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化及吧 关注:46贴子:1,129
  • 2回复贴,共1
据《五代史补》说:朱邪氏的祖先是一个来历不明的婴儿,当时沙陀部的先民从一个老鹰窝里发现了他,老酋长让族人轮流将这个孩子养大,这个孩子长大后便以“诸爷”为姓,表示不忘众人的养育之恩。后来时间长了,“诸爷”便讹传成了“朱邪”。不过这种说法基本没有可信度,因为“诸爷”显然是只能用汉语来解释的,但唐初的沙陀部,并不讲汉语。比较可信的说法是,朱邪来自于突厥语“涿邪”一词,沙漠的意思。 早在唐高宗龙朔年间,沙陀首领朱邪金山,便随唐军大将薛仁贵讨伐铁勒,因表现突出,被授与墨离军讨击使、金满州都督、张掖郡公。但安史之乱发生后,大唐帝国在中原的兵力不足,不得不靠拆西墙来补东墙,抽调了大批西北军队用于关东作战,见有机可乘的吐蕃帝国乘火打劫,出兵与大唐争夺西域,将唐朝的势力一步步挤出了中亚与河西走廊。
贞元五年(公元789年),吐蕃赞普赤松德赞发兵北侵,次年,吐蕃军队击败唐朝与回纥 联军,攻陷了北庭都护府。大势所趋,附属于北庭都护府的沙陀部落不得不向吐蕃人表示臣服。曾身任唐朝金吾卫大将军、封酒泉县公的沙陀首领朱邪尽忠(注:“尽忠”应为沙陀东归后,唐朝追赠的赐名,他的真名可能叫朱邪思葛),又被赤松德赞赞普任命为吐蕃的军大论(相当于中原的指挥使,中高级军官),同时沙陀整个部落也被迁往甘州(今甘肃张掖)附近。
后来,吐蕃在与回纥汗国的交战中失利,重镇凉州(今甘肃武威)失守。打了败仗的吐蕃高层推卸责任,迁怒于以往同回纥人交情不错的沙陀人,认为是他们暗中与回纥勾结,才导致本方战败!
有“罪”当然要罚!同时为了防止沙陀部投奔回纥,吐蕃赞普赤带松赞准备将沙陀部迁往祁连山以南,高寒荒凉的河外之地(大约在今天青海省西北一带),对全体沙陀人实施流放。消息传出,早就心存不满的沙陀部举族怨愤,首领朱邪尽忠与儿子朱邪执宜商议之后,决定全体脱离吐蕃东归,前往灵州(今宁夏灵武,当时是唐朝朔方节度使驻地),投靠老东家大 唐帝国。
这是一次异常艰辛的旅程。朱邪尽忠最初选择的路线是由甘州北上,假道回纥控制的漠北走个“n”字形入唐。但对沙陀人有可能叛逃已有准备的吐番帝国对此严防死守,早出动大批军队堵塞了北去的道路,并不断调兵对他们围追堵截。于是,沙陀人北上三天后,被迫改道向南,一路辗转作战,行至洮河(今甘肃临洮一带),而后北上突破石门关,几经波折才终于到达灵州。  在这个过程中,沙陀人经历了大小数百次战斗,首领朱邪尽忠战死,由朱邪执宜接替,出发时的三万部众到灵州时,只剩下人一万,马三千,时为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六月。与九百多年后,著名的土尔扈特部东归相比,沙陀人走的路程没有土尔扈特人长,但付出的代价更大,而他们在之后得到的回报,以及对后世的影响,更是让土尔扈特部望尘莫及。 此时在位的宪宗皇帝李纯,为中唐少有的英主,一向有平定河朔、中兴大唐的志向,要实现这些目标,良将精兵自然是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因此他对沙陀部的归附一事极为重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5-11-21 21:36回复
    呃呃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5-11-21 22:35
    回复
      哦好厉害真的是吧主了给你点赞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5-11-25 23:2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