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东方红吧 关注:4,222贴子:155,943
  • 4回复贴,共1

原条车,木材运输的辉煌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局公路运材线路大约800多公里,其中干线300多公里。汽运的任务逐年加大。森铁撤销后,承担了全部的木材运输任务。司机们起早贪晚,不分严寒酷暑,蚂蚁搬家搬的奔驰在千里运输线上。
车辆
我局从事木材运输的车辆是引进苏联技术,于1956年7月13日开始生产的解放卡车CA10型4吨载货汽车,经改装后从事木材运输。林业局建局初期,汽运车辆很少,大部分运输由森铁完成。1983年我国开始生产解放CA15,核定载重提高到5T,最大功率85KW,115马力,最高车速80KM/H。 外形和解放CA10一样,林业局大批换装,淘汰了最老的解放卡车。后来又换成了解放CA141方头。解放牌,从最老的到最新的一直用到汽运处撤销。记得1986年东汽有67辆解放车,20辆斯康尼亚进口重型大车,“多拉快跑”是当时的口号。这个时期汽运最为鼎盛。
解放牌卡车属于中型卡车,拆去大箱改成原条运输车后体积也不大。重载后满载原条车体又长又高。主车加拖车近20米,而且上宽下窄,呈V字型,走起来摇摇晃晃,成了庞然大物、巨无霸。
“大红头”人们这样称谓橘红色威猛的斯康尼亚重型卡车。在林业局木材运输方面出尽了风头。马力大,车速快,驾驶室宽敞舒适,拉起小山般的原条风驰电掣,效率大增。由于是外国车,缺少原装配件。好景不长,只能昙花一现。“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思想行不通,还是老老实实地使用国产车吧。
公路上的巨无霸
在林业局生产大忙季节,早晨约3点左右,汽车从汽运处大院鱼贯而出,经调度室奔赴各自的目的地,夏季迎着朝阳,冬季顶着星星披着夜幕。有时,一天要拉2趟,一趟远的,一趟近的。回来的时候已是夜幕降临,万家灯火。
当时,通讯联络落后,发出的车辆不知道什么时间回来,工作是否顺利,完全是司机独自应对各种情况。
白天公路上车辆很多,但最为恐怖的就是原条车。原条根部在前搭在主车,沉甸甸的稳如泰山,而拖车后部的树梢部分则很不规整,上下左右四个方向呈放射状伸展,张牙舞爪,并随车辆的行进、道路的颠簸,毫无则的摆动着。有的离路面1-2厘米,有的紧贴地面,圆型的树干磨成了扁平。这样的重车在道路上占据了大半的路宽,原本就不宽的公路剩下的就不多了。夏天走在砂石路上,由于轮子多,重量大,主车、拖车扬起滚滚烟尘,弥漫数里。果有几辆这样的原条车结队而行,公路上像起了沙尘暴,跟在后面的车辆埋没在尘土飞扬的环境中,能见度很低,深受其苦,成了受气包。其他车辆见状,只好远远的停车避让。企业外的车辆司机说:远离大挂车就是远离危险。
满载的大挂车,一般不给他车让路,那份霸气能把人气死。
望着小山一样的原条车,跟在后面,裹在烟尘中,无论怎么按喇叭,前面的原条车毫不理会,有的调皮司机还故意忽左忽右开玩笑,还伸出头来摆摆手。由于原条车超宽,强超是很危险的。但到了一定的时候,有了宽敞的路面和合适的超车路段,司机还是会靠边行驶让后面的车辆过去。
年轻的司机
驾车的司机大多是20几岁的年轻人,意气风发。他方面衣着干净整齐,白色的衬衣领翻在工作服的外面,不象拖拉机手、火车司机那样一身油污。每天早晨按时发车上山场,单车作业,回来收车可就没了点。有很多是一人顶一个班,路途中出了故障也要自己排除,排除不了的可就惨了。当班司机尽管路途遥远,途中寂寞孤独,一般不拉搭车的,但年轻的女性除外。
年轻的司机,开起车来也愣。由于常年行车,对路况了如指掌。早晨发车,空车开的风驰电掣。下午重车回家,摇摇晃晃象个醉汉。见到远远停靠在路边避让和跟在自己身后无法超车的车辆时,真牛,那份神气写在年轻的脸上。
90年代初,一次搭乘张小五的解放141上山,他兴奋的和我说,这是汽运处刚进的,我管它叫“蓝鸟”。并夸耀了些车辆的长处。湖蓝色的解放141驾驶室宽大舒适,视野、减震、密封都很好,速度也很快。不像老解放那样跑起来稀里哗啦。
长距离行车,免不了疲劳驾驶,贪晚是经常的事。困的时候,把着方向盘,双眼直打架,在直线时,先看准距离,眯上几秒。实在坚持不住就靠边停车打个盹。
奇源大岭
“奇源大岭”、“老虎口”这两个地方,每一个司机都不会忘记,因为这里海拔最高、最危险。
奇源大岭,坡大,坡长。老虎口,急转弯,一侧是峭壁,一侧是万丈深渊不见底。
夏季尚好,天长夜短。冬季则难,雪大路滑。
冬季路面积雪覆盖,虽比夏季平整,但公路两侧的积雪占去了一定的份额。谁也不敢太靠边,否则陷在雪里会趴窝出不来,路面宽度大大缩水。 出于经验,每台车都备有防滑的炉渣,防止爬破时车轮空转,后溜。长途运材时要翻越奇源大岭。这是考验司机驾驶技术的关键路段,往往三台车结伴而行,驾驶技术稍差的司机夹在中间,有了情况前后好照应。老解放车,装多了,爬大破会很吃力,漫长的大坡只能大油门低速行进,汽车颤抖着发出巨大的吼声,蜗牛搬的爬行。山谷里回荡的发动机吼声,排气管散发的浓浓油烟,增加了紧张、沉闷的气氛,好像空气在凝固,令人压抑。有时反复多次才能爬上坡顶。过这样的路段在装车的时候必须和林场装车工及时沟通,尽量避免后沉、偏沉。随如此,不尽人意之处也在所难免。有时速度快了,道路起伏颠簸,拖车尾部的树梢会上下左右摇摆,会给控制车辆行使制造麻烦。
过了奇源大岭,前往101道班,几乎全是下坡路,车辆可以全速行驶,上坡时悬着的心也放了下来,发动机也变得轻松畅快,略过了山和水、寂静的村庄。天也蓝了,树也绿了,心情得以放松一扫沉闷。
到了春季化冻,奇源大岭至101路段朝阳路面车辙部分的积雪先始消溶,晌午化了傍晚结冰,日复一日。久而久之,车辙部分成了二条沟,傍晚上冻前沟里全是雪水,车辆快速驶过雪水四溅。如果前方来车,会车成了麻烦事。融化的车辙仿佛两条轨道,10个轮子被固定在车辙里,牢牢限制了车辆的方向,车辙两侧面又全是冰,想走出车辙靠边行驶,非常困难。朝阳面的积雪融化将尽,背阴面的道路又开始化冻了,整个春季都是道路难行的困境。
加油站,那一眼望不到头的汽车长龙
日落,夜幕降。加油站,调度室、经过小火车道路口到贮木场所在的那条路上,聚集了越来越多的下山原条车,一辆接一辆,一眼望不到头。等待卸车,这是司机们工作的最后一道工序,颇为壮观。卸车慢只好等饿着肚子排队等,慢慢地,夜色深沉,华灯齐放。当最后一辆原条车右转弯驶过小火车铁路通向贮木场时,大约晚上10点了。
热火朝天的劳动竞赛
80年代中期之前,重荣誉轻物质,单位也常开展劳动竞赛,以竞赛促生产,优胜者给予奖励,当然,那种奖励还是荣誉性质的。为了提高木材运输效率,减少事故,汽运处也学起了抗美援朝汽车运输时的办法,在道路两侧设立警示牌。比如,抗美援朝时有“前方敌机封锁区,快!快!快!”,我局则有“前方事故多发,慢行!”等这样的警示,让人看了放心,心里有底。在公路适当距离处设立联络站,像当时铁路中的车站。方便了故障车辆的救援,也方便了管理处对发出车辆的管理。一步步的走向管理的正规。后来开展物质刺激,金钱挂帅,人的私欲被激发,公心泯灭。但也提高了木材运输效率。随着资源的枯竭,原条运输改为原木运输,原条车这种庞然大物消逝。停伐后,原木车也随之消失,汽运处撤销,大批司机转岗。
没参与过林业生产,这些只是看热闹。真希望有人详细的写一部作品,记下林业局几十年来千里木材运输线上的动人故事。就象抗美援朝战争中“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一样,荣载千秋。


