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乐山吧 关注:61贴子:181
  • 7回复贴,共1

老乐山位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老乐山属伏牛山余脉,主峰海拔813,2m,方圆68平方公里,是国家级、省级森林公园。景区位于确山县城西北7公里处,107国道及京广铁路西侧。整个山脉群峰叠峦、逶迤绵延,森林覆盖面积达90%以上,自然生态品种丰富,漫山遍野绿色苍翠、奇石厄立、云雾缭绕、鸟鸣花香、溪水潺潺。被称之谓空气维生素的负离子含量每立方在6000个以上,最高时达1.7万个,是城市区内负离子含量的150倍以上,是人居养生休闲的天然氧吧。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03-27 22:38回复
    灬己已丿灬己已丿灬己已丿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3-27 22:39
    回复
      乐山之所以称之为中原道教名山,主要是因为它的历史悠久和规模宏大。据史料记载,乐山在隋唐时期已建有道观,至北宋达到鼎盛,建有“八宫二观一拜台”(即万寿宫、遇真宫、玄都宫、南海宫、斗母宫、灵应宫、玉虚宫、紫霄宫、迥龙观、群仙观、拜台宫)。乐山顶上紫霄宫曾有三件镇山之宝—玉皇大帝、元始天尊、太上老君三座铜像,每座铜像背后刻有“大宋崇宁三年恭造,重叁万伍千斤”字样。由此亦可见乐山道教的规模之盛之大。可惜这三座神像在解放初期被毁,留下历史遗憾。
      北宋时,崇信道教的宋徽宗曾三次勅封乐山祖师,“初封崇仁侯,再封仁勇公,又封嘉济王,建庙祀神久矣”。此段文字是距北宋仅80年左右的金代人所记,所以应当是真实可信的。皇帝勅封,香火旺盛,乐山当时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一座道教名山。与湖北武当山(因祖师殿上覆金瓦,称金顶)、泌阳铜山(因祖师殿上覆铜瓦,称铜顶)并称中原道教三座圣山。因乐山祖师殿上覆以铁瓦,故以铁顶著称。古代乐山道教影响很大,鼎盛时每年庙会从三月初一绵延至月底。不仅河南各州府县香客众多,连周边安徽、湖北、江苏、浙江等省份前来朝拜者也络绎不绝,甚至组成朝山会,数十人、数百人一起前来登山祈福问道。据乐山道士讲述记载,当时登乐山四处观看,朝山者满山遍野,相属于道。山上山下每日都住满了朝山进香的外地民众。每至初一、十五特别是正月初九(玉皇大帝生日)、正月十五(天官生日)、二月十五(老君生日)、三月初三(王母娘娘生日)等道教重大庆典,都要举办祭神活动。道教音乐和源于乐山道教的“打铁花”,以及乐山道人独创的尹喜派坠子书,都受到官方的推崇和民众的喜爱。
      明末时期,李自成带着崇祯皇帝的太子朱慈烺从北京西撤,遭清军堵截后朱慈烺乘乱逃至豫西南阳,化装成道士隐藏起来。为了以防万一和留下后路,朱慈烺派大臣贾尚桓到乐山另辟隐身之地。贾尚桓因有太子依仗,竟在乐山自称开山道人,而置以前历代所建道观于不顾。朝中大臣豫西“道士”贾尚桓,到了乐山变成了所谓贾上还。上者,皇太子也,还者,回也,含有太子在此的隐寓之意。当然,这只是传说中的一种。贾上还自称开山道人,还有乐山道教最为鼎盛之意。
      乐山除了有名的“八宫二观一拜台”外,山上还建有山门、南天门、天门街、灵官殿、仙人殿、广生祠、包公祠、圣母殿(俗称送子娘娘庙)、二龙宫、陈平庙、财神庙、山神庙等。每一座殿祠宫观建筑,都有一个故事,每一处亭台楼阁景观,都有一个传说。以乐山为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04-03 00:36
      回复
        正在下载,希望无异常
                回帖虽易,眼熟不易,且水且珍惜。
                发帖虽易,经验不易,且升且珍惜。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4-11 10:49
        回复
          正在下载,希望无异常
                  回帖虽易,眼熟不易,且水且珍惜。
                  发帖虽易,经验不易,且升且珍惜。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4-11 10:49
          回复
            正在下载,希望无异常
                    回帖虽易,眼熟不易,且水且珍惜。
                    发帖虽易,经验不易,且升且珍惜。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04-12 07:09
            回复
              正在下载,希望无异常
                      回帖虽易,眼熟不易,且水且珍惜。
                      发帖虽易,经验不易,且升且珍惜。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4-12 07:09
              回复
                正在下载,希望无异常
                        回帖虽易,眼熟不易,且水且珍惜。
                        发帖虽易,经验不易,且升且珍惜。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来自助手版贴吧客户端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4-12 07:0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