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初京华吧 关注:2,298贴子:311,329
  • 8回复贴,共1

————【叨逼话题贴:燕园故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近燕大的学生真多,发点小故事。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4-11-10 10:45回复
    新生的“拖尸”典礼
    燕大的惯例之一就是新生的“拖尸”典礼。所谓“施尸”,就是英语“toss”的谐音,即在刚开学的时候,由高年级的老生们将他们看不太顺眼的新生拖至未名湖边或是西校门旁的小湖旁,毫不留情地将他们一个接一个地扔进水里。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4-11-10 10:46
    回复
      传说桃李满天下的著名声乐教授沈湘在1940年刚刚考入燕京大学时,年轻气盛,自诩“Chinese Caruse”(“中国卡鲁索”),表现得极为自负。在学习声乐时,他只顾独自模仿世界著名男高音的唱片,而对老师教授的声乐基本功和古典乐曲嗤之以鼻,常常自以为是地在宿舍楼里引吭高歌。因而高班的男同学决定从他开刀,给新生一个杀鸡儆猴的教训。对此,当时燕大音乐系三年级学生茅爱立有一段生动的回忆:
      果然,两天以后的一个傍晚,大家刚吃完晚饭准备到图书馆去读书的时候,竟听见校园里锣鼓喧天,摇旗呐喊的声音。只见一长队同学们拥着几个新生,拿着毛巾等物,一路迈向西校门去。于是大家也忘了读书,都一涌而前地冲到西校门去看热闹。到了西校门的小湖旁边,只见湖周围已经站满了人。音乐系主任范天祥先生及其夫人、儿子,还有当时在系中唱男低音的齐耐群,也都拿着浴衣、毛巾在等待着。那次被抛入湖里受“拖尸”典礼的同学当然不只沈湘一个,他因体重一时爬不上岸来,也真喝了不少水。后来被同学们拖了上来,交给了范天祥老师,在大家的呼喊及掌声中,他就被保护着带走了。时隔三十三年,可是当时的情景却历历如在眼前,令我难忘,想当时在场的老同学们一定也与我有同感。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4-11-10 10:47
      回复
        另一个用以教训新生、杀掉他们锐气的普遍惯例是让刚入校的新生用黄包车拉着高年级的老生在燕园之内或海淀周围走上一大圈。让那些从小娇生惯养、手无缚鸡之力的新大学生出一身大汗,稚嫩的手掌上长几个血泡,以便他们能真正意识到读书、做学问也像干体力活一样,要干好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同时,由于黄包车上拉的都是些比他们先到燕园的高年级学生,所以这同时也暗示新生应在学长面前放下架子,并对其执师长之礼。由于拉黄包车这种方法比较人道和不太会伤害初来者的自尊心,并更加易于增进新老生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所以它要比“拖尸”更加受到燕园学子们的欢迎。从照片上可以看出,无论是被称作“frosh puller”的拉车新生,或是倚老卖老的坐车老生,无一不是心情舒畅,笑逐颜开。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4-11-10 10:47
        回复
          难怪少年们都喜欢女学生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4-11-10 10:52
          回复
            舞蹈队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4-11-10 10:53
            回复
              求原贴地址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4-11-10 11:06
              回复
                求原贴地址


                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14-11-10 11:06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