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nux吧 关注:11贴子:124

《PHNUX》——改变世界的哲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首先在此祝福诸位吧友新春快乐。
在这样一个辞旧迎新的时刻发布我的首个哲学作品:《PHNUX》,取其寓意即《PHNUX》预示着新的哲学时代的到来,秉承着以人为本、立足实践、面向未来、共建共赢的原则,基于全新的信息哲学理论来认识世界。
扫描下面二维码可以选择进入PHNUX项目的贴吧、微博、和博客,关注它们以参与到PHNUX中来。

以下提供多个版本的《PHNUX》供诸位下载,期待你们的反馈与支持!


PHNUX.docx
大小:544.75KB下载:2次转存:1次
文件已失效
PHNUX.pdf
大小:1.50MB下载:3次转存:0次
文件已失效
PHNUX手机阅读版.docx
大小:290.53KB下载:0次转存:0次
文件已失效
PHNUX手机阅读版.pdf
大小:1.59MB下载:0次转存:0次
文件已失效
1楼2015-02-18 20:54回复
    目录部分供诸位大概的了解文章内容,因为贴吧排版的缘故,目录的显示效果比较一般,凑合看吧!
    目录
    第一章、哲学
    第一节、信息哲学
    第二节、信息体系
    第三节、人的世界
    1、概述
    2、自我
    3、心灵
    4、身体
    5、外境
    6、梵
    第二章、伦理
    第一节、伦理概述
    1、伦理定义
    2、伦理分类
    3、伦理描述
    第二节、人的伦理
    1、自我↔心灵↔身体↔外境
    2、自我↔心灵
    3、自我↔(心灵)↔身体
    4、自我↔(心灵↔身体)↔外境
    5、心灵↔身体
    6、心灵↔(身体)↔外境
    7、身体↔外境
    8、梵的伦理
    第三节、因缘轮回
    1、释义
    2、因缘
    3、轮回
    第三章、实践
    第一节、梵我合一
    1、释义
    2、方法
    第二节、五阶行止
    1、释义
    2、类别
    3、条目
    第三节、瑜伽修行
    1、释义
    2、分类
    3、修法
    第四节、人生历程
    1释义
    2略述
    第五节修行概览
    1、释义
    2、概述
    第四章、传承
    第一节、概述
    1、释义
    2、项目
    第二节、传播
    1、释义
    2、平台
    3、方式
    第三节、发展
    1、释义
    2、方式
    第四节、活动
    1、释义
    2、项目
    第五节、协议


    5楼2015-02-19 12:50
    回复
      内容提要,诸位吧友可以通过此楼了解其中是否有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第一章哲学部分的第一节信息哲学:
      1、信息哲学的提出及论证,这里“信息的视角”所具备的“全面”、“直接”的特性让人耳目一新。
      2、将现今哲学界仍存的意识/物质的争论用信息进行统合,并且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3、哲学为何要“以人为本”,以及如何做到“以人为本”,第一章同样有所论述。
      4、提出了世界的本质为信息这一观点,或者更进一步可以说是感知,当然感知即信息呈现。
      5、提出了“信息体系”这一概念,信息体系可以统合现今人们认识的所有事物。
      第一章哲学部分的第二节信息体系:
      7、探讨信息体系所普遍具备的收发、储存、处理信息的特点,这里因不可直接认识而难以论证。
      8、信息体系的层级以及信息体系的分离和组合,这符合人们的日常经验。
      9、信息体系信息传递中的失真,这里举了一个交流的例子,失真广泛存在而且前人著述中多提及。
      10、人们交流中的失真,这可以消除好多的疑惑和误解,人难以理解他人或者理解文字即因为此原因。
      11、确立了人在信息体系中的主体性,这是对于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
      12、提及信息体系具备维持稳态的特性,这里非常抽象,可参考太极图及对立统一法则。
      13、信息在传递中可能经历的信息处理,完全可以照办信息学那一套理论研究此现象。


