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党吧 关注:38贴子:1,099
  • 5回复贴,共1

杂杂杂杂杂杂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rt


IP属地:湖北1楼2015-08-26 22:56回复
    各位都赞同量子力学的哪种诠释啊?
    传统哥本哈根
    一致历史
    多世界
    多意识
    系综
    导波
    量子逻辑
    其他
    re1:
    1)我过去觉得系综解释是除正统解释之外的最有说服力的解释。但是后来觉得系综解释,无法解释单个的粒子行为就具有量子随机性。换句话说,人们发现,系综的统计行为,最终可以归约到个体的随机性上。例如,光子的双缝干涉实验,可以让光子单个单个地通过双峰,一样可以形成干涉条纹。
    2)研究量子力学解释,分析有关粒子自旋的测量问题,是很好的思维训练和思考训练。
    3)我觉得,研究量子力学的路径积分量子化描述,有助于获得更准确的答案。
    4)由于量子信息和量子计算的发展,人们对于量子力学解释的研究,被量子测量理论推动了不小的新进展。例如退相干理论,受到了较多的公认。
    re2:
    由多世界和退相干发展出来的一致历史理论是目前来说最好的解释。不需要波函数塌缩,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
    物理上讲,这是不是就是最完备的了呢?这要看完备的定义。如果我们只是需要一套逻辑自洽的理论可以用来计算,用来预言任何试验结果,那么这个任务已经完成了。
    但是,我们还可以对这个东西不满意。毕竟对于很多人来说,物理理论不仅仅是只需要自洽。在这个解释中,波函数只是计算的工具,不能赋于实在的意义。是John Bell所说的“unspeakable”。如果你属于那些认为所有在理论里的东西都要又实在意义的人,那这种解释并不令人满意。
    最“接近实在”的也许是隐变量理论。但是可惜它不成功,不能算是一种解释。
    re3:
    关于退相干和量子力学的测量问题,楼上在网上一搜就能搜到好多。
    关于退相干,专业一点的,国内孙昌璞院士以前有一个很好的介绍;科普一点的,那本近年来很畅销的科普《量子物理史话》里也有介绍。
    我本人不太接受多世界解释。退相干我喜欢,我认为这是自哥本哈根解释以来最重要的新进展。
    re4:
    介绍一致历史的网站:
    http://quantum.phys.cmu.edu/CHS/histories.html
    上面有电子书
    Consistent Quantum Theory, by Robert B. Griffiths
    问题: 有没有 "历史" 的相对论性表述?
    问下隐变量理论被否定到什么程度了?
    我看wikipedia上说http://en.wikipedia.org/wiki/Superdeterminism
    “Bell's theorem depends on the assumption of "free will", which does not apply to deterministic theories”
    如果认为自由意识不存在,整个宇宙的演化都是彻底决定论的,似乎Bell的论证并不成立?
    re5:
    如楼上所述,Bell不等式违反的实验结果需要事先假定实验者选取测量基底是全然独立的。如果宇宙的演化是绝对的决定论性质,则实验者的测量方式和结果也会被预决,并且可以被看做是在宇宙的初始条件中就已经预决了所有粒子和实验者的表现。
    这种预决论(超决定论)的观点确实可以回避掉任何瞬时超距作用的条件下允许隐变量。不过它使得测量结果相关性变得非常平庸(就像A在澳大利亚看到丹顶鹤的红顶和B在中国看到另一只丹顶鹤的红顶的那种相关性一样,这一点都不代表什么),并且这种解释使得宇宙的机制显得十分诡异和人工。因此,实际上更加难以为一般人接受。
    t'Hooft构造的元胞自动机性质的模型支持这种超决定论解释[1]。
    [1]Gerard 't Hooft.” The Fate of the Quantum” arXiv:1308.1007 [quant-ph]


