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哥99吧 关注:8贴子:174

从二手自行车到保时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发表这篇帖子之前我想了很久,究竟如何定位这篇帖子,我本意并不是为了吹嘘,本来镇楼图想放一张自己的照片,后来还是觉得不妥,这张图的含义是希望吧里看过我帖子的人都能做到你在周游世界的时候银行账户还是在源源不断的进着RMB。五年前的我看到这句话肯定会说这人疯了吧,但事实是,全世界的很多有钱人都是这样。
我本意是将我的经历一一写出来,但反复思考,比尔盖茨的成功你可以复制吗?巴菲特的成功你可以复制吗?马云的呢?马化腾的呢?王石的呢?答案是否定的,每个人的经历都具有单一性,不可复制性,所以把此帖写作传记的方式被我彻底抛弃了。
我需要做的不是写我不可复制的经历,而是写可复制的思维,可复制的知识,可复制的教学。
就起个名字叫做《百万富翁初级入门教程》吧。
从大学毕业,到成为百万富翁,我个人用了5年时间,但当我把中间的经验总结出来之后,我的朋友只用了两年多就做到了这一点。如果当年一开始我就能悟出这些,会让我后来少走很多弯路!
如果你个人净资产已经过百万了,这篇文章不看也罢。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这么多钱,这篇文章可能就此改变你的命运。
几年来,我一直在做关于理财、投资、创业方面的研究,并且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也帮助几十位朋友达成了这样的梦想。
人的贫穷,主要是由思想的贫穷造成的。要想摆脱平庸,首先要转变思想。你的头脑是你最有用的资产,但如果使用不当,它会是你最大的负债。
今天我会把这些简单实用的原则分享给大家,结合具体事例,有10个人看过这些故事,3个人没有变化,6个人成为了百万富翁,还有一个人,也许就是正在看文章的你……
随着物价上涨,成为百万富翁变得越来越容易了。很多人毕业不到5年就实现了这个梦想,但也有人辛苦工作了十几年依然是两手空空。
是什么阻止了我们致富?抛开家庭背景、学历、个人能力、机遇不谈,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人的思维方式。在发表这篇帖子之前我想了很久,究竟如何定位这篇帖子,我本意并不是为了吹嘘,本来镇楼图想放一张自己的照片,后来还是觉得不妥,这张图的含义是希望吧里看过我帖子的人都能做到你在周游世界的时候银行账户还是在源源不断的进着RMB。五年前的我看到这句话肯定会说这人疯了吧,但事实是,全世界的很多有钱人都是这样。
我本意是将我的经历一一写出来,但反复思考,比尔盖茨的成功你可以复制吗?巴菲特的成功你可以复制吗?马云的呢?马化腾的呢?王石的呢?答案是否定的,每个人的经历都具有单一性,不可复制性,所以把此帖写作传记的方式被我彻底抛弃了。
我需要做的不是写我不可复制的经历,而是写可复制的思维,可复制的知识,可复制的教学。
就起个名字叫做《百万富翁初级入门教程》吧。
从大学毕业,到成为百万富翁,我个人用了5年时间,但当我把中间的经验总结出来之后,我的朋友只用了两年多就做到了这一点。如果当年一开始我就能悟出这些,会让我后来少走很多弯路!
如果你个人净资产已经过百万了,这篇文章不看也罢。
如果你现在还没有这么多钱,这篇文章可能就此改变你的命运。
几年来,我一直在做关于理财、投资、创业方面的研究,并且进行了大量的实践。也帮助几十位朋友达成了这样的梦想。
人的贫穷,主要是由思想的贫穷造成的。要想摆脱平庸,首先要转变思想。你的头脑是你最有用的资产,但如果使用不当,它会是你最大的负债。
今天我会把这些简单实用的原则分享给大家,结合具体事例,有10个人看过这些故事,3个人没有变化,6个人成为了百万富翁,还有一个人,也许就是正在看文章的你……
随着物价上涨,成为百万富翁变得越来越容易了。很多人毕业不到5年就实现了这个梦想,但也有人辛苦工作了十几年依然是两手空空。
是什么阻止了我们致富?抛开家庭背景、学历、个人能力、机遇不谈,主要的原因是因为人的思维方式。


