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心道吧 关注:850贴子:7,370
  • 17回复贴,共1
刻意的静心,也是一种执。真正的不执,是无为。以无为之境感受执念,看清执念,直至放下执念。
修心最难的是固有的思想不容易改变。当初听到这话还没有多大感触,现在或许还只是理解了一些。固有思想,依靠感触而引发联想,这是从小接受的教育。所以我看小说时便会不知觉地引发联想,书籍所描述地场景就如同在我眼里真实存在一般,从而牵引出种种情绪,不知觉地沉迷进这种虚幻世界,无法自己。修炼之时也是,静下心来,可怎么静?排除杂念,心如止水。闭上眼,幻想着一片平静不泛波澜的湖水,感受着湖水的静,让心慢慢的与湖水融合在一起。可这不是真静,是幻静,虽能达到一时的平心静气,但是体内气机若一浮动,情绪便会滋生而起,最终有可能达到的目标也因情绪的波动而毁尽。


来自手机贴吧1楼2014-04-24 01:06回复
    我最大的难度或许便是容易引发联想。回忆不是妄想,因曾经经历的种种都铭记于心,所以当初他人问我为何想修真时,我于记忆中寻得了答案,从而使心境初现。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14-04-24 01:13
    收起回复
      天地曾说过:跳出去,看清楚,再进来。若这句话应用于情绪上,我或许会选择:感受它,不在意它,然后看清它。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4-04-24 01:18
      收起回复
        不是刻意的静心。是思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思无可思,想无可想,不再纠结于思想理论,自然而然形成的无虑无念的状态。。。而你此刻还惦念着“执”与“不执”,“刻意”与“自然”。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04-24 06:14
        收起回复
          浮想联翩,思绪纷飞,每个人在少年时代都经历过。成年之后,由于人生阅历,一部分禀赋卓越的人会结束这种状态,而大部分人,依然持续着自己的幻想。。幻想本身与梦想有关,并无过错,只是生活在幻想中的人,心理承受能力比直面现实的人更脆弱一些,一旦幻想与现实严重冲突,便很容易造成悲剧。回忆不是妄想。频繁回忆,浮想联翩,思绪亦耗神。人之所以在思绪纷飞的状态下,表现的魂不守舍,便是因为思绪对精气神的消耗。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4-24 06:28
          回复
            对于情绪和心境,我还是建议多读一些文哲类书籍,明理,然后才能修心。心修成了,情绪和心境都不在话下。(我与任何宗教都无关联,生活中纠结多年,某日总结自己知道的一些哲理,忽然归纳出一件从来没想过的事情,就此突破,终结了杂念纷飞浮想联翩的状态。并陆续明白了很多事情,再无任何困惑纠结。所以建贴吧,宗旨“明理修心,以文入道”)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04-24 06:46
            收起回复
              一切纠结,皆因不明,所以要明理明心明… 静与无为也不是那么简单的,境界高了去了、就像徐大四楼说的。已非心境范畴,实为可用于实修之 境界了…俺也为此纠结了好久啊


              IP属地:广东来自手机贴吧8楼2014-04-24 22:03
              收起回复
                执与不执不重要,刻意还是自然而然亦不重要,重要的是现在,我明白自己多少。以平静的心态去明悟自己的心,究竟向往着什么…但平日里却不是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只是不让情绪来左右。因我想,我做,所以才可于这段经历里,明白自己。所以,才能于日后心境沉淀得差不多时,问自己,为何想这么做,想要的究竟是什么…我想修真,那么我为什么想要修真,修真的目的是什么…当时的我,只寻回了最初修真的感觉,却未寻到真正的答案…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14-04-26 18:32
                收起回复
                  清静如水,动之柔,但清澈(无思无欲)。有为是点,无为是面。你我都是面上之点。既有无为之衬托,又有有为左右。正确认知无为之全面(你我只可享用此时此刻,不可改变)又必须面对有为之必然。犹如身体其形已在,其行已定。(你我只能正确认知,不改其真性)。当看透上下有无为衬底,上有有为之自化。我何忧哉!我即无思无欲,心明心静。心静心明反促身体自化,而非心系理论,方法,去探究。就如扑风捉影。心动,形必动。动之又动,非恍惚,实则更迷茫。恍惚是指心静而身体自化。正如无为与有为相揉才是一。


                  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14-04-26 21: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