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之家吧 关注:455贴子:4,479
  • 16回复贴,共1

(转)巨炮大合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防吞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2-13 15:42回复
    二.塞瓦斯托波尔新防御体系。
    在塞瓦斯托波尔防区成立前后,从敖德萨开来的苏联陆军工程部队开始介入塞瓦斯托波尔的阵地构筑。来自敖德萨的赫林诺夫少将(被任命为防区主管工程的副司令)主持下,苏联人开始重新重视防御。
    赫林诺夫少将根据他在敖德萨的经验,对原来的三条防线做了较大幅度的改造,把原来的主要防御地带作为最重要的防线,向前延伸到和前进防御地带相接的地方,这样实际只有两道防线了(当然不包括斜切阵地):之前前进防御地带的四个独立支撑点,和主要防御地带共同构成了要塞地区的第一道防线,而直接设在塞瓦斯托波尔城郊的后方防御地带,这成为第二道防线。在形成这两道环形防线后,从北至南,画风为四个防御地境,分别守住通往塞瓦斯托波尔的四个主要方向。背个防御地境设置一位师长作为指挥官。
    在个重点的防御地带内设有大量的永备和半永备的发射工事。其火炮普遍采取下沉式安装,并有绝对优势射界。而个个工事之间不仅以获利联系,而且弥补了步兵掩体,机枪掩体,迫击炮和火炮掩体,在掩体之间,又挖掘了交通壕(包括地下交通壕)以机动兵力。
    由于德军在1941年10月底和11月初发动进攻,数以上述的加固措施不得不在战斗中进行。在德军11月攻势失败后,苏军抓紧一切时间加紧修筑工事,到12月月时,永备发射点增加到了270个,掩体总共达到了4000个。为了拼死抵抗,动用了滨海集团军约2500名工兵和黑海舰队的一个工兵营,而当地市民也派出了约150万个人力时(大部分为妇女)来修筑工事。
    至此,塞外斯托波尔的坚固防御基本形成。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2-13 15:44
    回复
      三.
      塞瓦斯托波尔具体防御配置
      在塞瓦斯托波尔的东北面,红军设置了第四防御地境。其主要防区,设置在别利别克河南岸和谢维尔亚湾之间,另外在河北岸的柳比莫夫卡地区还保留了一个据点,以牵制德军的行动(在西方史料中,常常忽略这一点)。在重点设防的南岸地区,红军构筑了12个防御地域,其中2个位于面临河岸的斜坡附近:西面的那个被德国人称为“马克西姆—高尔基1号”堡垒,而东北面的,则称为“巴斯季昂1号”要塞。实际上前者是红海军第30海岸炮台阵地,在炮台内内安装了一台1934年制造的双联装305毫米岸炮。炮台本身设有200—300毫米的装甲板。而在炮塔下面有三层永备工事,每层都设有厚达3000—4000毫米的混凝土天盖。这两个据点的后方部署了东西两个据点群:西面的据点群,由“莫洛托夫”,“契卡”,“格别乌”据点组成。东面的则包括“斯大林”,“西伯利亚”,“伏尔加”,“顿涅茨”和“乌拉尔”据点。再往南。这些据点的基本弹药储备在海湾南岸岩山中深达30米的“库贝拉”弹药库中。普通炮弹根本无法击穿。(多拉的战果之一)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2-13 15:44
      回复
        【这张是地形图,可也看出东南地区地势险要。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2-13 15:45
        回复
          在塞瓦斯托波尔东北面和东面,红军设置了第三防御地境。这一地区地势险要,其北面是卡梅什雷峡谷,向南为布满矮树丛林的梅肯基亚,从北面通过塞瓦斯托波尔的道路就由此经过,封锁这条道路附近地区的核心阵地,被德军称为“巴斯季昂2号”据点。
          在梅肯基亚的南面,是第二防御地境。该地境的主要防御地带从梅肯基亚向西南延伸的道路,并依托乔尔亚纳河附近的费久希内高地,封锁背面道路与南面道路之间的交汇点。苏军在这里依托的圆拱形山头,被德军称为“白糖帽子”,“北方鼻子”,“废墟山”。
          这些山头一直这样延伸到红军的第一防御地境。该地境依托设在卡马雷的抵御枢纽,封锁着塞瓦斯托波尔南岸通向该城的公路。其中著名的萨蓬山,该山是苏军阻止德军的最后地理屏障,其地势极其陡峭。炮兵观测员在上面居高临下,可以看到整个要塞地区。
          上述资料不妥之处还请指出。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2-13 15:46
          回复