1楼2014-04-28 18:41回复
    由于此文太长,我已经做好长期更新的准备。喜欢的吧友可以马克收藏,这只是一篇初级教程,如果效果好我会帖出一份超级教程,超级教程中我会列出实际性的赚钱方法,也就是可以不用理解,直接照搬使用。你不需要问为什么只需照做,我保证你在两年之内绝对能有所成绩。而在此之前你必须理解好初级教程中的思维方式,不然我即使告诉你超级教程,也是像古人用现代人的手机,只能当做砖来用,却发挥不出手机的最大作用。喜欢此文的朋友点个赞或顶一下,感激不尽。


    2楼2014-04-28 18:42
    回复
      小故事1:有人问我借钱怎么办?
      小李和老张本来是不错的朋友,没有利益瓜葛。但有一天,小李突然给老张打电话要借2万元急用。没有说这个钱做什么,老张认为大家关系一直不错,不借不好意思,就给了小李2万。
      可是一晃1年过去了,小李没有还钱的意思,老张也不好意思催,最要命的是,小李总是躲着老张,半年也不敢露面,搞的连朋友也做不成了。
      这种情况,在现实中太常见了。本来是出于友谊、善意,到最后搞的朋友反目,兄弟生分。
      如何才能避免这种情况呢?


      3楼2014-04-28 18:42
      回复
        首先,要搞清楚对方借钱的具体用途。如果是消费,最好哭穷推掉。如果是生意周转,确定对方有能力、有信用偿还,在做考虑。如果对方闪烁言辞,或者隐瞒用途,一定不要借。
          人不可靠,借钱必打水漂。有很多人,不存感恩之心。无论你如何帮助他,他都会觉得理所当然,也不会记你的好,只会对你心生埋怨。
          其次,怕不借伤感情。很简单,直接资助,不要求偿还。说清楚,是给的,不要还。比如对方确实有急用要借3万,人品能力也十分认可。可以强调自己的困难,然后资助1000元,不要求还。
        这样,以后大家见面还是朋友,谁也不会难看。记住一句古话:杯米养恩人,斗米养仇人,不是帮的越多越好。在别人急需帮助时,小小的恩惠也会产生很大的效果。如果不分情况持续性的帮扶,会滋生他人的贪欲。
        前些年一位朋友在供销社工作,他给我讲起了“卖糖”哲学。他说,当你卖一斤糖给别人的时候,首先要少给,慢慢的往秤盘里加,这样买者就会心怀感激之情,认为你这个人特厚道。话又说回来,如果一开始你就给多了,再逐渐的从秤盘里向外拿,买者就会渐生怨恨,认为你吝啬抠门。同样是卖出一斤糖,策略不同,结果迥异。
        其实,送人以米和卖人以糖是一个道理,都需要把握好一个度,让别人极度需要、在心存感激之时施以援手,则会收获善待与礼遇。人是有欲望的,有时欲望是会不断得到膨胀的,这就是欲壑难填。
        天天做好事的人,得不到大家的称赞。因为人人都觉得平常、理所当然。某一天,这个好人没有出手,或者做错了,反而招来了无数的非议与责骂。


