这个说法的。
沟墩古镇雄踞于范公堤畔、串场河旁,是水陆交通之要冲。今处射阳、建湖、阜宁三县交汇之处,素有阜宁县南大门之称。
一
沟墩古称沟湾墩,其得名自有其历史渊源。沟,指“戴沟”,此沟上的戴沟闸蓄淡御卤,为盐城到阜宁归海六闸之一,直至拆闸向东疏浚后,戴沟始改称海河。湾,指街西的石灰湾和街东的鸡嘴湾。古有“石灰湾”西水经渔深河折湾北入流深港,经渝口出射阳河。折湾处有一土墩,墩下边的土颇为稀罕,取之补破漏小船,似同油石灰般坚固,因而得名“石灰湾”。街东有“鸡嘴湾”,西水经沟墩大桥向东流45度折湾,北向至阜宁入海。墩,是指沟墩街南北两大烽墩。这就是“沟湾墩”命名的由来。
明朝初年,在今沟墩街北首团庄组及园林组之间,那时居民不多,未成街道,故尚称“沟湾庄”。后来街道形成,便称“沟湾墩”,亦称“沟安墩”。光绪十一年本《阜宁县志》记载:“沟安墩”,街西有条古沟,街中有一座庵(即沟安寺),南北街两头有大土墩,后人均称为“沟安墩”。到了民国初,又简称为“沟墩”,直至于今。
沟墩古街长达三华里,东傍串场河,西侧有条古老长沟首尾皆通串场河。街道适处其中,恍如沟河之中一座小岛,绿水环抱,环境幽美。
沟墩有众多的名胜古迹,主要有两墩、三庙、两寺、一庵、七桥、一闸、五渡口。
两墩:在南北街两头各有大土墩一座,屹立于范公堤上,颇为壮观。三庙为痘神庙、东岳庙、铁菩萨庙。两寺,是古沟安寺,旦善寺。一庵即太平庵。七桥:阜康桥,在街北头,现名工农桥;利生桥,在街西侧,现名跃进桥;广福桥,在街西册;景云桥,在街中,现名沟墩东桥;小圩桥,在街西侧向石灰湾;旦善桥,现名食品桥;长真桥,在街南头。一闸即戴沟闸,后称沟墩闸。五渡口为:北墩渡、南墩渡、鸡嘴渡、戴庄渡、流深渡。
明末清初,串场河东是一片茫茫盐滩,灶民(盐民)以烧盐为生。串场河西土壤肥沃,适宜农业耕植,居民以农为主,每年稻麦两季。农闲时则勾蚬挖蛤,捉蟹捕鱼,有的猎户还捕获野鸡、野鸭、野兔等,都运至沟湾墩销售。附近灶民也都来此购买生活用品,因此米行、酒肆、茶馆应运而生,沟湾墩遂逐步形成小街,初具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