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08月03日08:25《上海证券报》
记者 陈建军
在顾雏军入主之前,科龙电器经历过两次危机,均由体制引发。体制危机带给企业的多是市场能力的日渐消耗,大多可以通过企业新政去亡羊补牢,地方政府引入顾雏军的初衷也是如此。然而,顾雏军却给科龙电器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乘虚而入
利用广东格林柯尔收购科龙电器的协议金额为3.48亿元,但顾雏军当初真正缴纳的资金据说只有1.5亿元。另外的1.98亿元后来是否进入了科龙电器,外人根本不知道。而对顾雏军的真实情况,当地政府应该最为了解
地方政府急于出嫁科龙电器,与这位连续9年创下全国冰箱产销量第一的家电老大患上了大企业病有关,地方政府希望通过产权改造去消除机制问题的根源。此前,潘宁、王国端和徐铁峰等三位掌门人都没能将科龙电器从体制危机中拯救出来。
在当时有意收购科龙电器的几家企业中,顾雏军开始并未受到关注。虽然顾雏军后来经常说自己脱颖而出的原因是美的电器等顺德当地企业不敢要,才让他这个外来人捡到了机会,但实际情况是顾雏军想方设法做通了地方政府的工作,才使其战胜了GE、松下等知名外企。
广东格林柯尔当时根本不具备收购科龙电器条件的情况,地方政府应该是心知肚明的。据知情人士透露,在2002年的工商年检中,广东格林柯尔注册资本中无形资产所占比例偏高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因其不符合企业工商登记注册的规范要求,顺德市(即现在的佛山市顺德区)工商部门不予年检。随后,经顺德市容桂区办事处的出面协调,工商局进而才暂准其办理了年检手续。后来经过股权的左手倒右手,注资的专利相当部分以巨额现金形式流入了顾雏军个人或其全权掌控的公司。
广东格林柯尔的名义注册资本为12亿元,但因为其中9个亿属于用专利号为89109125.4的专利进行的无形资产出资,其能够动用的资金最多也就只有3亿元。显然,3个亿的货币出资,根本不够用于足额支付3.48亿元的收购。而事实上,由于广东格林柯尔是顾雏军专门成立用于收购科龙电器的主体,公司成立和办公场所等都需要花费相应的金额,当时能够调动的资金甚至不足3亿元。
经过对科龙电器的小试牛刀,顾雏军迅速将这一模式运用在后续企业的收购上。郎咸平测算顾雏军收购系列企业拿出了约9亿元的钱,他的推论假设的是顾雏军按照协议金额完全出资,但顾雏军真正的出资显然应该远远少于这个数字。此外,顾雏军还可能通过所购企业中的土地获得了大量的银行质押贷款,其实际使用的真金白银将更少。比如说,顾雏军收购*ST亚星的协议金额为4亿多元,剔除收购资金先缴入后转回的因素外,扬州有关部门还给了扬州科龙电器1186亩土地的使用权,其撬动的贷款就是置入这些土地金额的数倍。
全面掌控
经过一轮所谓的"文化整合运动"后,在科龙电器的6名执行董事中,除了担任副董事长的李振华原来的身份就是容桂镇官员外,其余的全部是具有格林柯尔背景的人。同样,本来用于制衡董事会的监事会,也形成了顾氏人马以多对少的控制局面
收购价格之所以从5.6亿元突降到3.48亿元,系广东格林柯尔和地方政府签署了补充协议。这个补充协议,投桃报李的色彩比较明显。由于历史原因,容声集团欠科龙电器12.6亿元的债务。在顾雏军出任科龙电器董事长后,容声集团表示有能力解决对科龙电器的上述欠款。具体办法是:容声集团将其所持有的科龙电器2.04亿股股份转让给格林柯尔,格林柯尔将此笔转让价款由原来的5.6亿元变更为3.48亿元,并直接交给科龙电器,代容声集团偿还所欠相应数额的关联欠款。这样,容声集团的关联欠款就减少到了9.12亿元。此后,容声集团以其拥有的"科龙、容声、容升"注册商标的专用权的转让价款64400万元,以及土地发展中心拥有的399614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款中的21339.71万元,用于归还对科龙电器的欠款。交易完成后,容声集团对科龙电器的欠款清偿完成。在此基础上,科龙电器同意免去容声集团的5043.66万元资金占用费。