      6楼2015-02-19 12:50
      回复
        人的世界这节涉及对本书世界观的具体描述,各位可以重点关注。
        第一章哲学部分的第三节人的世界:
        14、狭义世界和广义世界,在这里定义了“人”这个概念,与马克思“人是社会关系的统合”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显然用狭义世界来表述人的概念更加的准确。狭义世界和广义世界并不好理解,但非常重要。
        15、将人的广义世界分为:自我、心灵、身体、外境四个部分,外加一个理念的部分:“梵”。一共用五个概念来完整表述人的具体世界,与以往表述相比更为全面准确,堪称本书最耀眼的部分。
        16、自我的相关描述,这里解开的是人们关于我的疑问,什么才算是真的“我”,“我”的范畴是什么,“我”具备什么样的特点以及与其他部分如何联系。
        17、将自我感知的信息分为:刺激信息、情绪信息、行为信息三类,这样的分法可以全面的表述自我感知到的一切信息,同时有利于未来对人各种现象的分析,希望解脱烦恼的人不要错过。
        18、对于自我所感知到的信息的来源进行了说明,结合后面各章,可以解释关于人的各种感知现象,比如梦境的产生、幻觉的产生、浮躁是怎么回事等等现象。
        19、对于三类信息的关联和强化进行描述,结合心灵部分对此的解释,人们可以利用这样的规律来改善自身的各种习气,以及对于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烦恼之事物为何要抱持一种“不执著”的态度。
        20、行为信息的论述中,简单探讨了行为信息背后的各种情绪动机,其以苦乐受为最基本模型,苦使人产生逃避的反应,乐使人产生趋向的反应。以及人的五部分的苦乐表现等。
        21、自我所具备的功能,除了将信息转化为感知外,它主要依靠对于信息的放大作用来进行信息的处理,这种放大作用非常非常的奇妙,它是人各种行为的理论基础。


        7楼2015-02-19 12:51
        回复
          因为“人的世界”内容很多,为便于阅读,从心灵开始重列一楼。
          22、心灵的定义及特性描述,这是解释人的各种行为的关键,心灵的通俗理解可以称为“潜意识”或者“记忆”。但概念不尽相同,它指神经系统中不被感知的部分,且将感受器和效应器划归身体。
          23、心灵所具备的储存信息的特征使其可以被称为心境,获得与身体和外境这种“物境”近乎等同的地位,要注意的是心境中的信息包含来自先天与后面两个部分,同时信息可以被强化或弱化。
          24、在心灵与自我的信息交流中描述了“阀值”这样的现象,阀值的存在使人们表现出各种与此相关联的行为,比如梦境、幻觉,还有人们热衷于谈论的妖魔鬼怪的背后原理,怕鬼或有幻觉的吧友可重点关注。
          25、通过对梦境的研究认识关于心灵的现象,这属于独辟蹊径的一种方式,关于梦,古往今来文人哲士多有述及,比如“庄周梦蝶”之类,对此现象感兴趣的吧友可以阅读,同样还有对禅定这种方式的肯定。
          26、心灵对于信息的处理包括:储存、组织、检索这三种基本功能,每一种功能都有非常丰富的内涵,有非常多的具体现象与此有关,同样是本书中不可错过的精彩内容。
          27、在心灵对信息的组织中,谈及了关于人的”感情“以及”人格“这样现象,


          8楼2015-02-19 12:51
          回复
            要注意的是:这个帖子里会对书中的内容进行展开论述,会有相关配图和实例来使大家便于理解,也会有无数吧友提出他们的宝贵意见,所以不要仅仅看附件中的书,书中只是纲要性的东西。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9楼2015-02-19 12:51
            回复
              今天继续、接上楼心灵的部分讲起。
              28、在心灵部分谈到了心灵的组织功能对于人思维过程的一个决定性要素,即所思维问题的答案并不要求所谓的“正确”,而仅仅是问题与答案之间建立了“链接”,这对于理解人的各种思维问题很有帮助。
              29、在心灵对信息的组织这部分,谈到了人“求知欲”的背后机理,对于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正确处理我们的求知欲这个问题,值得各位深思。
              30、在心灵对记忆的储存中,引入了“描摹”这样的概念,也就是说,记忆信息会随着再次的被心灵接收而获得强化,当然记忆信息的弱化往往意味着记忆信息的“潜伏”,这里可以解决关于不良记忆引发的心理疾病。
              31、在对人感情的描述中,可以解释为何人们会相互依赖,以及各种感情的背后机理,这让我们可以正确看待爱情,如何强化爱情,如何弱化爱情破裂带来的损害。
              32、在记忆的检索部分,提出了信息的“共振”这样一种检索机制,信息每次流经心灵总会“激发”心灵中储存的与之相关的各项信息,并且表现出不同的行为和情绪,这会在自我介入之前就产生。
              33、记忆的检索部分,还有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对于”同理心“的解释,同理心是人们善的基础,同理心的突出表现就是人的同情心,并且同理心提供了人为何要互相关爱的理论支持。


