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吧 关注:810,033贴子:6,146,821

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果有来生
要做一棵树
站成永恒
没有悲欢的姿势
一半在土里安详
一半在风中飞扬
一半洒落阴凉
一半沐浴阳光
非常沉默,非常骄傲
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三毛


1楼2015-02-09 11:00回复
    三毛,原名陈懋(mào)平(后改名为陈平),中国现代作家,1943年出生于重庆,1948年,随父母迁居台湾。1967年赴西班牙留学,后去德国、美国等。1973年定居西属撒哈拉沙漠和荷西结婚。1981年回台后,曾在文化大学任教,1984年辞去教职,而以写作、演讲为重心。1991年1月4日在医院去世,年仅四十八岁。


    2楼2015-02-09 11:01
    收起回复
      中文名 三毛(笔名)外文名 ECHO 别名陈平(本名) 性别

      国 籍 中国 民 族汉 血 型 B 父亲 陈嗣庆 母亲 缪进兰
      出生地 中国重庆出生日期1943年3月26日(癸未年)
      逝世日期1991年1月4日
      职业 作家、旅行家、演讲家毕业院校台北文化学院哲学系主要成就台湾最受读者喜爱的作家之一
      金马奖最佳编剧提名代表作品《梦里花落知多少》、《雨季不再来》、《撒哈拉的故事》丈 夫荷西•马利安•葛罗


      3楼2015-02-09 11:06
      回复
        我喜欢三毛,我英文名就是ECHO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2-09 11:11
        收起回复
          主要作品
          作品集
          《倾城》 《温柔的夜》 《梦里花落知多少》 《我的宝贝》 《我的快乐天堂》
          《背影》 《哭泣的骆驼》 《撒哈拉的故事》 《闹学记》 《高原的百合花》
          《谈心》 《雨季不再来》 《万水千山走遍》 《亲爱的三毛》 《你是我不及的梦》
          《月河》 《秋恋》 《安东尼·我的安东尼》   ——
          剧本
          《三毛全集:滚滚红尘》 《三毛说书》 《阅读大地》 《流星雨》
          译作
          《娃娃看天下》(共两本) 《清泉故事》 《刹那时光》 《兰屿之歌》

          《朋友》 《岁月》   ——   ——   ——
          歌曲填词
          《回声》 《不要告别》 《说给自己听》 《说时依旧》 《一条日光的大道》
          《迷》 《橄榄树》 《远方》 《那人》 《对话》
          《轨外》 《晓梦蝴蝶》 《孀》 《雅各天梯》 《假如还有来生》
          《飞》 《沙漠》 《梦田》 《做一个百分之百的女人》
          《今生》 《今世》 《梦里风景》 《生活,是一种夏日流水般的前进》


          7楼2015-02-09 11:13
          回复
            创作特点编辑三毛的作品情感真实,没有太多的粉饰,而是展现生活的原貌和生活中的智慧与趣味。在她的作品中,没有一般爱情作品所描写的花前月下、卿卿我我、唧唧絮语,即使在《结婚记》里写到她与荷西婚前谈恋爱时的生活,最多也只写到他们如何在寒风中抖抖索索地坐在西班牙公园的长椅上,想着如何解决温饱问题。三毛经历了灰暗的少女时期和多舛的青年、中年时期,使得悲情成了她作品的基调。这种对疼痛的敏感一直在三毛的性格中保持了下来,并对她日后的写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她用善良、忧伤、怜悯的目光关注自我,关注周遭的世界,因此,她作品的字里行间总是溢满了悲情的美丽。如在《哑奴》中,三毛成功地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生活在深重苦难之中毫无人身自由,却又充满了爱和智慧的黑人奴隶形象。
              三毛在文章中对人物和景物进行了大量的白描。她总是写原生态的自然本色,不加以任何人为的雕琢。三毛刻画的人物也是通过对人物的外貌和语言进行白描来再现真实的人物形象的。三毛从生活的实际出发,表现出人物多方面矛盾统一的性格,而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三毛的作品具有浓郁的抒情色彩。无论是小说还是散文,她的文字里总是流露着女性的柔美和细腻。《沙漠中的饭店》是记述她和外国丈夫荷西吃中国菜的乐趣: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没有成为他们和谐生活的障碍,相反却成为这对柴米夫妻快乐的源泉。《结婚记》则记录了她在沙漠中与荷西仓促结婚的戏剧性过程,种种滑稽可笑与庄严的结婚仪式交织在一起。


            8楼2015-02-09 11:19
            回复
              获奖记录
              电影奖项
              ▪1991 第10届 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编剧[4] 滚滚红尘 (提名)
              ▪1990 第27届 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著剧本[5] 滚滚红尘 (提名)
              金马奖
              ▪1990 27届 最佳女配角 《滚滚红尘》 (获奖)
              ▪1990 27届 最佳女主角 《滚滚红尘》 (获奖)
              ▪1990 27届 最佳剧情片 《滚滚红尘》 (获奖)

              ▪1990 27届 最佳导演 《滚滚红尘》 (获奖)


              9楼2015-02-09 11:20
              回复
                很喜欢那几句话,做一棵树,一半在风中张扬,一半在尘土里安详


