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曼龙
蓝曼龙编辑“蓝曼龙(Trichogaster trichopterus)”实为归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攀鲈亚目(Anabantoidei)丝足鲈科(Osphronemidae)下的三星鱼(蓝星鱼)Trichogaster trichopterus (Pallas, 1770) 的人工变种品种[1] 。一些资料记载:“蓝曼龙(Trichogaster trichopterus)1896年由西德人J.F.G.Umlauff首先记述发表,其英文名为B1ue Gourami又名Three—Spot gourami”,是有伪造的。其实这个拉丁文学名:“Trichogaster trichopterus”,实为三星鱼公认的拉丁文学名:Trichogaster trichopterus (Pallas, 1770) 的同义词:Trichopodus trichopterus (Pallas, 1770)。[2] 别 称蓝曼龙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科丝足鲈科分布区域亚热带热带地区目录
1形态特征
2繁殖环境
3产卵
4分布范围
5生活习性
6养殖技巧
▪ 亲鱼选择▪ 饵料选择▪ 日常管理
7相关疾病
▪ 白点病▪ 烂鳍烂皮肤病▪ 烂鳃病1形态特征编辑鱼体呈椭圆形,侧扁;尾鳍浅叉状,腹鳍胸位,呈长丝状,故又名丝足鲈。
蓝曼龙 图片来源:百度贴吧——攀鲈吧(9张)体色为蓝灰色,体侧有两块不规
蓝曼龙
则的深蓝色斑块,在通常情况下两块斑块连成一条深蓝色的斑纹。腹绍边缘略带浅黄色;背绍,腹鳍和尾鳍的浅蓝灰底色上均匀分布着艳蓝色斑点。蓝曼龙在未达到性成熟之前雌雄特征不明显,性别不易区分。性成熟后形态差异明显下图所示
项目 雌鱼 雄鱼
腹部 较饱满 不饱满
背鳍 圆而钝 长而尖
体色 较黯淡 较鲜艳
丝状胸鳍 基部橘红色不明显 基部橘红色明显
体长10-12CM,椭圆形。天蓝色。饲养水温22-27摄氏度,水质要求不高。饵料有鱼虫、水蚯蚓等。繁殖水温26-
蓝曼龙
27摄氏度。雄鱼体色鲜艳,背鳍末端尖长,雌鱼体色浅淡。属泡沫卵生鱼类。雌鱼每次产卵500--1000粒,间隔产卵时间10-12天。亲鱼性成熟年龄6个月。性情温和,可和其它鱼混养。水中缺氧时,可直接露出水面呼吸。2繁殖环境编辑将一对亲鱼(雌雄各一)放在繁殖用的水族箱中,水族箱大小为50cm×35cmx35cm;若繁殖用水族箱兼作仔、稚鱼培育,面积必须在0.5m2以上。水温比平时略高1—2℃,以26—28℃最为合适。蓝曼龙可饲养在pH值6.0—8.8、硬度为5—35。dGH的水体中,但作为理想的繁殖用水,PH值应控制在6—7.5,硬度为7~15。dGH之间。繁殖时无需充气增氧,保持环境安静最为重要,更不能用过滤设备。