    IP属地:湖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15-08-26 23:01
    回复
      小议信息,熵和生命
      我现在觉得“信息是负熵”这说法是有误导性的。
      信息熵的确和统计物理学中的熵有密切的联系。设想我们用依时序记录下经典系统在一系列时间点(不妨设为等间隔的)所处微观态的做法来刻画系统的演化,不失一般性,我们用适当选取的二元编码来唯一标示每一个微观态。于是系统的演化可以被编码成一个0-1二元序列,根据信息论我们知道,使这一序列的长度最小化的方法是根据微观态出现的概率来决定编码的分配,而在理想的最优编码/最紧凑的表达下,记录每一刻系统状态所需的平均码长近似正比于其吉布斯熵。
      可是这里的比例常量(KB ln2)是正的,因此较高的熵实际上只意味着需要较多的信息来精确指定/描述系统,而不是更少,负熵的“负”字何在呢?至多我们可以说因为我们远远达不到能精确描述的程度(所以我们要使用统计方法),这部分缺失的信息对应着体系的熵。但是这里的信息是指观察者主观缺失的信息,与我们常说的一个体系存储的信息量(例如硬盘中的数据量)并没有直接关联。实际上后面一种意义上的“信息”是主观性很大的,硬盘中不能为我们的技术所操控的大量自由度可能并不应用于存储我们要的信息。然而我们从上面看到:准确对应于熵的“信息”必须属于一个系统状态的完整精细描述,通常我们并没有这种描述,从而我们几乎不会在这种意义上谈论信息的处理。
      用比较常见的含义解释“信息”时,如Landauer[1]和Bennett[2]所证明的,一台计算机获取和复制任意数量的经典信息,或者用这些经典信息进行通用计算,本质上都可以不改变计算机这个物理体系的熵(通过以正确的物理途径执行可逆计算)。你可以对一台可逆计算机(例如理想的Fredkin-Toffoli撞球计算机)输入一个可计算的问题,经过复杂的求解后得到正确的输出,这个过程中计算机的热力学熵可以是恒定的。而不会因为“信息是负熵”所暗示的,因为过程中存在大量的信息处理和交互而必然伴随着体系的熵变。(这点有一个更加违反直觉的推论:尽管求解该问题可能需要占用大量时间和空间资源,但消耗的能量原则上可以是0.)
      并不难将这里的“计算机”推广到所有在日常语言含义下的信息媒介,例如纸质书籍,人脑,等等。当然,现实生活中这些体系的信息处理都是伴随着耗散的,但是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属于额外的浪费,它们所产生的熵增和处理的信息量之间通常是不存在普适的关系的。
      同样,关于将这里的“负熵”与生命联系起来的延伸观点也可以说两句。我想没有人觉得寒冷空虚的广袤太空是生命的乐园,但是那里的熵密度可是比人体中低多了。薛定谔使用负熵这词是着重于生物将产生的熵排出体外的能力,而不是指生命等同于低熵。实际上体系的熵过高或过低都对生命活动不利。在这里,朗顿通过研究元胞自动机而提出的“混沌边缘”可能更加接近事实一些,足以支持生命活动的复杂性出现在熵密度的某个中间临界值附近,往任何一个极端偏离都不适合生存。我们还不知道物理意义上生命的充分条件是什么。
      [1]Rolf Landauer.Irreversibility and heat generation in the computing process.IBM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vol. 5, pp. 183–191, 1961.
      [2]Charles.H.Bennett. The thermodynamics of computation—a review.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oretical Physics 21 (12): 905–940,1982.


      IP属地:湖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3楼2015-08-26 23:04
      回复
        我擦,度娘真牛比,秒删呀


        IP属地:湖北4楼2015-08-26 23:05
        回复
          为什么规范不是对称性
          http://physics.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13870/gauge-symmetry-is-not-a-symmetry
          看到这里有一些讨论,大家有什么观点吗?
          似乎genneth的argument蛮合理的,我听说另外一个argument是gauge symmetry的Noether charge为零。从来没明白过。gauge "symmetry"的Noether charge和global symmetry的一样吗?为什么?
          re1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Gauge symmetry is indeed not a symmetry. Xiao-Gang Wen‘s answer 可能是最接近我想说的。和Higgs Mechanism一样,这也是很多场论书上没能说清楚的问题。
          具体谈这个问题需要很长的讨论。但是既然我们现在讨论Higgs mechanism,我会把那个讨论进行完再回来讨论这个问题。
          re2
          定域规范变换木有守恒流吧。
          -----------------
          至少对于Dirac场是有的。在Dirac方程中的普通导数变成协变导数之后,守恒流满足的连续性方程,仍然是一样的


          IP属地:湖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5楼2015-08-26 23:06
          回复
            真理的多面性与盲人摸象