        4楼2014-04-28 18:43
        回复
          小故事2 边际效用在理财生活中的应用
            拿吃饼来说,当我们很饿的时候,吃第一个烧饼带来的收益与幸福感最高。好似久旱逢雨,雪中送炭。
            吃第二个烧饼时,肚子已经不像前面那么饿了,同样的烧饼带来的收益与幸福感开始降低。
          当我们吃到第七个烧饼时,已经撑的不行了,烧饼已经不能再带来收益与幸福,产生的是苦痛与厌恶。
          如果把满意度按10分来评估,那么当吃第一个烧饼获得的满意度是9,第二个烧饼可能就是8,依次类推,吃得烧饼越多,获得的满意度可能就越来越低。但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总满意度增加幅度越来越小,最后会成为负数。
          同样的烧饼带来的幸福感与收益不同,消费者在逐次增加一个单位消费品的时候,带来的单位效用是逐渐递减的。
          这个理论可以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使我们明白,所有的事儿都讲究“度”,并不都是多多益善。


          5楼2014-04-28 18:43
          回复
            爱情的边际效应是递减的。青少年时期,我们就像走在干涸的沙漠,极度需要爱滋润。当遇到第一杯水时,那种幸福是难以忘怀的。所以,所有人对初恋都记忆深刻。而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交往数量的增加,对恋爱的热情会直线下降。
            所谓婚姻的五年之痒也好,七年之痛也是同理。成年累月和同样的人做同样的事儿……
            带一只手表看时间,效率高,如果带着2块手表,反而产生了混乱,该以哪个表是准确的呢?
            拥有一部手机时,产生的收益最高,如果踹着5部手机上街呢?可能会被警察询问。
            效用总是和稀缺联系在一起的。同样一杯水,在沙漠中意味着生命,而在江河中却微不足道。同样1000元钱,对于贫困山区孩子,是3个月的生活费,而对煤老板来说,恐怕不过是一顿饭。就消费而言,人们重复消费的越多,每增加一份投入,所能得到的满足感越少。这就是边际效用递减原理。在日常家庭开支中,如果能有意识地运用“边际原理”,将有助于我们节省大笔的资金。


            6楼2014-04-28 18:43
            回复
              大多数人不计算,仅凭心理感受,钱财乱花,结果造成支出浪费。本来100元可以吃一顿饭,结果吃了300元,还造成了血压上升,胃疼腹胀;
                本来10万元买车就行,结果攀比买了16万的车(其实4个轮子差的不多,都是中档货色)。
              从边际原理中可以看出,乱消费不仅没有实用价值,而且可能起负作用。有的家庭孩子本无心学习弹钢琴,当家长的自己不懂却硬要花几万买一架,结果成了昂贵的、毫无意义的摆设。商品买回家不经常用就意味着浪费,因此,不能冲动地因为流行、降价而买回目前并不需要用的商品,正所谓“有钱不买半年闲”。
                前面说的,杯米养恩人,斗米养仇人,也是这个意思,如果给予的太多,反而会产生坏的结果。
              一味的做老好人,不一定有好的结果。
              家长溺爱孩子,孩子长大后自私,以自我为中心,做事不考虑他人。也不会对父母心存感激,也是属于这样的例子。


              7楼2014-04-28 18:44
              回复
                故事3 拥有、失去与未得到
                我的一位朋友,有一套房子要出租,精装修、地段好,他自己报价4000元/月。来了几个人看房,都觉得太贵,希望降价到3500元。结果他就是不肯降,这样一拖再拖,房子空置了半年。
                我问他:为什么不能便宜快速租掉?他说:装修这么好,租便宜了不划算!
                空置半年已经至少损失了21000元租金,还不算物业费。但从房主的观点看,反正房子在那里,空着就空着吧,似乎没有损失什么。
                这就是理财中人们常犯的错误:对于尚未得到的收入麻木,不敏感。对于已经拥有的过度在意。
                假如,我从这位朋友的背包里拿出2万1千元现金,然后当着他的面一张张撕掉,估计他会立刻蹦起来,阻止我的暴行。