相关图片(6张)蓝曼龙产卵前有筑泡沫浮巢的习性,故需在水面上放一些漂浮的大叶水草,也可放一块塑料泡沫板,使蓝曼龙筑巢容易些。3产卵编辑放入繁殖水族箱或缸中的亲鱼,在三天内雄鱼开始筑巢。雄鱼游到水面吞咽空气,空气在口腔中与口腔粘膜分泌的粘液混合,吐出一个个小空气泡;数以千计的空气泡在水草(或泡沫板)下面及其四周聚集成一个直径为5—15cm的浮巢。雄鱼筑巢大约需花费3—10h,筑巢完毕就开始追逐雌鱼。此时的亲鱼尤其是雄鱼的体色变化很快,体色经常在2—3秒时间内从艳蓝变成墨绿色;如果受到人为的惊动,又马上变回到平时的蓝色调,十分有趣。雄鱼这时十分亢奋,全身痉挛,以各种舞姿向雌鱼求爱,引诱雄鱼共同到浮巢下产卵。若雌鱼发育良好,就会和雄鱼一道游到浮巢下,雄鱼拥抱雌鱼(雄鱼和雌鱼身体都弯成“C”形);雄鱼用头触雌鱼腹部,雌鱼向浮巢排放卵子,雄鱼随即
蓝漫龙(5张)排放精子。如此连续7-10次,雌鱼才能把全部卵子排空,此时雌鱼的腹部就明显变小。产卵完毕,须立即将雌鱼移开,因为这时的雄鱼变得很有攻击性,不允许雌鱼靠近浮巢,经常去啄雌鱼,甚至会将雌鱼啄死。雄鱼全力以赴看护受精卵,偶见少数受精卵从浮巢中掉下来,雄鱼小心翼翼地用口接住,吐回浮巢中。产卵后第二天受精卵出现眼点,第三天孵出鱼苗,浮巢渐渐消散。当雄鱼的护幼任务结束时,需把雄鱼移开。孵出的仔鱼分散在水面上,尤其是缸沿四周。此时在解剖镜下观察,可见仔鱼腹部有带油球的卵黄囊,第四天油球消失,开始平游,进入仔、稚鱼培育阶段。4分布范围编辑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小型观赏鱼类。常栖于多水草的静止水域中,在我国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
蓝曼龙
5生活习性编辑生活环境对溶氧的要求攀鲈科鱼类有褶鳃,可在含氧量较低的水中生活,当水体缺氧时,可到水面吞咽空气。作为观赏鱼,为使蓝曼龙健康活泼地生长,要求DO≥4mg/L。最适温度在22—28℃,耐低温的能力强于其它热带鱼。在18℃时尚可少量摄食,若温度逐日缓慢下降,可在14℃长期存活;致死的下限温度为11.5℃。[3] 蓝曼龙体色艳丽,幼鱼时常到水面吞咽空气,显得滑稽可爱;该鱼对水质适应力强,价格又比较低廉,所以是一种被世界热带鱼爱好者广泛饲养的品种。成鱼一般情况游动较慢容易给人感觉成性情温和优雅的印象,这种鱼其实很有攻击性,对同群体内的弱者会进行攻击,对个体小的其他种群也会攻击。属杂食性鱼类,可以接受多种食物,最爱吃水生活饵料,如枝角类等;也吃人工干饲料,甚至吃活的小鱼苗,性情好斗,爱追逐比其体型小的鱼。要想让其顺利繁殖,必须在繁殖前投喂枝角类或小鱼苗等活饵达一月以上。
蓝漫龙
温度从以上生活习性可以看出,蓝曼龙是一种适应能力强,容易饲养的观赏鱼;其性情温和,除了不能和个体特别小的鱼如红绿灯,宝莲灯、绿莲灯等混养外,可与绝大多数中小型热带观赏鱼混养,但有好斗性,混养时需要小心。6养殖技巧编辑亲鱼选择蓝曼鱼一般经6—7个月的生长就可达到性成熟,最好选择月龄在12—20月之间的蓝曼龙作亲鱼。此时体长10cm左右,繁殖力最强,一次产卵可达2000多粒;月龄太大的鱼繁殖不理想。对亲鱼的要求是:形体健壮、色彩鲜艳,雌鱼必须选择腹部明显膨大的,雄鱼个体应大于雌鱼,否则繁殖不一定能成功。饵料选择蓝曼龙的繁殖操作相对简单,而仔、稚鱼的培育则较难,原因是蓝曼龙的仔鱼个体明显小于其它热带鱼,体长只有4mm多;大多数热带鱼的仔鱼体长都在7mm以上,一般都可开口摄食孵化不久的丰年虫无节幼体,甚至可直接摄食小型枝角类,如孔雀鱼(Poeciliareticulata)和玛丽鱼(Poecilialatipinna)。蓝曼龙仔鱼转为外部营养时尚不能摄食丰年虫无节幼体,需要提供个体更小的活饵。下面是蓝曼龙仔、稚鱼的活饵选择。