              10楼2015-02-19 12:52
              回复
                关于人的世界一节身体这部分,因为当前的生理医学已经研究颇多,所以讲述的相对简略。
                34、身体与自我、心灵的相互影响,明白这点我们就可以认识到因身体因素造成自身性格或情绪的“基调”,这样可以让自己“接纳”自己的当前状态并设法改善,再者就是利用心理暗示对身体造成的各种影响。
                35、通过身体和心灵之间的信息交互,来修正身体的各种行为动作,这点表现为身体技能的学习上面,由于外境和身体具有类似的特性,所以我们可以通过类似的学习熟练操作各种器具,甚至“人剑合一”。
                36、身体的生存和繁衍的特征,这是关于每一个生物体最鲜明的特征,本书中不仅描述了这种特征,同时给出了生物演化的“平衡”模型,为生物演化的自主性提供理论依据。
                37、人往往会纵情于各种欲望而伤害身体,这出于自我和身体的这种“掌控”与“冲突”,理性的选择是控制对身体造成损害的各种欲望,“去甚去泰,身乃无害”,当然这里并不完全否定欲望,只取中道的原则。
                38、人通常以为“我”在掌控着身体,但是事实却是:身体自成庞大的系统,每个系统、组织、细胞甚至细胞内部都在进行极为复杂的信息交互,自我只是身体为确保生存而衍生的功能,它们两者为信息联系的关系而非”完全掌控“的关系,这里解释了佛教的”人无我“,可以和前面的”法无我“相对比。


                11楼2015-02-19 12:52
                回复
                  关于人的世界中外境这部分、是我们现有的知识体系主要描述对象,但是要注意的是:我们当前对于所谓的”世界“的描述,仅仅是对于自我针对接收到的各种信息所成”相”的描述,很难碰触“相”的本体。
                  39、关于外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就是说我们认为是“实有”的物质不过是人大脑所产生的“空相”,这两者本质相同皆为信息,但是信息的来源有所不同。
                  40、外境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中包含的信息体系异常庞杂,我们在实践活动中对其进行分析的标准,本文选择了对于人的“影响力”+“”业力“这样的标准,影响力体现在与人进行信息交流的“量”与“质”上面,而业力则描述事物对于其他事物的影响力的大小,这种对于其他事物的影响里会间接对人造成影响,业力的典型例子即是各种各样的生物,结合人的同理心,我们在这里提倡对生物的保护。
                  41、外境中与人关系最为密切的就是身边的他人,以及自己所拥有的生活资料,前者是人的社会联系,后者是人的物质基础,两者由于其影响力的巨大而为人所重视。”爱你的邻人“、包括你身边的物品。
                  42、关于外境,还需要提到的就是,结合前面信息体系的描述,我们可以发现世间万物的存在形式与人并无本质的区别,同为信息体系。这是”万物有灵“说的理论基础。
                  43、关于外境,环境保护仍然不得不提起,因为外境同样是人的一部分,而且其影响力广泛,我们对于外境的污染和破坏最终还是损害我们自身的平衡上面,所以要注重对环境的保护。
                  44、关于真理的检验问题、首先对于感知中的各种信息呈现,我们将之定义为真实,也就是说,感知与感知背后的信息是相应的,是不会产生错误的,只有当我们间接的认识其他事物,比如认识心灵、身体、外境的时候,因为推论会造成难以避免的失真,所能够检验和修正结论的唯有通过广泛的实践。所以检验真理的标准应当是包含直觉和实践两个部分,这里将直觉定义为真,也是对所谓”真假“的最究竟的定义。
                  45、关于外境在人大脑中产生的相,或者结合狭义世界的描述,我们可以很容易的理解所谓的”天人合一“,”宇宙与我为一“,这样的结论,同时我们的所做所为,其首先必然是发生在我们的心里,不得不慎。
                  46、”外境无我“的提出与前面”人无我“和”法无我“相对应,但是这里不是要强调人不可”掌控“外境,而是要提醒人们外境其实是与”身体“和”心灵“同样的存在,这点常常为人所忽视。