                8楼2014-04-28 18:44
                回复
                  两者性质是相同,但前后的反应大不相同。2万元可以买5台IPAD2,可以去美国玩7天,也可能是农村孩子两年的生活费。但是因为这些收入尚未得到,人就不会太敏感。
                  如果这些钱一直装在我们的钱包中,突然被人拿走,多数人会暴跳如雷,立刻骂娘、报警。
                  继续举例子,有人原本打算送老李 一辆电动车,后来对方说车被亲戚拿走了,老李会有些沮丧。但不会太在意。
                  而老李自己的电动车停在超市入口,被贼偷了。估计老李会难受好几天。
                  同样的道理,也用在对生命的关注上。
                  大多数的疾病(包括癌症)都可以通过体检,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但大家都不愿意主动去体检。原因很简单:体检只会带来两个结果?
                    1 ,没啥事,心里石头落地。 和原来一样活着。
                    2, 检查出问题,立刻变成病人,甚至直接被判死刑。
                    参加体检,意味着有可能失去。如果不去,保持现状,似乎不会有损失。于是大多数人选择直到疼得满地打滚才去医院,花更多钱受更多的苦。
                    人很怕失去,而不在意未得到。


                  9楼2014-04-28 18:45
                  回复
                    最后提个问题:? 地上有? 一毛钱,你会不会去捡?
                      如果这 一毛钱 是你刚从自己口袋里掉出来的,你会不会去捡?
                    前面讲的人很怕失去,而不在意未得到。白捡的100元所带来的快乐,难以抵消丢失100元所带来的痛苦。这个理论也可以解释很多股市中的现象。
                      先让我们来做这样一个实验。
                    你一定能赚30000元。
                      B.你有80%可能赚40 000元,20%可能性什么也得不到。
                    你会选择哪一个呢?
                    实验结果是,大部分人都选择A。
                    按照传统经济学,选择A是错的,因为40000×80%=32 000,期望值要大于30000。
                    这个实验结果是:大多数人处于收益状态时,往往小心翼翼、厌恶风险、喜欢见好就收,害怕失去已有的利润。“确定效应”表现在投资上就是投资者有强烈的获利了结倾向,喜欢将正在赚钱的股票卖出。


                    10楼2014-04-28 18:45
                    回复
                      投资时,多数人的表现是“赔则拖,赢必走”。在股市中,普遍有一种“卖出效应”,也就是投资者卖出获利的股票的意向,要远远大于卖出亏损股票的意向。
                      刚被套住时,都不愿意止损,不想承担损失。但是如果持续下跌,人们会担心更大的风险,更多的损失,这种恐惧会持续增长,让人难以承受。为了减少预期的损失,拼命割肉会成为一种实际行动。但明白这种非理性的行为之后,才有可能更科学、更客观的做出判断。所以,大家现在要克服这种恐惧,毕竟不是08年,一定不要割肉。
                      禀赋效应是指当个人一旦拥有某个物品,就会过高的估计这个物品的价值。
                      行为经济学的另一位重要开创者 理查德·泰勒教授,曾经找了一些加拿大的学生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第1组:泰勒教授准备了几十个印有校名和校徽的马克杯,这种马克杯在学校超市的零售价是5元,在拿到教室之前,教授已经把标价签撕掉了。泰勒来到课堂上,问学生愿意花多少钱买这个杯子(给出了0.5元到9.5元之间的选择)。
                      第2组:泰勒教授同样地来到第二个教室,但这次他一进教室就送给每个同样这样一个杯子。过了一会儿教授说由于学校今天组织活动开大会,杯子不够,需收回一些。老师让大家每人都写出自己愿意以什么价格卖出这个杯子(给出了0.5元到9.5元之间的选择)。
                      实验结果显示,在第1组中,学生平均愿意用3元钱的价格去买一个带校徽的杯子;而到了第2组,当需要学生将已经拥有的杯子出售,出价陡然增加到7元钱。
                      相对于获得,人们非常不乐意放弃已经属于他们的东西。泰勒把这种现象称为“禀赋效应”。
                      应用在借钱上:借给一个朋友1万元,两年以后问他要。对方即使有实力还钱,也是支支吾吾的不愿意。
                      原因:你的一万元,被你的朋友借去了。他拥有的时间一长,就理所当然的觉得这是他资产的一部分,一旦让他吐出来,会很难受,就像是你抢他的钱一样。
                      所以,借钱给别人,最好按月收利息,或者让对方分期付款。不断的提醒朋友:这个钱不是你的。这样被欠债的几率就降低了。


