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诗赋吧 关注:11贴子:490
  • 8回复贴,共1

扫盲~四声与平仄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下载贴吧客户端发语音!
现代汉语普通话有四个调类——
阴平,俗称第一声,如“帮”;阳平,俗称第二声,如“旁”;
上声,俗称第三声,如“榜”;去声,俗称第四声,如“胖”。
阴平阳平是平的;上声去声是仄的。把汉语调类分为阴和阳、平和仄,体现了古人的朴素的“二元化”观念。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10-05 18:13回复
    古代汉语的四声——
    平声,如“冬”、“从”; 上声,如“首”;
    去声,如“去”; 入声,如“屋”。
    其中,平声是平,上、去、入声是仄。
    古代汉语跟现代汉语,是两个不同时间的汉语,绝不是断开的,而是互相关联的。汉语发展到隋唐,是“平上去入”四声,后来,元明清时期,平声一分为二,上声去声不变,入声脱落韵尾混入其余平、上或去声,如“屋”派入阴平,“落”派入去声。由于北京是元明清的首都,声调的各种调整,在北京话里最明显。解放后,国家修正一下,北京话就成了现在的汉语普通话的基础语音。
    汉语发展是有地域性的,在不同的地区,发展的结果不一样。在远离中原的广东地区,平、上、去,这三个声调很工整地一分为二,入声则一分为三,于是我们听到的粤语,是有9个调类的。至于在声母和韵母方面,有人说,粤语反映了汉语在秦汉时期的发音,吴语反映了汉语在唐宋时期的发音,北京话则是明清发音的继承。写格律诗词所用的韵,本来应以吴语为参照,但我不懂吴语,懂粤语,所以下文举例多用粤语。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5-10-05 18:14
    回复
      以上分析,主要是讲给会入声的学员。不会念入声的人,辨别入声字很有难度,刚开始,总离不开翻阅有关字典,但是用多了也能记住绝大多数。
      本课先用否定法,介绍一些普通话当中不可能是古代入声的情况。
      1.凡以-n、-ng结尾的字,在古代都不是入声字。如东、春、先、青。许多北方人到广东谋生,要学说广州话,入声发音很难学会。比如欢乐的“乐”,[lok],会发成[lo],/k/不见了。三四百年前,古代汉语的入声就是这样发生变化的,/p/、/t/、/k/脱落,只剩下辅音+元音,专业术语叫做“开元音音节”。所以说,入声跑到其它三声里,绝对不会以-n、-ng结尾。
      顺便普及一下“调值”这个概念。声调的高低长短,用数值来标记,就是调值。如普通话“江”的调值是55,“强”35,“蒋”214,“匠”51。这些阿拉伯数字,是音阶上的哆唻咪发嗦,这是我国的赵元任先生发明的标记法。用乐器,尤其是弦乐,比如小提琴,快速地拉嗦哆51,就是普通话里的去声了。所以有些相声表演,用小提琴拉出“气死你”、“讨厌”之类的声音,逗人发笑。方言里现存的入声,调值是与平声、上声或去声相同的,所以,当年,入声/p/、/t/、/k/韵尾脱落之后,就自然而然地混入同调值的平声、上声或去声里去了。
      2.韵母为i、er、uai、uei的字在古代不是入声字。这里的i是跟在z、c、s之后的。如滋、儿、怀、回。
      3.韵母为ai、ei、ao、iao、ou、iou的字,在古代多数不是入声字。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5-10-05 18:18
      回复
        然后,我们用肯定法,找出古代入声字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的样子。
        首先,形声字,如果是以入声字为字符组成的,往往也是入声。如“白”字是入声,“百、泊、铂、拍、伯、迫、柏”都是入声(“怕”字是“怖”的变体,不是入声)。而会意字不是如此。如“立”字是入声,“泣、笠”是形声字,是入声,而“位”字是会意字(人站着),就不是入声。有的字,还原成繁体才理解为何是入声,比如“适”,原本是“適”,这样,“敵、镝、滴、嫡、嘀、谪、摘”都是入声。还可以反推,如知道“约”是入声,那么“勺”也是入声,进而反推知道“芍、酌、药”字也是入声。
        第二,建议多看押入声韵的词,记住常用的入声字。如《满江红》、《忆秦娥》等。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5-10-05 18:19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5-10-05 18:2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