                  12楼2015-02-19 12:52
                  回复
                    关于人的世界中梵的部分,梵为理念世界的简称。
                    47、梵的定义类似于佛家的”法“,类似于道家的”道德“,类似儒家的”理“,这里要提到的是”存在即合理“这句话中的理即是借用儒家形而上那个”理“,而非通俗上的那种解释。
                    48、梵的理念会随着人的认识与实践活动而不断的动态演进,人们认识梵并运用到实践中,同时在实践中对梵进行再认识和修正,经过这样的交替演进而使各种理念趋于完善。
                    49、因为梵是发展的,那就会表现出各个时代认识的局限性,而且各种理念往往会存在相互的冲突,这导致了人们在学习和运用梵时会因理念而招致各种矛盾和损害,PHNUX项目旨在解决此问题,用全新的统一的信息哲学体系去认识世界,并依此建立各种理念,梵建立的目标为人实现”梵我合一“提供理念依据。
                    50、虽然在每个人心中都存在着一套理念世界,但这套理念世界通常是混乱而落后的,人们因为抱持这样的理念而招致各种痛苦流转,我们将此种理念世界称为”污梵“,与PHNUX项目所要建立的”净梵“相区别。当然所谓的净同样是相对的概念,净的保证来自于世人智慧的凝聚,广泛参与、实践修正。


                    13楼2015-02-19 12:53
                    回复
                      下面进入正文,第一章:哲学
                      —————分割线——————


                      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楼2015-02-21 09:12
                      回复
                        第一章 哲学
                        哲学部分为梵书的核心,同时也是底层部分,哲学是关于世界的基本描述,其余各章的内容皆依据哲学所得出的结论来建立。
                        梵书的哲学突出“以人为本”的特点,通过对人与世界状态的探究,尝试去为解决关于人的各种问题提供哲学依据。
                        梵书的哲学以信息为视角来认识和描述人与世界,人只通过信息认识世界,以信息为视角方为最佳视角。
                        哲学部分的理解需要读者建立以信息的思维模式:“我的各种感知,皆为信息发送到大脑中所呈现的相。”用这样的模式思考问题并持续一段时间之后,书中的很多结论会变得很容易理解和接收,作者也免于进行繁琐论证及由论证所导致理解失真。
                        因为“万法归一”,也就是古往今来先贤们所做的各种探索,其认识和描述的对象是一致的,皆为人与世界,或者说“自然”。所以你看到本文中的内容似曾相似,并无需惊异。