            下面来介绍第三次要塞攻防(巨炮大合唱以及整个要塞的陷落)。在最后的攻势前,曼施坦因手头的兵力有第54军,第30军所属的7个德军步兵师,1个加强独立步兵团(后来增加到4个),罗马尼亚山地军的两个师(后来增加到3个)。
            但是第22装甲师在刻赤战役后被调走了。
            德国陆军总司令部最大限度的满足了曼施坦因对于重炮的要求,调来了包括
            355毫米口径的M1型重炮,2门被称为“奥丁”和“托尔”的600毫米“卡尔”超重型自行迫击炮,一门1940年制造的420 毫米的“刚玛”巨炮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16-02-13 15:46
            回复
              各种重炮和“普通炮”一共装备了53个炮兵连(卡尔不在内)。
              大炮之王—多拉巨炮
              原来的那些重炮在1942年4月25日开刀前线的“多拉”巨炮面前都黯然失色了。原来以马其诺防线为目标的巨炮在1942年3月刚刚完成最后的试射。其体积和威力空前绝后,口径达到800毫米,炮长42.976米,高11.06米(相当于3层楼),重达1329吨,由于过于庞大,必须铺设4条专用轨道才能行动。
              为了把它运到前线,德军先将它拆分装进60节火车皮中。到前线后,又动用1500人,花了一个月的时间用龙门吊车来组装它。装备它的是第672列车炮营,炮火班大约有1420人(其中炮手500人)由一位少校具体指挥,此外还配有两个警卫连和两个高炮营,一共有4120人来伺候它,他们的总指挥是一位少将。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16-02-13 15:47
              回复
                苏军的强化防御
                在1到3月,又有46900人和上万吨的物资运抵要塞区。现在塞瓦斯托波尔的苏军总共有10.6万人,装备38辆坦克,600门火炮和迫击炮。指挥地面部队的任然是彼得罗夫少将,由于为了节省弹药,少将把所有的炮兵(水面舰艇的舰炮除外)都纳入自己的亲自指挥。
                现在部署在要塞的苏军飞机只剩下53架,可是在德军600架作战飞机的面前,苏军航空部队却是表现活跃,在1942年6月6日,海航第6歼击机团的两架战斗机甚至攻击了曼施坦因本人。当时曼施坦因乘坐舰艇在塞瓦斯托波尔海岸巡视,而两家苏军战斗机背对阳光发动了突袭,与其同行的德军港口指挥官魏德尔上尉,曼施坦因自己的汽车司机阵亡,其他人捡回了一条性命。当天,曼施坦因就将指挥所搬到了塞瓦斯托波尔的正面一个位于岩石峡谷的小村庄。
                “捕鲟”计划
                曼施坦因将此次进攻战役命名为“捕鲟”,主攻方向仍然是要塞的北面,虽然这里的工事最为坚固,但是地势平坦,便于重武器的运用。
                北面和东北部进攻的是第54军,军长是汉森将军。兵力包括第22、50、132步兵师,第213加强步兵团。得到115个炮兵连和两个强击火炮连得支援。“多拉”、“卡尔”和“刚玛”都云集于此。进攻部队动向示意图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16-02-13 15:49
                回复
                  1942年6月2日凌晨6时到6时30分,大批第8航空军的“斯图卡”开始对要塞发动轰炸,首先攻击的是城市北部的兵营,其次是要塞南部的油库,在第一天的空袭中,723架次的德军轰炸机又下了523吨的高爆炸弹,包括一发1700公斤和7发1400公斤的巨型炸弹。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16-02-13 15:49
                  回复
                    巨炮的合唱开始了:
                    1300门德军火炮开始轰鸣,为了精确射击,在炮击前先通过空军侦察机和地面观测,将苏军坚固阵地位置标出,然后用巨炮将它们逐个掀翻。
                    1942年6月5日,“多拉”终于登场了,其最初的目标是岸防炮的阵地,在Fi-156联络机的校射下,“多拉”用了8发巨型炮弹摧毁了这些目标,当天晚些时候,又向“斯大林”堡垒发射了6发炮弹。在6月6日,它又用7发炮弹将“莫洛托夫”堡垒送上了天。接着“多拉又射击了一个更为重要的目标:位于谢维尔亚湾“白色悬崖”天然岩石内的“库贝拉”弹药库。“多拉”想这个弹药库发射了9发7吨重的混凝土破坏弹,最终穿透了岩石。