阶段 时间 活饵种类 日投喂次数
仔鱼 平游后2D内 草履虫、小型轮虫 4次
仔鱼 平游后3D-4D内 轮虫 4次
仔鱼 平游后5D-6D内 刚孵化的丰年虫无节幼体 3次
仔鱼 平游后8D-10D内 丰年虫无节幼体 3次
仔鱼 平游后11D-19D内 小型枝角类 3次
稚鱼 平游后20D-40D内 枝角类 3次
蓝曼龙(5张)草履虫及轮虫投喂量应掌握在两餐(上一餐与下一餐)之间刚好吃完为度;丰年虫的投喂量应控制在每餐半小时内吃完为度。日常管理(1)换水仔、稚鱼期间蓝曼龙的鳃发育未全,又因培育水体中个体密度高,易发生缺氧,此时可微微充气。在乎游后一周内,一般不加水、不换水;一周后每天可加水1/20或换1/10的水量,但操作宜轻缓。(2)防病害笔者饲养蓝曼龙6-7来,未曾发现该鱼感染寄生虫病。然而在体长1.5-2.5cm阶段易得细菌性肠炎,但不是很严重;同样是攀鲈科的鱼---马三甲,在这个阶段易得细菌性肠炎,死亡率很高。对此,发病前用呋喃唑酮2mg/L药液泼洒。仔鱼培育时,因使用活饵料易带入水螅,有时在缸中大量出现。水螅不仅摄食所投喂的活饵料,而且对于1cm以内的仔鱼也会造成伤害。杀灭水螅可用硫酸铜0.35mg/L处理,一天后换水1/3以上,以保证安全。7相关疾病编辑白点病症状:病鱼神情呆滞,常在水流中冲洗或岩上蹭痒,体表布满白色或浅灰色斑点,病鱼出现交互感染和两次感蓝曼龙鱼染。常见的病原体有两种:一是类似于淡水中的多子小瓜虫,病鱼体表呈白点状;一种是卵圆鞭毛虫,病鱼体表呈浅灰色斑点,不易治愈。防治方法:①将水温捉高到30℃,寄生虫会因水温升高而导致其胞囊破裂,自动脱离鱼体,这种方法对初次感染白点病的病鱼治疗效果较好,但对二次感染的病鱼效果不明显,必须同时用药物浸洗才行。②将新砖放入尿液中浸泡24小时,晾干后放入水族箱中,10余小时后鱼体上的小白点膨胀,再过10余小时,可见体表的小白点纷纷脱落,效果较好。③将病鱼浸在淡水中,它由9份淡水和1份海水兑掺形成,浸洗时间0.5秒—2分钟,应注意观察鱼体的适应程度,见鱼呼吸紧张时应立刻移人海水中。④将10千克海水放入玻璃缸中,加入0.05克硫酸铜,充氧,浸洗病鱼5—8分钟,24小时后可见体表白点脱落。这种方法对初次患病鱼体效果较好,但对二次感染的鱼体效果不明显。烂鳍烂皮肤病症状:病鱼各鳍残缺不全,体表鳞片脱落,皮肤腐烂并有浅表性溃疡。发病原因可能是海水观赏鱼彼此间蓝曼龙鱼争抢地盘,互相打斗,或者对新水不适应,导致鳍条皮肤受伤,弓J起细菌交互感染,特别是在已有鱼类的水族箱中放入新鱼后,更易出现这种情况。防治方法:①在10千克海水中放头孢2粒或呋喃唑酮4—5片,浸洗病鱼10—15分钟。②在10千克海水中,放人0.2克高锰酸钾,浸洗病鱼5—10分钟。烂鳃病症状:病鱼腮部腮丝失血腐烂,严重时鳃丝溃烂成洞,鳃软骨外露,病鱼呼吸困难。防治方法:①在10千克海水中,加入0.2克呋喃西林,浸洗5—10分钟。②在9份淡水中兑掺1份海水,浸洗病鱼1—2分钟。③在10千克海水中,加入0.05克硫酸铜,浸洗病鱼5—10分钟。[4]