                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5-02-09 11:21
                收起回复
                  家人评价我女儿常说,生命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痛快的活过。我想这个说法也就是:确实掌握住人生的意义而生活。在这一点上,我虽然心痛她的燃烧,可是同意。(三毛父亲陈嗣庆评)三毛是个纯真的人,在她的世界里,不能忍受虚假,就是这点求真的个性,使她踏踏实实的活着。也许她的生活、她的遭遇不够完美,但是我们确知:她没有逃避她的命运,她勇敢的面对人生。[6] 在我这个做母亲的眼中,她非常平凡,不过是我的孩子而已。(三毛母亲缪进兰评)


                  11楼2015-02-09 11:22
                  回复
                    外界评价三毛不是美女,一个高挑着身子,披着长发,携了书和笔漫游世界的形象,年轻的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是不过分的。许多年里,到处逢人说三毛,我就是那其中的读者,艺术靠征服而存在,我企羡着三毛这位真正的作家。(作家贾平凹评)[7] 有些本来是含义美好的名词,用得滥了,也就变成庸俗不堪了。才子才女满街走是一个例子,银幕、荧幕上的奇女子频频出现也是一个例子。我本来不想把这种已经变得俗气的衔头加在三毛身上的,但想想又没有什么更适合的形容,那就还是称她为奇女子吧。“奇”的正面意思应是“特立独行”,按辞海的解释,即志行高洁,不肯随波逐流之谓也。(作家梁羽生评) 很多人批评三毛,认为她只是在自己的小天地作梦,我不以为然。基本上,文学创作是一个人性灵升华的最高表现,她既能升华出这样的情感,就表示她有这样的层次,这比起很多作家,我觉得她在灵性上要高出很多。(演员胡茵梦评)三毛对生命的看法与常人不同,她相信生命有肉体和死后有灵魂两种形式。她自己理智地选择追求第二阶段的生命形式,我们应尊重她的选择,不用太悲哀。三毛选择自杀,一定有她的道理。(作家倪匡评)


                    12楼2015-02-09 11:24
                    回复
                      正在看三毛的书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5-02-09 11:24
                      收起回复
                        与西部歌王王洛宾
                        三毛曾到过当时西部歌王王洛宾居住的城市乌鲁木齐两次。其中一次,三毛居住在王家,并接受了当地电视台的访问。与其说是所谓的“忘年爱”,不如说是我三毛善良、单纯的一厢情愿,被好事者涂抹成了茶余饭后的无聊谈资。曾经有过一段短暂的“忘年情”。三毛从小就爱唱《在那遥远的地方》、《达板城的姑娘》,她把这些中国民歌带到西班牙,带到撒哈拉去唱,一直唱了几十年。当她有机会去新疆旅游时,特地去拜访了这些民歌的原作者王洛宾先生,此时的王洛宾已经70多岁了。海峡两岸,鸿雁传书。短短的3个多月,往来6封信件。王洛宾写信告诉三毛:萧伯纳有一柄破旧的阳伞,早已失去了伞的作用,他出门带着它,只能当做拐杖用。王洛宾自嘲而诚恳地说:我就像萧伯纳那柄破旧的阳伞。之后,王洛宾延缓了写信的日期。三毛急匆匆来信,责怪洛宾:“你好残忍,让我失去了生活的拐杖。” 几个月后,三毛再次来新疆时,直接就住在了王洛宾的家里,憧憬着一份美好的生活。然而人生经历,生存环境,观念形态,诸多的不同,使她和洛宾之间,无法疏通30多岁年龄差距造成的鸿沟。三毛明白了:年近80的洛宾,生活给他刻下的伤痕太深太深;她的一颗爱心,远不能抚平这位老人深重的心灵创伤。14天后,三毛提着行李,落寞的回到台湾。然而不到一年,却传来三毛的死讯。为了永远纪念这段情谊,王洛宾写下了一首感人的诗歌《等待——寄给死者的恋歌》。在《1943-1991 三毛》传记一书中,三毛的友人澄清了这段被三毛迷不得不提的故事。事实上三毛与王洛宾的相处很不愉快,更没有忘年情这一说。


                        15楼2015-02-09 11:26
                        回复
                          与张乐平三毛生性浪漫,三岁时读张乐平《三毛流浪记》,印象极深,后遂以“三毛”为笔名。为了追寻心中的那棵“橄榄树”,她踏遍万水千山。然而,无论是异国都市的生活情调,还是天涯海角的奇风异俗,都没能消解她心中的中国情结。尽管她嫁给了一个深眼高鼻的洋人,但她仍是一个完整的东方女性。三毛从来不刻意追求某一种技巧和风格,一切都显得平实与自然。然而在她信笔挥洒之中,却又蕴涵无限。 有读者认为“流浪”才是她的真正的名字。


                          16楼2015-02-09 11:26
                          回复
                            一个人至少拥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在流浪------------三毛


                            18楼2015-02-09 11:35
                            回复
                              当你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你就不配拥有幸福,也永远不会得到幸福,伤过,痛过, 才知道有多深刻。—— 三毛.......


                              19楼2015-02-09 11: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