IP属地:山东1楼2016-01-15 21:37回复
    不好意思,题目应该是:原条车,创造了木材运输的辉煌


    IP属地:山东4楼2016-01-16 10:17
    回复

      八十年代的解放CA15原条车司机。这样的照片已经不多见了,因为那时缺少摄影器材,外地来照相的也很少,前保险杠上印的是“安全生产”,车号看不清,像26号又像36号,大家猜猜看。


      IP属地:山东13楼2016-01-25 18:02
      收起回复


        IP属地:山东15楼2016-01-29 23:19
        回复
          金善义,朝鲜族,大名鼎鼎。是汽运处的老司机,也是较早离开汽运处的职工。
          几次坐过他的车。幽默、健谈、爱耍活宝的他让人接触过一次后就很难忘记,有很强的亲和力。所以,搭他的车不会寂寞,他会操着有些生硬的汉语不停地讲述工作中的趣事,让人感觉像遇到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般。什么毫米间隙、大灯、小灯之类。他也说自己的恶作剧,拉原条累了、情绪低落时就把车紧靠路边行驶,一直靠到公路松软的的最边缘,这样,车辆就陷在松软的泥土中出不来了,他便可以在驾驶室中睡觉休息,让路过的原条车捎信救援。领导要问就说行驶会车时造成的。
          他待人热情,很爱喝酒,以酒论哥们,常因此误事。一次在五七村的大路上,大约晚上9点多遇到他,醉醺醺口语不清的问我,他家住在哪里,怎么走。我告诉他沿大道南面 的胡同向前第几栋房就是他家,解释了半天不知道他听明白了没有。后来提起此事,他却不知。不知是真不知还是假不知。


          IP属地:山东17楼2016-02-03 15: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