                        16楼2015-02-21 09:13
                        回复
                          第一节 信息哲学
                          1 信息哲学以信息的视角认识和描述世界。
                          1.1 人对世界的认识依赖于人对世界的感知,或者说人所能够认识的,仅仅是对自己感知的认识,自我对于所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处理而形成感知,这些感知形成了我们纷繁复杂的现象世界,人类认识世界即认识自己的感知。
                          1.2 我们通常认为的物质、意识、能量等皆是对人的感知的归纳,我们把经由五官等身体的感受器接收到的信息描述为物质,在佛教物质被称为色即因此原因。而把来自于自我与心灵之间的信息交互现象称为意识,或者叫心理活动。能量则由人们对于物质能量的相互转换而逐渐为人们所重视,但仍是对现象的归纳所得。这三者同样是对于人感知到的信息的归纳,但侧重点则有所不同。采用它们中的任何一个描述世界都是不完善的,唯有通过信息来描述世界,方能够契合人的认识,更加直接准确的描述世界。
                          1.3 哲学对于世界的解读的主体为人,服务的对象依然为人,因为人作为解读世界的主体,而人的认识皆来源于感知,感知即对于信息的感知,所以以信息为视角来解读世界真正的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理念,人们解读世界服务于人的实践活动,从信息的视角来解读世界可以更加完善而准确的去认识世界,以便更加有效的指导人的各种实践活动。关于人对于世界的具体认识,在人的世界这节会有详细的介绍。
                          1.4 人的感知可以称为直观感受,通常人们也依赖于间接的方式认识世界,我们通过认识事物彼此产生的作用来间接认识事物,这种间接认识涉及到信息在自我于心灵之间的交互,即通俗理解中的“思维”,我们依靠思维活动来对直观感受进行某种加工以指导人的实践活动。间接认识依赖对类似信息的经验,其本质仍然是依赖感知认识世界,而且这种推理活动往往存在失真度较大的问题,也就是说推理的结果仅是一种“可能性”。
                          2 世界由信息所构成。
                          2.1 人们通过感知来认识世界,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不异于对自己感知的认识,由人的感知所构成的世界组成了我们的现象世界,本质仍为信息发送到自我而产生的感知。
                          2.2 现象世界其本质为形成感知的信息,而信息的来源人类无法清楚的认识,而只能采取间接的方式进行认识,因为信息的来源可以发送信息而为人所感知,故此我们认为其本质同样为信息,或者至少它对于人类来说为信息,因为人只能以信息的方式去认识它,故此以人为主体对世界解读的结果只能是世界由信息所组成。
                          2.3 形成感知的信息其大部分来源于自我之外的世界,这部分世界自然应具有发送信息到自我的特点,而发送信息则离不开对信息的储存和处理,所以所谓感知之外的世界其至少包含信息的发送、储存、处理这几种功能,而根据人的经验,信息的接收也同样普遍为其主要特征,像这样具有对信息的接收、发送、储存、处理等基本功能的事物称之为信息体系。
                          2.4 信息体系为信息的一般存在形式,人类尚无法认识信息体系的最小形态,因此信息通常以体系的方式为人类所感知,也就是说信息呈现给人类的从来都是众多信息复杂的联合在一起形成的信息体系这样的面貌,所以对于信息体系我们也可以将之称为信息联合体。
                          2.5 人类所能认识到的世界,其由各种信息体系而组成,信息体系为组成世界的基本单位,基于人类的认识能力,其对发送信息到自我形成感知的各种信息体系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形成了人对于世间万事万物的认识。
                          2.6 关于信息哲学这部分,无论是描述还是理解都相对的困难,因为人类目前的词汇体系皆是在表述感知之内的事物,而没有认识到感知之外的事物,虽然我们可以说其与形成我们感知的信息具有相关性,但是具体感知之外的事物是什么样子,我们几乎无所知晓,这完全是一个陌生的领域,希望各位吧友能够参与进来,以信息的视角重新认识世界,共同完善其内容。


