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铳:明代的火铳在元代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种类繁多,从明初的洪武手铳到以后的永乐手铳,造工越来越精细。永乐手铳口径14-15毫米,误差不超过1毫米;长度为35-36厘米,误差不超过1厘米。由现存火器上的出厂编号做最保守的估算,当时明铳至少也有十六万四千多支。明军当中已经编成有专职使用火铳的部队,号称神机营。
日本铁炮的来历:
——元朝入侵日本时,让日本第一次认识到了火器的威力,自此之后,火铳逐渐从中国传入日本。但是日本火枪发生质的飞跃是在公元1543年,当时一条由厦门开往宁波的葡萄牙商船,被台风吹得迷失了航向,来到了日本种子岛(在鹿儿岛附近)。
种子岛家第十四代当主,年仅十六岁的种子岛时尧同意这些南蛮人的船只停在赤尾木港,从南蛮人手中以两千两金子的巨大代价购得了日本最初的两挺铁炮。(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给双方做翻译的,是个叫五峰的明朝人,据说也不懂日语,双方通过写汉字做笔谈,这个五峰其实就是明代倭乱时的首领王直。)
他将其中的一把铁炮交给了家中的“锻冶栋梁”八板清定(即八板金兵卫)叫其仿制,结果经过数月的研制,却以失败告终,然后过了一年,不甘心失败的八板清定以自己的漂亮女儿为交换代价,从再次来航的葡萄牙人那里学到了先进的铁炮技术,成功的制造了所谓“国产第一号”的铁炮。从此,铁炮便由这里传到了日本的每个角落。
明朝鸟枪的来历:
——从元朝开始,中国就有筒形发射式火器,称之为火铳,但是性能并不是很高。公元1548年(明嘉靖二十七年),明军在收复被葡萄牙人侵占的双屿战斗中,俘获了一些善于制造火绳枪的日本人及枪枝。由马宪、李槐等人,学习了制造火枪的方法,并在其基础上,加以研究改进,于公元1558年(明嘉靖三十七年)造出了“比西番尤为精绝”的中国第一批火绳枪一万支,称之为“鸟嘴铳”,即鸟枪。
中日火枪性能比较:
明军鸟枪——
鸟枪枪管用熟铁打造,重约5—6公斤,有准星、照门,安装木托之上。铳口长出木托2寸,托后7寸向下弯曲,通条一根,重3两,另有火绳,每次装粒状黑色火药3钱,铅子重3钱。火门有盖,使用龙头类火绳发火机。
发射时将火绳点燃安入龙头,右手开火门后紧握枪尾,用食指扣板机向后,龙头落在火门,燃药发射。《武备志》说:“后手不弃把,点火则不动,故十发有八九中,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成为当时战斗中的“利器”。
鸟枪口径在9—13毫米之间,射程可达300米左右[编者按:似乎不太可能,另有一种说法有效射程在80米左右,比较可信]。枪全长112厘米—150厘米,和明代中叶以前的各种火铳(类似西方同时期的火门枪)相比,具有身管长、口径小、重量轻、便于步、骑兵使用的特点。
明代后期,鸟枪已经是明军的主要装备。每名鸟枪手配备火药罐2个,一个装发射药,—个装引火药,携带铅弹300发。
日本铁炮的来历:
——元朝入侵日本时,让日本第一次认识到了火器的威力,自此之后,火铳逐渐从中国传入日本。但是日本火枪发生质的飞跃是在公元1543年,当时一条由厦门开往宁波的葡萄牙商船,被台风吹得迷失了航向,来到了日本种子岛(在鹿儿岛附近)。
种子岛家第十四代当主,年仅十六岁的种子岛时尧同意这些南蛮人的船只停在赤尾木港,从南蛮人手中以两千两金子的巨大代价购得了日本最初的两挺铁炮。(值得一提的是,当时给双方做翻译的,是个叫五峰的明朝人,据说也不懂日语,双方通过写汉字做笔谈,这个五峰其实就是明代倭乱时的首领王直。)
他将其中的一把铁炮交给了家中的“锻冶栋梁”八板清定(即八板金兵卫)叫其仿制,结果经过数月的研制,却以失败告终,然后过了一年,不甘心失败的八板清定以自己的漂亮女儿为交换代价,从再次来航的葡萄牙人那里学到了先进的铁炮技术,成功的制造了所谓“国产第一号”的铁炮。从此,铁炮便由这里传到了日本的每个角落。
明朝鸟枪的来历:
——从元朝开始,中国就有筒形发射式火器,称之为火铳,但是性能并不是很高。公元1548年(明嘉靖二十七年),明军在收复被葡萄牙人侵占的双屿战斗中,俘获了一些善于制造火绳枪的日本人及枪枝。由马宪、李槐等人,学习了制造火枪的方法,并在其基础上,加以研究改进,于公元1558年(明嘉靖三十七年)造出了“比西番尤为精绝”的中国第一批火绳枪一万支,称之为“鸟嘴铳”,即鸟枪。
中日火枪性能比较:
明军鸟枪——
鸟枪枪管用熟铁打造,重约5—6公斤,有准星、照门,安装木托之上。铳口长出木托2寸,托后7寸向下弯曲,通条一根,重3两,另有火绳,每次装粒状黑色火药3钱,铅子重3钱。火门有盖,使用龙头类火绳发火机。
发射时将火绳点燃安入龙头,右手开火门后紧握枪尾,用食指扣板机向后,龙头落在火门,燃药发射。《武备志》说:“后手不弃把,点火则不动,故十发有八九中,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成为当时战斗中的“利器”。
鸟枪口径在9—13毫米之间,射程可达300米左右[编者按:似乎不太可能,另有一种说法有效射程在80米左右,比较可信]。枪全长112厘米—150厘米,和明代中叶以前的各种火铳(类似西方同时期的火门枪)相比,具有身管长、口径小、重量轻、便于步、骑兵使用的特点。
明代后期,鸟枪已经是明军的主要装备。每名鸟枪手配备火药罐2个,一个装发射药,—个装引火药,携带铅弹300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