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话聊吧 关注:7贴子:360
  • 4回复贴,共1

【心理百科】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非爱行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子游(孔子的****)说:“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意思是说,如果你有事无事总是跟在国君身边,虽然表示亲近,但离自己招致羞辱就不远了;如果你有事无事总是跟在朋友旁边,虽然看起来很亲密,但离你们俩的疏远也就不远了。
现代社会,虽然人们经常感叹:人与人之间不仅生活的距离在加大,心灵与心灵的距离不知加大到何方?不过,圣人却明训,人与人之间,拥有必要的分寸,保持适当的距离都是不可缺少的。
心理学上有一个名词,叫做“非爱行为”,也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的人进行非爱性掠夺。“这种形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新近的人之间。
英国有一个心理学女博士在她的一本书的开头这样写到: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以聚合为最终目的,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让孩子尽早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这种分离越早,你就越成功。
从这个意义上说,距离和独立是一种对人格和生命的尊重,在所有的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都应该是底线,绝不能突破!
http://hanxiaoceng.blog.sohu.com/44121221.html


IP属地:黑龙江1楼2015-04-07 10:33回复
    行为特征
    夫妻和恋人之间经常会出现这样的场面:一个对另一个说:你看看,我就为了爱你,放弃了什么什么;我就为了这个家,才会怎么怎么样,所以你必须要对我如何如何。
    不少母亲也经常会对孩子说:你看看,自从生了你以后,我工作也落后了,人也变老变丑了,我一切都牺牲了,都是为了你,你为什么不好好念书呢?


    IP属地:黑龙江2楼2015-04-07 10:34
    回复
      在心理学上,有一种界定,说现代人的交往中,有一种叫做" 非爱行为" ,就是以爱的名义,对最亲近的人,进行一种非爱掠夺。这种行为,往往发生在夫妻之间、恋人之间、母子之间、父女之间,也就是世界上最亲近的人。夫妻和恋人之间,经常会有人说,你看看,我就是为了爱你,我放弃了什么什么。我就为了这个家,我今天怎么怎么样,所以你必须要对我如何如何。以此来达到让别人服从自己的意志的目的。所有这些,其实,统统称为非爱行为,因为,它是以一种爱的名义,所进行的一种强制的控制,让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
      有一本写父母的书,是一个英国的心理学女博士写的,她在开头说了非常好的一段话,她说:这个世界上所有的爱,都以聚合为最终的目的,所有的爱,大家都想最后到一起。这世界上,只有一种爱,以分离为目的,那就是父母对孩子的爱,她说,父母真正成功的爱,就是越早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从你的生命中分离出去,你就越成功。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明白距离和独立,是一种人格的尊重,这种尊重,在最亲近人的中间,也应该保有。
      徐浩渊博士在《我们都有心理伤痕》一书里写道,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派克医生(Dr. M. Scott Peck)给真爱下的定义是:爱,是一种为了哺育自身或他人的精神成长而延伸自我的意愿。
      美国家庭心理治疗家保罗夫妇进一步定义了真爱行为:
      真爱行为是一种抚育自身和他人情感与精神成长的行为;
      真爱行为助长个体的责任感。
      在写下真爱行为的定义后,徐博士说,“有了这两把尺子,我们便可以比较容易地衡量我们的各种行为、分析我们的情感,判断它们是不是真爱。”
      我们先挑出来一些常见的误区,看一看什么属于非爱行为,尽管它们都打着“爱”的旗号。每列举一种非爱行为,都附上来自派克医生所著《无路之旅》的一段评语(字体用颜色标明):
      1、 有条件的爱——“听话!爸爸妈妈爱(喜欢)听话的孩子!不听话我们就不爱(喜欢)你了!不听话我们就不要你了!”相信我们都耳闻目睹过这样的威胁吧?马路边、公园里、汽车上,我经常听到家长这样教训孩子。似乎很多人对这种威胁习以为常,根本不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
      这就是有条件的爱:“你必须服从我、遵照我的指令去做、按照我的设计去成长,否则我就不爱你。”见多了这样的态度,我开始怀疑那个流行的概念——人们一直在歌颂母爱多么伟大多么无私。以我的观察,孩子对父母的爱才是伟大的,因为这种爱是无条件的。小孩子不知道其他父母是什么样子的,没有比较,因此认定自己的父母无论怎样做都是正确的,为了证明对父母的爱,孩子宁肯牺牲自己,甚至献出年幼的生命。
      而父母的态度呢?绝对是有条件的:乖乖地听话、取得好成绩、考上好学校、给父母挣得脸面和荣耀….不满足这些条件,父母就不爱你,甚至将你逐出家门——“你这次考不好,看我怎么收拾你!”“再跟他来往,我就打断你的腿!”“你让我们丢尽了脸,我们再也不想见到你!”
      有些父母为了轻而易举地达到教训孩子的目的,会明确或者含蓄地以抛弃来威胁孩子。他们给孩子这样的信息:“你如果不按照我要求的去做,我就不爱你了,你自己搞清楚这意味着什么吧!”这当然意味着遗弃和死亡。这些父母为了控制和占有孩子而牺牲掉爱,他们的收获就是孩子对未来怀有过度的恐惧。这些在精神上或者肉体上经历过被父母遗弃的孩子,步入成年时,内心深处感觉不到世界是安全的,自己是受保护的。恰恰相反,在他们看来,世界是危险恐怖的,他们也无法为了将来更大的满足和安全而放弃眼前的满足和安全,因为对于他们来说,未来是很可疑的。
      2、 不负责任的爱——前边提到过的甜甜的爸爸、玲玲的妈妈,都属于这类非爱行为:无休止地包办孩子的生活起居、无原则地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想怎么着就怎么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有了钱先尽着孩子,舍不得全家麦当劳就仅仅给孩子吃,家长坐在一边看着。孩子闯了祸由父母担当着、挨了欺负由父母出面摆平、丢掉工作回家来让父母养着。既不鼓励孩子的独立自理能力,也不给孩子树立必要的规则和纪律。表面上看,父母“爱”孩子爱过了头,舍不得孩子动手、怕孩子累着、担心孩子吃亏、不愿意孩子受委屈…宁肯自己受罪受累、吃苦牺牲,也不能“亏待”了孩子。很多人把这种感情当作一种富有牺牲精神的值得称赞的“爱”,其实这是一种非常严重的毒害。这种“爱”,远非无私,而是极端自私。深深隐藏在“爱”的旗号背后的,是施“爱”者对受“爱”者强烈的控制欲望。


      IP属地:黑龙江3楼2015-04-07 10:35
      回复
        啦啦啦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04-13 11:30
        回复
          - -


          IP属地:黑龙江7楼2015-06-16 20: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