                          17楼2015-02-21 09:13
                          回复
                            第二节 信息体系
                            1 信息体系的基本特征为发送信息、接收信息、储存信息、处理信息。这四者普遍适用于人类感知范围内的所有事物。当然关于后面三种特征,需要依靠推论获得,因为人无法直接认识信息体系,而只能依靠信息体系发送到自我形成感知的信息来对信息体系进行认识。。
                            1.1 信息体系发送信息到自我,方可以被自我所感知,所以发送信息为信息体系的基本特征,信息体系发送信息这种特征普遍存在于信息体系,信息的发送和接收使信息体系互相影响。
                            1.2 自我同样为信息体系,其本身具有接收信息的能力,而这种接收信息的能力也存在于其他信息体系,这使得自我可以通过向其传递信息对其他信息体系施加影响。
                            1.3 信息的发送和接收普遍存在于人所能够认识到的一切信息体系,其发送和接收的方式有所不同,但本质皆为信息的传递,这种信息的发送和接收让信息体系彼此影响,同时信息体系内部的信息发送和接收同样对信息体系产生影响,这往往表现为信息体系对信息的处理。
                            1.4 信息体系具有储存信息的能力,因为我们所认识的信息体系皆为信息聚合体,其本身即储存信息,信息体系所储存信息的量级即信息体系本身量级的大小,人们通常用质量、体积、种类等表述信息体系的量级。
                            1.5 信息体系内部同样会进行信息的发送和接收,这种信息体系内部的信息交互使信息体系表现出对信息的处理特点。信息体系对于信息的处理是信息体系的重要特征,关于信息的各种处理方式,我们会在接下来进行介绍。
                            2 信息体系可以进行分离和组合,这种信息体系的分离和组合使信息体系表现出不同的量级。
                            2.1 信息体系所存在的量级往往是近乎连续的,自身包含下级信息体系,同时又被上级信息体系所包含。
                            2.2 信息体系内部下级信息体系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使信息体系自身发送改变,同时表现出对信息的处理特点,同样的信息体系之间进行信息传递影响着上级信息体系。
                            2.3 信息体系之间进行信息的传递,往往依赖的就是信息体系的下级信息体系,信息传递的载体同样为信息体系。
                            3 虽然信息体系是彼此联系的,也就是说既可以往更大的范围去延展也可以向更小范围缩减,但人类为便于认识信息体系,往往将信息体系独立出来进行分析,也就是说分为主体和客体,信息体系的主体对信息体系的影响称为因,客体对信息体系产生的影响称之为缘,万事万物皆依因缘而生灭。
                            4 人们通过信息体系发送到自我的信息所形成的感知来认识信息体系。
                            4.1 人们对于信息体系的认识为通过信息体系发送到自我的信息被自我所感知从而认识信息体系。这种认识是充满局限性的,因为所能够认识的仅仅是接收到的有限信息,对于信息体系的具体状况通常需要推论来获得,但推论并不准确。
                            4.2 发送到自我的信息有类型和强度的差别,不同类型和强度的信息共同产生了我们纷繁复杂的现象世界。关于自我接收到的信息种类会在下文进行介绍。
                            4.3 人们往往通过信息体系的上下级联系来认识信息体系,但这种认识基于人的思维推论,其必然存在失真,往往通过将所得认识用于实践来修正人的认识。
                            5 信息在信息体系之间传播会产生失真,这种现象出现在人类认识世界的各个方面,认识这种失真有利于对其进行修正。
                            5.1 信息体系之间信息传递时会发生失真的现象,这里的失真完全可以用通信学上面的失真来进行分析。
                            5.2 作为主体的人接收到的信息不存在失真的现象,也就是说但凡产生感知的信息皆为真。
                            5.3 当不同主体之间进行收发信息时,我们通过比较发送和接受的信息,会发现失真是普遍存在的。
                            5.4 失真伴随着人对信息体系认识的每一个过程,依据认识方法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失真度。
                            5.5 在人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通过对失真的认识,以采取适当的方式改变失真度,以更好的认识和改造世界。
                            6 失真的现象很突出表现在人的日常交流上面。
                            6.1 人交流的形式基于人的认识类型,通常分为图像、声音、气味等等,主要以图像和声音为主。
                            6.2 图像以文字,图形,图案,表情,肢体语言等等,通常以文字为主,声音则以语言为主。
                            6.3 人交流可以简述如下:
                            6.3.1 交流需要信息的发送方和信息的接收方,并且双方具备收发信息的共识,也就是说具备开展信息交流的动机。
                            6.3.2 需要基于双方共有的信息交流途径,或者称为信道,也就是说有信息发送和接受的可能性。
                            6.3.3 需要有发送的信息,也就是说发送方希望向接收方表达的内容,信息基于发送方的感知。
                            6.3.4 需要有承载信息的信息体系,比如语言、文字、图像,这是信息传递的载体,也可以称为信号。
                            6.3.5 具备上述条件之后,发送方基于自身对发送信息和信号的认识对信息进行编码,然后形成语言文字等信号。