蓝曼龙编辑“蓝曼龙(Trichogaster trichopterus)”实为归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攀鲈亚目(Anabantoidei)丝足鲈科(Osphronemidae)下的三星鱼(蓝星鱼)Trichogaster trichopterus (Pallas, 1770) 的人工变种品种[1] 。一些资料记载:“蓝曼龙(Trichogaster trichopterus)1896年由西德人J.F.G.Umlauff首先记述发表,其英文名为B1ue Gourami又名Three—Spot gourami”,是有伪造的。其实这个拉丁文学名:“Trichogaster trichopterus”,实为三星鱼公认的拉丁文学名:Trichogaster trichopterus (Pallas, 1770) 的同义词:Trichopodus trichopterus (Pallas, 1770)。[2] 别 称蓝曼龙界动物界门脊索动物门亚 门脊椎动物亚门科丝足鲈科分布区域亚热带热带地区目录
1形态特征
2繁殖环境
3产卵
4分布范围
5生活习性
6养殖技巧
▪ 亲鱼选择▪ 饵料选择▪ 日常管理
7相关疾病
▪ 白点病▪ 烂鳍烂皮肤病▪ 烂鳃病1形态特征编辑鱼体呈椭圆形,侧扁;尾鳍浅叉状,腹鳍胸位,呈长丝状,故又名丝足鲈。
蓝曼龙 图片来源:百度贴吧——攀鲈吧(9张)体色为蓝灰色,体侧有两块不规
蓝曼龙
则的深蓝色斑块,在通常情况下两块斑块连成一条深蓝色的斑纹。腹绍边缘略带浅黄色;背绍,腹鳍和尾鳍的浅蓝灰底色上均匀分布着艳蓝色斑点。蓝曼龙在未达到性成熟之前雌雄特征不明显,性别不易区分。性成熟后形态差异明显下图所示
项目 雌鱼 雄鱼
腹部 较饱满 不饱满
背鳍 圆而钝 长而尖
体色 较黯淡 较鲜艳
丝状胸鳍 基部橘红色不明显 基部橘红色明显
体长10-12CM,椭圆形。天蓝色。饲养水温22-27摄氏度,水质要求不高。饵料有鱼虫、水蚯蚓等。繁殖水温26-
蓝曼龙
27摄氏度。雄鱼体色鲜艳,背鳍末端尖长,雌鱼体色浅淡。属泡沫卵生鱼类。雌鱼每次产卵500--1000粒,间隔产卵时间10-12天。亲鱼性成熟年龄6个月。性情温和,可和其它鱼混养。水中缺氧时,可直接露出水面呼吸。2繁殖环境编辑将一对亲鱼(雌雄各一)放在繁殖用的水族箱中,水族箱大小为50cm×35cmx35cm;若繁殖用水族箱兼作仔、稚鱼培育,面积必须在0.5m2以上。水温比平时略高1—2℃,以26—28℃最为合适。蓝曼龙可饲养在pH值6.0—8.8、硬度为5—35。dGH的水体中,但作为理想的繁殖用水,PH值应控制在6—7.5,硬度为7~15。dGH之间。繁殖时无需充气增氧,保持环境安静最为重要,更不能用过滤设备。