            在求学生涯中,同时经历过学多个完全不同的学科的人,可能会有一个最大感受:同一个概念在不同学科中有着多种完全不同的含义和解释(于是也有着完全不同的应用),同一个对象往往有着许多种不同侧面的理解,但人们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往往知其一不知其二,喜欢凭着自己掌握的一种理解来否定其他各种理解,容易感觉只有自己才理解了真正的含义,其他人都是误解,殊不知多种不同理解可能都是对的。例如傅立叶变换,例如Green函数,至少存在四种以上完全不同而有趣的含义和解释。
            同一个本质的东西,在不同领域中常常以不同面貌出现。如果两样东西之间可以建立某种同构映射的关系,则可以把二者在抽象的意义上理解为同一种东西,二者之间可以互译。天才的长处在于能够把两个看似风马牛不相袭的东西联系起来,而一般人则容易相反,要么是那种“扁担竖着时知道它是扁担,扁担横着时就不知道它还是扁担”,要么是那种想象力倒是丰富,可惜胡乱联系,前者多属于读死书,后者多属于思而不学的后果。
            学术方面存在的许多争论,在我看来,其实就是属于上面这种盲人摸象而产生的争论,这种争论最容易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文人相轻,每人都认为只有自己掌握的那一点才是真理,别人谈论的都是瞎说(而实际上争论的双方可能都对,也可能都是瞎说)。比如对Godel定理背后的含义,对量子力学中一些基本问题,历史上人们争论不休,不同学派之间相互贬低,相互嗤之以鼻。“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可是有些东西即使被实验验证了,争论也不会就此结束,有些争论会随即转到对实验本身的质疑上(包括对实验结果应该如何解释等等,例如一些超光速的理论与实验研究尽管取得一致的结果,但争论并没有消除)
            star re:
            昨天我在学校参加一个讲座,我自己也作了一个报告,结果有个教授不理解我用驻相法定义群速的做法,认为我连群速是怎么回事都没有搞清楚,我准备耐心解释一下,结果他显出一副不屑一听的样子拒绝听我解释。他也知道群速代表波包速度的物理含义,可惜他缺乏全方位的认识。
            这让我联想到2004年我参加一个全国物理会议,有个物理教授只知道某个Dirac 矩阵具有速度算符的含义,却不知道它同时还有自旋张量的时空分量的含义,也是认定我胡说八道,还不屑于听我解释。
            昨天联想到这样,今天我就有了上面这个帖子的感想。
            ju re:
            对星空兄的遭遇深表同情,不过发表感想之余有否考虑过为什么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正确而无法接受别人的意见呢?
            首先,认为自己正确甚至绝对正确的是人之常情,如果没有这种自信,恐怕在社会难以立足。相信星空兄也对自己的理论也是持有绝对正确的心态。
            然后就是无法接受的原因。在我看来,其实之所以拒绝主要是因为心理防御机制。因为而自己的想法是组成世界观的一部分,加入新的想法等于世界的一个“常数”改变而导致世界的崩溃,于是为了维护自己的世界观,人不自觉地使用心理防御机制去对抗新想法。
            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世界观的逐渐扩大和成熟,对新想法的排斥也就越大,这也是一种很自然的现象。
            对新想法看法的做法是什么呢?就如罗素说过,对一个看起来荒谬的想法看法,我们应该去了解何以使它正确的地方。但新的问题就出来了,当你理解一个你认为与你矛盾的看法,有两个做法,一个是去建立一个与你的世界观不同的世界观(就好像非欧几何与欧氏几何几乎不同),另一个就是建立一个更大的世界观去包容两个看法(就好像统一六个超弦理论)。但无论哪个做法,你需要投放的精力是庞大的,人的局限又是否能够坚持得下去?
            其实理解这点也就明白为什么科学中新的理论必须在坚持旧理论的那帮人退出舞台才可以展现,坚持理论的人越多,其理论的世界观越完整,就越维持其不可动摇。在每次理论的变更,我们可以看到有种推倒重建的味道,我们扪心自问,我们自己又是否能够随时推倒自己世界观的觉悟呢?
            最后再提醒就是,主导我们思想的是“一个常数的变更世界将不是我们这个模样”以及绝对相信自己世界观与现实世界的足够相符。


            IP属地:湖北本楼含有高级字体7楼2015-08-26 23:2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