                      11楼2014-04-28 18:45
                      回复
                        看看银行借钱都是这样,要求每个月换。如果银行借你10万,告知你3年后一次连本带利归还,估计大多数人都还不上。因为在心里上早就以为钱是自己的了。
                        还有,当你看到某种“不满意七天可以退货”的商品,就要提醒自己,或许真的可以退货,但当你把一件商品带回家试用时,“禀赋效应”就已经开始在你身上起作用了。你不太可能把已经拥有的东西退回去。
                        谈恋爱,很多小年轻,稀里糊涂的相爱了,相处一段时间。发现不断的争吵,不合适。但是因为“禀赋效应”,大多数人会选择将就着,凑合着谈下去。
                        都会说:“其实他身上还有很多优点。”“其实她对我挺好的。”“已经付出这么多了,实在割舍不下”,所以很多人在一起都是凑合着。一旦真的分开了,估计没有人会回头。
                        生活中有很多这样简单的小道理,但大多数人并不知道。这是导致很多人生活窘迫的直接原因。下面我们将把一些简单原则告诉大家。


                        12楼2014-04-28 18:46
                        回复
                          区分投资与消费
                            人人都在花钱消费,钱总是越花越少。但也有人能让钱越花越多,这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只要能区分投资与消费,人人都可以做到。
                          在哈佛大学的经济学课上,学生们学到的第一个概念,就是要区分“消费”行为与“投资”行为。
                          花钱大体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消费,比如购买食物、衣服、家用电器、出去旅游、看电影等等,花这些钱是为了获得快乐、享受生活,但花出去就再也回不来了;另一种是投资,把钱变成房子、股票、黄金,这种花钱是为了让“钱生钱”,将来可以变更多的钱回来。


                          13楼2014-04-28 18:46
                          回复
                            控制过度消费
                              资产是能让钱流入你口袋的东西,负债是让钱流出你口袋的东西。富人努力增加资产,而穷人却不断积累自认为是“资产”的负债。房子、车子都会使钱从口袋中流出,它们其实都是你的负债。
                            现金流=收入-支出。
                            如果每个月的现金流都是正的,说明你的钱会越来越多。
                            如果每个月的现金流都是负的,说明你的钱会越来越少。
                            个人、家庭、公司都要关注现金流的问题,只有把现金流做到正收益,才能保证财富源源不断的增加。


                            14楼2014-04-28 18:46
                            回复
                              小李是一家广告公司的白领,每月收入5500元。她的老公是一家公司的经理,每月收入10000元左右。家庭月收入15000元,两个人花应该是很幸福的。但是他们每个月都是两手空空,没有积蓄?这是为什么呢?
                              首先小两口平时工作较紧张,在外面吃饭的次数较多,一般的小馆子怕有地沟油,最低档次也是麦当劳,加上平时早餐的牛奶面包,一个月下来最少也要3000元伙食费。
                              两年前,他们买了房子,一个月房贷3000元。
                              年初贷款买了一部帕萨特,三年期按揭,首付5万元,月供3500元。
                              为了保证生活质量,去健身房锻炼,以及参加一些社交派对等活动更是必不可少,估计也要2000元。
                              逛超市、去百货商场买衣服2000元。
                              这还不算每次长假出去旅游的消费。
                              夫妇俩成了标准的“月光族”。月光族多半是年轻人,都有大手大脚的花钱习惯。往往是薪水一发就见底,月月无剩余。看着空空的钱包又实在不明白:为什么越挣越多,但却越来越穷呢?


                              15楼2014-04-28 18: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