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随身听吧 关注:937贴子:2,366
  • 0回复贴,共1

松下MD编年史 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MJ5
MJ7/5 的上盖是今天常见的镁合金,松下号称强度是铝合金的 2.4 倍,比重却比铝合金要轻。它的三围是 81.2x72.9x16.9mm 、含充电电池(1200mAh 镍氢)时重 125g ,拿下当时的世界最小最轻头衔。它的扩大机输出是 10+10mW @ 14ohm ,充电电池可放音 6 小时,加上 3 号碱性电池并用则可达 15 小时。
SJ-MJ5 既然是第一台“内制”的 MD 随身听,所以自然要“惊世骇俗”一点:它的线控也是前所未有的设计。这付线控的屏幕在当时是满豪华的, title 可以显示十个字符;主要的按钮都被集中在一个十字上,一只手指就能触及;当别在上衣口袋时,屏幕的角度是成 60 度,方便低头察看。MJ7/MJ5 附送的携带用袋子,也不是今天这样一个 lon 的就草草了事喔,它的材质是水上体育用品常见的 neoprene ,触感像海棉又有伸缩性。在 MJ7 上市前的几年,
Panasonic 的随身听都会附赠一个这种袋子,尺寸做成刚好紧包住随身听; MJ7/MJ5 用的袋子是专门为其尺寸量身定做,而且还可以封起来(像运动鞋那种黏贴的布)。
MJ7 的定价是 37,000 日圆、 MJ5 则是 36,000 圆。当时销售的数字到了现在也很难去查证,不过听说 MJ7 曾因为上盖的制造困难,一度缺货呢。
虽然说是自制,是松下自己的设计,不过松下并没有为了 MJ7/MJ5 真的开发芯片喔。把 MJ7 拆开,你会发现里面有好几个三洋的 IC !不错,Sanyo 的微电脑部门一直都有相当的规模,在 97 年的时候他们也推出了一套 MD 的“解决方案”,从 ATRAC 解压缩、到读取头的驱动信号等 IC 整套对外贩卖。松下这样子采用三洋 IC 的模式在 MJ7 之后还持续了好几代。
这个时候的“历史背景”是 MD 在日本国内的普及率开始大幅攀升,不过很多人选择 MD 器材时还是买一台录音的随身听,不像今天大部份都是家里有 MD 的音响,再加上单放的随身听。当时 Panasonic 让人耳目一新,或许也是因为那时大家都不注意单放的 MD 吧。在 Shockwave 系列的 SJ-SW9MD 之后,松下接下来的新 MD 随身听是同一年 (1998) 9 月 9 日发表、 10 月 1 日上市的 SJ-MJ30 。这 MJ30 是一个处在第一代和第二代中间“夹层”的产物、有新有旧,不过新的部份居多,我们也就别太挑剔喽。 新的部份,最引人注目的当然就是它伸缩的吸入式(如计算机软盘机)结构。MD 片一旦放入机器里,光盘就被架在使其旋转的马达上,所以吸入式的设计在 MD 片弹出时,要先把 MD 举起离开马达,才能吐出 MD 片;在吸入 MD 时也要先让片子进到底,才放在马达上。一般的设计是在机舱里预留这个空间(约 3-4mm),所以一定会比非吸入式设计的机型要厚。


1楼2015-09-23 20:09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