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岛吧 关注:23贴子:482
  • 3回复贴,共1

经营与会计 稻盛和夫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辽宁1楼2016-01-20 09:42回复
    不懂会计不能成为真正的经营者
      我们周围的世界看似复杂,其实本质上很简单,它遵循一定的原理原则。但这种简单的本质投影于现象界,反映出来就显得得很复杂。企业经营也一样,在会计领域,看起来非常复杂的企业经营状况,如果用数据极为单纯地表达出来,就会清晰地反映出真实的状态。
      如果把经营比喻为驾驶飞机,会计数据就相当于驾驶舱仪表上的数字,机长相当于经营者,仪表必须把时时刻刻变化着的飞机的高度、速度、姿势、方向正确及时地告诉机长。如果没有仪表,就不知道飞机现在所在的位置,就无法驾驶飞机。
      所以会计不能仅仅在事后反映经营的结果,无论结果处理得多么正确,如果不能及时报告,经营者就无法下手协调经营。会计数据如果不能简洁并即时表达企业当前的经营状况,对于经营者来说就没有任何意义。
      急速发展的中小企业突然破产就是例证。因为它们缺乏迅速、明确反映企业实际情况的会计制度,只会作笼统帐,以至于导致经营判断错误,最终资金周转不灵,走进死胡同。
      中小企业要健康发展,必须构筑能够一目了然地反映经营状况、彻底贯彻经营者意志的会计系统。京瓷之所以能够快速开展事业,就是因为很早就构筑了这样的会计系统,并依靠这个系统开展经营。
      为此,经营者自己必须懂会计,不能充分理解仪表盘上的数字的意义,就不能说是一个真正的经营者。经营者看到财务部门提交的结算报表,就要从中听出比如收益难于提升的呻吟之声、遭受削减的自由资金的哭泣之声。
      从京瓷公司规模尚小的时候开始,我就要求各个部门都作月度结算资料。不论在公司还是出差,我都在第一时间审阅各部门的详细资料。看到某部门销售、费用的具体内容,就像看故事一样明白了该部门的实况,脑海中浮现出该部门负责人的相貌,那样乱花钱、材料费占销售额比率太大,经营上的问题也就自然浮现。
      这么用心地看月度结果,当去工厂经过有问题的现场时,马上就会想到这里上个月是这样的,当场就指出问题所在。该处负责人按我的指示采取相关的对策,改进后的数字在下一个月的结算表上马上就会反映出来。这样,公司整体的业绩也会变得更好。
      按常识,月度结算表等财务报表,财务部门都按照规定的格式制作,但这对经营者没有什么帮助。经营者要亲自认真经营公司,就必须改进会计资料的制作方法,使它对经营者真正有用。为此,经营者对会计要充分理解,让结算表能够清晰地表达经营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经营者懂会计,平时就能指导财务人员。只有经过这样的努力,经营者才能实现真正意义的经营。


    IP属地:辽宁2楼2016-01-20 10:32
    回复
      成本管理的问题
      生产厂家的利润产生于制造部门
        许多企业都采用成本计算来管理收支。特别是采用所谓标准成本计算。京瓷不采用这种方法。起因可追溯到二十多年前从某电器厂家听到了这样的故事。
        讲这件事的是这个厂家的一位干部,当时这家厂效益很差。他所在的事业部生产家用电器。该事业部的制造部门用成本计算进行管理。这套系统中,首先是预测该产品今年的零售价格是多少。也就是先到秋叶原电器街去调查,看可以卖出的价钱,即预测末端价格。然后从末端价格倒算,算出批发给零售店的价格、流通过程中的费用,减去这些部分可以得出制造成本,制造部门用这个成本来生产完了。作了上述种种假设后,向工场发出指令用这个成本制造产品,这就是所谓的目标成本。
        工厂努力生产,如果能按目标成本把产品做出来,这个工厂就合格了,不是说这个工厂盈利了,而是只要达到了目标成本,保证了生产数量,就算合格。然后销售部门拿了这个目标成本价,再记上最初算好的各种费用、利润,卖给批发商。
        然而,让这个如意算盘落空的是市场。因为市场上出现了有特色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店家说,你家的产品已经过时,如果不大幅降价就卖不出去。零售价下降,批发商就逼着厂家降价:过时的产品必须降价。如不降价,库存积压,就无法再进家的货。总之,批发商软硬兼施,连降几成也赶不上。
        当初厂家计划有两成的赚头,后来卖价接连下滑,利润节节下降,最后只剩百分之几。更糟糕的,比如,半导体行业常见的,一旦市场价格崩溃,暴跌不止,流通业和制造业都会急转直下、大幅亏损。
        这样的情形反复上演,做家电无利可图已是理所当然,公司内形成这种共识,大家束手无策,只能放弃了。如开发不出特别畅销的产品就没有出路、毫无办法。
        那么,问题究竟出自哪里呢?本来,对于生产厂家来说,创造附加价值和利润的就是制造部门。就是说,依靠制造创业利润,这样的体制没有形成,才是问题的根源。制造部门不把利润作为目标,而认为只要完成所需的数量,只要达到目标成本,就万事大吉了,这就是问题的症结所在。
        在这个由成本计算方式运行系统里,负责销售的董事决定制造成本和销售价格。首先有成本,然后依照供应方的逻辑来控制市场。然而,实际上,卖价恰恰是由市场决定的。一厢情愿按照供应的逻辑行事,会立即遭受市场的痛击。这就是上述例子反映的事实


      IP属地:辽宁5楼2016-01-24 09:50
      回复
        你好,请问有没有经营与会计的电子书,急求,


        IP属地:山东6楼2017-06-09 19:2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