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意拳吧 关注:54,114贴子:1,455,218

略谈形意拳对打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形意拳的训练过程中,对打与散打的关系最为密切和接近。
它们的共同之处是都专注于攻防,其不同之处是前者按规定动作训练,而后者则是不受任何限制,自由攻防。
但是对打训练对于提高到散打是十分有意义的。比如,对打中对方出卡面捶击我鼻尖,我则退步托推其手腕,同时向前踢裆(《五踩六捶》);若对方右劈拳劈我左肩,我则左侧身左手鹰捉刁其右手,同时上右步出右拳反劈对方左肩(《五行炮》);如对方右栽捶打我胸,我则左脚虚步左手外拨,同时出右步右崩拳攻击对方“心口”(《十二连捶》);若对方左拳打我右鬓,我则右拳向外挎出,同时右脚寸步,左手护心,右拳攻击对方胸口(《劈捶》)。一招一式,你有来我即有往。练到非常熟练,就可以闪电应对。
对打套路是形意前辈对于攻、防技法经过反复实践,集思广益,证明确实行之有效之后才最终确立下来的。但是必须长期练习,直到滚瓜烂熟。只有这样,当对方发起攻击时,我才能不假思索,下意识地去随机对对;否则,人家的拳头到了,你才考虑用什么办法去化解,你没想好,早已挨揍了!
练习对打既然如此重要,那么,应该怎样学习呢?
下面是几位名师的对打拳照,我们不妨看图研究。
一.对打步法
步为习武者之根基。步法稳固,则人之站立,坚如磐石;反之,则前扑后仰,东倒西歪,不战而自垮矣。根据多年练习,笔者略有所悟。
1. 对打的步法一般应该尽量采取双重心。即使出拳攻击,也不可重心前倾。否则对方一个“乌鸦伏卧”或“顺手牵羊”,你岂不栽倒在对手面前?如图三的攻者,出拳凶猛却不失重心,即使对方以双掌夹裹,甚或“牵羊”,又其奈我何?
2. 对打的步法要求两脚的距离必须适中,不可过小,也不可过大,否则要么站立不稳,要么进退不便。下图中有的拳师的步距就有些偏大或偏小。
3. 对打的步法应该强调进退灵活。进,前腿带后腿;退,后腿带前腿,拳师们习惯叫“徙退步”。步法的功夫,初习者需要专门训练。
4. 对打的步势要求两腿稍曲,切忌直挺,否则明显影响步子的灵活性。象图一的布学宽师,图二的王继武师,步子曲伸有度,进退、攻防自然便利。

图一 李老农第二代传人,“华”字辈拳师布学宽与弟子孙德宜 。
(摄于上世五十年代)

图二 李老农第三代传人,“邦”字辈拳师王继武与弟子张宝扬(摄于上世纪七十年代)

图三 李老农第三代传人,“邦” 字辈拳师吴殿科与嫡曾孙吴士 琪 (摄于上世纪 九十年代)

图四 李老农第四代传人,“惟”字辈拳师李金波与弟子 (摄于本世纪初)

