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旅游吧 关注:340,393贴子:936,413
  • 3回复贴,共1

【西藏文化】布达拉宫 没有图纸的建筑奇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座圣殿,是地球上迄今为止最高最完整的古建筑群,也是拉萨唯一限制游览人数的建筑。每天有200个幸运的人得以进入布达拉宫,为了保护殿内的壁画和珍宝,布宫内不允许拍照。于是惊叹之余,这200人便用眼睛、大脑和心灵将布达拉宫印刻下来,带回家。


IP属地:福建1楼2016-03-08 16:44回复

    站在布达拉宫脚下,可以看见一面面厚实巨大的藏式石墙组成了宫殿的主要部分。布达拉宫外墙均由花岗石块砌成,工匠们先将石块根据大小和形状分类,然后按照一层大块石、一层片石、一层碎石和一层夯土的次序来垒筑。每道墙都设有内外两层,内墙笔直竖立,再在两层墙体中间塞上烂泥和枯草,这样就可以保温隔热,形成冬暖夏凉的建筑,宫殿的外墙有明显收分。
    石墙上,大石块间的空隙用不规则的碎石和夯土填补,使建筑有一定的弹性,假如发生地震,这些碎石和泥土可以轻微地走动而不会发生倒塌毁坏,如果是水泥将石块固定,结果可想而知。而两层墙体中间填塞的泥土和枯草也恰如其分地发挥了伸缩的作用,因此在布达拉宫建成之后的漫长岁月里,它从没有因为地震而发生过建筑垮塌的现象。
    白宫的外墙粉刷白色的漆,当然,与其说是粉刷,不如说是泼漆,因为建成时布达拉宫太高,粉刷并不符合当时的情况,人们将石灰和牛奶从上往下泼在墙体上,既美化了宫殿,又防止石墙被腐蚀损坏。在我们从下往上看布宫时,总能看到石墙上泼洒的白漆因为堆积而形成一族一族的蜂窝状。


    IP属地:福建4楼2016-03-08 16:55
    回复

      地垄:布达拉宫与众不同的地基
      布宫那些置于金顶之下,色彩绚丽、绘有吉祥图案的斗拱是典型的汉式建筑元素,斗拱是一种标准化的构建形式,仅由四种基本模块便可以拼出千变万化的复杂形式,用于柱子顶端支撑屋顶,起到了分散受力的作用,使建筑结构更加稳固。但在布达拉宫,这些斗拱只用于金顶下方,层层叠叠地堆积起来做装饰,最多的地方垒叠多达13层,具体数量与佛教的时轮法规吻合,复杂而华丽。这些斗拱总共有两种样式,根据外形被称为象鼻斗拱和猪鼻斗拱,别有一番趣味。
      可是千万别认为斗拱只有单纯的装饰作用,这些斗拱层层垒叠,中部留空,能起到分散风力的作用。即使在风最大的季节,高居山巅的布达拉宫金顶也没有被掀翻过。原本用来承受重力的斗拱来到这里,摇身一变就有了新的用途。


      IP属地:福建5楼2016-03-08 16:56
      回复
        往下走,每层地垄间没有通道,当年全部都是封死的,布达拉宫维修队是在发现第一处地垄之后慢慢摸索打洞,才发现了余下的部分。临时搭建的90度垂直木制和铁制楼梯在发挥着作用,四面的墙体有小小的通风和通光孔,这些小孔和在地面部分的殿堂可以进行交换空气的作用。
        看完几层地垄,发现每层地垄都分成大小不等的多间空房,我不禁疑惑:既然地垄并不用于居住,为什么还要花费人力物力将地垄建成房间的样式,直接填上岂不更好?
        强巴格桑老人告诉我,当年发现地垄之后,全国专家召开会议对地垄进行研究,当年就有人提出用水泥将地垄全部填实,后来一个专家在沉默许久之后终于提出反对意见。因为布达拉宫建于山上,地势陡峭,地垄就是起支撑的作用,如果把地垄建成实心的,将大大增加布达拉宫的重量,稍有不慎,整个建筑群就会垮塌至山下。
        这是在几百年前,工匠们在建造布达拉宫时就有的考量,即便不使用图纸,他们依然凭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修建出了如此完美的宫殿。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小细节让人为之着迷:宫殿曲折迂回的走廊连接在一起是为了利于阳光折射;宫堡的房间设置全部根据阳光的照射规律而建;宫殿四方的圆形碉堡正好建在山势陡峭处,利于瞭望防守;现在为停车场的圆形歇马庭当年曾是西藏地方政府各级官员上朝时的下马地……


        IP属地:福建7楼2016-03-08 16: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