                            6.3.6 接收方基于发送方发送的信号,然后参考自身对信号的认识对信号进行解码,最终得到发送方所要发送的信息。
                            6.3.7 最大的失真体现在发送方和接收方的编解码库的不同,这尤其体现在生活环境差异较大的个体或者组织之间。
                            6.3.8 其次信号在传递过程中的改变也是失真的重要来源,信号会在传递过程中丢失、添加、乱序等。
                            6.4 通过对交流失真的研究可以使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更好的进行,减少失真对于人们互相理解的影响。
                            6.5 关于编解码库与人类的很多现象有关,比如佛教“他心通”,或者人们只能以自己编解码库去解码他人的行为,导致人们之间存在诸多的误解和非议。
                            7 人通过对信息体系的认识、归纳、命名而形成了我们通俗意义上的世间万物,比如物质、意识、能量等。
                            7.1 物质,物质的基本特征是其发送的信息需要通过眼、耳、鼻、舌、身来进行认识,物质在佛教被称为色。
                            7.2 意识,意识的基本特征是生成意识的信息不必通过外部感官进行认识,心灵与自我的感知直接相关联,其在佛教称为受、想、行、识。
                            7.3 物质或者意识为信息的不同表现形式,其本质皆为信息体系,物质在被自我认识之前,其信息需经过意识的转换,也就是说信息经过感官会进行转码。
                            7.4 无论用物质来表述世界,还是用意识表述世界,其实质同样是以信息来表达世界,将两者统一为信息以便于更全面认识世界。
                            7.5 在当前的认识背景下,物质或是思维都各自有其意义,也就是基于他们所建立的理论体系并不与信息的视角相违背,当然因为认识的局限它们各自自然会存在各种错误和失真,信息哲学对于旧有的理论应批判的继承,消除其间的对立去伪存真才能更好的认识世界。
                            8 信息体系的具体状态人无法认识。
                            8.1 信息体系的状态是不断变化的,既有不同层级间的互相影响,又有信息体系本身与外界的信息交互。
                            8.2 人无法获得对信息体系状态的认识,只能获得信息体系发送过来的信息,通过认识此信息间接认识信息体系。
                            8.3 这种间接认识是高度失真的,是人在基于极其有限的对信息体系发送信息的认识基础上的认识。
                            8.4 信息体系的认识是人基于感知构建的认识,也就是说人的世界是人脑对信息的重构,这种重构形成了人通常意义的世界。
                            8.5 不同的人或者信息体系,他所接受到的信息是不同的,他所重构的方式是不同的,这形成了人差异化的世界。
                            8.6 人对信息体系的重构,虽然无法准确还原信息体系本身,但因为其与信息体系本身的相关性,从而对人与信息体系的交互起指导意义。
                            9 人是认识和描述信息体系的主体。
                            9.1 尽管信息体系与人同样具有主体地位,但是人作为认识世界的主体,只能基于自己的感知来认识和描述其他信息体系。
                            9.2 人在认识和描述信息体系之时,应当意识到其他信息体系同人具有相似的主体性,以指导自身认识和改变世界。
                            9.3 虽然其他信息体系与人的主体性本质相似,但具备差异性,依据信息体系于自身的影响力或者造业的力的大小,我们对其进行有区别的对待。
                            9.4 既要认识到人的主体性,又要考虑到其他事物所具备的主体性,在具体实践活动中又需要进行区别对待。
                            9.5 基于人的感知,以人作为主体来认识和描述其他信息体系,这种认识形成了人的世界。
                            10 信息体系具有维持稳态的特点,通常这种稳态表现为动态的平衡。
                            10.1 信息体系总是倾向于保持稳态,但是其状态却总是处于偏离平衡点的位置,从偏离位到平衡位的恢复表现为信息体系的倾向性。
                            10.2 信息体系偏离平衡,其恢复平衡的倾向性表现为力,而力的作用则称之为能,通常信息体系偏离平衡越大其蕴含的能越大,信息体系对于平衡点的过分偏离会使信息体系瓦解,瓦解往往伴随着能的释放。
                            11 信息经过信息体系通常会产生变化。
                            11.1 信息被信息体系整合,这种情况通常信息传输到信息体系则信息的传递过程终止,信息被信息体系进行整合而混而为一。
                            11.2 信息被信息体系转发,发送到信息体系的信息没有被信息体系吸收,而是仅仅改变了信息的路径。
                            11.3 信息被信息体系中转,这种情况下,信息被信息体系整合后,信息体系对信息进行修饰然后再向外发送。信息体系对信息的修饰包括以下方式:
                            11.3.1 信号的内容不变,信号的载体发生变化,类似通信中对信号的转码操作。
                            11.3.2 信号的强度变化,信号的强度减弱或增强,类似通信中信号的放大和缩小。
                            11.3.3 信号的选择性通过,信号强度、频率、种类的选择性通过,类似于滤波,滤波涉及通过性的阀值设置等问题。
                            11.4 关于信息的处理,以上仅仅是简单且不完整的描述,其完全可以应用通信学中的相关概念,因为实际情况下信息的处理是非常复杂的,这些模式往往是共同作用的。