                    曼施坦因对此战果非常满意,他知道这意味着北部防线的弹药供应断绝。在5天的炮火准备中,54军就发射了70万发炮弹。而第8航空军也共出动了2355架次,投下了1800吨的高爆炸弹和238000枚1.1公斤的小型燃烧弹。德军所用的2500公斤的“马克斯”巨型航弹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16-02-13 15:50
                    回复
                      补上马克斯重型炸弹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16-02-13 15:50
                      回复
                        在经过5天的狂轰滥炸之后,德军在6月7日发动了第三次,也是最后一次进攻。在这一天,第8航空军疯狂出动了1368架次,投下了1300吨的炸弹,“多拉”也发射了7发炮弹。但当德军士兵发动冲锋后,苏军的碉堡和堑壕内再次射出了子弹。
                        第8航空军的司令官里希特霍芬在当天日记中写到:这是极其令人失望的一天。在前五天的作战中,德军总共伤亡了10300人,主要是损失在北部地区。
                        塞瓦斯托波尔的顽强抵抗使斯大林大为满意,在6月12日,他本人向要塞发出贺电:塞瓦斯托波尔人的忘我斗争史是整个红军和苏联人民的英雄主义榜样。我相信英雄的塞瓦斯托波尔的保卫者会忠贞的完成自己对祖国的义务。斯大林。
                        6月11日,停歇了4天的“多拉”再度出马,用5发炮弹摧毁了“西伯利亚”堡垒为了配合陆军的进攻,第8航空军也是疯狂出动,6月8日,出动1200架次,6月9日,出动了1044架次,6月10日688架次,6月11日出动了1070架次。
                        在这种攻势下,第54军终于取得了进展,6月13日,第22步兵师的第16步兵团占领了“斯大林”堡垒,攻占这个堡垒不但有着重要的军事意义,还有着巨大的心理意义。
                        此后,在要塞北部进攻的第54军把重点放在了“马克西姆—高尔基1”炮台,这个炮台是极其坚固的战略支撑点(参见我上文的资料),其装备的双联装305毫米口径火炮是德军炮兵阵地向前推进的巨大威胁,为了解决它,德军都用了几乎所有的巨炮。在地面,600毫米的“卡尔”将2200公斤的高爆炮弹将“高尔基1号”要塞厚达4000毫米的永久水泥装甲板炸成了碎片,420毫米的“刚玛”负责封锁炮台周围的道路,组织苏军支援该要塞。6月17日,巨炮之王“多拉”也出现了,向着堡垒发射了5发7吨重的炮弹,这是它在整个塞瓦斯托波尔发射的47发炮弹的最后5发(有一说是48发)
                        在空中,德军俯冲轰炸机也扑向“高尔基1号”要塞。当天5时15分—5时30分,来自德军第77俯冲轰炸机连队第2大队的27架JU-87想炮台投下巨型炸弹炸毁了最后一门305毫米火炮(另一门被德军火炮直接命中被毁)。不过按照曼施坦因的说法,炮台的最后一门重炮是被德军工兵炸毁的。(此处的争议,还请高人还指点)
                        但是苏军仍然没有屈服,在炮台上层被炸毁的情况下,在炮台下两层的永备工事中,大约1000名苏联官兵任然在抵抗。直到6月21日,德军213加强步兵团在希兹费德上校的率领下,终于占领了“高尔基1号”要塞。在要塞内,德军一共只抓住了40名负伤的苏联军人。在西方的战史中,这座炮台以德国人赋予它的名字“马克西姆-高尔基1号”这个名字而著名,苏联战史则更恰如其分地称呼它为“塞瓦斯托波尔的布列斯特要塞”。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16-02-13 15:51
                        回复
                          补图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16-02-13 16:08
                          回复
                            暖(。・ω・。)
                            --------欢迎加入我的贴吧官方群组,人最多的那个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16-03-02 18:4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