相关图片(6张)蓝曼龙产卵前有筑泡沫浮巢的习性,故需在水面上放一些漂浮的大叶水草,也可放一块塑料泡沫板,使蓝曼龙筑巢容易些。3产卵编辑放入繁殖水族箱或缸中的亲鱼,在三天内雄鱼开始筑巢。雄鱼游到水面吞咽空气,空气在口腔中与口腔粘膜分泌的粘液混合,吐出一个个小空气泡;数以千计的空气泡在水草(或泡沫板)下面及其四周聚集成一个直径为5—15cm的浮巢。雄鱼筑巢大约需花费3—10h,筑巢完毕就开始追逐雌鱼。此时的亲鱼尤其是雄鱼的体色变化很快,体色经常在2—3秒时间内从艳蓝变成墨绿色;如果受到人为的惊动,又马上变回到平时的蓝色调,十分有趣。雄鱼这时十分亢奋,全身痉挛,以各种舞姿向雌鱼求爱,引诱雄鱼共同到浮巢下产卵。若雌鱼发育良好,就会和雄鱼一道游到浮巢下,雄鱼拥抱雌鱼(雄鱼和雌鱼身体都弯成“C”形);雄鱼用头触雌鱼腹部,雌鱼向浮巢排放卵子,雄鱼随即
蓝漫龙(5张)排放精子。如此连续7-10次,雌鱼才能把全部卵子排空,此时雌鱼的腹部就明显变小。产卵完毕,须立即将雌鱼移开,因为这时的雄鱼变得很有攻击性,不允许雌鱼靠近浮巢,经常去啄雌鱼,甚至会将雌鱼啄死。雄鱼全力以赴看护受精卵,偶见少数受精卵从浮巢中掉下来,雄鱼小心翼翼地用口接住,吐回浮巢中。产卵后第二天受精卵出现眼点,第三天孵出鱼苗,浮巢渐渐消散。当雄鱼的护幼任务结束时,需把雄鱼移开。孵出的仔鱼分散在水面上,尤其是缸沿四周。此时在解剖镜下观察,可见仔鱼腹部有带油球的卵黄囊,第四天油球消失,开始平游,进入仔、稚鱼培育阶段。4分布范围编辑分布于亚洲热带、亚热带地区的小型观赏鱼类。常栖于多水草的静止水域中,在我国分布于云南西双版纳地区。
蓝曼龙
5生活习性编辑生活环境对溶氧的要求攀鲈科鱼类有褶鳃,可在含氧量较低的水中生活,当水体缺氧时,可到水面吞咽空气。作为观赏鱼,为使蓝曼龙健康活泼地生长,要求DO≥4mg/L。最适温度在22—28℃,耐低温的能力强于其它热带鱼。在18℃时尚可少量摄食,若温度逐日缓慢下降,可在14℃长期存活;致死的下限温度为11.5℃。[3] 蓝曼龙体色艳丽,幼鱼时常到水面吞咽空气,显得滑稽可爱;该鱼对水质适应力强,价格又比较低廉,所以是一种被世界热带鱼爱好者广泛饲养的品种。成鱼一般情况游动较慢容易给人感觉成性情温和优雅的印象,这种鱼其实很有攻击性,对同群体内的弱者会进行攻击,对个体小的其他种群也会攻击。属杂食性鱼类,可以接受多种食物,最爱吃水生活饵料,如枝角类等;也吃人工干饲料,甚至吃活的小鱼苗,性情好斗,爱追逐比其体型小的鱼。要想让其顺利繁殖,必须在繁殖前投喂枝角类或小鱼苗等活饵达一月以上。
蓝漫龙
温度从以上生活习性可以看出,蓝曼龙是一种适应能力强,容易饲养的观赏鱼;其性情温和,除了不能和个体特别小的鱼如红绿灯,宝莲灯、绿莲灯等混养外,可与绝大多数中小型热带观赏鱼混养,但有好斗性,混养时需要小心。6养殖技巧编辑亲鱼选择蓝曼鱼一般经6—7个月的生长就可达到性成熟,最好选择月龄在12—20月之间的蓝曼龙作亲鱼。此时体长10cm左右,繁殖力最强,一次产卵可达2000多粒;月龄太大的鱼繁殖不理想。对亲鱼的要求是:形体健壮、色彩鲜艳,雌鱼必须选择腹部明显膨大的,雄鱼个体应大于雌鱼,否则繁殖不一定能成功。饵料选择蓝曼龙的繁殖操作相对简单,而仔、稚鱼的培育则较难,原因是蓝曼龙的仔鱼个体明显小于其它热带鱼,体长只有4mm多;大多数热带鱼的仔鱼体长都在7mm以上,一般都可开口摄食孵化不久的丰年虫无节幼体,甚至可直接摄食小型枝角类,如孔雀鱼(Poeciliareticulata)和玛丽鱼(Poecilialatipinna)。蓝曼龙仔鱼转为外部营养时尚不能摄食丰年虫无节幼体,需要提供个体更小的活饵。下面是蓝曼龙仔、稚鱼的活饵选择。