记者 陈建军
在顾雏军入主之前,科龙电器经历过两次危机,均由体制引发。体制危机带给企业的多是市场能力的日渐消耗,大多可以通过企业新政去亡羊补牢,地方政府引入顾雏军的初衷也是如此。然而,顾雏军却给科龙电器带来了致命的打击。
乘虚而入
利用广东格林柯尔收购科龙电器的协议金额为3.48亿元,但顾雏军当初真正缴纳的资金据说只有1.5亿元。另外的1.98亿元后来是否进入了科龙电器,外人根本不知道。而对顾雏军的真实情况,当地政府应该最为了解
地方政府急于出嫁科龙电器,与这位连续9年创下全国冰箱产销量第一的家电老大患上了大企业病有关,地方政府希望通过产权改造去消除机制问题的根源。此前,潘宁、王国端和徐铁峰等三位掌门人都没能将科龙电器从体制危机中拯救出来。
在当时有意收购科龙电器的几家企业中,顾雏军开始并未受到关注。虽然顾雏军后来经常说自己脱颖而出的原因是美的电器等顺德当地企业不敢要,才让他这个外来人捡到了机会,但实际情况是顾雏军想方设法做通了地方政府的工作,才使其战胜了GE、松下等知名外企。
广东格林柯尔当时根本不具备收购科龙电器条件的情况,地方政府应该是心知肚明的。据知情人士透露,在2002年的工商年检中,广东格林柯尔注册资本中无形资产所占比例偏高的问题就暴露了出来,因其不符合企业工商登记注册的规范要求,顺德市(即现在的佛山市顺德区)工商部门不予年检。随后,经顺德市容桂区办事处的出面协调,工商局进而才暂准其办理了年检手续。后来经过股权的左手倒右手,注资的专利相当部分以巨额现金形式流入了顾雏军个人或其全权掌控的公司。
广东格林柯尔的名义注册资本为12亿元,但因为其中9个亿属于用专利号为89109125.4的专利进行的无形资产出资,其能够动用的资金最多也就只有3亿元。显然,3个亿的货币出资,根本不够用于足额支付3.48亿元的收购。而事实上,由于广东格林柯尔是顾雏军专门成立用于收购科龙电器的主体,公司成立和办公场所等都需要花费相应的金额,当时能够调动的资金甚至不足3亿元。
经过对科龙电器的小试牛刀,顾雏军迅速将这一模式运用在后续企业的收购上。郎咸平测算顾雏军收购系列企业拿出了约9亿元的钱,他的推论假设的是顾雏军按照协议金额完全出资,但顾雏军真正的出资显然应该远远少于这个数字。此外,顾雏军还可能通过所购企业中的土地获得了大量的银行质押贷款,其实际使用的真金白银将更少。比如说,顾雏军收购*ST亚星的协议金额为4亿多元,剔除收购资金先缴入后转回的因素外,扬州有关部门还给了扬州科龙电器1186亩土地的使用权,其撬动的贷款就是置入这些土地金额的数倍。
全面掌控
经过一轮所谓的"文化整合运动"后,在科龙电器的6名执行董事中,除了担任副董事长的李振华原来的身份就是容桂镇官员外,其余的全部是具有格林柯尔背景的人。同样,本来用于制衡董事会的监事会,也形成了顾氏人马以多对少的控制局面
收购价格之所以从5.6亿元突降到3.48亿元,系广东格林柯尔和地方政府签署了补充协议。这个补充协议,投桃报李的色彩比较明显。由于历史原因,容声集团欠科龙电器12.6亿元的债务。在顾雏军出任科龙电器董事长后,容声集团表示有能力解决对科龙电器的上述欠款。具体办法是:容声集团将其所持有的科龙电器2.04亿股股份转让给格林柯尔,格林柯尔将此笔转让价款由原来的5.6亿元变更为3.48亿元,并直接交给科龙电器,代容声集团偿还所欠相应数额的关联欠款。这样,容声集团的关联欠款就减少到了9.12亿元。此后,容声集团以其拥有的"科龙、容声、容升"注册商标的专用权的转让价款64400万元,以及土地发展中心拥有的399614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转让价款中的21339.71万元,用于归还对科龙电器的欠款。交易完成后,容声集团对科龙电器的欠款清偿完成。在此基础上,科龙电器同意免去容声集团的5043.66万元资金占用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