图五 李老农第五代传人,“武” 字辈拳师吴会进与弟子吴 连根。(摄于本世纪初)
5. 对打的时候,一定要膝扣裆合,防止对手从“中门”插入。上面图三中吴殿科师爷孙俩就十分注重封闭中门,不给对方可乘之机。当年程素仁弟子,晋冀形意拳擂台赛散打冠军王忠智就擅长中路突进,使“中门”不闭,“开肠豁肚”者吃尽了苦头。
二。对打身法
身是对打选手的“中枢”。前辈拳师说,“足到身不到,手到身不到,纯粹瞎胡闹”,可见足、身、手不能齐到,乃是技击者的大忌。为此
1. 身姿仍然应该保持龙身,直挺挺的身板是挨打的架势。图二的王继武师和图三吴殿科师的身姿,应该是后学者的典范。
2. 对打时重心必须放低,才能赢得主动,其道理这里无需赘言。象图一布学宽师,图二王继武师,图三吴殿科师当时虽然均已年届八旬,仍然保持腰腿曲伸自如,实在难能可贵。
3. 对打的身姿应尽量保持侧身,因为中路的心、肺最不禁打;而侧身之手、臂、肘在前,更便于攻防和进退。
4. 对打时必须二目注视对手,既凭精气神压制对方,又时刻察觉对方的变化,以随时应对。象图三的爷和曾孙俩的神态,多像正在激战?
三。 对打手法
手是对打者的戈矛,对打的胜败,主要取决于手法的运用。形意拳讲求“挨身近打”,其手法技巧因此越显得重要。
1. 手臂在前,宜似直非直,曲伸有度,切不可过分伸直,否则,只能退而无法进。如手臂稍曲,既利防,又能攻。图二王继武师徒俩的手势,非常值得肯定。
2. 攻防兼备,切忌顾此失彼。一般情况下,应该一手攻,一手防。象图四,除了步子太小、身法太直外,最大不足是双方谁也只攻不防,结果,彼此心胸均被对方击中了!岂不弄得“两败俱伤",”同归于尽“?
3. 掌拳互变,攻防随换。形意拳前辈常常告诉我们,出拳看似掌,你攻,我刁之;你若不防,我即变拳击之。倘若你早早摆出拳头,对方早在那里等着你呢!
4. 手不离心,肘不离肋。要知道中门之心,肘下之肋应该是保护的重点。图四中师徒俩两臂紧夹,两手不离中路,攻防多么严密。
5. 对打发力不宜过早,否则,一者对手容易察觉,二者不能显示出爆发力。这恐怕就是形意前辈一再强调形意拳是“寸拳”的道理所在。
练习对打,关键是熟练,滚瓜烂熟了,才能应对自如,立于不败之地。
以上仅仅是笔者学习对打的粗浅体会,如有不妥,愿听指教。
(0)


1楼2014-07-26 09:52回复
    单从图片上看,图2的架势稳定。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07-26 10:03
    回复
      对方劈拳过来,直接横拳解之;练步的话……在公交车上练,惯性会把你玩得很爽。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14-07-26 10:06
      收起回复
        拿你所说的鹰捉来说,如果不是近身扭打的话,成功刁住手腕的可能性非常低,实际运用都是一手拍掉的同时另一手打回去。
        我没有否定对打套路的价值,自己也是这么练上来的,套路拆得再熟,实战中没有验证过加进心得体会,变成你自己的版本,终究是无用的技术。这个必须得点出来。


        IP属地:浙江4楼2014-07-26 10:50
        回复
          赞图2,出手走截。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4-07-26 11:24
          回复
            学习了。学习老辈人拳艺,依拳论技,依拳论法,依拳论理是建立在自己刻苦体认所悟,并在实战切磋砺练,功夫上身形成条件反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IP属地:陕西6楼2014-07-26 11:37
            回复
              赞图2,最有形意打法感觉!


              IP属地:山东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14-07-26 11:51
              回复
                打对孑刚开始双方按既定招式互攻互防,对以后实战意义不大。重要的是套招熟练以后必须变,变手变步打破既定攻防技术,打出一些最基本的应急反应及技术,这样才能为以后与本门以外的人及技术对抗打下基础。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07-26 14:02
                回复


                  9楼2014-07-26 14:58
                  回复
                    好贴顶起


                    10楼2014-07-26 14:58
                    回复
                      这是个承上启下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4-07-26 15:57
                      回复
                        谢谢各位关注。练习形意拳对打有利于以后的散打,但是又不可能代替散打的训练。
                        上述名师,布师曾是中国体总委员,王师是著名百岁拳师,吴师是全国健康老人,李师曾编写《形意拳真传图谱》,图五的两位年轻人是当地新秀。
                        我们应该向前辈好好学习。


                        12楼2014-07-27 09:16
                        回复
                          太谷形意拳发展不错!


                          IP属地:山西来自iPad13楼2014-07-27 09:38
                          回复


                            IP属地:山西来自iPad14楼2014-07-27 09:39
                            回复
                              喜欢布学宽先生那张照片,老人的风韵没的说,且看拳照:破中门而入,制住对方中节,接下来就是上步走你。


                              IP属地:辽宁15楼2014-07-27 10: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