阶段 时间 活饵种类 日投喂次数
仔鱼 平游后2D内 草履虫、小型轮虫 4次
仔鱼 平游后3D-4D内 轮虫 4次
仔鱼 平游后5D-6D内 刚孵化的丰年虫无节幼体 3次
仔鱼 平游后8D-10D内 丰年虫无节幼体 3次
仔鱼 平游后11D-19D内 小型枝角类 3次
稚鱼 平游后20D-40D内 枝角类 3次
蓝曼龙(5张)草履虫及轮虫投喂量应掌握在两餐(上一餐与下一餐)之间刚好吃完为度;丰年虫的投喂量应控制在每餐半小时内吃完为度。日常管理(1)换水仔、稚鱼期间蓝曼龙的鳃发育未全,又因培育水体中个体密度高,易发生缺氧,此时可微微充气。在乎游后一周内,一般不加水、不换水;一周后每天可加水1/20或换1/10的水量,但操作宜轻缓。(2)防病害笔者饲养蓝曼龙6-7来,未曾发现该鱼感染寄生虫病。然而在体长1.5-2.5cm阶段易得细菌性肠炎,但不是很严重;同样是攀鲈科的鱼---马三甲,在这个阶段易得细菌性肠炎,死亡率很高。对此,发病前用呋喃唑酮2mg/L药液泼洒。仔鱼培育时,因使用活饵料易带入水螅,有时在缸中大量出现。水螅不仅摄食所投喂的活饵料,而且对于1cm以内的仔鱼也会造成伤害。杀灭水螅可用硫酸铜0.35mg/L处理,一天后换水1/3以上,以保证安全。7相关疾病编辑白点病症状:病鱼神情呆滞,常在水流中冲洗或岩上蹭痒,体表布满白色或浅灰色斑点,病鱼出现交互感染和两次感蓝曼龙鱼染。常见的病原体有两种:一是类似于淡水中的多子小瓜虫,病鱼体表呈白点状;一种是卵圆鞭毛虫,病鱼体表呈浅灰色斑点,不易治愈。防治方法:①将水温捉高到30℃,寄生虫会因水温升高而导致其胞囊破裂,自动脱离鱼体,这种方法对初次感染白点病的病鱼治疗效果较好,但对二次感染的病鱼效果不明显,必须同时用药物浸洗才行。②将新砖放入尿液中浸泡24小时,晾干后放入水族箱中,10余小时后鱼体上的小白点膨胀,再过10余小时,可见体表的小白点纷纷脱落,效果较好。③将病鱼浸在淡水中,它由9份淡水和1份海水兑掺形成,浸洗时间0.5秒—2分钟,应注意观察鱼体的适应程度,见鱼呼吸紧张时应立刻移人海水中。④将10千克海水放入玻璃缸中,加入0.05克硫酸铜,充氧,浸洗病鱼5—8分钟,24小时后可见体表白点脱落。这种方法对初次患病鱼体效果较好,但对二次感染的鱼体效果不明显。烂鳍烂皮肤病症状:病鱼各鳍残缺不全,体表鳞片脱落,皮肤腐烂并有浅表性溃疡。发病原因可能是海水观赏鱼彼此间蓝曼龙鱼争抢地盘,互相打斗,或者对新水不适应,导致鳍条皮肤受伤,弓J起细菌交互感染,特别是在已有鱼类的水族箱中放入新鱼后,更易出现这种情况。防治方法:①在10千克海水中放头孢2粒或呋喃唑酮4—5片,浸洗病鱼10—15分钟。②在10千克海水中,放人0.2克高锰酸钾,浸洗病鱼5—10分钟。烂鳃病症状:病鱼腮部腮丝失血腐烂,严重时鳃丝溃烂成洞,鳃软骨外露,病鱼呼吸困难。防治方法:①在10千克海水中,加入0.2克呋喃西林,浸洗5—10分钟。②在9份淡水中兑掺1份海水,浸洗病鱼1—2分钟。③在10千克海水中,加入0.05克硫酸铜,浸洗病鱼5—10分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