                            18楼2015-02-21 09:14
                            回复
                              第三节 人的世界
                              1 概述
                              1.1 定义
                              1.1.1 狭义世界:由人迁流变化的感知组成的世界,定义类似于“经验世界”或“现象世界”,感知即信息的呈现。
                              1.1.2 广义世界:由产生感知的信息及信息所来源的信息体系共同组成,信息体系的建立来自于人对信息的归纳推理。
                              1.1.3 狭义世界是人所拥有的世界,广义世界是人所联系的世界,广义世界来自于狭义世界的外延,狭义世界是广义世界的聚合。
                              1.1.4 人的定义等同于狭义世界的定义,狭义世界即人的全部,人的全部即狭义世界,人的存在意义即狭义世界的存在意义,即狭义世界平衡,狭义世界的平衡受到广义世界的影响,认识它们的关系以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1.1.5 人对广义世界的认识只能通过狭义世界间接获得,人的一切对世界的直观感知都是狭义世界,我们所直观感受到的所谓花花世界即是狭义世界,它不异于人的定义,也就是说花花世界即人,人即它的世界,人与世界为一。
                              1.1.6 狭义世界是特异性的,它的特异性因人而异,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狭义世界,狭义世界的改善即人的改善。每个人都应该对他的狭义世界的改善负责,同时这也是改变人自身。
                              1.1.7 对于狭义世界的认识仅凭借感知的直觉就可以,并不需要复杂的认识过程,广义世界的认识则复杂的多,认识往往经历不断的修正演变。
                              1.1.8 本文中进行主要描述的为广义世界,通过广义世界的认识和描述来指导人的实践活动。
                              1.2 分类
                              1.2.1 基于所感知信息及其来源将广义世界分为五类,分别为:自我,心灵,身体,外境,梵。
                              1.2.2 自我,自我即感知本身,自我同时包含对产生感知的信息进行处理,及对这种信息处理的感知。
                              1.2.3 心灵,心灵即人心理活动中不直接被感知的部分,其与自我和身体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并对自身及接收的信息进行处理。
                              1.2.4 身体,身体类似我们通俗意义上的肉体,其作为信息体系与心灵和外境进行双向的信息交流,并处理信息。
                              1.2.5 外境,外境类似于我们通俗意义上的外部世界,其作为信息体系与身体进行信息交流,并处理其自身包含及由身体发送的各类信息。
                              1.2.6 梵,梵类似于我们通俗意义上的理念世界,其因人们的认识及采纳来对人的世界产生影响,梵为人所定义,基于人对“自然”的认识而定义。
                              1.3 特点
                              1.3.1 整体性,人的认识具有整体性的特点,信息体系之间联系普遍存在,但为了对认识进行再认识,我们这里依据其来源对认识进行划分,这种划分割裂了其整体性,会导致认识的失真。
                              1.3.2 间接性,认识人的广义世界,只能够依赖于对其传递到自我的信息所产生的感知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一种间接认识,间接认识所产生的失真同样无法避免。
                              1.3.3 模糊性,广义世界本身是无限复杂的,人对广义世界的感知同样是无限复杂的,而人的认识能力又极其有限,认识过程中处处存在的失真使我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永远都是模糊不清的,人既要认识并接受到这种模糊,又要通过不断的认识与修正来使其逐渐清晰准确,以更好的指导实践。


                              19楼2015-02-21 09: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