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筝笙吧 关注:1,114贴子:22,494
  • 8回复贴,共1

【亦筝笙】年龄问题考据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因为选修课选了东亚历史,主修抗日战争部分,就吃了个安利刷了几遍书用来切入,有关年龄问题仔细关注了一下,正好也来存个档。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16-04-12 19:56回复
    1.亦笙年龄问题
    戚远航将那龙凤帖递将过去,戚太太接过一看,那上面的墨迹新干,显然是刚刚才写就的…… “伏惟礼重亲迎,所以正人伦之始;诗首好逑,所以崇王化之原。 今以次女双十年华,待字闺中,姆训稍蒙,因念良缘夙缔,佳偶自天成。故以此绿窗之弱女,仰攀朱门之佳婿。之子于归,俯为婚姻,宜家宜室,结秦晋之好。时值梅花香浮,黄浦迎春,民国十三年夏历十二月廿九日榖旦。 可否之言,进退唯命,远航再拜,裕后永昌。”
    【出自上卷第四十六回亦筝婚书】
    1.双十年华
    2.民国十三年
    所以可以知道1924年时亦筝20岁。
    “她想起小时候,孙曼祁总是隔三岔五的到盛家做客,孙家是作船运生意的,所以他每次来都会给他们兄妹几个带礼物,她和姐姐的年岁相差不大,又都是女孩子,所以所得的那份永远都一模一样。
    【出自上卷第十四回】
    可以知道亦笙与亦筝年龄相差不大。
    所以亦笙在1924年时大约19岁20岁上下。


    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16-04-12 20:03
    回复
      2.薄聿铮年龄问题
      这个没有什么很明确的证据…
      具体有提到过少帅的年龄大概只有
      1.上卷时冯维麟提到少帅16岁时就开始打仗
      2.同样是上卷讲到他不过而立之年
      不过硬要考证的话也有些大概比较侧面的证据,在几种说法中我比较倾向这种。
      他想起了从前明亮的厅堂大院,想起了父亲把他驾到脖子上从一群群簇拥的人群中穿堂而过,想起了那一声声枪响,想起了母亲最后带泪的笑。
      “孩子,去找你冯叔叔,他和你父亲是过命的朋友,纵然多年未见,可有他看顾你,我就没什么可不放心的了。”
      十年繁华,一夕色变,看尽世态炎凉。 他重重的将头仰靠到了墙上。
      【出自上卷第一回】
      提到了十年繁华,所以我比较倾向少帅初遇亦笙是在10岁时。
      那小女娃大概六、七岁的样子,急急的拉了他就往码头另一边赶,“叔叔你快点儿,那个哥哥快被他们打死了!”
      【出自上卷第一回】
      所以亦笙初遇时大概六七岁,从1中得出的结论倒退,两人初遇时是1911年,从而得出少帅出生于1901年,在亦筝结婚时大约23岁24岁。
      不过这只是其中一个说法,如果有发现更为直接的描述或证据也欢迎讨论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16-04-12 20:15
      回复
        3.结婚年龄
        根据书中所说的三年后所以是1927年,也的确无可厚非,但是想提及一下书中两人婚后少帅去庐山开会一事。
        是指1927年庐山会议,有兴趣的可以百度百科一下,有别于中共的庐山会议。在这次会议中,通过了将武汉临时政府合并至南京临时政府的决定(大概?)
        1927年亦笙大约23岁24岁 少帅26岁左右


        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16-04-12 20:20
        收起回复
          4.其余时间问题
          剩余几个时间节点都说得挺清楚的了,在这里随便说说。
          1932年一二八事变
          亦笙时年27岁28岁 少帅年31岁左右
          1937年台儿庄战役
          亦笙时年32岁33岁 少帅年36岁左右 薄靖出生
          1944年衡阳保卫战
          亦笙时年39岁40岁 少帅年43岁左右 薄靖7岁
          距离日本投降还有一年零七天 距七七事变已有七年一个月一天
          所以从1927年结婚以来 夫妻17年相知相守想爱 尤其作者中间略过的1927-1932-1937这十年,算是我格外好奇的一段时间了。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16-04-12 20:35
          收起回复
            -完)
            不过上卷亦笙与纪桓在法国的部分我只是跳读了一下,如果那段有什么提及时间的我可能会忽略掉。
            个人认为少帅是没有原型的,所谓的原型也只是作者借用了这些人物的经历从而使这本小说更加尊重历史以及敬畏那段战争时期中伟大的军人。


            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16-04-12 20:44
            回复
              嗷嗷嗷嗷嗷赞个!记得当年是用南薄北张,根据张学良来推的=3=


              来自手机贴吧7楼2016-04-18 20:36
              回复